看完了这部戏,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循环播放着《刻在我心底的名字》这首歌……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忘记了时间这回事
于是谎言说了一次就一辈子』
书兰当初的谎言,是为了保护阿娟,但这谎言一说,就一辈子了……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你藏在尘封的位置
要不是这样我怎么过一辈子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忘记了时间这回事
既然决定爱上一次就一辈子』
林书兰这个名字,娟记了一辈子……
电视新闻里香港反送中游行把老年的娟一下拉回到了那个夏天。
相信老去的娟已经在弓蕉树园里一次又下次去回忆过去这段感情。
故事开始那场鱼池边的告白看得让人舒服,希望像鱼儿一样可以在池子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也呼应了片尾书兰的愿望。
书兰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
一封被翻阅了不知道多少次的信
是你留给我的最后的爱意
那一张张模糊的照片
是你我之间爱的证明
那些“不能说”的秘密
如今也只能随岁月藏在心里烂在心底了
台语好评,选角好评,叙事结构好评,感情戏好评,说是周导历年最佳也不过分。电影打破了zz运动里女性作为镶边或者缺席的刻板印象,本片让我们看到那个年代女学生也是zz运动的主力,以及男性在zz运动中对女性的背刺。题材上算是les和zz结合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个人觉得电影有些极端的低分评价,很有可能源自顺直男对女性/女同性恋题材的贬低和矮化:他们自动带入了徐志祥和教官这些大爹视角,觉得女性不能搞zz,更不能搞les,应该做一个服从温顺、被保护的玩偶角色。 所以林书兰这个角色才如此让人动容,她作为一个传统家族的富贵小姐,能够坚定的选择爱己所爱和为了自由而奋斗,这是何等的勇气和魄力,这一形象设置也打破了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可惜由于林书兰的正直磊落和缺乏经验,被卑鄙的徐志祥(把女性当成性资源的男性典型)算计、胁迫,被迫与爱人分离,并受尽监禁审问,但是她还是跳出了徐志祥设的圈套。最后关于她的结局是开放性的,徐志祥对外宣称她奉父母之命回槟城结婚,对蔡孟娟说她被关进了绿岛的监狱。 不过结合林书兰一向的行为和发言,个人认为后一种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书兰曾经坚定的对孟娟说过自己不会接受男性,也不想嫁人,并举了自家的妈姊们不结婚合买姑婆屋住这种女性同盟的生活方式。这种脱胎于传统母系氏族遗产的生活方式,和觉醒后女性的志向冥冥中形成了呼应,仿佛女性主义的火把以一种隐晦的方式代代相传。这样一来,就解构了婚姻这堵“男墙”对女性同盟的割裂和瓦解。 电影最揪心的部分莫过于书兰为了保护孟娟而对她撒谎、把她推开。有人诟病这个情节过于老套和中二,但是作为一个白色恐怖下的学生、作为一个被相对剥夺的女性,这是她为爱人能做的最好的打算了。这也正反映了,女性对女性的情感往往才是勇敢的、忠诚的,男性对女性往往充满了算计和胁迫。明白书兰心意的孟娟,怀着对书兰不减的爱过完了余生。就像余秀华写过的诗: 我承认这不停的轮回里也有清澈的沉淀 我无所期待,无所怠慢 如果十月安慰我,就允许五月烫伤我 时光落在村庄里,我不过是义无反顾地捧着 如捧一块玉 身边响起的都是瓦碎之音 我也愿意相信,林书兰并没有一直被关在绿岛,而是设法出来并隐姓埋名,继续参加zz运动,为了自由而奋斗。为了不拖累爱人,她一生也没有再和她相见。 相比一些更精致的les电影,我更喜欢这种带有乡土气息和地域风情的les电影。两位女主角的面部线条都偏圆钝,身材纤长结实,看起来都有种扎实的生命力。孟娟有农家乐t那种能给人安全感的可靠气质,看到书兰从监狱往外走的时候,我感觉她是那种可以从大灾难里活下来的女性。而且书兰下垂的狗狗眼、坚定的眼神,以及和孟娟亲昵时的喃喃细语,真的太让人喜欢了!和杨采妮一样有种可爱的娇憨感。 “回想起这半年,我们从夏天开始相恋,到现在冬天都还没有过完,我这一生最重要的恋情,却已经没有办法继续了。” “你问过我为什么把照片拍得很朦胧,因为这是我们相爱的证据,也是讲不出口的秘密。” “我只能期待有一天,有一个自由之地,可以容纳所有不同的声音,还有爱情。”
两个女孩在夏天睡凉席,用芭蕉叶扇风,脱下外套乘凉。两个相爱的人,窝在一起,看杂志,闲聊天,教对方自己家的方言,这样的夏日,也许真的用一生都难以忘记。
虽然是简单的故事,但是周导真的用心拍好了。孟娟在课堂上因为同性恋画家和同学争吵,哥哥入狱后变得特别谨慎,再加上这一段,画面的布局。学长说要保护阿蘭,但他其实是遮住了她的阳光。
我依旧是对青春时期女孩子们的热恋故事爱得无法自拔,周美玲导演真的太会拍了,这部电影不好说是经典,但是足以在华语青春电影市场里留下痕迹。虽然有些剧情不够流畅,比如阿兰入狱的前后,学长的身份和权力,但是周导还是给我展现了一个清晰的学生时代深刻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里没有娇柔做作的伤痛,没有女生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没有流产打胎的疼痛。只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短暂而深刻的爱恋。
我很反感一些电影,把情情爱爱拍的很无趣,故意去刻画女生之间的尔虞我诈,深化“三个女人一台戏”这样的刻板印象。又或者是去拍前任现任剪不断理还乱的无聊故事,拜托,那些男的有啥好,需要女生这样苦苦追求。当然我并不是不喜欢男女的爱情,真诚的爱值得一切尊重,而周导这部戏里的爱情更让我动容。
阿蘭的口音把我一下就带回了家乡,这样可爱的乡音,这样可爱的女孩。为了自己爱的人,学习台语,去做香蕉园里的粗活,就为了和孟娟呆在一起,睡来抵。广东口音再加上闽南语,这样娇滴滴的女孩,又十分十分的坚强。所以当她说和学长在一起时,我清楚这背后肯定有苦衷!她是那样坚强勇敢的女生,如果不是为了保护爱的人,她又怎么会害怕而隐藏自己。
尽管猜到了故事走向,但是在看到阿蘭入狱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要哭,太好哭了。阿蘭的声音轻轻的,带着哭腔的,细细地诉说着她对孟娟的情。她希望接她出狱的人是她,但又害怕是她。也是这次入狱让她明白了,在这个环境她们的爱只能是留在芭蕉园里的秘密。
讲真的,周导真的给观众带来了好作品,很可惜没能在院线看到。电影看完后,还有很深的感触。六月份是骄傲月,今年的骄傲月可能还是很安静,在学校论坛里看到有人说“我们为什么不能讨厌同性恋”,这样的留言获的赞比踩要多得多。有时也会自我阉割,会问自己“我有什么好因为同志身份而骄傲的呢”。
谢谢周导提醒了我,因为在三四十年前,孟娟不知道要以什么身份去找阿蘭,因为在二十年前大陆才将同志去病化,因为到现在还有广电总局发布禁止同志内容影视的通则、南航空少被辞退、学生做同性恋反歧视演讲被退学、年长的同性恋者被对方家人起诉、同性情侣不能用游乐园情侣票等等数不清,诉不尽的不平等事件。
正因为我们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公,所以我们更要骄傲,我骄傲。
表述白色恐怖受到的伤害令人动容,至少我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直观完整的场景描绘,受到冲击。这个对抗不了、不能言说的暴力,和所有人不敢为同性恋画家说话,甚至需要一起嘲笑他的这个暴力是一样的。暴力源于我们对不同的恐惧。迫害面前沉默就是允许。是我们允许去侵犯人的权益,是我们允许因为一个私人的理由去嘲笑一个人的人格,去言语霸凌同伴。
用白色恐怖来寓意,或者说让主角发现同性不容的伤害有点不直接。我更愿意解释为因为政治原因,保护自己也保护她而分开。前者是主旋律,映射了后者。
模糊的照片,不能明说的观点。不知还要花费有多少人的眼泪、受伤,它要求我们去发声、斗争,只为一个不那么害怕的人群、不那么怒气腾腾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