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秋小屋 | 影视《奈德》安妮特·贝宁和朱迪·福斯特
文/整理/封面图:深秋小屋
部分配图:nytimes.com、豆瓣
参考资料:wikipedia、advocate、theguardian、tuko、baidu
注:文中“超链”可跳转到另一篇关联小屋推文。
如果你看过和大魔王主演的奇幻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
17岁的年龄、六七十岁长相的本杰明·巴顿在外闯荡谋生时,邂逅了一位婚姻失落、内心寂寞的贵妇Elizabeth Abbott( 饰)。
Elizabeth Abbott一直有一个愿望,想要游泳横渡到英吉利海峡。但是她认为自己年岁渐长,可能毕生都完成不了这个愿望。遇到本杰明后,生活似乎给她打开了另一扇尘封已久的窗。
多年后,本杰明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已步入老年的Elizabeth Abbott成功挑战了自己多年的愿望——游泳横渡到英吉利海峡。
而今天小屋就要讲一个这样的真实故事——美国出柜马拉松游泳运动员、作家、励志演说家Diana Nyad挑战游泳110英里的故事。
1
Diana Nyad(黛安娜·耐雅德)出生于1949年8月22日,美国纽约。
Nyad跟着母亲搬到了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和继父生活。
她就读私立Pine Crest School(松苑中学),在奥运选手和名人堂教练Jack Nelson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专业游泳。Nyad很有天赋,她在91米和183米仰泳比赛中三次赢得佛罗里达州高中冠军。那时候,Nyad的梦想就是能参加1968年夏季奥运会游泳比赛。这一病不仅让她整整卧床三个月,更让她因身体的原因与心心念念的梦想失之交臂。在她后来自传书籍《Find a Way》中她对这一黑暗扭曲的经历是这样描述的——“在高中剩下的时间里,我是一个孤独的人,这不是自然、正常的表现。我不再是游泳团队中“最有纪律”的那个人;不再是每天黎明第一个就起来练习的人;我也不能和教练再单独相处了。我坐在课堂上,想象用刀片割我的胸口的画面来分散痛苦的注意力。一夜之间,我如一个孤独的士兵,我对任何人、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
虽然后来这位游泳教练因此被停职,但这段经历把当时年轻的Nyad久久桎梏在噩梦里。1967年,Nyad高中毕业进入了Emory University(埃默里大学)。但是,高中时期的这段痛苦经历,让她变得孤独而常常游走在危险的边缘冒险。
有一次她背上一顶降落伞从学校宿舍的四楼窗口跳出,尝试跳伞。之后,她又进入了伊利诺伊州的森林湖学院(Lake Forest College)继续大学学业。在那里,她用课余时间练习打网球和游泳,尤其是长距离游泳项目的训练。很快,她被马拉松游泳国际名人堂的主任巴克·道森注意到,安排她训练马拉松游泳。天赋异禀的Nyad很快获得了长距离游泳比赛的傲人成绩。
1970年7月,她在人生第一场比赛——安大略湖16公里游泳中,创下了4小时22分钟的女子比赛纪录。1973年,Nyad进入纽约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并正式开始了她的马拉松游泳生涯。1974年,她在那不勒斯湾22英里比赛中创造了女子纪录。1975年,她绕曼哈顿岛游泳,全程28英里,只用了不到八个小时就完成了。30岁的时候,她花了27个半小时完成了从巴哈马北比米尼岛到佛罗里达州朱诺海滩的102英里旅程,打破了男子和女子开放水域长距离游泳世界纪录。
2
在Nyad的游泳生涯里,她一直有一个未完成的梦想——试图完成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的长距离游泳,这么多年尝试,她总是以失败告终。她初次尝试是在1978年,当时29岁的她完成了76英里的任务,但风和洋流导致她偏离航线。
42小时后,医生强迫她停下来,因为环境引起的湍流导致她撞到了防鲨笼的一侧。
*注:防鲨笼是一种用于防止鲨鱼攻击的防护装备,主要用于保护海洋中的潜水员或游泳者。
第二年,30岁的Nyad的游泳生涯就宣告退休了,但游完那片110英里的海洋的执念一直留在她的心里。
2010年1月,60岁的Nyad打算重启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的计划。
那一年,她母亲去世了,这让她对人生更有了深刻的感悟。
“我只是不想留下任何遗憾。我的母亲在82岁时去世,我意识到我可能只剩下22年了。”
她决定再试一次!
Diana Nyad、妈妈和妹妹Liza,©diananyad/Instagram
为了训练体能,Nyad特地定居在加勒比海的圣马丁岛,从一月到六月,每隔一周就去游泳,从8小时增加到10小时、12小时、14小时……之后,她又把训练转移到基韦斯特,开始体能上的24小时游泳。
2010年7月10日,她正式开始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历时60小时、103英里(166公里),这是她三十年前未能完成的任务。她对媒体说:“我想向其他60岁的人证明,什么时候开始你的梦想都不会太晚。”2011年8月7日晚上7:45,Nyad在哈瓦那第二次尝试下水。
更糟糕的是,下水三个小时后,Nyad的肩膀就开始疼痛,并伴随哮喘发作。她在海水中呆了29个小时后,不得不在8月9日凌晨12点45分停止了第二次尝试。在整整游了41个小时后,Nyad经历了前臂和颈部被水母蜇伤导致的呼吸困难,最终结束了游泳。这一次尝试,Nyad游了191公里的航道,行程约124公里。
Diana Nyad被从古巴和佛罗里达群岛之间的水域中救出
2012年8月18日,Nyad开始了她的第四次尝试,这次尝试又因为两次风暴和9次水母蜇伤,在8月21日凌晨12点55分终止。
*注:在海洋里被水母蜇伤会引起皮肤疼痛并发炎。被一些更具危险的水母蜇伤(如箱形水母)可能会引发较为全身性(系统性)的疾病,在极少数情况下甚至会危及生命。2013年8月31日上午,Nyad开始了她的第五次尝试!
这次,她在35人组成的专业团队支持下,全程戴上硅胶面罩、穿上连体衣、手套和靴子,来保护自己在漫长的海水浸泡中避免受水母侵害。
2013年9月2日美东时间下午1:55左右,Nyad终于抵达了佛罗里达基韦斯特的海滩,整个游泳旅程约53小时。
当她走上岸时,她的脸上、身上因海盐凝结而起皱、肿胀,整整53小时不停的游泳消耗的大量体能几乎让她无法开口说话。那一刻,她的状态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世界级运动员,更像一名遭遇可怕海难的幸存者。
岸上无数人在为她喝彩和挥动彩虹旗。
在Nyad的自传书中,她写道:“我记得我从海里出来时,看到海滩上人们的表情都万分激动。后来我意识到,他们激动得哭泣并不是因为有人终于成功了,或者有人创造了一些体育纪录。他们哭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拒绝放弃的人。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无论是抗击癌症还是养育一个孩子的困境等等。”
在节目中,她对主持人说,因为自己是个无神论者,所以在这漫长的游泳过程中,她会用回忆斯蒂芬·霍金的书、歌曲、数数字、等画面,来给自己的极限心理打气、加油、解闷。
3
早在Diana Nyad20岁出头的时候,她就公开出柜了。
尽管七十年代的美国对LGBTQ还处于相对保守的阶段,但是她从不刻意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那时候每周三,她会被安排和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和体育频道的主席一起吃午饭,她毫不避讳都会带上她当时的女朋友一起去。
“人们会把我拉到一边并告诉我不要这样做。但如果你今天对我说,‘你本来会成为下一个Diane Sawyer,但你必须完全隐藏你的les身份去生活,和一个英俊的男人一起出城’,我会说,‘不!一百万年也别想!’”*注:Diane Sawyer是“美国梦”的一个典型,她从一个乡下女孩子逐渐发迹成为美国ABC电视台当家女主播。但是,她身边有两个女性朋友Bonnie和Candace,一直无微不至的、像家人一样的关心她。
Nyad&Bonnie,©diananyad/Instagram
Nyad&Candace,©Diana Nyad/facebook
尤其她的好友兼教练Bonnie Stoll,她曾是一名顶级职业壁球运动员。这些年Bonnie一直陪伴在Nyad身边,在整个110英里的壮举中,Bonnie全程为她加油、指导她如何避开水母并监测她的营养状况。
Nyad比喻和Bonnie的关系更像一个家庭成员的关系。
自2010年以来,Diana Nyad和Bonnie Stoll一起公开参加过多项耐力赛,她们还一起组织发起了一项陆地上的最新耐力赛:EverWalk。EverWalk招募更多热爱耐力运动的人们一起加入这项运动,行程从洛杉矶到圣地亚哥。
尽管直至今日,对Nyad完成110英里的这项马拉松游泳记录,依然遭到一些人的质疑。但Nyad对媒体说道,几乎在所有运动中,男性都击败了女性。只有在超级马拉松比赛中,它既成为一种精神训练,又成为一种身体训练,这时,性别差异才会消失。
“假设我站在海滩上,我们有100名世界上最好的马拉松游泳运动员,那么他们大部分是男性,少数是女性。如果我们只是从这里游到那边,我可能会是最后一个。现在,如果我们要穿越英吉利海峡,只有当我们要行驶100英里时,这时候的蛮力和速度才不是比赛的问题。这时候更重要的是,谁更能够抵抗疼痛,谁更能够管理自己的能量,谁更拥有承受痛苦的心理承受能力。”
Diana Nyad获得的荣誉奖项
◉ 1986年入选美国国家女子体育名人堂。
◉ 国际马拉松游泳名人堂获奖者(1978年)和ISHOF Al Schoenfield媒体奖获得者(2002年)。
◉ 伊利诺伊州森林湖学院和劳德代尔堡派恩克雷斯特高中的名人堂成员。
◉ 荣获2014年首届ESPN运动科学牛顿杰出新极限奖。
◉ 被授予洛杉矶体育委员会年度最佳运动员奖。
◉ 入选全国男女同性恋体育名人堂。
◉ 获得杰克·拉兰奖。
◉ 获得古巴颁发的“Orden al Mérito Deportivo”体育功绩勋章奖。
◉ 毗邻斯马瑟斯海滩有一块纪念她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记录的青铜牌匾。
◉ 被评为国家地理年度冒险家之一。
4
以上关于Diana Nyad的故事,已经被Netflix拍成传记电影《奈德》(Nyad)。
该片由Julia Cox编剧,纪录片伉俪导演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和Jimmy Chin执导。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 & Jimmy Chin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和Jimmy Chin曾一起执导《徒手攀岩》(第91届奥斯卡最佳记录长片)、《泰国洞穴救援》、《回到太空》等优秀纪录片,包括今年讲述环保主义者Kristine Tompkins的传记片《狂野人生》。
这对夫妻共同拍摄的纪录片每一部评分都是高分,几乎在纪录片上从未失手,实力厉害!扮演Diana Nyad的是金球奖影后Annette Bening。
Annette Bening在2010年的电影中与演对手戏。
同时,Annette Bening也是LGBTQ+群体的盟友,她的长女Kathlyn Beatty如今是跨性别儿子Stephen Ira Beatty 。
扮演Diana Nyad的好友Bonnie Stoll是、、的。
她本人亦是公开出柜的明星,与演员在2014年结婚。
她还有两个儿子Charles和Christopher(通过精子银行,IVF受孕)两个儿子和前女友一起抚养。
Jodie Foster曾在1984年的《新汉普夏饭店》中扮演酷儿角色。
两位实力派女演员也在生活中与Diana Nyad和Bonnie Stoll一起探讨真实经历。
影片《奈德》以Diana Nyad所著畅销自传《Find A Way》,着重拍摄她和Bonnie Stoll以及35人组成的团队,在她60岁后经过五次挑战,横渡从古巴到佛罗里达110英里海域的这一历程。
-END-
昨天看到电影《奈德》(《Nyad》)消息,一看导演名头,立马感兴趣。导演伊丽莎白·柴·瓦沙瑞莉与金国威,制作户外主题影视的超强夫妻导演档,《泰国洞穴救援》、《攀登梅鲁峰》、第91届奥斯卡最佳记录长片《徒手攀岩》。再看主人公,64岁的奈德,游泳横渡古巴到佛罗里达的110英里海域,是第一个达成此成就的人。哇,不要太感兴趣。
最近几年我迷恋户外题材,看了超多电影、纪录片,可惜主人公时常为男性。女性一方面为生理构造束缚,单每个月生理期就许多麻烦,要是痛经更折腾;另一方面女性被生育、家务、母职绑缚,更难从事户外。毕竟户外意味着长年累月呆在水里、山里、空中,意味着不期而遇的危险。所有拥有家庭与孩子同时从事极限户外的男人,都意味着背后有个牺牲自己职业选择,把精力更多放在照顾孩子上的女人,并且这个女人时不时还要担忧男人的安全。若男人为了梦想,不幸死于其中时,女人必须把家庭撑下去。这样的故事,纪录片里一抓一大把。能不能多拍拍女人?虽然数量少,但一定也是有的。在如此男男男的世界里,努力打捞着女人为主人公的故事。因而一看到《奈德》,火速看上。奈德年少成名,“在70年代被视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长距离游泳选手,曾打破数个世界纪录。”28岁时,她挑战从古巴游到佛罗里达。失败了,由于领航员航线偏离,计划达成已不可能。被拉上船时,她整个脸由于在海水中泡太久,肿胀异常,而她嘴里始终喃喃喊着,我要继续游,让我继续游。三十年后,她六十岁了,身体机能退化太多。却在这个时候,她想重拾那件没有完成的事情。多难呢?五十多个小时,在开放性海域中不停游泳,不准跟任何人/船只碰触,吃喝拉撒全在海水中。这样一次游泳,身体会为此丧失好几千克重量。解决了这些,还要面对无法控制的洋流,以及鲨鱼、有毒水母等危险。其中一次,她就被箱型水母刺中,差点丧失生命。游过泳的人,一定都能明白这是多么难的事。这片水域太高难度,在她之前,没有人做到。她重回泳池,一小时、两小时、五小时、八小时,一点一点练习。然后到开放性海域,十小时、二十四小时。挑战需要资金。她把房子抵押了,到处找赞助商,组建支持团队。61岁,她开始第一次尝试,失败了,再次失败了。但她不停,抓住气候窗口,一次又一次,好些次和死亡插肩而过。64岁时,第5次,她终于成功。走上佛罗里达的岸边时,她整个人抖得不成形,但她一步一步,走上去了。她成功了。她说,她厌恶60岁就被这个世界视为不可能的集合体。31岁的我,看到这样一个女人,以如此坚定如此全世界都不相信却始终坚持的姿态,做成了心中梦想,自然会被深深打动。户外的迷人也正在此。能长时间忍受的痛苦的人,才能走向极致。而痛苦,是人生无法避免的存在。画面一开始,两个女人从超市走出来,奈德和邦尼。从一开始,这就是两个女人的故事。奈德是女同,但她们不是情侣,而是朋友,几乎每天都见面的朋友。邦尼也是运动员出身,不过和游泳无关。当奈德想要挑战梦想时,她请邦尼做她的教练。邦尼说我都不懂这方面,奈德说,不,我需要你,这个位置一定要是你。一次又一次陪练,为了资金抵押了自己房子,筹建团队,搭建挑战方案,一切只因为她们是朋友。想要实现某种极致梦想的人,都一定程度上自私。奈德是自信的,甚至可以说自负,因为只有这样,她才会如此坚定。而她身边所有人都为她服务,没有什么钱,只是为了辅助她,实现一个人类看似不可能的梦想。一次又一次失败,大家牺牲时间牺牲赚钱机会,被搞得疲惫不堪。而奈德,不是那种细风细雨的人,讲出的话,有时扎人心。团队分崩离析,邦尼也退出了。邦尼说,能不能至少有一次,以我为中心,而不总是你。奈德说,那你有什么想做的事吗。邦尼说,没有,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累了,我不能生活始终围着你转。奈德在水里游多久,她就在船边呆多久。关注着奈德,方向对不对,什么时候补充水分营养,怎么管理团队。最后一次,在离终点不远的地方,奈德力竭。邦尼干脆跳进水里,一旁耐心鼓劲。最后奈德走上岸,是向着她走去的,一步一步。“很好,非常好,你可以的,来,再迈出一步。好,非常好,再来一步。”无关爱情,无关亲情,就是友情。一个女人,以朋友关系,全力辅助另一个女人,登上世界之巅。太迷人了,太好了,太动人了。我们的影视世界里,爱情故事非常多,个人英雄非常多,兄弟情非常多,但女人的友情,真不多。女性之间的感情,往往由于一方或双方进入婚恋关系,就大半消亡。男人可以在家庭之外继续追逐梦想,而女人有了家庭后经常生活全是丈夫与孩子。有意思的是,奈德是女同,邦尼是不是没注意,但两人都是60岁左右的独身女人。她们的生活一样精彩,她们共同创造了不可能。全片最打动我的片段,邦尼跳进水中,鼓励奈德用力转换姿势时,后者费劲调整好后,对邦尼说,“I love you.”六十一岁的奈德,正在海里努力游泳,已经游了二十多个小时,身体与精神上极度疲倦、痛苦、劳累。这时电影画面,闪回的是她十四岁,走进教练安排的房间,被教练性侵犯。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女人人生如此重要的梦想时刻,在她为自己梦想如此努力的时刻,却要闪回这个画面?经历当然是真实的。整个游泳队的女孩,都被迫经历这场噩梦。后来她们拥有力量后集体站出来了,却可能由于时效与证据问题,这个教练毫发无损,死时仍挂在游泳名人堂中。男性只要有点权力,比谁都会用。美国体操协会医生,性侵犯了无数女队员。十几岁出头的女孩,面对令人尊敬的教练、医生、工作人员,要怎样才能保护自己?这个故事太太太常见了。在地球每个角落,每个时刻,都在发生。可是,一个电影,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叙述这件事?要把细节拍出来吗?拍到什么程度?这种拍法到底是展示了女性脆弱,再一次凝视女性?还是展示了女性的主体性?奈德肯定受这件事影响很深。但是,一定要在她六十多岁为心中梦想如此努力的时候,只能闪回这个画面吗?好无聊的设计啊。这个女人六十多年人生,一定有更多值得回忆的时刻。我作为亲历者,从不觉得在为了某件事付出辛苦时,脑海中想起的只有创伤。大众对女性的想象真是很贫乏。把解释权交给女人本身吧。这是一个成功者的故事。如果奈德失败,百分之九十九可能不会拍这部电影。电影史上不乏失败者叙事,但比起成功,少得太多。我从这部电影中,看到的是人不能只默默做事,还要能推销自己,能给外界讲出一个迷人故事;看到的是无数失败者淹没在长河中;看到的是有人筹集几十万几百万资金,冲击不可能,而世界另外一些角落,有人一万都没有。失败的人怎么办呢?弱者怎么办呢?社会喜欢积极,喜欢正能量。就算失败,也要从失败中学到点什么。可在当前这个体系下,失败就是失败,只有第一名才会被记住。上野千鹤子说,我们要构建的,应该是一个弱者也能活下去的世界。弱者不是天生是弱者的,强者也会某些时候变为弱者。可好难啊。慕强是人类的天性,追求极致是人类的梦想,而成功与失败之外,无数人苦苦挣扎,或消失不见。每次被电影中的一两个瞬间击中,我就得缓上好半天。如果不记录下来,印记会长成心头的一个结。在电影《奈德》里,就有两个这样的瞬间,分别在一头一尾。
正式片名出现之前,有一段很长的关于日常生活的序幕。在这段叙述中,女主奈德一直处于游离状态。言下之意是,这些生活很多,很好,可是好像都不太对。
直到她终于落进了水里,哎,一切都对了。
hello darkness,my old friend
是落进,不是跳进和扎进。为了以示区别,在她入水之前,专门展示了一名男性用标准的姿势扎进泳池的专业动作。对比来看,奈德的“落水”动作确实略显笨拙,但其实更接近自然状态。
落下去,才能被水(妈妈)的怀抱接住。
这水于是成了羊水。
据说,胎儿是会游泳的。胎儿漂浮在羊水里,是靠脐带呼吸,而肺里面全都充满了羊水。刚刚出生后的婴儿先天会游泳,后来这种天性才一点点地被遗忘,消失。所以我们后来学游泳,不过是捡回原本的自己。“一切对新知的学习仅仅是对前世经验的回忆。”
羊水正是这样一种温暖的保护层,让人感觉到回归的自在。但同时,羊水也是练功房,成长空间。这就意味着它也带来了痛苦。
海水不是单纯的让人安心的舒适圈,奈德在那里更多是受苦。晒伤,抽筋,脱水,缺氧,脱皮,被水母蜇伤,被鲨鱼追逐……并且更艰难的,是独自待在水里时,过往那些难堪的回忆、童年的阴影,全部无所遁形。八分之七的冰山露出了它的全貌。而所有这些,只有你一个人能看见。这些身体和心理上的折磨,也全都是羊水的赋予。这就是“黑暗老友”真正的含义所在。
胎儿于是要从羊水分娩,出逃,从而脱胎换骨。
在电影《地心引力》里,也见过类似这样的一个结构。
而在《奈德》的最后一幕中,同样有这个镜头,女主像婴儿一样重新开始学习走路。看得人心尖儿扑扑地发颤。
岸上的老友像老父亲一样,耐心地教学,反复强调:双腿脚踝出水就行。这就跟胎儿出世的过程一样,先露出头,而后是身体,慢慢地,只要双腿脚踝出水,就大功告成。
这两部电影,都在女主重新学习走路这个镜头处戛然而止。但我们完全可以想见,她们已经在何种意义上扩大了自己的生命经验。虽然她们的动作幼稚、笨拙,但其心胸已经修炼得几乎和自然本身一样包容。就像《地心引力》女主说的,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一趟“非凡的旅程”。
虽然一个关于太空,一个关于海洋,但用了一模一样的结构:落进黑暗,独自成长,重新出生。而这个结构几乎是浑然天成地与分娩过程暗合。
真是惊心动魄。在这些故事里,女性竟然同时是婴儿,也是母体;是主体,也是空间;是旅人,也是星辰大海。
在游泳池里游,碰到第一个体力墙后,人在水里的动作就是机械运动,撞第二个体力墙后,人基本处于无意识,大脑一片空白,根本不会去想动作对不对,就知道要划水。在大江大海里游,最舒服的就是四仰八叉的躺在水里,肚皮晒太阳,和浪一起随波逐流。但近海和长江的水非常浑浊,看不清前方的方向,遇到体能瓶颈的时候大脑缺氧,会产生放弃的念头,挣扎上岸后会觉得又活了一次。所以看《奈德》的时候特别理解老太太不肯放弃,因为在海里放弃了,你就死了。导演自己也玩极限运动,所以文戏镜头都上了三脚架,文戏的风险偏好是零。水下镜头则更注重真实的体验,没觉得美,就是人在海里被浪打进一口苦咸水的滋味。化妆师太好了,水里泡出的褶子和晒出来的盐都做的好真实。最重要的是,没有两位女主和男一的极致演技,把《毕业生》主题曲当游泳池那场戏配乐的导演能把《奈德》拍成游泳马拉松的画面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