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12岁的少年 Twelve and Holding(2005)

12岁的少年 Twelve and Holding(2005)

导演: 迈克尔·科斯塔

编剧: 安东尼·西皮阿诺

主演: Conor Donovan 杰西·卡马乔 祖儿·魏泽鲍姆 杰瑞米·雷纳 安娜贝拉·莎拉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05-09-11

片长: Chile: 90 分钟(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IMDb: tt0417385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脸上的胎记令12岁的雅格布(Conor Donovan 饰)深感自卑,他平常总以面具示人,与哥哥在自己搭建的森林小屋中玩耍是他最放松的时刻。然而一场灾祸摧毁了他还算快乐的童年。几个孩子出于顽劣,放火烧毁哥儿俩的小木屋,却不知兄弟俩正睡在其中。

演员:



影评:

  1.     我认为能搞定的,我认为我会杀了他,可后来又想和他走,最后我还是杀了他。
        我认为他喜欢我,所以我去了他家,做了饭菜,脱了衣服,然后被妈妈带回了家。
        我认为我是对的,所以我把她关起来,只让她吃蔬果,计划很成功,只是为什么会在医院。
        成长的痛我们都要经历,也正是这些痛让我们成长。也许多年后,我们才会发现当时的愚蠢,但毫无疑问那仍是我们最美好的记忆。
  2. 在我的电影分类中,“teenage”为主题的电影总会让我感到格外头痛,细细感受来看,有一种是青春片,青春应该是美丽的,雾蒙蒙的,有着甜丝丝的回忆的;有一种是成长片,成长应该是残酷的,有代价的,有着刻骨铭心的烙印的;还有一种大概是儿童片?这个应该有关是发育前的故事,一般不会触及心理问题,讲一个轻松的故事就够了。因此,在我的分类中,青春与成长,是有必要分开的两种类型,前者可以极尽可能地使风格清新纯美,如《四月物语》《蓝色大门》等,后者通常要厚重凝练,讨论的侧重点更现实而具有启发性,如《鱿鱼和鲸》,再如这部我今天要着重提及的电影《十二岁少年》,我便把它看作是标准的成长片,它细致地描绘了成长过程中的疑虑、憧憬,十分真实动人。

    电影讲述的故事从一场意外开始,一对孪生兄弟,哥哥Rudy鲁莽而自负,弟弟Jacob胆小温顺,两伙分帮结伙的孩子之间的打斗,演变成一个悲剧,哥哥被烧死在树屋里。弟弟Jacob在哥哥面前往往扮演小跟班的角色,天生的覆盖半张脸的胎记使他自卑,养成他内向而小心翼翼的性格。在父母的眼里,聪明灵巧的孩子总是最爱的那一个,这对双胞胎的父母自然未能免俗,哥哥Rudy的离去使他们悲痛欲绝。

    但从Jacob的角度,却面对着一个两难的状况:他既痛苦自己同胞兄弟的去世,又嫉妒Rudy即使死后也再夺走父母更多的爱。于是,他开始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第一次衡量起自己在父母亲心中的地位。母亲以泪洗面的表现让他失望,父亲耐心地开导他,Jacob就是Jacob,我们很庆幸还拥有你。但这样的允诺也没有打消孩子的疑惑。对这样一个本来就很内向自卑的孩子来说,发现自己永远不能超越哥哥无疑是最可悲的事情,于是他暗暗地把一腔愤恨发泄在误杀Rudy的两个同龄孩子身上,去少管所辱骂他们,许诺终究要亲手将他们杀掉。

    对于这样一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讲,父母就是他的全部,为换得父母最多的爱,他可以做出任何极端的事情,包括杀人,他满心以为杀掉母亲整日咒骂的那两个凶手,便可以取代Rudy,让父母忘记失去Rudy的痛,让父母的眼里只剩他一个人,可惜他只是个孩子,不知道父母的爱并不需要代价,失子之痛也仅仅是因为失去,而非偏爱,当父母决定去领养一个小孩的时候,Jacob彻底落入低谷,他绝望地认为父母执意寻找Rudy的代替品,而自己注定是被忽略的一个,开始想要逃离。孩子的执念一旦出现,往往也是悲剧的开始。无所谓孰是孰非,每个人的成长都要有一段荆棘丛生的心路历程,经历一些堪称疯狂的所作所为,最好的结果是回过头来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对于Jacob来说,他已经太早学会了仇恨,而仇恨的无限壮大更使得他尚未成熟的心灵无法得到均衡的宣泄,其后果只能有两种,其一是手刃仇恨,一了百了;其二便是带着拖累一生的心理负担,人生也再难走入正轨。至于Jacob到底会走哪一条路,电影给出了清晰的答案,同时也让我感叹,孩子实在是很不简单。

    片中的另两个主要角色也是很有趣的,一个是早熟的少女Malee,一个是肥胖少年Leonard。Malee还是个手脚纤细,身材扁平的小姑娘,却已经在渴望爱情与性爱,时时提醒自己喜欢的是成熟男人,而非一同厮混的十几岁孩子们。她对成熟男性的倾慕同时还伴随着对母亲的反叛与厌恶,这实际上也是表现了单亲妈妈女孩的成长危机。小女孩单方面的青涩幻想与故作成熟的姿态十分吸引人,有一点甜蜜,有一点辛酸,最后以无奈收尾,被母亲强行带回家伴随着一场剧烈的争吵,母女正式分崩离析,又能让人清晰地体会到成长的残酷。但是基于美国极度尊重个人意愿,讲求自由主义的思想,Malee的故事可以看作是一次自我觉醒过程,这也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的,而在这种传统中父母对孩子所起的作用只能是引导,而非控制和束缚,这一点是我很喜欢的。

    至于Leonard,则是这部主基调比较沉重的电影中一个很好的调剂。Leonard是个肥胖的孩子,有一屋子肥胖的家人,母亲带领全家贪食各种高热高脂食品并以体重为荣。作为一个馋嘴的小孩子,Leonard是很幸福的,但是作为一个刚刚升学的初中生,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不同,同学的嘲讽,自己的疏离感让他感到害怕,幸好有位十分关心他的老师,为他搜集了很多关于减肥的资料,并且以期待他加入球队而激励他。于是,Leonard开始以一己之力试图改变全家人的观念,甚至想出用囚禁的方法强制母亲减肥。可以说,Leonard的故事是最积极的一个故事,用一种比较幽默的方式来表现对家庭抗争的存在,也提出面对重大分歧时,至亲之间沟通理解的可能性。很明显,抗争也是成长的一个主要方面,父母虽然是父母,终究不是权威,孩子虽然是孩子,也可能存在指导思想的全面正确,关键是沟通,以免出现片中煤气中毒一样的意外追悔莫及。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真的算得上剧本丰满,思路清晰的好电影,把要表达的东西都表达清楚了,然后至少还能让看得人思考一下,心动一下,回忆一下,辛酸一下,如果有慧根的话欢笑一下震撼一下也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应该算是满分的片子了。

    原帖地址
  3. 十二岁,应该还并不能称之为少年。导演Michael Cuesta的第二部剧情长片,讲的这三个十二岁孩子的故事,时而要让我瞠目凝息。确是一部野心之作。
    不幸的死亡先来垫色,生来带有丑陋胎记的男孩Jacob藏匿于冰冷的面具。另两个孩子,早熟女孩Malee和肥胖男孩Leonard,在途中又能引发不断笑意。当然了,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无法让人笑到最后的电影。
    三个家庭。父爱稀缺渴望成长的Malee,做心理医生的母亲并未发现她的孤独。肥胖家族,Leonard的父母对其宠爱有加,却显得教子无方。看似最完美的是Jacob的四口之家,直至悲剧发生,母亲的怨恨显露无遗,父亲强颜振作。痛失一子的家庭难以如初,甚至隐藏的问题都被暴露。
    经历初潮的Malee发现了自己的白马王子,一个拥有困扰回忆的年轻男人。失去味觉的Leonard把曾经的食欲转移给了啃苹果,终于奋力试图改变现状,甚至是同样肥胖的母亲。原本懦弱的Jacob幻想镜子中死去的Rudy的脸,不觉中感染了母亲的恨意,在复仇和宽恕间挣扎不定。事实是,葬礼过后,几乎再难看见三个孩子同行的身影。Malee说着死去的Rudy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之一,死者与生者,生者之间,却已经分道扬镳。又或者故事到底要说的,还是他们各自的事,年少生命各自面临的意外。
    枪在中段便出现,不难想象之后会发生什么。最终还是因为母亲的一句话,十二岁的孩子到底没有方向。
    如何收场?一铲掩盖真相的泥土,无知的母亲望去的一束温暖目光,便结束了这部电影。画面之外,却留下一个黑洞。
  4. 因为JR去看的这部电影。结果挺出乎意料的,抛去JR部分先不说,三个孩子是不是朋友这点似乎和电影没有什么太大关联。
    但是三个孩子的确是美国青少年在某种问题上杰出代表。肥胖,早熟,自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愿与其诉说的烦恼,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消化着痛苦。但是这一切,都会过去。都慢慢消失在成长的轨迹中了。

    我还是会推荐别人看这个电影的,因为电影给人创造的氛围并不像单纯描述的那么压抑。只是看完电影后,还是会惆怅一点,但是并不是毫无希望的感觉。

    说题外话:JR那个时候还年轻,一掐一汪水。他出现的时候几乎听不见他说什么了,只顾着花痴了。表演还是十分的出彩。我想起了Chris Evan在comic con上说的,无论你是making 4movies or just for few weeks, that will be enternity, 无论叔儿在电影里的比重有多大,史诗巨作和三天的龙套是没有区别的,能看出叔儿的确在做着他喜欢的事情,并且fully enjoy it,俺看着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