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绝大多数男人都视“性”为欲望的旗帜、尊严的标杆的时候,在阿樱心中,“性”只是自我实现、自我完成的“佛性”追求。
1、情色参考
在日本新浪潮的诸多名作中,《赤色天使》对“性”的表现肯定不是最大胆、最露骨的,但影片中特殊的故事背景和奇葩的人物关系,使其具备了“情色参考”的坐标意义。
影片讲述了战地医院护士阿樱和三个男人的故事,而这三段关系都可以称之为不正常的两性关系。坂本是强奸阿樱的伤兵,而他也因此重返战场,最后重伤身亡。失去双手的伤兵折原在得到阿樱全身心的抚慰之后,自杀身亡。军医冈部长期以吗啡麻醉自己,并因此失去了性能力,阿樱用意志和身体“医”好了他,而重拾尊严的冈部很快就战死了。
这三个男人似乎都因阿樱而死,但他们的死,其实是战场上的常态。相对于千千万万的战争死难者,他们其实是幸运者,他们在死前都从天使那里得到了慰藉。阿樱是浴血中的天使,是致命的天使,却也是每一个战场上的男人都渴望得到的天使。
2、增村保造
相对于其他日本电影新浪潮导演,增村保造的“师承”是比较丰富和复杂的。
大学期间,增村保造与当时在法学部就读的三岛由纪夫便相识。从《赤色天使》处处暗示“性即男人的尊严”来看,他或多或少在思想上受到了三岛由纪夫的影响。
50年代前期,增村保造曾赴意大利留学。其时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余绪未了,仍是意大利电影界的主流思潮。《赤色天使》对战场和野战医院种种惨况的表现,充满了人间地狱般的“写实”,其“美学风格”明显来自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在成为导演之前,增村保造曾任沟口健二和市川昆的副导演,使得他在作为革命者的同时,也是一名传承者。《赤色天使》在叙事上是中规中矩的,其电影语言也比较传统,并不像其他的一些日本新浪潮电影那样喜欢“搞搞新意思”。新浪潮之前的日本电影,一般是比较“含蓄”的。《赤色天使》对“性”的表现并不含蓄,但影片中的性爱场面,却非常之“含蓄”——画面朦胧而唯美。可以说,增村保造的“革命性”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
3、若尾文子
日本电影新浪潮之前的大师级导演,一般都有自己的御用女演员,比如原节子之于小津安二郎,田中绢代之于沟口健二,高峰秀子之于成濑巳喜男,等等。
增村保造也继承了这个“传统”,若尾文子便是他的御用女演员。两人的合作始自增村保造还是副导演的时候,合作关系持续近20年,合作作品多达15部(豆瓣统计)。
《赤色天使》能够成为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若尾文子的贡献功不可没。
《赤色天使》之前的日本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大多婉约、隐忍,犹抱琵琶半遮面,不那么具体。而若尾文子饰演的阿樱,是有血有肉的,她直面人的欲望与苦难,而她在拯救丧失魂魄的男人的时候,更是灵肉合一的。
若尾文子的美也不同于此前的日本女星,她的眉眼之间,并不妖冶,却散发出勾魂摄魄的气息。可以说,若尾文子是日本的第一代性感女神,日本的玛丽莲·梦露——尽管她们的气质差别颇大。
传统的日本女人,在某种意义上,是男性社会的附庸。在《赤色天使》中,阿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有自己的职业,她不需要依靠任何男性。她不仅不是男性世界的附庸,她甚至“主宰”了男性的世界——如果说男性尊严是男性社会成立的基础,那么,阿樱成了男性尊严的“救世主”。
如果说阿樱拯救了男性的尊严,那么,“性感偶像”若尾文子则是日本社会再度“勃起”的一个标志。不同于军国主义时代虚火太旺的“勃起”,新时代的“勃起”,是在女性角色的转变和强大中实现的。
4、佛系电影
作为一名男性,我很容易从性、欲望、情色等角度去解读《赤色天使》——这几乎直接来自荷尔蒙的力比多。
我却从未想过,站在女性的角度,《赤色天使》很可能是一部“佛系电影”。
前些天,我主持了一场《赤色天使》的映后交流会,意外发现,女性会以完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
阿樱再次遇上曾强奸她的坂本的时候,坂本因失血过多,已经奄奄一息。阿樱本可以借此报“仇”,但她却选择了以德报“仇”,不惜一切去救治坂本。虽然她做的是“无用功”,但她的慈悲心,足以“普度”恶贯满盈的坂本。
折原让阿樱夜间帮他擦身,已经非常过分,但他还得寸进尺,让她帮自己自慰,而阿樱居然也“从”了。折原的可怜再次唤醒了阿樱的慈悲心,以致她主动“献身”去帮折原实现男人的尊严。折原的死对阿樱来说,是意外,也是打击,但对折原来说,他其实是在死之前已经去过极乐世界——他选择自杀,只是选择了在最满足的时刻将生命凝固而已。
佛的爱是大爱。
在坂本和折原身上,阿樱展现的正是大爱。
但阿樱毕竟不是佛,她是一个女人——不同于坂本和折原,她是以爱的名义去拯救冈部的。
而这也恰恰说明,“性”在阿樱的心中,只是实现“爱”的路径,“性”的对象和方式(占有欲),并不是最重要的。
当绝大多数男人都视“性”为欲望的旗帜、尊严的标杆的时候,在阿樱心中,“性”只是自我实现、自我完成的“佛性”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