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是一名教师 Я – учитель(2016)

简介:

    本部战争片是对伟大的卫国战争(1941-1945)胜利七十周年的献礼。它围绕着主人公帕维尔•祖博夫的故事展开,他是一名学校老师,作一个老师是他的人生使命。帕维尔所在的村庄被法西斯占领。他相信着基本的人类价值,比如爱情和家庭。然而,一系列事件导致的变化改变了他对生活的认知,使他回到现实。在战争中,敌人逐步显露出其真面目。帕维尔必须做出不易的选择:是生存下去并适应新政权,还是为他的家人,爱情,国土,理想和信念而战。

演员:



影评:

  1. 影片没有交代具体的时间,但是我们查阅历史,知道“俄罗斯解放军”是向纳粹德国效忠的苏联伪军。这支部队是1944年9月开始组建的,这个时间在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后,德国纳粹在苏德战场和欧洲第二战场都日渐式微。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俄罗斯的小村庄,纳粹余孽仍然在兴风作浪,主人公帕维尔面对国仇家恨,一步一步走在成为英雄的道路上。

    不得不说,女主角的颜值横扫电影里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也正是这个原因,才让那个满脑子男盗女娼的纳粹军官萌生欺男霸女的罪恶思想。偏偏主人公帕维尔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师,未婚妻被欺辱也无法让他真正挺直腰杆,只能选择忍气吞声。直到他在茅草房里遇见身受重伤危在旦夕的苏联士兵。 影片总共出现了三次开枪的机会,前两次机会没有开枪,令人惋惜,但是细细想来,似乎并不是什么很好的机会。 第一次,苏联士兵在飞机残骸里。他强挺着身上的伤,在至少200米之外开枪,被帕维尔扑倒制止。首先,距离远,命中率低。其次,不管是否命中,最多只能杀一个人,而他们俩全都必死无疑。 第二次,在学校教室里。苏联士兵即将死去,帕维尔准备开枪,但是没开。一来他是一个人民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不是取人性命,从感情上没有准备好。第二,当时敌方上校正在村民围成的圈里演讲,不论打伤或者打死上校,所有村民都活不成,这是他必须考虑的问题。 而第三次,是他作为一个老师、一个未婚夫、一个“父亲”所作出的正确而无奈的选择。一直以来,他的信仰,他的坚持,他的幸福都在被侵犯。被逼着用枪射击普希金的画像,未婚妻被强行运送到德国去,他的孩子又被纳粹军官无情占有,一切一切逼得他从已经填埋的坟墓中挖出那把枪,为这一次蜕变发出最后的声音。 这是多么痛的领悟,这样一个男人,在妻子被霸占、孩子被霸占、信仰被霸占、灵魂被霸占之后,终于鼓起了勇气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他不是大家嘴里所说的懦夫。

    尤想起《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和秦王的对话。于身份地位、于权势大小、于财富多寡,前者都占尽劣势,但只要有一线机会,任何人都是不可小觑的。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

    打3星。

  2. 最终只杀了卖国贼而没有去杀上校,还是说明他在心底已经从私人恩怨上升到国家层面了。小男孩最后撕掉纳粹步兵服,也说明他已经接受了这个继父。 敌人方面,从最后一幕来看,卖国贼和上校关系也不过是逢场作戏,上校最后还是没有拉他一把。关于一直等着一枪穿两个镜头的我,最后还是没有如愿。仔细想想,上校整个影片的作为,勉强算得上罪不至死,所以活到影片最后也不算违拗人意。 总结一下就是,感觉这部影片主要还是一如既往地想鞭尸苏联,而不是揭露侵略者。例如士兵和教师的第一次对峙,说明了苏联和居民的不信任。伪警们死命追随,俄奸举报受到表彰,当地老百姓吐槽苏联、集体农场等,莫不是揶揄讥讽苏联治理的不尽人意。 影片中的老百姓总体上麻木纯洁,没有非常强烈的政治倾向。无论是卖国贼慷慨激昂的宣称伪俄罗斯解放军占领这里后的免税政策,还是苏联士兵告诉教师等大部队来了会表彰他,听众们都没有激动,甚至没有丝毫触动。那个贴告示的伪警一句话就点明了大家的心声,不过是又换了个统治者。

    苏联国土更加辽阔,国内和国外情况更加错综复杂。无论如何调整政策,总有一部分利益受损者,再加上领导阶层也不全都是一片为国为民赤诚之心,才最终导致了人民离心离德,国家分解。悲哉。。

  3. 如果国不为国,家也还得为家,重新组建也还是得继续生活,可能只是管理你生活的这片区的管理者不断更迭,只要你没死,还是得生存着。甚至为了你自己能活下去,家也可以作为交换或者抛弃的筹码。(想想你自己吧,有必要为了一个女人而去抵抗强权吗?)但是,就犹如国需要法,人也需要良知,那个被藏起来的士兵听到教书匠让自己去杀掉德国军官时说了句“我不会问你要我杀他的原因,出于良知”,但教书匠自己出于职行只想教书,至于良知与这片土地上变更的统治者是谁他原本都不在乎,只在乎自己的使命就是教育知识。(很复杂,不能不说这也是良知的一种表现,他用普希金的诗歌在被占领的土地上教育过,也有讲过希特勒的平生,你说他没有良知吗?或许他只是跟大多数人一样不像士兵那样泾渭分明甚至爱憎分明。但教书匠也有感受到作为信仰的普希金像被自己亲手击中那样受屈辱,感受到作为应该受自己保护的女人被德国军官差点凌辱而感到愤懑,感受到是这片土地哺育自己却被这片土地上的统治者肆意摩擦那丁点为人为灵的羁绊和情感。 像激流一样,敌人们涌向俄罗斯大地。他们闯进一片漆黑的沉沉睡去的大草原,血色的烟尘从地面升起,宁静祥和的村庄和乡镇陷落在火海之中,天空充盈着火光,黑暗的森林掩护着那群逃亡者,那生锈的铁犁散落在田间,恐惧吧,你们世界各地的战士,俄罗斯的孩子站起来反抗你们,年轻人老人都已经站起来了,他们冲向侵略者,从心底爆发复仇的火焰,战栗把,暴君,你即将灭亡,我们的每位战士都是英雄,他们终将胜利,即使埋骨沙场,为了俄罗斯,鲜血洒向圣洁的祭坛。 他是恶魔(有点腿瘸的德国军官驻扎在俄国领地),把我们(俄国)的人民变成了法西斯(统治下的无民,帮凶甚至其中的一员) 一般你都教孩子们什么? 自然科学,历史,数学,最近祷告课也复课了。 你能为我祷告吗?(俄兵孤身狙击前,希望教书匠为他祷告,是计划的成功,还是士兵的未来,还是这片土地能否回到俄国的怀抱?他有点怯也有点勇,怯是因为他怕死时无人注意就跟他的同伴死后被敌人用拉车拉到一起焚了,祷告还能灵魂有个安宁去处和来生。勇的是仅剩他一人,也依然选择执行狙击命令。) 俄罗斯解放军,我在德国生活了五年见到了那边富足的生活,解放俄罗斯战胜布尔什维克,你们站在我这边也会每天都有火腿吃。(这番讲话,就跟伪军一样,大同小异而已) (伪军对那个少年蛊惑)你想像英雄一样。令人钦佩,但愚蠢至极。真正的英雄死得其所,而你的死亡,将会毫无意义。你觉得值吗?你父亲是死得其所,你想为了什么光辉的理由牺牲呢?你能跟我讲讲吗?(多少人会因为“死得其所”而背离了原本的轨道) 你是个叛徒。 你能跟我说说我背叛了谁吗?我希望我的祖国未来繁荣昌盛,强大。(这里伪军头子对也不对,他相信在德国的扶持下俄国会变得比现在满目苍痍要强大,他背叛布尔什维克或者说跟布就不是一条道上的,所以,利益同则合,不同则分,很现实)你的那个老师教了你很多对吧?但他能为了他的信仰牺牲自己吗?(教书匠确实也不会有决绝的勇气)你好好想想吧。(是苟活?还是无名死去?还是像伪军头子一样在另一条利益的道上走着) 教书匠,你跟少年说了什么? “如果我是他我会答应你” 很好,一个好的老师,不就应该言传身教不是吗?(伪军头子这番话,意有所指,既是自己身为讲话者仍需提高的地方,也是自己身为这个少年在伪军中导师的身份重新教育这个少年) 结尾教书匠狙击了伪军头子,少年也理解了“死得其所”不是在于这片土地是否铭记你,而是你做的事情会在你自己心中被铭记,在跟自己有羁绊的人心中留下印记。英雄,不问出处,各有千秋。 《石榴的颜色》诗电影于这部中,节奏布景以及一些复杂人性与诗意叙事的结合,都让电影更立体,更普适性,结尾狙击之后明知结局就是牺牲,但经历过前面的种种(个人与外界的挣扎)他选择的是另一种“言传身教”,当女人去集中营前需要他当少年的父亲保护儿子时,当伪军头子说你说服了少年听从我的命令我就是少年的导师而你不能再跟他说话被剥夺身为父亲的身份时,他就给少年上了最后的一课。

  4. 现在的电影原来越没什么看头了,但是,我是一名教师这个电影名一出来就让人印象深刻,为什么要强调我是一名教师呢?我是一名教师,所以教书是我的天职,是我的信仰,德国人剥夺了我教书的权利,欺负我的妻子,可我仅仅是一名教师,德国人抢走了我的儿子,作为教师我又能怎么样呢?哦对了我有一把来福枪……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了战争的残酷,老师拿起了枪,而不是粉笔,在战争下,想拥有简单的幸福都难。作为少数能看的进去的电影,所以我觉得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