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David Teboul
编剧: David Teboul
主演: 皮埃尔·伯格 莱蒂西娅·卡斯塔 露露·德·拉·法莱兹 凯瑟琳·德纳芙 伊夫·圣罗兰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2002-01-22
片长: France: 85 分钟 IMDb: tt0392931 豆瓣评分:8.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超模Kirat Young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圣罗兰先生的Muse女神,在今年一篇缅怀圣罗兰先生的文章里她讲到自己“入行”的机缘巧合:她从希腊度假回伦敦、途径巴黎,这时马路上有记者邀请她去给Yves Saint Laurent做模特。还是学生的Kirat心想,能见见设计师本人也是好的!
这个时期的圣罗兰先生在创作后来扬名四海的Ballets Russes系列,正需要有异域风情的模特儿,没想到混有印度血统的她一眼被圣罗兰先生相中。这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从试衣模特到广告模特,从高定模特到成衣模特……
她还透露:给Yves Saint Laurent走秀的模特,每人每季可以选两件衣服带走。由此可以推算:Kirat本人至少从Yves Saint Laurent薅走了1200件秀款。为工作她全世界连轴转,最终自己家里也装不下这么多Yves Saint Laurent。
这些白捡的服装最后成了“甜蜜的烦恼”。她只留下一件吸烟装、几件蕾丝或波点的上装,剩下处理给二手店一些,剩下的一股脑儿捐给了当时悉尼家门口赫赫有名的Powerhouse Museum博物馆。
想不到在时尚荒漠的澳大利亚,也有博物馆藏有很多很多Yves Saint Laurent。
但这也不是最多的。这时你说,全世界拥有最多Yves Saint Laurent的,是Musée Yves Saint Laurent圣罗兰博物馆总没错了吧?
是,也不是。
根据圣罗兰博物馆公开信息,馆内现有藏品3.47万件,真正的高级定制是7134件、成衣及配饰245件。我在圣罗兰博物馆开馆(2017年)后不久去过一次,当时都还没有这么多藏品,公开数据应该不超过6000件时装。尽管这样,圣罗兰先生职业生涯里高光的吸烟装(改进了面料,让烟灰不会粘到西装上)、养蜂人的面罩、美国Cowboy的帽子、中国渔夫的立斗(他在五十年前就到访过中国)、西班牙斗牛士的夹克、飞行员的跳伞衣、非洲猎人的猎户夹克、刺绣梵高向日葵的夹克……全数都有,看至人两眼饱含热泪。
圣罗兰博物馆属于Fondation Pierre Bergé - Yves Saint Laurent也就是Pierre Berge先生和圣罗兰先生两人联名的基金会。基金会目标持续回购馆内所没有的关于圣罗兰先生的一切,来保护他为世人留下的艺术遗产。
未来回购的重点?我猜是成衣和珠宝。《金融时报》记载圣罗兰先生创作过1.5万件左右的珠宝,现在博物馆内有八千多件,还差很远。
可是,就连Musée Yves Saint Laurent也没有一个直男收藏得多。
谜底该揭晓了:那个人叫Olivier Chatenet。他用30年的时间,在二级市场(哎呀这个词太专业了,其实就是跳蚤市场,看下去)上购入4000件Yves Saint Laurent的作品,是全世界拥有最多黄金时代Yves Saint Laurent成衣的人。
Olivier Chatenet先后就职于Alaia和Thierry Mugler,后来创立自己的品牌,也去给Hermes的女装及配饰做过设计。在他年轻时也没什么钱,想要买好东西,只能去买古着。为什么是Yves Saint Laurent?因为考究圣罗兰先生的作品中,Olivier发现即使是十几年前的创作,放到当下也毫不过时。无论是面料、剪裁、工艺和设计,仍是巅峰。
于是,年轻一代在80年代的巴黎追捧Alaia、Thierry Mugler以及东瀛和风时,剩Olivier从慈善义卖、跳蚤市场的摊儿里和桶里翻出一件件1966年至1985年之间的Yves Saint Laurent。1966年这个时间节点值得强调,Hedi Slimane在加入Yves Saint Laurent时,也是最先借走一批60年代的作品回家学习。
Olivier不止一次说,他偏爱的恰好是Yves Saint Laurent的成衣,时髦度甚至胜于高定。1966年9月,圣罗兰先生在21 rue de Tournon开业经营成衣,这是第一间由高级定制设计师开出的成衣精品店。他希望“让更多女人可以负担得起高级时装,无论她来自乡下,还是在证券交易所上班”。这个模式后来很成功,Yves Saint Laurent的成衣店铺很快开到了伦敦和纽约,并且推出了男装。
Olivier说:“圣罗兰先生是第一位把男装元素服务于女性的时装设计师。他的厉害之处在:他非常善于在已经存在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创意。他并没有开发新的廓形,在我看来,比起创造者,他更是一位造型师。”
“1971年的Yves Saint Laurent,非常40年代,非常复古。甚至,‘复古’这个做法,就是圣罗兰先生引领的。”Olivier坦言,“这在当时甚至受到时装记者的诟病。事实证明,圣罗兰先生深知当时的年轻人需要什么。”
有趣的是,Olivier发现1973、1974年左右的Yves Saint Laurent在“二级市场”堪比白菜。求证了一下,原来70年代初的法国总统正好是蓬皮杜。听这个名字就知道,他就职期间为推动艺术、革新巴黎城市有过多么不可估量的贡献。当经济蓬勃,女人购买新衣如购买糖果,新衣穿两三季就扔……
便宜、便宜、是有多便宜?现在购入Yves Saint Laurent的古董衫约莫在600至1200欧元之间,可那时候,去Marche aux Puces de Clignancourt只需要花上十分之一的价钱。那些旧衣,本该直接进入博物馆。除了跳蚤市场,拍卖行也是个好地方。再后来,又有了eBay。
在Olivier看来,比起“收藏”,“编辑”是更适合的一个词。他不曾为了凑齐而买,而是挑选有趣的作品,以及要在几件作品中做取舍,因为一个系列里不可能全是设计师个人品味,肯定也有迎合客人的大路货。以及1982年后的Yves Saint Laurent他就很少买了。“从1966年至1981年这十五年,你可以寻觅到最高光的Yves Saint Laurent。1981年后,在我看来Yves Saint Laurent开始下坡路,和其它设计的越来越同质化。”
不过,80年代的Yves Saint Laurent在北美还是很红。《致命女人》中也还原了这一细节。
Olivier的藏品中,不乏有女演员或名流穿过,上过各国《VOGUE》也不奇怪。但Olivier不认为自己是“藏家”,他不过是刚好买来“便宜货”,又因为自己的工作室的地下有足够的空间存储……就这样,他渐渐成为了全世界拥有最多Yves Saint Laurent成衣的人,也因此多了新身份:野生圣罗兰班班长、时装顾问。
2008年,圣罗兰先生辞世,20世纪再痛失一位时装大师。
—
2013年,法国导演Bertrand Bonello筹拍电影《Saint Laurent》时遭到基金会的Pierre Berge先生警告:我自然阻止不了你拍,但是你注意了,我依然是圣罗兰作品的精神权利所有者。换句话说,倘若片中出现的手稿和服装并非Yves Saint Laurent的原作,我将保留一切诉讼的权利!
注:著作者的精神权利是在欧陆法系中赋予创作者对自己原创作品享有独立于著作权的另一种权利。该权利不会因为原作者已经放弃其作品的复制或持有权(无法从其获得经济上的直接利益如版税)而丧失。
正当导演和戏服指导一筹莫展之时,Olivier Chatenet从朋友那里得知这件事,并且得知剧本正正好是围绕他最喜欢的Yves Saint Laurent时期!他立刻打给导演,说明来意,不仅愿意提供服装道具,还自告奋勇担任整部剧的历史及时装顾问。他还纠正了剧本中的错误,比如,在高定工坊内,最底层的缝纫师是绝对不会和设计师本人讲话的,就连打招呼都不行。又比如,那条蒙特里安的裙子,曾让圣罗兰先生白花了很多时间在错误的细节上。还比如,在重现1976年“Ballets Russes”系列时,坐在第一排的宾客其实是穿的应该是什么。
电影拍摄只用了三个月,前期服装的准备和试装才是花去六个月。Olivier以及团队里的12人,为每一个演员的每一场戏,从造型、发型到妆面一一进行试验。Olivier为剧组提供了超过800张相片、为重要角色分别借了15至20套Look。
这些沉甸甸的艺术品跟随自己三十年,耗时耗力,也陆陆续续被借走环游了世界各大城市的博物馆……2019年,Olivier终于决定:他将出售自己收藏的全部Yves Saint Laurent。他直接联系到Saint Laurent的现任创意总监Anthony Vaccarello,开云集团自然是二话不说打包价一口气全部,回购。交易金额双方保密,“我很开心,它们回家了。是时候让它们去给别人激发灵感、延续它们的使命了。”Olivier说。
故事本来到这里也该结束。可我多想了一秒:Wait,为什么Olivier Chatenet没有卖给Musée Yves Saint Laurent圣罗兰博物馆?
—
只是一个我个人的猜测——Olivier给圣罗兰先生的电影做服装顾问,导致了和Fondation Pierre Bergé - Yves Saint Laurent基金会的不悦。一直出现一个名字Pierre Berge,他可不仅是圣罗兰先生的商业合伙人,还是后来基金会发起人,更是圣罗兰先生一生的爱人。
可讽刺的是,2017年Pierre Berge先生过世时,中国大部分媒体甚至包括品牌公关稿都是用“商业伙伴”来描述Pierre Berge先生……我相信他们知道此“partner”非彼“partner”,一生的相伴换来“商业伙伴”的title,作为观众也觉得不公。我知道追溯八卦,有那段著名四角恋(圣罗兰先生、老佛爷、小贵族和Pierre Berge先生)。可是,可是,感情中本来就有很多灰色地带,想要在人生几十年搞清楚、或者收获理想感情,基本靠运气。这不代表里面的爱都是浪费。
我会这么想,是因为有部生不逢时的Yves Saint Laurent的纪录片《Yves Saint-Laurent: The Last Collections》。它是Pierre Berge先生在1998年邀请当时的年轻导演Olivier Meyrou来拍摄,用于记录圣罗兰先生创作的最后一个高级定制系列(也被誉为“20世纪高级定制的最后一个篇章”),所以这不是电影,这是圣罗兰先生亲自出演的纪录片。而导演本人其实是不懂时尚的,所以用一种更局外的角度去记录。
后来导演强烈拒绝Pierre Berge先生提出参与最后剪辑的要求,因此Pierre Berge先生一纸诉状禁止这部纪录片上映(他真的很爱拿起法律的武器),拍完的电影胎死腹中。整整18年后,它才在少数欧洲影院登陆,这时候Pierre Berge先生已经走了。
“因为他知道这会是圣罗兰先生最后的画面。”导演在接受采访时揣测。“而他当时还没有做好失去恋人的准备。”
END
一个关于Olivier Chatenet的彩蛋:
卖掉全部Yves Saint Laurent后的一天,他骑着自行车经过一间快闪店,橱窗里一条黄色裙子吸引了他。他分明记得这条裙子,自己也曾有过,但记不太清。于是他停下自行车,走进店铺买下了它。
回家考究才发现它是来自1966年的Yves Saint Laurent,也是自己三十多年前收藏的第一个系列。
这么一想,一场时装的收藏就像玩拼图或者乐高,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于是顿悟了Olivier的喜悦,一切又回到了起点。
于是那个曾经是全世界拥有最多Yves Saint Laurent的男人,打通关后,又快快乐乐地回到了新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