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天外生命 Life Beyond(2019)

天外生命 Life Beyond(2019)

导演: John D. Boswell

编剧: John D. Boswell

主演: David Christian Lawrence Krauss Avi Loeb Andrew Siemion Ellen Stofan Michelle Thaller Dan Werthimer Douglas Rain

类型: 科幻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9-11-20(美国)

集数: 3 单集片长: 30 IMDb: tt11316324 豆瓣评分:9.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这些口器都好复杂,大多是异齿类的杂食,还有俩像节肢动物,外星人肯定不接吻,口器长得太暴力了
    口器占头比例这么大,一看就没啥智商
    固态生命,证明他活着全靠发光?
    仿佛快递包装再就业
    这一帧一闪而过,这么大的嘴,很滤食
    什么样的太阳才会这么绿?
    引力小,体格大的生物
    真菌有这么多种,怎么老用蘑菇来做森林
    蛋开花,真诡异
    不是小行星就是地底洞穴
    发光的植物和螃蟹?
    这么大的嘴,是多喜欢干饭,倒是给个配套的胃啊。
    红色的水草
    石头一样的外观,不遇到合适的气候根本看不出是植物
    这个世界很小,还是气压很小,还是液体不是水,所以张力很大,怎么会形成这么大的液滴?
    什么气候才能让植物这么毛茸茸的
    光照不足的太阳带来全频段吸收的黑色植物
    蓝色和粉色的龙血树
    尾巴是个舵?这羊泡在水里呢?
    这种球球是一种体积表面积比最大的模式,难道用来保水
    水里的光是什么呢
    魔兽里也有这个地形。现实世界也有这种石膏水晶洞,常年五十多度
    晶体新陈代谢表现形式就是光点移动吗
    这个世界好紫啊,紫外线一定很强
    这些世界的卫星怎么都这么大,不会撞上吗?
    一堆服务器成精了?
    机械鸵鸟和恐龙的合体,一看就跑得贼快
    这植物很有意思,像数学家造的
    峡谷贴壁建筑第一次看觉得很惊艳,就是用导光材料的话,采光更好。
    我一直在想,森林里的建筑,这种设计差强人意,简单粗暴
    扁平化的设计,对地皮利用率不高,这个文明人可能不多,或者是精英聚居地?
    红色的植物,这个太阳估计阳光很强
    这房子好像修起来很容易,排水咋弄的?
    巨大的沙漏和戈壁岩石高处的斗兽场,都让我怦然心动
    真菌森林,真菌森林
    巨大的风车和对称结构的起飞台,这个绝对有世界有飞行坐骑
    我对这种球球植物没有抵抗力
    水晶柱,沙漏造型,让我很有感觉,一看就是宗教场所
    巨大的棚屋,看起来要散架了,修这么大图个啥
    过度装饰的建筑,还是很漂亮,后面那个齿轮是做什么的呢
    每次看到这种设计我都想问水从哪儿来的
    玄武岩柱,红色梯田,东南亚风的金字塔,很有感觉
    我喜欢那个升降梯,整个建筑是海洋风格的,别具一格
    我只喜欢那个上下镜像的建筑群,其他东西死开。
    气球建筑真不错
    我很想知道为啥要把房子修这么高,风不大吗?
    管道和植物很搭
    蒸汽让船上天,考虑到能源利用率,这城市还能看见太阳真是奇迹。
    潘塔纳尔,你好呀
    这种建筑和环境融合的风格是我追求的
    创意真不错
    真想知道洞里是什么样子的
    各种小规模码头
    这些建筑细看不得,分分钟要塌了
    挺喜欢这个的
    很喜欢这个感觉

    生命不一定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很有可能是被设计出来的,如果进化的过程出现智能干预,那就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摆脱了生物学上的限制,合成生物和机械生物可能会成为最成功的生命。他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包括太空中的真空地带,开辟有机生物无法进入的广阔领域,与自然选择缓慢的速度相比,技术进化将大幅提高生物的繁衍速度,适应性和韧性。据估计,主动自我复制的机器可以在短短一百万年内占领整个星系。我们无法预测超智能生命将如何自我繁衍,但是从理论上他们也会遵循趋同进化原则。硅的电学特性可能使之成为机器智能的基本材料。这种智能对其“生理缺陷”的一种弥补。由于具备独特的优势,机器生命甚至可能成为进化的终点,最终的生命形态。

    随着宇宙年龄的增长,智能机器也许将占据统治地位,而自然进化的生命将被视为一个奇特的起点,也许我们正在经历这一转变过程,而人类的出现,仅仅是这个宏大宇宙生命链的第一环。

  2. 寻找外星生命首先要知道我们要找什么。

    我们只知道大自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无论外星生命多么奇特,都不可能摆脱我们宇宙的物理和化学规律。环境决定了生命进化出的形式。尽管如此,仍然存在许多可能性。数亿万颗行星,每一颗,都有着独特的化学环境。

    开始探索之前我们不禁要问:外星生命会不会与我们有相似之处?

    1、已知生命形式

    如果说这种类型的生命与我们有什么共同之处,那一定是碳元素。

    碳元素无处不在,他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而且很容易形成稳定的大分子。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可以与自己或其他元素形成稳定的4键连接。进而组成复杂的大分子。这使得碳元素成为制造生命的主要成分。

    而且地球上的碳氢化合物结构,也出现在遥远的陨石和宇宙尘埃之中。组成生命的成分,遍布整个宇宙。

    可供天外生命选择的碳氢化合物结构种类繁多。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百多万种可能的DNA,都是碳基的。如果还存在其他碳基生物,我们将具有同源关系。他们就是我们的远亲。他们会和我们长得像吗?

    许多人认为,根据趋同进化理论,如果那些星球的环境地球相似,那么那里的动物和植物会看上去很眼熟。

    地球上生物许多技能,如视觉、回声定位、飞翔。都在许多物种身上独立进化出来。

    这种驱同进化在其他类地行星上也很有可能存在。因为生物面临着相似的环境压力。这些生命形式很可能表现出某些共同规律。仿佛风靡整个宇宙的时尚潮流。只不过每种官能都会根据其具体环境做出调整。昏暗的线将会催生更大的眼睛,就像夜行哺乳动物那样。

    眼镜猴

    有些人甚至认为其他星球上也会出现类人生物,考虑到人类的进化是一系列错综复杂事件造成的,类人生物似乎不太可能出现在其他星球上,但我们无法排除这种可能。就算一百亿颗类地行星中,只有一颗能与出现类人生物,那也将产生数以千计的像人这样的物种。

    事实上,我们更有可能发现的,是食物链底端的生物。

    趋同进化在植物界也很普遍。至少有40多个地区的植物独立进化出了光合作用。外星植物会与地球植物相似吗?还是截然不同?

    地球植物呈现绿色,是因为他们吸收了太阳光中其他波长的光。但是宇宙中的恒星有着不一样的光谱。外星植物为了适应它们的恒星,可能会进化出不一样的颜色。

    靠近炽热恒星的植物,为了吸收能量更高的蓝光,可能显得偏红。而在昏暗的行星上,为了尽可能吸收所有光线植物可能会变成黑色。

    地球的早期植物可能呈现紫色,因为那时微生物利用视黄醛进行光合作用,而不是叶绿素。有人认为视黄醛结构简单,出现在宇宙其他地方的可能性更大。果真如此,我们也许会发现紫色是外星植物最喜欢的颜色。

    视黄醛(左) 叶绿素(右)

    植物的颜色,不只是一种景观。他携带的化学信息在数光年之外都能察觉到。地球反照光谱有一个明显的波峰,因而呈现绿色。寻找类似光谱,有可能发现其他孕育植物的行星。这一幕也许就是我们发现外星生命的信号,来自外星生命的一抹紫色。

    但是对生命影响最大的不是天上的恒星,而是行星本身。

    如果一天的时长发生变化,会有什么影响?如果改变行星自转的倾角呢?改变行星的公转轨道呢?改变行星的重力呢?

    具有常椭圆形轨道的行星会经历极端的季节变化生命,也许会经历数千年的寒冬,又突然迎来春天。

    目前发现的行星大多是超级地球。这些行星上的生命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在海洋里重力对进化的影响也许并不大。高重力对行星影响,主要体现在陆地上,在生命诞生的海洋里重力作用就不明显。因为生命与环境的密度几乎相同,只有当生物登上陆地后,他们才会明显感受到重力。高重力将催生具有巨大骨骼和强韧肌肉的陆地生物。

    他们也需要更强大的消化系统。在这种环境下,植物的生长很可能受限。

    低重力行星则难以维持足够的大气层。同时也将缺乏磁场来抵御宇宙射线。但是某些秘密地点也许会成为生命的天堂。例如巨大的地下洞穴可以为生命提供庇护,地下洞穴有稳定的温度,远离宇宙射线,生命可以在这里繁衍生息。

    据估计,最小的和是生命繁衍的行星质量只有地球的2.5%。如果这类行星上出现了生命,那将蔚为壮观。在较低的重力下,植物可以长得很高,把养分带到更高的地方。动物不需要巨大的骨骼和强劲的肌肉,他们将拥有难以置信的体型。

    也许宇宙中的大型复杂生命远没有我们想象的这么丰富。

    地球进化了30亿年才产生复杂的动植物。简单的有机体更耐寒适应性更强分布更广。即使发现,最微小的外来微生物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最小的生命也将携带惊人的信息。就像地球上的叠层石一样,随着时间推移一层层微生物可能堆积成巨大的岩石丘。记录下进化的历程,如果数量足够大细菌还可以给出独特的生物信号,比如通过呼吸产生的氧气和甲烷,如果没有生命,这两者不会同时出现,在没有生命的情况下,单独出现氧气或者甲烷都是有可能的,但两者如果同时出现则几乎可以断定,该行星表面存在生物,他会在行星的返照光谱上反应出来。

    韦伯(的猫)终于上天了

    韦伯望远镜将有能力在不太远的太空中找到这样的信号。

    最近的处在宜居带中的类日恒星和类地行星。有可能距离我们不过20光年,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除了类地行星,也许还有更容易寻找的目标:比恒星小,比行星大的褐矮星。大多数褐矮星温度都太高,无法容纳已知的生命形式,但有一些褐矮星的温度足够低,在他们的大气层中已经探测到了。孕育生命所需的基本元素,某些云层也许能够为繁衍生命提供理想的温度和压力。

    假如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借助向上搅动的气流漂浮在空中。如果气流足够强,甚至可以出现更大更复杂的生命,比如捕食性动物。

    仅银河系就有250多亿颗褐矮星,他们都有可能为创造生命提供条件。

    这引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探索的方向会不会错了,如果大自然另有打算呢?

    2、未知的生命形式。

    对于维持生命的水和化合物指来说,宇宙的大部分区域不是太冷,就是太热,但是为了避免被自己的偏见,误导,我们必须拓展视野,在那些看似无法孕育生命的宜居带之外,寻找生命轻易的环境,将催生奇异的生化结构,任何自然元素都不能与碳的多样性相媲美,但是有一个元素却非常接近:硅。

    乍一看,硅与碳非常相似,它的原子最外层同样有四个电子,而且在宇宙中随处可见。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俩有细微的差异。硅的化学见稳定性,较差不易形成较大的复杂的分子。但硅的化合物却能承受极端的温度,从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硅基生命抵御严寒的能力比碳基生命强。因而会出现更怪异的生命形式。

    但硅有一个问题,在有氧的环境下,他会与氧气结合成固体。因此硅基生命,也许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存,例如土星冰冷的卫星,泰坦土卫六。由液态甲烷和乙烷组成的大湖,也许是孕育硅基生命和其他奇异生命的理想环境,像泰坦这样缺乏阳光的星球,生物可能是化学合成的。通过分解岩石获得能量,这类生命的新陈代谢进行缓慢,而且生命周期很长,甚至以百万年计算。

    冰冷的世界并非天外生命唯一的港湾。

    在高温环境下,刚性硅氧键会变得具有弹性和活性,引发更活跃的化学反应。这有可能催生一种骇人的生物:生活在岩浆中的硅基怪物。

    理论上这种硅基生物也可能存在于地球内部的岩浆里,果真如此,那外星人就在我们眼皮底下。人们还提出其他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那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却不为我们所知的生命形式。包括微小的RNA生命,小到无法被现有仪器发现。

    尘埃云和空旷的太空似乎是最不可能找到生命的地方,但宇宙尘埃遇到等离子体时会发生奇怪的事情。在模拟实验中,人们发现尘埃粒子自发的形成了类DNA的螺旋结构,这些等离子体晶体甚至表现出类似生命的行为,自我复制、进化成更稳定的形式,并传递信息。

    可以认为这些晶体是生命吗?有些研究人员认为他们满足无机生命形式的所有标准,到目前为止,他们只出现在计算机模拟实验里,但有人推测可以在天王星环的冰粒子中找到它们。如果复杂的等离子体晶体真的存在并且被认定为生命,那它将是最普遍的生命形式。

    或许生命潜伏在两极颠倒的环境里,例如死心内部。

    某些大质量的恒星爆炸后会坍缩成致密的星体,称为中子星。大量的原子核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其表面的重力比地球强1000亿倍,但是在这其中,可能有着奇特的景象:由中子和其他亚原子粒子组成的炽热海洋。丢掉了外层电子,这些粒子和将遵循完全不同的化学规律。处于支配地位的力不再是电磁力,而是强大的能约束原子核的核力,理论上,这些粒子可以组成更大的聚核,然后又可以结合成更大的超级核。如果是这样,那这个奇特的环境将会创造生命提供最基本的条件。重核分子漂浮在复杂粒子的海洋里。

    有些科学家大胆猜测:这些奇异的粒子海洋里可能存在生命,他们的生死和进化,快到我们无法理解的程度。

    我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发现这种奇异的生物,但也许有希望找到另一种更奇特的生命形式。

    生命不一定都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很有可能是被设计出来的,如果进化的过程出现智能干预,那就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摆脱了生物学上的限制,合成生物和机械生物可能会成为最成功的生命。他们几乎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包括太空中的真空地带,开辟有机生物无法进入的广阔领域,与自然选择缓慢的速度相比,技术进化将大幅提高生物的繁衍速度,适应性和韧性。据估计,主动自我复制的机器可以在短短一百万年内占领整个星系。我们无法预测超智能生命将如何自我繁衍,但是从理论上他们也会遵循趋同进化原则。硅的电学特性可能使之成为机器智能的基本材料。这种智能对其“生理缺陷”的一种弥补。由于具备独特的优势,机器生命甚至可能成为进化的终点,最终的生命形态。

    随着宇宙年龄的增长,智能机器也许将占据统治地位,而自然进化的生命将被视为一个奇特的起点,也许我们正在经历这一转变过程,而人类的出现,仅仅是这个宏大宇宙生命链的第一环。

    Loren Eiseley 美国人类学家,教育家 1907年9月3日 - 1977年7月9日

    洛伦·艾斯利说过:人只有通过另一种生命的眼睛,看到自己是才算真正认识自己。有一天,那眼睛很可能来自一个有智慧的外星生命。我们越早抛弃狭隘的进化观,可能越早认清:我们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

  3. 虽然确切估计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的概率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尝试给出一个大致的区间,基于当前科学认识和假设。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现有的研究和推测。

    德雷克方程参数估计

    让我们尝试给出一些合理的参数范围:

    1. 每年形成的恒星数量 (R∗):
      • 估计值:1-10颗(每年)
    1. 恒星拥有行星的比例 (fp):
      • 估计值:0.5-1.0(几乎所有恒星都有行星)
    1. 每个行星系统中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数量 (ne):
      • 估计值:0.1-1.0(每个系统可能有一颗或多颗适宜生命的行星)
    1. 适宜环境中实际出现生命的比例 (fl):
      • 估计值:0.01-1.0(生命可能很常见,也可能很罕见)
    1. 生命进化出智能的比例 (fi):
      • 估计值:0.0001-0.01(智能生命可能非常罕见)
    1. 智能生命能够进行星际通信的比例 (fc):
      • 估计值:0.01-0.1(智能生命中有一部分能进行通信)
    1. 文明能够进行通信的时间长度 (L)
      • 估计值:1000-1000000年(技术文明的持续时间)

    计算范围

    使用这些参数,我们可以大致估算一下。

    最小估计:

    Nmin=1×0.5×0.1×0.01×0.0001×0.01×1000=0.00000005

    最大估计:

    Nmax=10×1.0×1.0×1.0×0.01×0.1×1000000=10000

    概率范围

    以上估算显示,智能文明数量在银河系内可能范围从非常稀有(甚至可能为零)到非常普遍(数万个)。考虑到这些参数的极大不确定性,估算外星生命存在的概率范围如下:

    估算存在外星生命的概率范围:

    • 最低估计:极低,接近于0(0.000005%)。
    • 最高估计:非常高,高达100%。

    总结

    这个概率范围(从极低到几乎肯定存在)反映了我们当前对宇宙中外星生命的理解。虽然无法给出精确的概率,但基于以上参数和当前的科学认识,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在广阔的宇宙中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性是显著的。

  4. 干货不多,但是画面很精美,许多关于外星球的想象画面看起来都很过瘾。

    第一集从地球生命源起出发。地球生命出现于40亿年前,那时地球刚刚诞生不久,还是不毛之地。

    对外星生命的寻找不可避免的先聚焦于类地行星。从数据上看,外星生命的存在是必然的。整个宇宙中大小和地球类似的岩质行星有一千亿亿亿颗,比地球上所有沙子的数量还大。当然很多行星的环境和大气不适于地球生命。另外还有数量庞大的类地卫星,也有可能孕育生命。

    片中提到的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如果找到了外星生命,我们自身的认知会有什么变化?

    银河系的年龄是大约120亿年,宇宙的历史大约是140亿年。所以,如果大爆炸之初不久,在宇宙某个适于孕育生命的角落,有一个或者一些生命形式出现,又不断进化到现在,将会是怎样先进的生命?而我们,这些40亿年前出现的生命,如果有一天和他们相遇,会是怎样的图景?

    同样,如果宇宙的很多角落都只是原始生命,而我们,则是目前为止唯一进化出的智慧生命,出现在宇宙138亿岁之时。宇宙还很年轻,还会继续诞生很多行星,孕育着无数的生命可能,这个时间长达100万亿年,直到最后灭亡的那一刻。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处于生命的序曲篇章。在广阔的宇宙中,我们后面出现的生命形式,将会谱写怎样华丽的乐章?我们是生命的种子吗?我们会对宇宙的生命乐章做出怎样的贡献?

    第二集外星生物博物馆片头的博物馆,外观造型和氛围让我联想到了罗辑在冥王星守护的那座地球文明博物馆。

    这集用博物馆展厅的形式想象了外星生命的两大形式:和地球生命相似的碳基生命,以及非碳基的未知生命。

    除了两个和异形很像的扁头生命外, 很多想象的外星生命视觉化形象都很过瘾。看过的大量科幻小说中外星生命似乎都能对上号,比一些科幻电影的形象要靠谱些。

    片中说最小的可能宜居行星估计是地球质量的2.5%,这上面的生物可能不需要笨重的骨骼和肌肉。让我联想到《神们自己》中的情节。

    第一次见到褐矮星(The brown dwarfs)这个概念:对于恒星来说太小,对于行星来说又太大的星体。

    它们太热,无法产生我们熟悉的生命的形式,可是在温度合适的大气中有可能产生生命,甚至食肉动物。这段的画面美的让我惊叹,满脑子都是《海伯利安》中经过基因剪裁的新人类在空中飞舞的画面。

    硅基生命的部分想到了《三体》中打败歌者的那个生命形式,超慢的新陈代谢。生命长度达几万年。硅基生命更容易在熔融的硅岩石中产生并进化。如果这种情况是真的,那么,距离我们最近的“外星”生命可能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在地球内部的熔岩中。

    和这个相比,中子星内部致密的中子和亚原子中产生和进化生命,已经超出了我的脑洞范围,即使借助片中的画面也难以想象了。唯一想到接近的具象是《瑞克和莫蒂》中那片来自于银河系外可以预测想法,被莫蒂干掉的的那片云了。

    片子的最后,认为生命进化终点是硅基的机械生命体,虽然算老生常谈没什么新意,但是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将会是既定的事实了。

    在每天的琐碎生活中,偶尔可以停一停,抬头仰望星空,想象生命的奇妙的出现,地球尺度上漫长的进化,宇宙尺度上的转瞬之间,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以及生命可能的基础上绚烂多样的形式。会在不知不觉间抛却很多日常的烦恼。如果没机会看到星空,那么就看看这样的片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