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终结者3 Terminator 3: Rise of the Machines(2003)

演员:



影评:

  1.    在2003年出,同样是经典科幻电影的续集,夹缝在星球大战前传以及一系列同题材,共特技的科幻大片中上映,和今年《变形金刚2》同终结者第四部《终结者2018》一同占领暑期强档,不由得让人觉得十分有意思。
       说完这种历史性的巧合,盗用某位豆友的话,还是就电影论电影吧。
       一、科技进步
       同前两部相比,如果在技术画面上还是落后于1999年,那真是人类技术的悲哀了。很感谢导演为我们所呈现的一个更为细致的更为精彩绝伦的画面,尤其是当你看到大街上汽车横飞,四面碎片的时候,相比于T1,那简直就是炮仗和TNT的差别。也许看惯这类大片的观众,尤其经历过变形金刚等的你来我往后,或许对特技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因为厌倦而厌恶。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部好的科幻电影,或者说仅仅是动作电影,强烈的视觉效果仿佛网游里高级别的装备,是不可或缺的。正如我们知道T-850和TX都是打不死的“小强”,但是身上没那些筛子一般的弹孔,或者被扔出去的时候墙只是裂开一道缝缝,那就不是导演水平问题而是导演的智商问题了。
       这就是技术进步的力量,即使我们不断挑剔,但是还是不可否认第三部的可观度却是秀色可餐的多了。
       二、终结者的觉醒
      T1的无情杀手,T2的聪明狡猾的液态机器人,T3里终结者的终结者。可以说电影在续集的人物可看度上煞费苦心。总之传达一个信息,机器人是一部比一部强,甚至冒着被怜香惜玉者反感的风险硬是推出了终结者系列产品3——女性机器人。而克里斯蒂娜·洛肯一出场的蛇蝎美人的冷艳,眼神中逼出的可怕和毫不留情的杀人手腕,以及不时流露出来的一丝不属于机器人情绪的狡黠与邪恶,都比T2中的T-1000更让人感到寒心。
       更重要的是,她的强大和智慧同阿诺的T-850开始渐渐占据整个电影的中央,如果是T1与T2大部分以人类的逃亡、人类的执着、人类的勇气和人类同终结者之间的感情为主线,终结者只是华丽的代表电影的装饰品,就像他们一出场,一定要抢人家衣服,一定要打碎玻璃抢车,而阿诺一定要有一副墨镜搭配一样,除此之外,情节上人类才是第一位,所以无论T1还是T2,都是一个改变命运的结局,也让一句振奋人心的名言——no fate but we make流传世界。
       然而,第三部,机器的觉醒首先就以开篇约翰康纳带点绝望色彩的自白开始,我们看到了审判日被阻止后,却依旧选择逃亡的约翰康纳,不时以药物镇定神经的颓废的流浪汉,而此时终结者的出现,带来了世界末日不可避免的讯息,而同样给康纳还有他未来的妻子以愤怒来带动勇气的力量。如果导演能够把目标聚焦在如何帮助因为命运而有些病态的康纳找回力量上,也许还不至于脱节,但是影片名已然注定了主题——机器的起义。这是一部关于终结者的电影和故事。
       于是这次,仿佛《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一般,亲爱的人类成了附属品,厕所一战,在狭小的男女厕所空间内,两个终结者大打出手,实在是一件令看客过瘾的事情,而最后的那一句:你被终结了。仿佛已然将机器人提升到了一个不仅仅是任务的障碍物上,而是两个强者的对决。他们的对立立场,似乎也不再重要。
       不过结局也还是有些雷我,毕竟本来以为一切都是能够阻止的,也就是这一短短几分钟,导演似乎有些草率地处理的康纳的觉醒,但是,也可能觉醒,就只需要几秒。
       不过,我们却是等了四年,而我等了10年,才看到了终结者的不同。
       fate may exist but we have to face it.
       期待《终结者2018》
  2. 商业电影我最接受不了的一点就是反派杀路人一枪一个,怎么直接怎么杀,怎么高科技怎么杀,离子炮什么的未来科技一个比一个直接,到了主角这就要慢慢吞吞踩着猫步走到面前,还要推一下摔一下,拿枪顶着头愣是不开枪,明明一拳打断钢筋的力气,主角被打就啥事没有,特别是反派还是机器人,按道理说是个程序,应该是无差别攻击。最后一幕男主爬进门的途中被反派捏住脚踝,一个力大无穷(单手举起车不是问题)的高科技机器人会怎么做?要么是把男主拉出来,要么是直接捏断他的腿,这才是正常程序,反派做的行为完全违背人之常情,电影就垃圾了。 (就像很多电影里,反派枪对着男主就是不开枪,非要讲故事,这么喜欢讲故事你去说评书好不好?)

    女终结者的设定毫无意义,高科技的TX甚至还不如第二部的T1000来的有未来感。

    女终结者开着吊车把路边的车全撞烂有什么意义吗?显示我们这部电影投资高吗?第一部一共只有600万的投资,机器人出场还是用定格动画来拍(卡梅隆真是鬼才),估计还不够你两分钟炸车,还炸的这么混乱和垃圾。

    我的心里终结者系列到第二部就已经结束了。第一部四星,第二部五星,我太喜欢这种剧情简单但是不乏味,概念突出逻辑清晰,全片无硬伤一个半小时就能拍完的电影了。

    导演的重要性在这几部电影里彰显的淋漓尽致。

    在我心里这是一部同演员同概念的爆米花电影,不如叫《未来战士大战机器人》好了。

  3. “I’ll be back。”是使《终结者》能够延续的一句经典台词,同时它更是对人类的一句警语。无论是T-800,还是T-850,甚至是更先进的T-1000和T-X。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超越自身所能掌握的高度,危机就将降临。

    因此,《终结者》作为警醒世人认识到这一危机的影片——特别是它提出了人类所创造的智能体(机械人、克隆人、虚拟的电脑世界……),终将摆脱人类控制而反之与人为敌这一终极命题——是史无前例的。它开创了一个新的纪元。不仅自1984年卡梅隆拍摄完成《终结者》第一集后,第二集和第三集分别于1991年和2003年分别与我们见面,而且类似题材的电影接连推出。最著名者可数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三部曲,离我们最近的应该是去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械公敌》。这些电影或以直叙的方式坦诚不恭的指出科技危机的所在;或以隐喻的风格暮鼓晨钟的涤荡人类发热的大脑。而这一切的发端正是那个叫作“Terminator”的机械人。

    现在让我抛开这些令人头晕的科技伦理问题,将它留给科学家们。而我们只是就电影谈电影。

    在三集《终结者》中,为中国影迷所广泛谈起的应该是第二集。因为上个世界90年代初正是国人刚开始从非正当的途径获得外语片源的时期。家里拥有一台录象机,四处找寻录象带。一旦发现了一部好片子就“一传十,十传百,变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现在三、四十岁的影迷中,是在那个时期养成这种爱好的不乏其人。回忆《终结者》2,其实就是在会议他们自己的年轻时代。而即使到了今天,我们已经看惯了所谓的好莱坞大片后,再来看这部影片,依然能感觉到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理上的震撼,依然会有很多镜头和片段铭记于心。即激动又感动,这是第二集超越作为一部科幻动作片的的成功之处。

    由于第一集拍摄的时间相对较早,看过的人就明显少了很多。它不如第二集有那么多的特技场面,也不那么炫耀,但是多数的影评家都认为第一集的制作更为精良。“它扣人心弦,节奏紧凑,是一部预示了世界末恐怖景象和带有冒险故事成分的动作片。”在第一集里T-800的程序才是真正的“终结”,而不是第二集里的“拯救”。作为《终结者》的开篇之作,它才最符合片名的本意。阿诺在片中的冷硬面孔,令人心悸,读出来就是——无情!此片不仅使卡梅隆的事业蒸蒸日上,也基本奠定了施瓦辛格后来的戏路。对他们两人都有决定性的意义。

    到了第三集,我反而没有什么想说的。越来越完美的特技并不能升华影片的内质,故事情节也趋于单一,相比克里斯塔娜·洛肯我还是更喜欢琳达·汉密尔顿。或许是因为自己对动作片再不抱如以往的渴望,也可能是真的“大片”看的多后麻木了。总之,对于第三集,我失去了很多热情。但是,只作为一部以娱乐为目的的动作片,以赢利为主旨的商业片来讲,第三集还算是成功的。

    也许,就在今天有两个机械人从未来回到现在,一个是为杀你而来,另一个却要就你。因为你就是未来人类反抗军的领袖……

    “I’ll be back。”是的,它还会回来。“Terminator”的故事还将继续,而人类的故事会被它打断吗?
  4. 看了3D重置的T2,又重温了一下这部。作为电影来讲,和T2还是有差距。但情节上还是有一些耐人寻味。从终结者系列到黑客帝国到我,机器人。电影里对科技发展和人类生存的思考今天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如今的AI应用已经在初步赶上人,相信超越人也只是时间问题。在今天互联网大数据的基础上,这个很可能在下一个10年成为现实。T2中,John看到几个小孩拿枪追逐,问终结者,人类是否没有希望,终结者回答,自我毁灭是人类的天性。审判日的无法避免就是应了这句话的景。在下一个10年,当AI全面超越并取代人之后,人类将为什么而存在呢?终结者系列中,机器可以自治,完全不需要人类,所以屠杀人类;黑客帝国中,人类的价值就是电池;我,机器人的主题介于两者之间,最后可以和平相处。10年,15年之后,哪个版本会是我们的世界呢?你又期望怎么样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