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是《睡沙发的人》,可以说是一部没什么名气的小众电影。
这部电影没有流量明星、没有鲜肉网红,没有大的制作投入,甚至连导演也名不见经传。但就是几个普普通通的演员,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又诙谐有趣、朴实无华又发人深思的小故事。同时,这部电影里还暗藏最值得读的经典名著书单哦。
不学无术的高考落榜生粟一柯,与母亲一起生活,他有着他这个年纪的青年人共有的缺点,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叛逆任性,高考失利后既不想复读,也找不到事做,是一个典型的学渣少年。
一出场,就因为帮哥们儿撬锁被妈妈从公安局领了回来。
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粟一柯的舅公,因为性格古怪固执,与邻居相处不好,儿子又在国外,只能搬到粟一柯的家里由粟一柯的妈妈暂时照顾。舅公生活规律,每天锻炼、读书、看报,规律地像一只瑞士钟表,是标准的老年学霸。
随着相处的深入,这一老一小之间,逐渐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
粟一柯的妈妈对叛逆的粟一柯束手无策,只好求助舅公,请他点拨一下粟一柯。
但舅公非旦不帮忙,还把粟一柯妈妈教育了一顿,又把粟一柯也指责了一顿。说粟一柯妈妈管得太多,从未问过粟一柯的想法。而粟一柯呢,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还总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舅公指出的,不正是当下很多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吗?
但是接下来,舅公却用他潜移默化的方法影响了粟一柯。
他用自己的方法,逐渐把粟一柯引领到阅读的世界中去。
一次,粟一柯看到舅公在写东西,就问舅公,“你是要发表吗?”
舅公说不是,他又问,“那你写给谁看啊?”
舅公回答,“表达需要”。
这之后,粟一柯也逐渐尝试写作和表达,而舅公则默契地为他修改文稿。
就这样,少年学渣和老年学霸通过书籍逐渐建立起了心灵的连接。
在这个过程中,粟一柯在舅公那里读了非常多经典之作,从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到《契诃夫小说选》,到《月亮和六便士》,这些书指引着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电影中有很多温情的时刻:
故事的最后,舅公选择独自去养老院生活,趁粟一柯去高考报名,不告而别,却把自己满满一箱珍藏的旧书留给了粟一柯,看到这里简直忍不住泪目。
电影中也有很多幽默有趣的片段:
邻居的小男孩又忘记带钥匙,来找“开锁高手”粟一柯帮忙开门,“从良”的粟一柯拒绝帮他开门,却不得不请他进屋辅导起他的作文。
没想到,他“自吹自擂”的作文却使小男孩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于是小男孩再次找粟一柯辅导作文,粟一柯拒绝,于是小男孩以金钱相诱。
没想到,粟一柯的辅导竟然出了名,最后甚至来了一群小朋友,每个都举着钞票来拜师......
电影中也有“马冬梅”式的搞笑情节。
更有青年人对人生的终极一问。
用简单、朴实、诙谐又不乏温情的方式,讲出一个平凡普通又引人回味的故事。
这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好的电影。
真诚地,推荐给你。❤
【最后,梳理一下电影中的书单】
白痴【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岳麟
死屋手记【俄】陀思妥耶夫斯基、娄自良
三四郎【日】夏目漱石、章蓓蕾
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冯亦代、傅惟慈、陆谷孙
月亮与六便士【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徐淳刚
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许渊冲
罗亭(外研社双语读库)【俄】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陈博
荆棘鸟【澳大利亚】考琳·麦卡洛、曾胡
日瓦戈医生【苏】帕斯捷尔纳克、力冈、冀刚
在First影展上看到《睡沙发的人》这部影片,相当惊喜。 这部影片的题材并不算很新,老少搭配的设置其实在欧美和日本电影里经常会看到,但它好就好在在两人互动的细节上做出了新意,老头与男孩之间的交流是男性化的交流方式,没有太多语言,而是别具一格的“文字往来”,让人忍俊不禁。男孩在睡沙发的过程中慢慢认识到自己,完成蜕变。我也是一个常常睡沙发的人,只不过依旧懒散。 整部影片人物不多,主要是老头、母亲和男孩三个人,三个人的性格都比较突出,人物塑造上还算成功,母亲强势的背后又有着隐忍和善良,老头古板、不通人情世故的背后又有着睿智和顽皮,男孩慵懒的背后又有着不羁和理想。几个主要演员的表演不错,尤其喜欢老头和男孩的表演,幽默得很自然。国产喜剧能够让人会心一笑的不是很多,大部分的喜剧都在很用力地搞笑,生怕观众不笑,而这部电影里面的笑料大部分来自于生活,会让人有共鸣。 影片的美术风格不太像国产电影的风格,有点偏向于欧洲的一些轻喜剧电影,色彩饱和度稍高,颜色搭配上比较大胆,选用了大面积的红色与蓝色做基调,一下子就定下了轻喜剧的调子,setting也比较有意思,男孩房间的海报有jojo,有one piece,竟然还有上个世纪的性感女神,此处就不剧透了。整体有一点怀旧的风格,个人很喜欢这种调子。 也有遗憾的地方,整部电影大部分集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镜头语言上的发挥不大,映后主创也谈到预算很少,是自己出钱来做的一部片子。导演野心也不大,第一部就想拍一部有趣的故事,从观影现场笑声不断来看,他确实也做到了。 在First还看了一些影片,大部分影片都比较沉闷,节奏明快的太少,参加电影节的导演很多在乎的是自我表达,在乎观众的不多,有的影片整个影院甚至有一半以上的观众在看手机,结果出来的评分还挺高,我有点疑惑。 国产电影里不乏大制作的商业大片,也不乏作者型电影(每年各大电影节很多),缺乏的是中小体量、故事又讲得不错的类型片。这些影片才是电影市场的中坚力量。因为《睡沙发的人》第一场放映,放映设备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声音上有瑕疵,我又去看了第二场放映,不为什么,纯粹为了支持国产电影里这种小体量的好片子。希望导演他们走得更远。
01 引言
这部电影我看了不下五遍,一遍一遍地重复,是因为电影画面有一种几乎就发生在隔壁家的邻近感。里面的人物角色设置,就像你某个教室的同学,或是家里的表哥表弟,又或者是隔壁邻居家的小孩。
因此这部电影毫无距离感,反而有一种极其现实的接地气,看起来就像是你家楼下一推门就会见到的人、一下楼梯就能听到的声音。
02 生活原本的样子
高考落败的栗一柯,跟小混混朋友一起去朋友前任家“偷”东西。被妈妈接出来以后,在家里继续混日子。
栗一柯出生在一个极其普通的单亲家庭,长相平凡,看起来也不太是有什么天赋异禀的样子。他读书成绩垫底,校长能记到他的“标签”是【考试成绩最低】的同学。
他的妈妈也是世界上普罗大众的那种爱唠叨、刀子嘴型的那种妈妈,对儿子也是粗暴教育,甚至拿钱或者搬出家门这类语言“威吓”儿子。
为了让儿子安心复习,她拔掉网线、收起了电脑。嘴上骂骂咧咧,但背后还是替儿子张罗起了复读的事宜。
03 遇见一个人,改变这一生
后来,舅公出现了。
舅公这个角色设置也是极其令人头痛的,他不随和,行事又较为古板,没有普通老年人身上的那种和蔼,反而多了一份读书人的清洌,从不言笑,讲话也是直得像是万年钢铁男。
但却是这个古板的老头,用文学的力量启迪了小男主栗一柯。
这一对老少配,老头与男孩的角色搭配让整部电影充满了张力,他俩的相处方式也给电影剧情增加了令人不禁莞尔的喜剧元素。
我曾在这部电影里数次读到了令人感动的细节,首先是舅公第一次出现时那不小心打翻的一箱旧书。我第一眼看到了《罪与罚》和《荆棘鸟》,那已经有点被翻脱了皮的书封看起来颇起来有些年代了。为了给舅公腾出房,栗一柯睡上了沙发,此处点题,是为睡沙发的人。
04 阅读的启示
舅公每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栗一柯刚依然是背着妈妈在家看电视,把手机藏在书本里假装看书,做选择题靠在茶杯里掷色子拼概率。背英语单词,永远是第一个英语单词“abandon,abandon”那样机械而又无意识地在那里挣扎。
他们的第一次【打交道】是舅公因眼睛老花,而让栗一柯帮忙阅读。栗一柯只读了两句话,就错了好几个字。
某个睡完懒觉醒来的早上,栗一柯看到了舅公放在他沙发旁的一本《棋王》,考虑到他读书起来错字连篇,舅公随书附了一本新华词典。这里当然是编剧俏皮设下的一个幽默点。
而栗一柯真的开始阅读起来了。
生命也因此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按下了按钮。
05 阅读的意义
他给舅公读《棋王》的时候,两个人坐在窗边,老人穿着棉麻的白衬衣,老花镜用绳子挂在胸前,依然不苟言笑,但那一刻,他在栗一柯心中植下了光明的力量。
后来,《象棋的故事》、《月亮与六便士》、《罗亭》、《包法利夫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等络绎不绝。
栗一柯像被点亮了阿拉丁神灯。他进入了阅读的世界,也开始写随笔,他和舅公两人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做“文学交流”。他开始在说话中引经据典,他说,如果你跟我一样也跟母亲生活在一起,就会明白《象棋的故事》里面B博士的痛苦。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也是阅读的意义。
他在文学的意向中,想象自己离家出走,摆脱了妈妈的桎梏,感受了自由的高尚。他不停地写,写作给他创造了一个巨大无垠、广袤无边的世界,那是独属于他的、真正属于他个人的精神空间。
再遇到朋友时,朋友还是那副混世愤慨的样子,但一柯却蹦出一句金句回应说“一个人要是知道自己是傻瓜,就不再是傻瓜。”这话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欺凌的与被侮辱的》。朋友却说【什么司机、脱衣服什么司机】,哈哈,鸡同鸭讲。
这就是阅读给人带来的改变,它改变你的语言方式,它丰富你的思维方式。你开始会变得有厚度,或者说有深度。
06 阅读点亮生命
后来,小姨全家来了。
这个剧情设置,其实就挺现实的,像极了我们春节过年回家会遇到的情形。小姨借关心栗一柯的近况和未来打算,言辞中毫不掩饰自己儿子即将去英国的【优越感】。心理上发现,一个人越是自卑,越是追求优越感。
舅公终是看不下去了。他若无其事、云淡风轻地给栗一柯拿来一本杂志,还附赠上了稿费。此举,无疑是拯救了餐桌上的栗一柯。
但是不得不说,这在栗一柯生命的洪流中,成为一盏照亮他思维的灯塔。那是有生命启示意义的。那是对他的肯定,那是一种发自灵魂的精神认可。
半夜,无心入睡的栗一柯推开舅公的门,舅公依然在阅读,那短短不到四五秒的一幕画面,在我后来反复重看的过程中,数次感动了我。
后来舅公搬走了,去了老人院。
但是他带给栗一柯的意义却或许是长此一生的。
舅公应该是我最喜欢的电影角色,没有之一。整部电影下来,表演浑然天成,没有玛丽苏,没有主角光环,一切就像日本小津安安二郎电影里的那样,日子平淡如水,却在细水长流中耐人寻味。
如果不是舅公的出现,栗一柯的生命轨迹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得而知。
07 结尾
这让我想起了八九岁时的一个夏天,我在外公家一个有点掉漆的红色木箱子里翻到了舅舅的藏书,那里面整齐地排列了几十本经典名著。当时还是学生的舅舅极其珍爱这些书,从不舍得外借。
但鉴于我当时表现出的对阅读的渴望,或许是碍于妈妈开口,他借了我一本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以及著名的《简爱》。
在那个空气中飘着西瓜甜香的下午,我坐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开始我的【阅读生涯】。
如果没有遇见舅舅给我的那本名著,如果不是阅读那些滚烫的句子,如果不是在后来的生活中保持系统持久的阅读。今天的我,又将是一种怎么的生活态度呢?
影片名字叫《睡沙发的人》,一开始,我还以为睡沙发的是舅公。看到舅公搬进粟一柯的房间,而粟一柯只能睡沙发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主角终究是主角,接下来主角的改变,才是重头戏。
影片拍出了浓厚的生活气息,不单单是靠几个静止在家具、电线杆的空镜,最重要的,是“细节”。
导演是深刻知道细节塑造故事和人物的重要性的,从影片里男主指导小学生写作文时强调“细节”,也能一窥导演对这一写作理论的理解。
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许多由生活细节造就出来的冷幽默。
比如,粟一柯把花瓶摔了,反手就抽出一个酱油瓶,倒掉酱油,刷掉标签,新花瓶get。
小学生找他指导作文,他说没空,小学生拿出十块钱,粟一柯甚至还问他有没有别的作业要写……
笑料都是生活小事,不是捧腹大笑的辣油火锅,但是令人莞尔一笑的清汤小粥,却别有一番风味。
看完片子,很想重拾丢下很久的书,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读下去,不愁生计,不忧未来,只想单纯享受文学的乐趣。虽然很难。
以前自己也是可以一天读完一本书的文青,那时候全身心投入在文学世界里,即使兜里没几块钱,但是因为尚在象牙塔里,不知生活艰辛,所以心无旁鹭。
后来要自己去讨生活,左右彷徨,如履薄冰,高企的房价让人看不到希望,为了一个未来“安稳的生活”,每做一步选择都在考虑性价比、回报率,至于书,是再也静不下心来读了。
看见粟一柯,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甚是感慨。
但是粟一柯是幸运而勇敢的,他还有时间,还有梦想去追求,而我,早已在琐碎生活中丢掉了初心。
谢谢这部电影,让我回忆起曾经的自己。原来我一直过的不快乐,是因为把自己的心弄丢了,逼迫自己变成一个为“生存”而奔波的工具。而工具,又怎么会快乐呢?
最后,用舅公的话来结束本文吧,谨以此文,记录我开始找回自己的第一天。愿你我,都不再是“只会沉浸在幻想中,而不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