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傻冒经理(1988)

傻冒经理(1988)

又名: 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之三 / The Silly Manager

导演: 段吉顺

编剧: 王培公

主演: 陈佩斯 陈强 宋丹丹 冯远征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88

片长: 90分钟 IMDb: tt0351712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比家美”旅店的经理二子(陈佩斯 饰)经历一番风雨,终于将旅店搞得有声有色。不料二虎的一根筋却令他处处不讨好,一次听音乐会时遇到工商局的老齐没有票却不懂得让票,张大菊趁机让票讨好。没几天,张大菊的“菊香”旅店在“比家美”对面开张了,“菊香”旅店利用一批美貌妖艳的女子吸引顾客,“比家美”生意大幅下跌。二子为了对抗“菊香”,借钱重新装修旅店,岂料麻烦一个接一个……

演员:



影评:

  1.        回头反观八十年代的电影,感觉当时的作品确实比现在敢于直面现实社会,敢于揭露当时国内各阶层的丑恶嘴脸。本片从一个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反映出社会中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官员与平民之间的碰撞,两代人之间的碰撞,突出了当时处于变革中的中国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就现在与过去的对比而言,我只能说当时那个纯真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如今电影人的避重就轻和闪烁其词与当年电影人的果敢和胆识相差甚远。我们不得不承认随着改革开放有很多新的思想涌入正在变革的中国,但我们也不能否认我们很多曾经的优良品质和传承原则也在慢慢流失。
  2. 这部电影最经典的片段就在最后那10分钟里,也是整部影片的高潮和最精彩的一段剧情,反映了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后各级社会阶层不同的生活和观念,更是集中体现和突出了中国社会的许多真相,有些镜头,有些剧情,有些台词所包括的内涵,时至今日,都能让观众深有感触,在80年代,拍摄影片的设施设备非常有限,演员的打扮和场景的布置也远不如现在那样五花八门,但是那个年代的类似影片却能更好的更细致的反应出我国社会的现实,更能让普通观众接受,理解,甚至认同,俗话说:艺术源自生活;反观现在,许多影视作品太过做作,夸大,奢华,所以现在大多数国产影片都很难让我感兴趣,甚至连看都不要看。不是一味的突出政治宣传,就是千遍一律的反复炒冷饭,要么就是虚华夸张的做作,还远不如80年代的这部《傻帽经理》来的好看,耐看。 当然了,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也不多说了,免得被和-谐,我想懂的人都懂。其实中国人不缺乏影视才华,但问题出在哪些方面,聪明的明白现实真相的人心知肚明。

  3. (本文最早写于2009年9月8日,因新浪博客莫名其妙的和谐,只能以这种方式重发)

    在中国大陆范围内,真正懂得喜剧表演的第一人,我首推陈佩斯,但是很可惜这样一位深具喜剧表演才华的演员却因为与央视的纠纷横遭封杀多年,否则他一定会在荧屏舞台上为大家奉献出更多精彩的表演。我曾经在《南方周末》中看过一篇陈佩斯的专访,有句感叹让我印象挺深刻“太平盛世能没有喜剧吗?”

    今天偶然看了一个地方电视台重播的陈佩斯的电影《傻帽经理》,这部片子属于陈佩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影片之一,这部系列的影片当初在八十年代我还是在电影院里面看的,陈强先生与陈佩斯父子的黄金组合演艺的一段精彩表演,可惜在网上搜索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一张这部电影的海报。

    现在回顾起这部喜剧电影,我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感触,胶片之中竟然保留了许多我熟悉的但是已经远去的八十年代的记忆,电影讲述了改革开放之初,陈佩斯饰演的二子个体经营一家旅店,结果工商、税务、卫生、甚至公安部门是一度刁难,我惊诧于陈佩斯这位学院派的喜剧艺术家对生活变迁中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影片在营造喜剧效果的同时,实际上依旧有着一种批判与反讽,想象官僚机构的那些本来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们趾高气扬的嘴脸,当时很少有人会想这有什么不合理,我们天生对这一切习以为常,电影的名字叫“傻帽经理”,实际上在二子身上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本性的单纯,然而他这种单纯在现实生活中注定是要碰壁的,尽管这种无奈是用喜剧的方式表达的。

    二子在无奈之下向报社写了一封投诉信,这封信他天真的署上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地址,这一点遭到了同事和父亲的激烈批判,二子也害怕,但是还是来了一句“现在不是讲民主了吗?”他老子马上回了一句:“那民主也是你讲的?”剧情在这里面有一个中国特色的场景出现了,于是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二子的问题似乎得到了解决,并且他还当上个体户协会的一个秘书长,小人物被推上了前台,一时风光,理想主义激情再度高涨,但是最终他还是在同行的内部竞争,用阴险卑劣的手法整了下来,宋丹丹扮演的女朋友嫁给了冯远征扮演的朋友,而二子则依旧回到小人物的行列,在人潮人海的北京街头消失。电影是喜剧的,但是解决并非大团圆的,这是陈佩斯的深刻。只有宋春丽饰演的那种懂得耍手腕的人才能在这个社会中以成功者的姿态混下去,单纯的二子注定了一份失败的解决。这是我们国家底层人长久以来的命运。

    陈佩斯的喜剧中其实都有着对人性的一种折射,对底层小人物的关照,甚至在无奈的现实面前传递出一种悲剧,而这种命运实际上或喜剧、或悲剧的发生在中国人身上。

    最后要说的一点,陈佩斯电影中的“二子”形象是与当代文学中的“陈奂生”一样具有时代变迁中的样本意义的角色。

  4. 前几天又看了一遍,结合着剧情,其实也逐渐理解了为什么最后二子的那帮哥们儿,甚至是自己的父亲都“背叛”了自己,最本质的原因是在竞争的大环境下,二子的种种做法做法没有为旅店带来效益上的提升,而且做了协会秘书长之后,实话实说二子有些飘飘然,有些脱离群众,更脱离官场,两面不讨好,确实不适合做老板。

    麻杆儿其实本质上是想当店主,通过他的手段来让旅店有所发展(丛林法则下,一些违规的手段不得不用),至少不被张大菊打压,并没想把执照上的法人给夺过来,但当二子看到兄弟们众叛亲离,秘书长被剥夺,女友也离他而去之后,心灰意冷,是不是照主已经无所谓了。

    可以说,二子是那个年代大背景下的老实人的一种缩影,想利用时代,利用政策做一番事业,殊不知,一根筋的热情难免不被时势所裹挟,这也是杯具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