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森林随处可见 Rengeteg - Mindenhol látlak(2021)

简介:

    七个催眠飘渺的赋格式小品,开始时看似无伤大雅,后来越来越激烈,直到最后在心理万花筒中推至高潮。爷爷沉默了-他还活着吗?一个人对着衣柜说话-为什么?缺席的人像幽灵一样悄悄地进入夫妻和家庭的生活和对话中。他们是失落的、压抑的、失踪的。年轻人震惊了他们的母亲-一个用爱,另一个用蔑视(以及清醒地提出上帝是一种甘道夫的理论)。最后,还有一个把天真无邪的病人逼上绝路的骗子。在这里,很难说谁是受害者,谁是罪魁祸首。如果人都是球体,他们还能相遇吗?

演员:



影评:

  1. ## 6月12日 CGV影城(白玉兰广场IMAX店)

    三星半。

    比起中文译名《森林随处可见》,这部电影的英文名要显得意味更浓:Forest, I see you everywhere。“森林”像是那些随处可见又触不可及的幽暗情绪,是身陷其中就难以逃脱的层层迷雾。影片由七个故事组成,聚焦人与人之间重叠交织的、各异的精神痛苦。这些故事大都与亲情有关,有的也关乎爱情;有禁忌的情欲,有错位的信仰,有欺诈,有懒惰,有求而不得。手持镜头在对话者之间来回摇晃,场景是逼仄的,局促的,说话就拍脸,手指动了就拍手指,需要拍衣柜就拍衣柜,但很少有远景。我们看不到场景的全貌,也永远窥探不到故事的全貌。观众像是偶然坠入了他人的人生碎片,想要指手画脚,都不知从何说起。

    第一个碎片是一对父女的对话。女儿在演练第二天的演讲,内容是她的父亲如何因为冷漠和懒惰而间接害死她的母亲。镜头一转,她的父亲用一种固有的冷静和理性反驳女儿,在他看来,妻子的死完全是因为她过于情绪化、缺乏基本判断与责任感。争执过后,父亲给女儿递过药片。因为家庭变故,女儿患上了抑郁症,而父亲甚至搞不清楚女儿心理医生的名字。

    第二个碎片是一对情侣。男友把相机借给了他出轨过的女子安娜,安娜迟迟不归还。在女友眼中,安娜是一个充满心机的骗子,借相机只是幌子,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骗男友见她。而男友觉得安娜失联一定是出了什么意外。结束争吵之后,他急匆匆赶到安娜的住所,翻墙进去,发现屋里一片狼藉。镜头一转,安娜倒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似乎已经死了。

    第三个碎片是一对夫妻。男的五十三,女的三十二,两个人一直想有一个孩子,但试管多次都不成功。妻子已经接受了自己不能怀孕的现实,而丈夫无法相信,并为此精神失常。他为他们构想出了一个孩子,他央求妻子同意把孩子接回身边生活。镜头一转,丈夫从衣柜里小心翼翼地抱出一个洋娃娃,亲昵地抱在肩头。

    第四个碎片是讲述偷情。一个曾经吸食海洛因的老人沉浸在对第二天手术的绝望中,并对自己的年轻妻子和成年的儿子感到怀疑。老人睡去之后,儿子和继母在客厅迫不及待地开始偷情。

    第五个故事关于一对母子。母亲是一个古板而虔诚的宗教信徒,她拒绝一切与教义不符的东西,认为儿子在玩儿的角色扮演是通往撒旦的邪恶桥梁。儿子则拆穿了宗教的虚伪外壳,拒绝被控制,毅然离家出走。

    第六个故事最为复杂。一男一女在和一个杀手讲述他们的遭遇。男子的女友身患癌症,因为被骗子骗钱、洗脑,拒绝正规治疗,最后遗憾去世;女子的弟弟被同一个骗子洗脑,开始迁怒家人,也一样拒绝治疗,奄奄一息。他们来拜托杀手杀掉骗子。杀手被故事打动,默默埋伏在骗子门外,精准开枪。镜头一转,是骗子的小女儿,一脸茫然地看着血泊里的父亲。

    最后一个故事其实在开头第一幕埋过伏笔,一个女孩儿从门外回来,藤椅上坐着一个垂死的老人。我们无法从镜头里判断老人是不是已经死了,也无法判断他们是不是真的祖孙。影片就在这个故事里戛然而止。

    这部电影的表现手法让我想起多年前在乌镇戏剧节看过的话剧——《飞向天空的人》。舞台是一个房间,房间里人来人往,在做着不同的事情,但经历着相似的绝望。导演说灵感来自一次堵车的经历,他在烦闷中看道路两旁的居民楼,每一扇窗背后,都是不同形态的都市人的生活。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也很相似。同样的城市里每天上演着各种类型的悲剧,只是匆匆一瞥,便可以窥探一二。就像手持镜头带给人的眩晕感一样,人们不停相互伤害,日常被愤怒和怨恨所驱使,这本身也让人眩晕。人人置身其中,均不能幸免。

  2. 我真的觉得有的好电影,是没有办法去用文字精准的总结概括那种观影感受的,那种沉浸与体悟,那种超越功利的进入审美世界的灵魂舒展,那种顿悟与共情,都无法精准的说出,有的只不过是尽可能去捕获那些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存留在我们生命印记上的碎片,尽可能将其以文字的形式留下某种印记,但这种行动你永远得不到满足,因为它可能才刚刚触及到进入你审美灵魂世界的一点一撮。回到影片,关于生命命题的人生百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人生当中学着如何去勇敢坚强倔强的去面对那些关于亲情、爱情、友情、信仰、获得与失去的执念等等的生离死别与生命碰撞,影片精准又巧妙的围绕这一母题展开了丰富多元的故事,每一个独立的故事都在属于其自身的运作规律当中回应关于生命的种种。每一个故事都很喜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母子关于信仰的争吵,该故事讲影片的主题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关于人生的存在意义,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还是那已经肉体消逝的耶稣留下的强大宗教机器枷锁之下,如果我们的肉体和精神都依然存在但却饱受控制与束缚,是否也如死亡一般沉寂黑暗。还有其他故事都特别特别好,都将人世间关于如何自居自洽自我救赎的一切放在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日常当中,用影像雕琢打磨,牵引出我们每一个对于生命之河的遥望与思索。

  3. 几个小故事组成,名字太意向化了看之前很怕是个文艺片。剧情还是挺有意思的,叙事技巧也还算得当。整个电影中几乎都没有空境,晃动的镜头,在有两个人人的场景中也多用小景别,似乎有意突出逼仄不安的情绪。

    因一场本可以避免的意外而失去亲人而陷入愧疚痛苦中的父女、因第三人介入婚姻关系岌岌可危的夫妻、因宗教学校的禁锢与母亲爆发争吵继而离家出走的少年、父亲重病不再压抑情感的儿子与继母、被无良庸医欺骗之死的患者家属、悠长午睡中醒来走向白光的祖父……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那片森林,逃避、转移、发泄、指责、遵从本心、报复、坦然迎接……你选择怎样走出去?

  4. 几个故事排列而成,看完第一个没有任何说明直接切到第二个,刚开始以为翻到了盗版,毕竟转换太过突然,好在我也是看过无邪的人,推测估计是一组组合拳,结果确实如此。

    从场景来说,并无什么可取性,都是逼仄空间,演绎主要靠疯狂的对话输出,大量的超级近景,简直反向气势恢宏。

    从表达来说还是相当出色的,个人觉得有几个故事呈现不错,但传递出来的东西只能算一般。

    印象深刻的一共有三个,第一个就是开头那个演讲稿,死不悔改不懂反思的人确实就是人间噩梦,主题鲜明,立意直白,正常人都看得懂的范畴。

    第二个要讲的就是小男孩那个故事,完成度算所有故事里最高的一个,哲学意味相当浓烈,看过了许多润物细无声的反宗教,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机关枪式的原地砍伐,主角还是个小孩子,另外提到的就是家庭教育问题,以爱为名的疯狂控制,变相霸凌。尽管你是我妈,但是,老子不答应,离家出走的最高级版本,结尾三个小孩汇合的场景非常美妙。

    第三个印象深刻的,也是最屌的一个。地域性的关系,这个故事有点略魔幻的意味,毕竟在中国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杀手这玩意是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大兄弟一直在那叨叨叨叨叨,怎么看都不会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反诈骗故事,铺垫是真的绝。骗子从亮相到原地去世只用了两个镜头,作者的功底在这里已经可见一斑了,更绝的是场景里还加入了一个小女孩,整个故事就这样瞬间升华。骗子挂掉后,同屋的小女孩走到中枪的骗子身边,非常奇怪的是小女孩似乎并无任何反应。由于没有交代小女孩是否是骗子的女儿,所以这里其实剧情非常暧昧。骗子丧尽天良,视人命如草芥,小女孩是否是他控制的,并非他女儿。如果是他女儿,是不是在说骗子由于上梁不正,以至于下一代也是如此冷血,即便父亲中枪身亡,作为女儿也一样可以无动于衷。另外就是杀手方面,值得反思的是,杀手存不存在杀错人的情况,相信这一点应该没人注意到,那就是骗子是否真的是骗子。杀手杀骗子似乎并没有做任何调查,起码镜头里没有任何交代,他杀骗子全凭大兄弟的一面之词,而且开枪前,很明显他有看到小女孩,正常理解小女孩应该是骗子的女儿,但是杀手还是毫不犹豫的进行了他的专业作业,干净利落的完成任务。因为他收到的信息是骗子简直十恶不赦,哪怕他有女儿,年级尚小,依然无法成为饶过他的理由,曹贼必须死。而杀手的恨之入骨一切全来自大兄弟对他的疯狂输出,他被洗脑了。

    整个本子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简练,留白很多,给人想象的空间非常大,能看到多少东西全凭个人境界,作者用本子让观众完成自我检验,自我对话,因小名大,滴水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