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看来不错! 同是中俄合拍,感觉比《战火中的芭蕾》好看。主要是编剧的节奏把控得比较好。中俄两组士兵从相识互相有点看不上、彼此整蛊,到后来慢慢熟悉,然后因为一封信而加深了信任,到最后成为荒凉浩渺天地间特殊的伙伴,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中俄两个男主演得也很有层次感。 阿尔斯楞的性格很东方。他腼腆又赤诚,眼中总有着善良、灵动的光。 他是简单的、也是纯粹的。虽然兢兢业业站岗、一心想着保家卫国,但却不教条主义,很有同理心。他是一个兵,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论是在雪地写信还是俄国士兵借火时拉住班长的衣角“就借给他们呗”,都能感受到这个小伙子的乐于助人。就像最单纯的傻小兔一样。
谢尔盖的性格很“毛熊”。他坦率、热烈又真挚。比起阿尔斯楞的腼腆,他无疑是更为勇敢直接的。带着妻子在哨卡狂欢那段非常有感染力。那种跨越国籍、跨越语言的喜悦和分享欲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
可能是最近关注俄乌局势比较多,当听到阿尔斯楞母亲讲述那个蒙古姑娘拉着水车救苏联军人的故事时,禁不住红了眼眶。那首《牧歌》旋律一响,泪水便落了下来。 二战时应该有无数个这样英勇无畏的军人和无数个这样支撑着军人的淳朴人民。也正因为有他们,才有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和今天的美好生活。 这才几十年,苏联的长子——俄罗斯却陷入了国际舆论的暴风口。但真挚的情谊仍在。他们在卢顿做的大义之事,还有卢顿人民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也非常让人动容。 胜利终会来到。
全剧最美的画面之一,便是阿尔斯楞和谢尔盖隔着栅栏玩耍。谢尔盖在吹口琴,阿尔斯楞在牧羊。一张铁丝网,在同一空间划出了两方天地。但雨落下的那个瞬间,两个人撒欢的笑容却出奇一致。那一刻,无需言语,两个自由的灵魂坦诚相见。
要说不足嘛,肯定也有。其中一个便是谢尔盖竟然不知道阿尔斯楞的名字,这不合理。即便之前都不知道,但最后阿尔斯楞为救他而死,这种应该是会惊动两国大使馆的大事吧,其实一打听应该就能知道啊…… 还有就是最后班长和谢尔盖的同事再度重逢,两个人跨语言聊天实在有些……尬同一国家的朋友阔别多年尚且有些相顾无言,更何况语言不通的他俩,这天怎么聊的起来啊就……编剧说聊就硬聊呗。
还有就是故事的时间线比较乱。谢尔盖和阿尔斯楞是因为信熟悉起来的,但刚刚建立信任,阿尔斯楞就因为泄密被调走了。但后来他们重逢,然后什么时候又突然一块儿回了黑风山?抓兔、借火、送口琴,都是在信之前还是信之后?这个时间线感觉没梳理清楚。 不过这些在整体的优点面前还是瑕不掩瑜的。大毛的艺术水准真的很绝,因为我的家乡就在草原,感觉片中对于北方林海雪原、苍茫草场的刻画特别到位,每一帧都美如画。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中俄合拍的优秀作品❤️
一点拉杂的个人感想。
借着微弱的灯光翻译信件的内容然后在雪地里踩给你;栈桥上我心中千言万语却只能与你相对无言,我结婚时的喜悦也希望你能分享,我们为同一场大雨欢呼雀跃过,一只口琴从我送给你又被你的母亲送给我的女儿,这些放在其他电影里可能稀松平常还要被我吐槽的桥段,在那样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成为了令我印象深刻又感慨万千的浪漫桥段。
分了两天把这部电影看完了,想一想还是得写点什么。别的不说,从被推荐到我终于找到片源看完,过去了整整8年时间,人生能有多少个8年,又有几部电影是我过了8年还能想起来并且去主动找来观看的呢。
其实认真说起来,这部电影一个半小时不算长,但节奏是真的不行,回忆和现实是割裂的,看得我着急,老想调个倍速或者快进,尤其是现代部分。回忆里的故事倒还好,可能一方面我有滤镜,另一方面,回忆里大部分的场景都发生在西伯利亚漫天的风雪里,冬天在我这里,天然有着异于其他季节的时间流速。
最早朋友给我推荐这部电影,是作为露中cp的代餐,但真正看完,却觉得cp的意味没有我想象中的浓厚,或者换句话说,电影里所表现出的情谊,和我想象中的cp感大相径庭,在我已经出坑了的当下,反而带来了更平实的感动。
电影的海外片名是《 latitude52 》,去搜了一下,北纬52度是中国的最北方,应该也是代指片中黑风口哨卡所处的地理位置。在绵长的国境线两旁,熟悉的陌生人们遥遥相望。猜测着彼此的动作想要传递的涵义。每一个独自守在瞭望塔的日夜里,他们会不会借着观察对方来打发漫长寂静的无聊时光。
影片里我唯二感到欢乐的时刻,一个是谢尔盖的未婚妻来到哨所,我们在庆祝八一建军节,对面在为一对新人的结合载歌载舞;另一个是春天,铁丝网两边的谢尔盖和阿尔斯楞在大雨里欢呼,雨水里传来缥缈的口琴声。口琴是我贫瘠的知识储备里极具苏俄浪漫气质的一种乐器,当年片花里我唯一能记得的一个画面,是娜塔莉亚倒退着吹起口琴。等我在电影里看到这一幕时,记忆瞬间击中了我。
我该说影片将阿尔斯楞的牺牲放在了最后十分钟是一种仁慈吗,尽管前期一直都知道他的结局,但没演到的时候,我总还能欺骗自己。地雷接连爆炸的场景相当震撼,我想到的却是他在雪地里给谢尔盖传递信件内容时蹦蹦跳跳的身影。其实那个情节和结局这里压根没有任何关系,我却没法克制自己的回忆。
说到谢尔盖的信,有一个点不知道算bug还是电影里删掉了。最早谢尔盖寻信未果,去圣泉堵来打水的阿尔斯楞,祈求他如果找到了信能还给自己的时候,阿尔斯楞明显还是听不懂对方说什么的,等捡到信,阿尔斯楞就能翻出一本词典翻译信件内容还能总结一下通过雪地传递给谢尔盖了,到快结局时两边的班长回忆当年国境线上借火的事情,明显能看出来阿尔斯楞的听说读写里听已经没任何问题了,在那个年代背景下挺厉害的了吧?
在2000年秋的中俄边境老哨卡,一场中俄联合军事演习在紧张准备中,担任俄方中文翻译的俄罗斯女兵娜塔丽娅(斯维特兰娜·茨威琴科饰)利用工作之便来到满洲里,寻找中苏冷战时期为救她父亲而牺牲的中国边防军士兵阿尔斯楞的亲人。中俄联合军演在即,当年救人牺牲的蒙古族士兵阿尔斯楞的母亲应邀来到连队,娜塔丽娅手捧鲜花来到英雄的母亲面前,中俄两代人的手紧握在一起,祈愿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
复习片花时顺带搜了一下百科里的剧情简介,就……这个简介不说和剧情一模一样吧,也可以说是毫不相关。看完全片我真的没能看出来背景是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也没有看出来阿尔斯楞的母亲是应邀来到连队。多少是有些失望的吧,以当初我看完两分半片花时的激动而言,我会期待一部更好的作品。
一句题外话,演阿尔斯楞的亓航,片子里有两处画面上,他的眉眼让我想到了《蓝宇》里的刘烨,单纯的只有眉眼,下半张脸就不像了,但是眼睛像得让我心慌。纵观全片,他的长相是很根正苗红的那种,期待一下他的更多军旅作品吧,对没看《武神赵子龙》和《孤芳不自赏》的我来说,《老哨卡》就是我看过的他的唯一一部作品了23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