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花了半天时间把剩下20集看完了,真是感慨万千。
起因是论文写不下去,无意间听到这首歌,就想到看了这个剧。
几点想法:
1.香港影视业的半壁江山可以说是由内地去往香港的这批人建立的。监制王天林(王晶的父亲)是浙江人,鲍方江西人汪明荃是上海人。再大一点,邵逸夫,金庸更不用说了。所以,可以解释为什么tvb对江南情有独钟。民国剧要常有江浙什么地方的大户做生意,而少有北平剧。进一步说,这些内地因避难或者各种因素到香港的影视从业者,他们的家国情怀毋庸置疑。为什么说香港能拍出爱国呢?是人员的亲身经历而运化。黄飞鸿三部曲将拳师塑造为为国为民的大侠,开始思考中体西用。其实早在民国时候平江不肖生的霍元甲的塑造就已经体现出了。
江浙的文化底蕴,融合了香港市民文化,成就了爱国叙事。
2.剧情来说,就是两家人跨越时空的纠葛。其中贯穿的就是抗日为主线。有两处印象深的镜头:一是逃难时候的逼仄空间;二是到港后的两家人生活的映照。让我相信,当时离乡人的生活就是如此。
由阮涛中弹身亡,形成了第一个分水岭。由阮庭深从南洋回来,又是一个新轮回。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议题,但总体围绕"生活"展开。尤其是父亲没了,崽要生存,不得不走偏门。感慨和平年代真好,没有妻离子散。
3.中国人的血性,机敏,勤劳都在其中有体现。有血有肉,丰富多彩。很适合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也不是口头发传单抵制日货,更是机敏救文物于水火。现在的tvb能否再做出来,打个问号。
4.帮会,警局,租界,这三个空间共同构建起民国的生态。帮会必须要有同道互助的义气才能长足发展。警局也是要看帮会,租界的脸面。租界更是一个小社会。
5.简单复盘了剧目,情节生动,演绎真实,真是不可多得的好剧。
本剧围绕三代人(从阮涛救子算起)两个家族,三个POV人物20年的颠沛流离讲述的一段关于家国情怀的爱情、亲情伦理剧。说到港剧的家国情怀,1982年的《万水千山总是情》以谢贤、汪明荃、吕良伟等当红明星,辅以曾江、李香琴、白茵、刘丹、曾庆瑜、秦煌等一班绿叶,与亚视的《大地恩情》针锋相对。在八十年代,家国情怀成了香港影视剧的主流风向标。在八十年代,此剧爆火两岸三地也正是因为反应了乃至全球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阮涛寿宴拒日礼,庄梦蝶在抵制日货、救亡图存运动中对庄天涯的爱国启蒙,阮庭深为爱国学生提供无偿的法律咨询以及保护国宝等,以及本剧插曲中浓浓的中国人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也都令人印象深刻。而主题歌《万水千山总是情》更是点明了无论身处何方,家人总是家人的家情怀。以现在的观点看《万水千山总是情》堪称全球华人影视的主旋律。记得80年代的春节联欢晚会,以及大型体育赛事,主持人温暖人心的开场白: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说走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可以让全球华人的心凝聚在一起。本剧也是典型的大团圆结局:大妈二妈安享晚年。阮庭坚历经保家卫国也是洗尽铅华。就连本剧反派之一的庄有为也都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阮家和庄家因儿女间坚不可摧的爱情只能冰释前嫌,一笑泯恩仇。而庄梦蝶和齐韵芝这两个典型具备中国传统美德的女性为两个家族能延续下去并最终融合用尽了一生的心血。而阮庭深和庄天涯的冰释前嫌除了两个女人的功劳,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两个人实际上拥有同样的家国情怀。
不是每个人一生都看过那么多影视剧。有时想想,一家人坐在电视前,看看那些没有“插赃嫁祸、角色黑化、各种宫斗”桥段的片子真的挺好。多少人们因为庄梦蝶和齐韵芝赋予全片的善良深情而不苦情深感欣慰。
附:最后还是要所说曾庆瑜这个演员:港姐三甲出道,《千王之王》中的卓莉(反面人物)、《万水千山总是情》中的的齐韵芝(正面人物),《射雕英雄传》中的瑛姑(悲情人物)都非常的美丽和可圈可点。并且可以说是当时香港影视圈国语说的最好的演员(没有之一)。颜值、气质、身材都特别能打。只可惜后来因为唱歌当歌手耽误了她成为当红花旦。她的歌手作品我只喜欢《抓一个温馨晚上》(《倩女幽魂2》插曲)实在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