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小小少年(2021)

小小少年(2021)

又名: Little Giants

导演: 孙超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1-03-10(中国大陆)

集数: 6 单集片长: 60分钟 IMDb: tt14696516 豆瓣评分: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由哔哩哔哩出品,五星传奇制作的系列纪录片《小小少年》,跟踪拍摄“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的天赋异禀的孩子,记录他们与众不同的成长故事。当一个孩子痴迷于一件事,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和创造力?在人生初期绽放天赋,会如何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这些孩子,他们都在各自钟爱的事物上做到极致、探寻意义,每一个年轻的身躯下都隐藏着如巨人般丰盈的灵魂。

演员:



影评:

  1. 大家好,我是纪录片《小小少年》的总导演孙超,谢谢大家愿意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看那夺女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我们的宝藏,珍藏了两年,今天它终于能和大家见面。

    我们想说的不仅仅是一个走出大山的故事,更多的是一个关于美与成长的故事。当一个女孩子跳起舞的时候,她想的可能并不是要走出大山,而是第一次感受到身为一个女孩子的美妙,这美妙是一种珍贵的自信,是高于语言的情感抒发,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舞蹈的美是一种纯粹的力量,无论是否真的能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获得更好的人生,在起舞的那一片刻时光里,她们所感受到的自己,都是最好的。美是铠甲,让经历挫折的女孩更漂亮的去面对这个无常的世界。

    2019年2月22日,我在北京第一次和关老师见面,从中午12点聊到了凌晨12点,在这12个小时的长谈里我第一次听到云儿、叮当、珠花、舍媚、蒂姆、柯依这些美丽的名字。一周后,我和摄影师娄伟去了云南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砚山县者腊乡夸溪村委会那夺村。真正见到这些女孩时,她们的聪明与美好带给了我比听那12小时故事时更大的震撼。

    我们最先见到的是14岁的叮当、倩倩和杨方傲。叮当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漂亮又努力,有一种典型云南女孩子的爽快,她会主动说起家里的事情,也聊她喜欢的明星,和以后想当演员的心愿。这些女孩子们好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她们会笑着唤我姐姐,会突然递给我一颗刚摘的脆李或甜甜的枇杷,会用彝族话互相交流,每一个人唱起歌来都响亮又动听。

    初次见小云儿的时候,这个8岁的小女孩大概保持了有足足几个小时的害羞和矜持,相处熟了之后,她就像一只小猴子一样每天挂在我和摄制组伙伴们的身上。她喜欢我用的四个颜色的油笔,喜欢用四色笔在我的笔记本上画画,并告诉我,目前为止,世界上她最喜欢的三样东西是舞蹈、撑袋子和水晶泥(一种1块钱一盒的小学生的玩具),舞蹈排第一。至于为什么喜欢舞蹈,这个问题我倒是也问过她很多遍,但她一次也答不上来,每次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意外的是,云儿的舞蹈天赋,在学校里并没有老师知道,当老师听说北京有个摄制组要来拍这个“普通”的小学生时,纷纷表示出惊讶。

    片子里有一段比较特殊的素材,是2016年关老师和张老师第一次走进那夺村见到这些女孩的时候,和这些女孩们的对话。那是张老师第一次尝试去深入了解这些女孩子的身世背景,关老师在旁边用一台5D单反相机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资料,这一次对话正是彩云计划的起点。关老师总说“我们家小张张做起事情比男人更有魄力”,有魄力的小张张从不煽情,说到做到,她答应珠花和女孩们“老师会帮你”,就从2016年开始一路帮到了今天,个中艰辛,我恐怕再写十篇小作文也不足以讲述的完。

    关老师张老师说,未来这些女孩儿们如果想跳舞、想当演员、想当老师、想当明星,他们都会用自己毕生的资源,一路支持;如果想回到大山里种玉米、种辣椒,也是很棒的选择,彩云计划只是想让孩子们看到这世界更多的可能性,让她们有更多选择的权力。

    彩云计划究竟会把女孩们带去什么样的未来?我们《小小少年》摄制组也还在继续跟拍小云儿和彩云女孩的成长故事,目前还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结论,但可以确信的是,这些女孩子都因为舞蹈蜕变得更加美丽和自信,那些家庭带来的创伤或许并没有完全疗愈,甚至会永远停留在内心某处,但至少此刻,她们有自己热爱的事情,有想追寻的梦,在想到梦想的时候,心里就是踏实的,在起舞的时候,她们就是最光芒万丈的。

    舞蹈是她唯一的光,她们、关老师、张老师、大舅、二舅、驾校校长、旋哥、姚大夫……每一个彩云计划里伟大的普通人,都是这世界的光。

    PS. 今天,云儿的故事被大家看到,今天也是云儿妈妈三十岁的生日,祝美丽的云儿妈妈生日快乐!

    ——写在2021年3月10日,《小小少年》播出日

  2. 中国学乐器的孩子不计其数,这其中不乏琴艺超绝的“天才型”少年。寻找这一集主人公的过程可谓是让我们大开眼界,有8岁就在大剧院开独奏音乐会的;有13岁就被包括伯克利音乐学院在内的世界三所顶级音乐学院破格录取的;还有一位外形惊艳的钢琴小王子,我们恰好在中央音乐学院见证了他的一节国际公开课,课堂上行云流水感情饱满的琴技直接被现场的美国钢琴大师赞不绝口……在这众多的“音乐天才”中,王烁然的琴技甚至算不上出众,但毋庸置疑,他是我们摄制组公认的最特别的一个孩子。

    烁然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那种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特别像有的孩子沉迷于打电子游戏,研究乐器、创作歌曲就是烁然的“电子游戏”,而且大部分乐器烁然并没有老师,都是在网上找教程自学。在他身边的时候,会特别直接地感受到他在音乐世界里的那种极致的享受和势不可挡的创作欲。

    有意思的是,9岁的烁然在其它事情上给人的感觉都是个特别纯真又稚气未脱的小孩儿,但只要一进入音乐的世界,他就会立刻变身,变得成熟起来。给乐队制定规则、管理排练毫不含糊,善良的烁然还会操心每一个小朋友是否开心或不开心,尽力让所有的人都开心。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烁然来北京的那一场。中央音乐学院最权威的教授直截了当地指出了烁然在钢琴上的不足,教授走后,烁然留在央音隔壁的琴房里,有长达一个多小时不说话,爸爸一直在问烁然,“你是怎么想的?”烁然就是不出声。那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烁然身上的光芒好像一丝一丝地黯淡了下去;那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其实也是很低落的,难道是教授见过太多像烁然这样的孩子?是我们少见多怪?我们甚至试着去安慰烁然,不要因为教授说的话不开心,教授说的也不一定对……最后实在没辙,爸爸和烁然说:“心里有什么想法不愿说出来的话,就用钢琴弹出来吧。”然后,就是片子里烁然即兴弹奏的那一段,我在现场直接被击中了,听的汗毛竖立,直想质问世界:听听,都给我听听,谁还敢说我们烁然不好?

    后来我才知道,烁然那一个小时里的不开心,完全不是因为教授说他钢琴水平欠缺,而是烁然以为,教授让他练琴,爸爸妈妈就会没收他所有的乐器,也不让他组乐队了。客观的说,片中教授的观点(钢琴还得使劲练)、淄博钢琴老师的观点(不建议这么小组乐队,只有几个颜色的彩笔画不出五彩缤纷的画)、烁然小学班主任的观点(还是得多读书)……我们觉得都是非常中肯的建议,关于烁然究竟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我们也给不出定论。我们只是敬佩烁然的爸爸妈妈,在得到国家最权威音乐教授的指点后,还能把保护孩子的快乐放在第一位,完全没有阻止烁然玩乐队。这样的选择对任何父母都绝对不是容易的选择。

    今天《小小少年》最后一集播出,也是《小小少年》的收官日。感恩一个多月来这么多的朋友关注、讨论小小少年们的故事,对于我们来说,能认识这些了不起的孩子,把他们奇妙的故事和大家分享,是最最幸运的事。孩子们的故事也给我们摄制组小伙伴的生活带来了小小改变,机器人分集的剪辑老师彻底爱上了FRC,前不久还和我讨论了最新的比赛;摄影助理也喜欢上了虫子,给自己6岁的儿子找来蝶蛹和螳螂;赛车分集的剪辑老师最绝,直接因为怡娜喜欢上了摩托车,上周刚买了人生第一辆摩托车,化身机车少女;我因为受到烁然的感染,捡回了丧失多年的钢琴技能,又重新开始学钢琴……

    最后,借用网友分享的一段话作为收官:“少年就是少年,他们看春风不喜,看夏蝉不烦,看秋风不悲,看冬雪不叹,看满身富贵懒察觉,看不公不允敢面对。只因他们是少年。”

  3. 在认识殷然之前,山只是山,树只是树,草只是草,风也只是风。在认识殷然之后,这一切,之于我们的意义都不一样了。我想我们才是最幸运的人,因为纪录片的拍摄,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若非如此,我们将错过一整个奇妙的虫子世界,那必是终身遗憾了。 认识殷然之前,我是一个怕虫的人,属于在宾馆看到墙上有虫,都无法去“正面对抗”只能向同伴“求救”的类型。第一次和殷然见面,他就向我发出灵魂拷问:你怕虫吗?我当然假装“不怕”,不然他必是会拒绝我们的拍摄。听到我夸下海口,他就把一只锹甲幼虫放到了我手上,那是一只白色的、软软的、肉肉的大虫子,我的第一感受是:哇,好凉!怎么像果冻一样! 看到评论里有朋友提到殷然的热爱是一种“孤独的爱好”,也许在学校里确实有很多人对殷然喜欢虫子这件事存在一些误解,但是殷然并不孤独,他有一整个虫子圈的神奇朋友,他们不是“小朋友”,但却绝对是伴殷然长大的“好朋友”!年近七旬的香港警察区sir,也是从11岁喜欢上的蝴蝶,和我们认识的殷然是同一个年龄,他把殷然的电话号码和地址贴在书架最醒目的位置,抬头就可以看到,隔三差五就给殷然寄蝶蛹。“另一只虫”是二十岁版本的殷然,今晚《自然之道》这集播出,另一只虫忙活了一晚上,说要给片子里出现的每一只虫加上弹幕说明,让每一只虫都拥有姓名。风顺在宿舍养虫这件事儿,我们听说后就一直特别期待去拍,等真的到了风顺宿舍,因为看到太多新奇的虫子,差点忘记“正事”,欢天喜地玩了一个小时才开始拍摄。本以为风顺同宿舍的其他人会反感室友养虫,可没想到,大家莫名其妙的都对虫子起了兴趣,总是凑过来看看风顺又带来了什么新的“小玩意”。BTW,风顺本名王一帆,一帆风顺,殷然起头非要叫他风顺。我们拍了十岁的殷然,二十岁的殷然,三十岁的殷然,六十岁的殷然。看到六十岁的殷然,我们就在想,真好啊,这件事情可以持续一生,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和新鲜感,让人有力量去面对这时而无聊又困难重重的人生。就像殷然说的:那些人不懂就不懂呗,没什么口舌好费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初见殷然一家的时候,殷然妈妈和我说过一件事儿,让我顿时感觉,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家庭啊!故事是这样的:有段时间,殷然特别迷路边修路的挖掘机,有一天晚上九点多补习班下课,回家路上殷然正好撞见一辆挖掘机在工作,他就蹲在路边看,于是,殷然妈妈就陪着儿子一起蹲在路边,看了整整三个小时的挖掘机。我听了以后的感受,可以用震惊来形容,感动到想流泪,我觉得这对母子看挖掘机的画面,真的太浪漫又动人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殷然妈妈,我觉得是“天真”,殷然妈妈对什么虫子都心存好奇,因此虫子这件事对她来说并不只是带孩子的必修课,而是真正给予她快乐,让她乐在其中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说,我们最后一天拍摄发生的一件事。殷然从学校演讲出来,和妈妈边走边聊天,录音师从耳麦里听到殷然问妈妈要100块钱,原本以为是要去买玩具给自己作为奖励,没想到的是,这100块钱是拿去给我们摄制组每个人买了一个像冰淇凌一样的甜甜的小零食,每一个人都有,殷然说一定要尝尝,这是他最喜欢吃的。 这一集的素材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我们已经看过不知多少遍,但每一次看到夜晚的大森林,看到蓑蛾、看到竹节虫、看到独角仙、看到翅膀闪着金光的蝴蝶、看到殷然和妈妈爸爸和虫子圈的好朋友在一起,都还是会产生流泪的冲动。善良可爱又光芒四射的人们,是什么样的幸运,才让你们都聚集在这里,这定是上天的恩赐吧。

  4. B站出品的这部《小小少年》拍得好极了,作为竞品表达致敬。它的可贵之处在于,不仅展现了热爱本身的力量,还徐徐刻画出了天赋在现实中的处境。

    这个系列的第三集《自然之道》讲了一个爱虫子的怪咖少年的故事:11岁的殷然天生就对虫子特别痴迷,在家里养了两百多种虫子,他能够脱口说出各种虫子的知识。在他心里,虫子是一种美丽的外星生命。

    比一般人幸运的是,殷然的母亲很支持他,一点都不觉得孩子在胡闹。母子俩常常趴在一起研究虫子,观察被铁线虫寄生的螳螂,循声寻找正在啃噬木头的白蚁。一放假,父母就带着他天南海北跑,结识虫友,他们在暮春的清晨开车去山里找虫子。

    此外,这孩子还有一种特别的灵性,时常语出惊人。这一集的片名《自然之道》是他自己起的。他说:“自然之道”就是大自然的道理。对虫子来说,没有所谓的害益之分,那都是人类编造的。

    弹幕里直呼这是少年版无穷小亮。

    但这只是他的一面。在另一面里,像许多这个年纪的男孩一样,殷然有点散漫,时间管理也不行。那天约了和虫友一起进山,朋友们已经在楼下等,殷然却还在捣鼓他的虫子,当他把一整盒泥土倒在桌上时,妈妈的血压都上去了,她几乎在镜头面前咆哮:“殷然我告诉你,我已经到了歇斯底里的边缘了。”

    这种冲突特别真实,就好像我们大部分人青春期都会碰到的。有一次殷然因为玩虫子忘了做作业,妈妈指责说:“你连自己说的话,你都不要求自己做到。”男孩一边沉默地翻着书,一边哼了两声表达不爽。

    还有一次,殷然答应花10分钟把虫子安顿好,但是他边干边玩,时间到了还没做完。妈妈说:“如果你没有能力照顾它们,就不要把它们采回来。”男孩问:“那你愿意帮助我吗?”妈妈说:“我不愿意。而且我想知道你怎么看自己的表现?”男孩沉默了一会儿说:“不负责任。”

    这个故事里,有明暗两条线始终交织在一起。一条是关于热爱的:有奇特爱好的男孩如何被父母保护着,充分地滋养着天赋;另一条是关于克制的:尽管带有很多不情愿、很多痛苦,但殷然始终在学习一门必修课——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

    事实上,《小小少年》的每一集都在试图讲这样一种成长的故事。当人在面对生活选择的时候,实际上面对着三个概念:应该过的生活、想要过的生活和有能力过的生活。在这三个概念中,只有最后一个是真正的问题。尤其是,当一个人决心要过的生活与主流相距越远,它对于这种驾驭生活的能力要求就越高。

    这种驾驭生活的能力中,包含着几个要素,健康、健全的技能、自食其力的收入和基本的社会责任。此外还有两点尤为关键:一个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它使人看到种种观念背后的本质,以此挣脱偏见的枷锁,获得对生活的定义权和掌控权;另一个是创造力,热爱只维持在品味和喜好层面是轻浮的,脚踏实地地输出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

    在这一集的片尾,爱虫子的怪咖少年殷然获得了一个机会,站到讲台上开一堂昆虫课。精心准备后的他自信满满、语惊四座,在所有人的关注下如同发光体一般明亮。你会发现,此刻少年所体现出来的“天才的力量”,其实并不来源于天赋本身,而是来源于他逐渐成熟的、对天赋的驾驭能力。

    真正的成长就是一种走向成熟的状态,正如我一贯所倡导的,要摆脱不成熟的状态,过一种理性的生活,因为这是唯一值得一过的生活。成熟并不取决于选择和价值观,而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利用全部的理性去获得掌控生活的能力,因为这就是人的自由之始,幸福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