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战中女人 Kona fer í stríð(2018)

简介:

    社运者的成母之路!无人能阻挡进击的母亲!五十岁的汉拉,是一位耐心、性格和善的合唱团老师,但她除了老师的身份外,还是位激进的社会运动者。一通电话,带来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即将成为人母的她,面对冰岛境内破坏环境的工业发 展,以及孩子的到来,即将成为母亲的她,该如何面对这些生命中的困难与意外?

演员:



影评:

  1. 《战中女人》讲了一个致力于环境保护反对在冰岛发展重工业的女性的故事。尽管环保是当下受人关注且时髦的议题,但影片在表述上并不说教,也不偏激,以个体的信念与抗争以及个人生活中的情感与遭遇,来表现当下的矛盾和困境,并通过巧妙的编排,完成对主题的说理。

    风格上,适度的冷幽默的加入,让这个现实性很强的故事更加生动。不管是讽刺还是温情,艺术化的处理也从另一方面保证了影片的质量。

    当然,影片中主人公表达以及抗争的行为本身是争议性的。汉拉,被媒体称为“山之女”的神秘人,平常的身份是一位合唱团指挥兼音乐家。她以破坏输电线迫使工厂停工来表达对政府要发展重工业破坏自然环境的抗议。

    破汉拉的破坏行为,让她和支持重工业的政府对立起来,双方都没有要妥协,事态升级并形成一定的拉锯。

    在政府这边,一面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布下了天罗地网,地上有警察封锁道路要地,天上有装备热成像仪的直升机和无人机巡逻搜捕;另一面则利用舆论发起反击,回避温室效应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刻意忽略汉拉的诉求,而将焦点放到汉拉的“暴力行为”上,甚至称其为“恐怖分子”。

    而对汉拉来说“我做的事,我真心相信是对的!”有如此信念,她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当然,汉拉也不只是想做一个孤胆英雄,她还是希望她的行为能影响公众,既加强对政府的施压,也期望她关心的环境问题为更多人重视。

    汉拉以蔑视罪人的胜利者之姿登上政府大楼抛洒传单,但效果甚微。汉拉有强健的体魄,面对警察也有丰富的反侦察反抓捕经验,但在对他人的想法,或许还是有些过于理想了。在对公众的影响力上,政府更有经验,手段也更有效。另外,这个故事发生在冰岛的特殊性,也在这一点上体现了出来。

    冰岛,因为地缘的关系,还没有在工业上开发过度,本身的自然条件依然很好,没有什么自然灾害或气候异常。对民众来说,跟地球上其他地方的“水深火热”的报道比起来,发展本国经济的实惠自然让人更有感觉。

    在电影中,汉拉处于弱势,而且越来越被孤立,无法得到同胞的同情。但是,对看电影的观众而言,经过其他人的衬托,汉拉反而更容易被认可了,她身上的争议性也渐渐被弱化了。

    汉拉是一位独立、坚强、勇敢、真诚的女性,尽管有时冲动、一意孤行,但她绝不是出于私心。而且,她也是真心热爱大自然。但凡有亲近、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她都非常享受,甚至在她被迫伏倒在地的时候。

    影片通过汉拉的行为以及遭遇,来勾勒人物、表现主题。而除了最重要的“事业”,汉拉在个人私事上也迎来了一件“大事”,就是她申请领养小孩的事有了眉目。这部分内容,乍看之下跟影片主题关系不大,但其实并非闲笔。对个人生活的描写,不仅丰富人物,当个人与事业发生冲突,汉拉会面临着如何取舍的问题,进一步为她的行为和意图提供解释,而且最后还会呼应主题(这个最后再说)。

    等待被领养的是一个4岁的小女孩,一个远在乌克兰的战争遗孤。此时距离她提交申请已经过去四年了,她自己都以及忘了这事。一度,汉拉将生活的重心从破坏行动转移到为迎接小女孩到来的准备上,但政府在媒体对她的污蔑让她不甘就此罢休。在下一次的行动中,汉拉不小心弄伤了手留下了血迹,最终身份曝露。

    汉拉受伤,也是一段颇有意思的插曲。她在破坏输电线的时候,用来锯断钢索的电锯没电了,只好用锯子手工来锯,结果就弄伤了手。真讽刺呀!其实,如今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工业的支持了。而工业的发展势必会破坏环境,这便是矛盾,便是困境所在。

    而那些矗立在荒野自然中的电塔电线,那些汉拉要破坏的东西,那些突兀醒目的东西,是丑陋的人造“垃圾”,还是雄伟的人造“奇迹”呢?不同的看客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被警察抓住之前,汉拉将小女孩的照片埋在了路边的苔原中。小女孩,以及这片美好的土地,似乎都将理她远去……

    拯救汉拉的是她的双胞胎姐姐阿莎。

    两姐妹平日的志趣大不同。在汉拉致力于环境保护而奋斗的时候,阿莎,这位波西米亚风格的瑜伽老师,选择了面对自己内心的个人修为,并准备远赴印度的静修院闭关修行两年。她不知道汉拉的所作所为,而且也不赞同这种行为,但当汉拉收养孩子的愿望在实现之际又将破灭时,她决定成全汉拉。阿莎利用到监狱探望汉拉的机会,“偷龙转凤”,两人互换身份,阿莎代替汉拉坐牢,并将在监狱中进行自己的修行。

    帮助汉拉的贵人除了阿莎,还有一位善良的农夫以及一个无辜的青年。后一位“贵人”的遭遇,也是影片刻意而为的影射现实的讽刺桥段。这是一个骑单车、穿格瓦拉T恤的有色人种背包客青年。当他碰巧出现在破坏现场或汉拉附近时,不由分说就被警察当作疑犯抓了起来。人们常常会把一些社会问题归咎于外来的少数族群,忽视了问题的根本,实际上反而将问题复杂化并失去探讨、解决问题实质的可能。

    最后,汉拉终于如愿来到了乌克兰。汉拉不仅见到了小女孩,还遇到侵害人们生活的大洪水(不幸的乌克兰,人祸天灾都有)。冰岛好山好水,但地球其他地方可能正遭受着大自然的报复。影片在结尾时,又回到了环保和困境的主题上。有点出乎意料,效果又是深沉且强烈的。

    最后要说的是构成影片风格的重要一环:“现场配乐”。负责影片配乐的乐队以及人声合唱,直接出现在了影片里。当需要配音来烘托人物情绪时,他们便会出现。而且他们并不是作为“道具”出现的,他们也参与到影片的互动中,有自己的情绪。他们在角色身边提供有情绪的配乐时,就有种欠揍的故意,真的是又冷又好笑。

    这种带冲突感的参与和互动非常有趣。如文章开头所讲,别致的风格缓和了主题的现实与严肃,又提升了影片独特的风格和艺术性。

    (个人公号“星期三噪音”noiwed,欢迎关注)

  2. 无论是电影海报还是主题,都暗中呼应着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柯德,只不过这不再是一位对抗虚无的理想主义者,而是目标明确专注保护环境的冰岛女性。看起来只是一部轻松小品式的北欧喜剧,却承载着颇有深度的现实话题,从歧视排外意识到极端环保主义,再到无孔不入的科技监控技术,以及反工业化与反全球化的姿态。影片从各个不同层面反映出冰岛当下社会的种种难题,尽管时而出现天马行空的幻想色彩,最明显莫过于神出鬼没的演奏乐队,但是剧本对现实问题一针见血的刻画又令影片摆脱不了社会寓言的味道。最出色的还要数女主角,她将冰岛当今女性的生存状况演绎得入木三分。她有着自强独立、坚韧不拔的个性,敏锐的思考力与勇猛的行动力,同时却不失博达的爱心与母性光辉。影片彻底扭转我对冰岛人一向不苟言笑,冷漠疏离的刻板印象,剧本里的幽默笑料潜移默化地融入到人物个性行为之中,建筑在对社会问题的讽刺之上,令作品不至于沉湎在过分严肃的思考讨论里,即使是高潮部分女主角逃避追捕的惊悚悬疑段落也带有意想不到的喜剧色彩。

  3. 蒙特利尔新电影节check,导演本人在场,超级可爱!

    提问:为什么这部电影那么重视音乐? 导演:因为我想拍一部音乐版mission impossible呀,汤姆克鲁斯背后跟着乐队那种。 提问:为什么加入latino这一角色? 导演:因为我对latino有点那啥情节呀,他们多好看啊。好吧其实昆汀在我第一部电影里扮演了同一角色,未来第三部电影也还会有这一角色(真不怕玩坏)。其实你们不觉得外国人这个角色最容易扮演吗。实际上我想拍一部新电影,一个latino在冰岛结婚生子,又离婚,但是成了折翼天使,走不了啦,就困在冰岛啦,多棒!等等这个idea你们要拿去先抢拍吗哈哈哈 提问:您是如何选择女主的呢? 导演:女主名字叫$^%@&#*!†⁇‥‼£€¥†⁉(全场笑),我十岁她十一岁时我们结识,一起接受戏剧培训。她是非常出色一位演员,尤其擅长演男人,比如唐吉珂德。

    提问:剧中情节在现实中确实发生过吗?

    导演:没错,去年冰岛全民大辩论,针对一些跨国企业开采冰岛资源blabla(对不起我还在回味latino话题)

    提问:那么选景呢?是在写剧本过程中就已经选定是吗?

    导演:没错,一边写剧本,一边开着谷歌地图,相当愉快。当然现实中会有一定掣肘,但我们主要是在高原地区拍摄,前面大家看到的冰川,几年前发生过火山喷发。

  4. 冰岛全球消费最高的国家。居民家里开冷水就是天然矿泉水,开热水就是温泉水。污染少是有原因的!这需要全民、全政府的参与!作为一个生活在不懂什么是环保,垃圾分类多年都无法普及、塑料制品泛滥的国家。我真心不敢想象靠一己之力对抗有国家背书的大企业的破坏行为,是需要多少勇气。那些帮助她的人需要多少勇气。看电影的同时还看冰岛的自然风光,也许能让你了解为什么她会那么拼命守护自己的家园。连地上的苔藓长成那个规模是要几十年。结局那么好,电影本身倾向性也很明显。真心希望地球上唯一那几个没有被污染的国家,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