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花落莺啼春 Les dimanches de Ville d'Avray(1962)

花落莺啼春 Les dimanches de Ville d'Avray(1962)

又名: 星期日与西贝儿 / 星期天和女神 / Sundays and Cybèle / Cybele ou Les Dimanches de Ville d'Avray

导演: 塞基·鲍格农

编剧: 塞基·鲍格农 安托万·图达尔 贝尔纳·埃沙塞里奥

主演: 哈迪·克鲁格 妮可·库尔塞 帕特丽夏·盖兹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上映日期: 1962-09(威尼斯电影节) 1962-11-21(法国)

片长: 110分钟 IMDb: tt0055910 豆瓣评分:8.2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鲍格农先生,你真是少产。

        不过奥斯卡说了,有时候一部电影就够了。我也想说,即使导演那一栏完全抹掉,都够了,你还是一个信徒,一个诗人,一个人道主义者,一个构图者,一个说不上来的无用的悲悯者。

       如果我们感到孤独,如果四下没有人,如果喜欢看电影,就一定能找到一些冷门片,特别是当那些美到垂泪的佳片让你失眠的时候,你才发现你已被光影治愈了。而你会想,还能有什么,比绝望更令人充满希望呢。所以,为什么难过的时候不看电影呢?

        蜀黍和萝莉的狗血剧情,被一用再用,什么大叔控,什么恋童癖,什么一树梨花,什么一支海棠,但这总总不妨碍,有人就是可以纯粹到只用一个标签就出于淤泥了,那就是‘人性’。
        很可惜的是,你一个标签都不屑用,很可惜的是,在六十年代,你就成功了。但我实在想不到,这片在db这么冷。也许是没发行dvd的缘故。
            
       整整110分钟里,没有一刻冗杂,剧情很简单,关键是不像电影。像左手一台老录音机,右手一摞零碎的黑白照片,然后看着听着,它们就动起来了,交汇在一起跳舞,像小石头扔进湖水中,荡起的水圈。这个镜头在下意识中被反复的沿用,其实真像那么回事。
            
       收尾快而决绝,过于惨烈。本来要流出来的眼泪,冷不丁被收尾掐掉了。。。
            
       这个故事讲述方式很童话,但人物塑造上很现实。西贝尔并不是小天使,她的情欲意识开发的太早,独占欲强,让人窒息;皮特尔也不是上帝,他在治愈自己的记忆,并把这种救赎投射给西贝尔;玛德琳是以玛利亚的形象出现的,她爱皮特尔,像爱着一个神的孩子,她在嫉火中烧时,跟踪他们,她看见他们在树林里奔跑唱歌的样子,玛德琳却露出了微笑。这故事并不是奇怪的博爱,只是他们深入爱人的世界中,不忍心去伸出黑手去嫉恨。包括最后那个死亡的现场,都被设计成一个外来者的误会,脱离了故事一贯的线索。

            
       片子拍的静谧迷蒙仿佛天堂镜像,树林、天空、云朵、琉璃、村庄、路灯、小塔、圣诞树。。。如果耳麦开的不够,不到最后玛德琳的一声大哭,你可能完全忽略掉前一百分钟里浅浅低吟的恋人絮语。小女孩表情做作,有点话剧版。不过一点都不觉得突兀,像什么呢,像一个被伪装成的女人。或者,鲍格农想要在人性的手法上说话,纯真不足以说明,爱的质地,所以,分裂与残忍是一定要的。这可以比喻为,他拍一种叫做高光的东西,而实际上那是一枚黑点。
            

       看完后,倒回到开场前十分钟,我才放心自己去看皮特尔这个男人的脸,整个片子里,我记不清皮特尔的脸长得什么样子,也感觉不到他是怎样一个人,事实上,我还总是喜欢不起来这个人。但西贝尔我记得,因为很漂亮也很夸张,玛德琳也很漂亮,他坐在路灯下的大门前,西贝尔被父亲领着问皮特尔圣马力修道院的路怎么走。他抬起头和西贝尔笑,那是他们第一次遇见,我才感觉出,原来这个男人笑起来像一个婴儿。
            

       而这个男人婴儿般的笑,并不那么好看,因为它贯穿了整个故事,我们不能让一个人为你笑得太多,因为这种笑过于残忍必定会带来悲剧。他为她做了她想要做的所有事,一次次蹲下来,一次次摸她的头,一次次带她奔跑,一次次抱起她,一次次叫她的名字,直到他真的为她去塔顶拿那只公鸡,直到他被一颗子弹戏谑,完成了鲍格农所要的悲剧。
            
        皮特尔,他至始至终,甚至都没有吻过她的唇。

        这样的爱,它就是皮特尔口袋的那些星星;让人不敢直视。

        当他走进你,他需要剥离掉多少欲望和森严戒备的记忆?需要无视多少伦理与既定的法则?需要铲除掉多少成人的后遗症?

        当他走进你,你要有多先知先觉,才能担当起这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爱和救赎?你要有多后知后觉,才能配得上碰触它直面它?
            
        但愿你爱,惟愿不死。

  2. 最喜欢的一张,三人同框
    导演你都快乐到残影了!
    太可爱了..萌一脸
    混进来一个奇怪的2333
    轰动
    电影奇迹、杰作、出色的演员,简直是魔法!——纽约时报

    在那金黄色的秋日时节

    去那大森林里推心置腹

    在月下微风中爬上塔顶

    这是献给心爱人的尊礼

    令人唏嘘的结局..任何美好都不会隽永

  3.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第22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场刊圆桌的第1天第1场,我是主持人子夜无人,第1场我们讨论的电影是《花落莺啼春》,在深入讨论之前,请各位嘉宾先基于自己的场刊打分聊聊打这个分数的原因,简单说说自己对这个电影的感想吧!

    场刊嘉宾 阿蚂裹

    2分,好多处景别选择特别有意思,第一视角退后,用第三视角来观察,一种抽离电影现实的选择,让观众都站在了旁观的视角,加重了审视的意味。转场也很有巧思。

    场刊嘉宾 Aurora

    3分,就虽然这个颜我确实嗑不下去,但是画面拍的很舒服,很有特点,哪怕是黑白也能看出导演希望拍出的画面是能被记住的。

    场刊嘉宾 Leo

    四星,两个残败的灵魂互相依偎取暖,情感永远凌驾毫无道理的伦理之上。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第一个问题是请大家谈谈电影的环境塑造。像是湖水、雾气这些部分,在我看来都充当了对于男主角精神世界的投射。加上他有失忆的设定,这些塑造能让我感受到这一点。

    场刊嘉宾 阿蚂裹

    氤氲朦胧。一个ptsd,一个未经人事,是一种想象空间发生的情感关联吧。脱离了日常环境,空间的重新塑造。

    场刊嘉宾 Leo

    我倒是没有想那么多,我是觉得这些环境一直想要营造一种悲剧的氛围。甚至会觉得这些比较朦胧的取景是在不断模糊男主对于真实跟虚幻的判断。就是让他不断沉溺在这种世俗绝对没有办法理解的感情关系中。

    场刊嘉宾 Aurora

    如此刻意的画面想来也该有表意的目的,虽然我觉得不妨简单一点。

    场刊嘉宾 Leo

    第一直觉就是很美罢了。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确实很美罢了。

    场刊嘉宾 Aurora

    环境的描写,无非铺垫情节、烘托气氛、映照情绪这些。确实很美罢了。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第二个问题是,大家怎么看待男主和女孩这两个人物之间的情感?某种程度上他们同病相怜,一个是战争的遗孤,一个是世界的遗孤。

    场刊嘉宾 Leo

    我觉得这种在双方都有缺陷的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情感,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一个彼此不断索取来疗愈自己的过程。真的不是爱情。

    场刊嘉宾 Aurora

    很容易被拿来类比的是Lolita,但是更让我想起白夜行,雪穗和亮司,互相需要。此外深觉情感无关年龄而关乎经历。整个电影浪漫唯美,但是表现出来的真的不太像是“爱情”。

    场刊嘉宾 阿蚂裹

    我感觉最后结尾男主的女朋友都能理解他们。但是男主已经被杀了。大家反而在审判。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其实让我比较介意的一个点也在这里。这种不是爱情的感受,是不是来源于导演在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塑造中设置了太多的道德保险。避开了他们可以往更“禁区”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包括你说的女朋友都能理解。

    场刊嘉宾 阿蚂裹

    是的,好像也没有想往禁区的方向去讨论。我难受的事当事人都不在意 旁观者在旁边煽风点火。

    场刊嘉宾 Aurora

    不光是道德保险,影像呈现出来的感觉就完全不是那个方向的。这种电影本身的自洽感很讨我喜欢。

    主持人 子夜无人

    那假设如果真的往男女情感的方向去写,会影响你们对电影的看法吗?

    场刊嘉宾 Aurora

    或许?会觉得有点俗?

    场刊嘉宾 阿蚂裹

    他们自始至终没有做什么越界的事吧。

    主持人 子夜无人

    没有,我是在假设,如果变成了洛丽塔,你们会不会觉得“变质”了?

    场刊嘉宾 阿蚂裹

    太虚无了。这世界没有给一些非常规的感情留存空间 ,都很辛苦。

    场刊嘉宾 Aurora

    很难做这种假设,因为我们对于电影的认知和感受受限于电影,以及我们本身。至少对我而言,电影不光是需要补课学习的艺术,更是与不同维度世界交流的方式。

    主持人 子夜无人

    第三个问题是,想问一下大家对于结局的看法,尤其是女孩那句“我从此无名无姓”。

    场刊嘉宾 Aurora

    坦白说最后这句我感触没有这么深,没想到会是这个切入点,我思考一下。

    场刊嘉宾 阿蚂裹

    就是没人鸟她的nobody cares,爸爸不要她了,大哥、哥哥也不要她了,只能到修道院长大了,没人call me by your name。

    主持人 子夜无人

    其实我觉得男主经历战争之后就已经精神性死亡了,而他和女孩之间被误解的互动让他连肉体都不容于世。这种破灭最后从他的身上传递给了女孩,很宿命式的悲剧回环。

    场刊嘉宾 Aurora

    谈到宿命式的悲剧回环,我觉得call me by your name(《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更让我觉得有宿命式的悲剧回环。

  4.        镜头尤其讲究的一部电影,在单个镜头和单个场景内,摄影做到了隐和现,即做到了调节节奏,完善叙事,表现主题和内涵。里面的画面带有诗意的童话色彩,两个人的视角镜头处理得美仑美奂。
        但是导演讲故事的手法是我不太喜欢的。这种两个心有灵犀的人之间的大的节奏线条并不十分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