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共犯者们 공범자들(2017)

共犯者们 공범자들(2017)

又名: 帮凶 / Criminal Conspiracy

导演: 崔承浩

编剧: 郑宰弘

主演: 崔承浩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上映日期: 2017-08-17(韩国)

片长: 105分钟 豆瓣评分:9.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韩国纪录片电影,该纪录片将矛头瞄准韩国前总统李明博,前放送文化振兴会理事长金寓龙、前MBC电视台社长金在哲、前MBC电视台电视剧部门部长张根洙等李明博政府时期官员们也在影片中登场,讲述了李明博政府时期,官官相护、官商勾结,并利用KBS、MBC等电视台操纵舆论,欺骗大众的行为。

演员:



影评:

  1. 十年过去,韩国终于没有了调查记者。

    2008年,从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起,便开始利用韩国的公众电视台对国民进行舆论控制,从KBS到MBC,时事政治节目一个个下架,青瓦台钦点的电视台长轮番“空降”而来,尽管媒体工作者们一次次抗议、罢工、游行,媒体自由的抗争仍然于事无补。

    如今,总统李明博和朴槿惠纷纷下狱,16项指控加身的李明博正在受审阶段,朴槿惠已经被判处25年有期徒刑和200亿韩元的罚款。但是,韩国媒体的自由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还了。

    不过,那段新闻人的热血时代被导演崔承浩纪录了下来,目前在豆瓣有9.3的高分,该片在韩国上映的时候,吸引了14万人前去观看:《共犯者们》

    01

    导演曾是韩国著名的新闻节目PD

    《共犯者们》又名《帮凶》,导演叫做崔承浩。

    在今年戛纳电影节爆红的李沧东新片《燃烧》里,崔承浩出演了男主刘亚仁的父亲。

    在此之前,崔承浩可是一个纯粹的新闻工作者。1961年出生,25岁时进入韩国公共电视台MBC工作,先后负责过多个时事新闻类节目。

    然而,自从2008年李明博开始舆论管控后,电视台多档时事节目下架,尤其是崔承浩负责的《导演手册》,整个制作组成员都被以各种方式打散。

    李明博对电视台的操控引起了媒体人的强烈不满,随即爆发了多次罢工,其中最长的罢工时长达到了170多天,崔承浩也因为参与了罢工而被MBC解雇。

    离开MBC之后,崔承浩等人对媒体自由的抗争还在继续,除了创办「破除新闻」之外,还担任了纪录片《七年:被出卖的新闻》的编剧,并且拍摄了两部纪录片:《自白》和《共犯者们》。

    02

    一步步失掉的自由阵地

    《共犯者们》纪录了过去八、九年间,韩国政府的干预新闻自由之后对韩国新闻及背后的公众电视台的影响。影片一共分为了四个主题,分别是「帮凶」、「占领」、「反击」、「三流记者」。

    政府干预新闻自由,电视台走向衰落的开始,是在李明博上台的前一天,KBS报道了当时环境部长候选人南柱洪涉嫌投机炒房以及其配偶拖欠税金等不法行为,直接导致了南柱洪主动请辞。

    那时,无疑就是KBS的黄金时代了,而黄金时代之后,便是走向衰落......

    李明博上台之后,便开始施压当时的电视台社长郑渊珠,让他主动请辞。

    电视台的媒体人们当然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发生,于是他们围堵了会议室,共同鼓励他们的社长说,“一定要挺下去!不能妥协!”

    不过,这样的反抗其实只是以卵击石,KBS还是换成了“空降”来的社长,而且很多一线记者被调到了无关紧要的岗位。

    KBS之后,韩国另一大公共电视台MBC也成为了青瓦台的眼中钉,因为MBC顶风报道了轰动一时的「疯牛进口事件」。

    生长超过了30个月的牛,患上疯牛病的几率便非常高。也不知道李明博咋想的,居然和美国签订了一个进口条约,取消了对美国进口牛肉的月龄限制,同意接受美国30个月以上的牛肉,这无疑是根本不顾民众的死活。

    MBC的报道激起了群众的民愤,爆发了大批民众参与烛光集会,抗议青瓦台,最后,李明博不得不取消该项条约,但是,“清理”MBC的计划也提上了这位总统的日程。

    就这样,从KBS到MBC,以及后来应援的YNT,时事新闻节目要么被关停,要么被更换主持人,社长和高层管理员也被大换血,全都成了李明博的亲信,韩国最大的两个电视台成了被青瓦台驯服的马儿,而那些仍然桀骜不驯的“野马”,全都被以各种各样的名义解雇、劝辞、降薪、调任......最终被剥夺报道权。

    而报道了「疯牛进口事件」的MBC主持人辛京岷也在这场风波之后被停职,他在最后一次新闻直播中是这样陈词的:“根据公司决定,从今天起我将不再主持此节目,过去一年里,我所坚守的原则便是,自由民主对力量的牵制,对弱者的照顾,就算还有很多话要说,我的结束陈词也到此为止。”

    此后,KBS和MBC的民众信服力在瞬时间内急速下滑,甚至当韩国的民众在街边看到KBS的车时,会直接被嘲笑和辱骂,这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莫过于是最大的侮辱。

    03

    谁将成为孤独的“疯子”?

    “实在没办法抗争,完全看不到出路。”除了要面临民众的揶揄,还要被青瓦台派来的人“诛心”。

    在很多调查记者眼里,他们的价值与责任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为了劝服这群“野马”主动辞职,青瓦台派来的人经常会把他们叫去会议室,然后开始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你并没有多么了不起,就算没有你,也无关紧要,我们也能做出新闻来。

    工作上被穿小鞋,一直坚持的信念和价值观又受到冲击,也许很多人感到了绝望。不过,自由的争夺并没有就此暂停,KBS、MBC、YTN纷纷发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罢工,他们只想坚持新闻自由,坚持在政治上独立,既不愿做执政党的宣传工具,也不愿做在野党的夺权手段。

    即使这样,青瓦台也没有做出一点点妥协,反而是变本加厉,管控更加严格。继续待在电视台里只能苟且,很多媒体人还是遗憾地选择了出走。

    被解雇了的崔承浩并不甘心,靠着民众的资助和支持创办了「破除新闻」,开始了民间新闻的报道,继续自己对新闻自由的追求。

    直到2014年4月17日,世越号沉船事件发生之后,当时还有三百多名学生留在船上,但KBS和MBC却严重地错误报道说,船上的人已经被全部救出,这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救援,最终造成近三百人遇难。

    在电视台苟且的媒体人虽然愤愤不平,但是也只能无奈地忍气吞声。不过,在偶然的一天,忍无可忍的PD金岷植在MBC的总部大楼里,大声喊出了三次内心的想法:“金长谦,下台吧!金长谦,下台吧!金长谦,下台吧!”并把这段视频传到了Facebook上。

    没想到,他的妻子看了这段视频之后,却跟他说:“现在在MBC,你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如果内部没有任何人有反应,就只有你一个人这么做,别人就会觉得你是个疯子。”

    说到这里,金岷植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也许是因为家庭的原因,他不能潇洒地走出MBC大楼,但是这样的苟且于他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梦想的出走,一种价值观的背道而驰。

    还好,MBC的新闻人没有让金岷植失望。第二天,Facebook上突然多了很多大声呼喊时任台长的金长谦下台的视频,而背景正是在MBC总部的大厅。

    04

    没人承认这是自己的责任

    李明博撤了时事节目之后,推出了关于总统的问答节目,但是这样的节目也是需要电视台提前拟好问题给青瓦台过目的。

    总理办公室的人说,他们平日工作的第一件事,便是看前一天各时事节目的总结陈词,只要发现有问题,就“绝不姑息”。

    面对新闻人的抗议,青瓦台虽然也撤换了台长,但均是青瓦台的亲信,除了换汤不换药之外,他们对电视台罢工的态度也转而成为视而不见,不予理睬。

    和李明博同一阵营的朴槿惠上台之后,继续加强了之前的言论把控,MBC和KBS彻底成了韩国政府的代言平台。

    尤其是世越号沉船事件误报之后,大批民众到KBS前聚会抗议,原本拒绝道歉、拒绝与死者家属见面的KBS吉恒永社长,因为青瓦台的一句话,出人意料地当面给亲属们道歉了,这也侧面印证了,KBS被青瓦台控制了。

    除了误报世越号沉船事件之外,当JTBC爆出“崔顺实事件”之后,KBS和MBC都选择了沉默。

    如今,李明博和朴槿惠双双入狱,但是曾经自由激昂的新闻时代已经消沉了一大截。

    执着的崔承浩找到了李明博,崔承浩不停追问到:“有人说是你毁掉了韩国的媒体,你怎么想。”

    李明博选择了拒绝回答,只是匆匆离开了。

    崔承浩气氛地说:“这些人毁掉媒体,最终甚至毁掉了国家,但是没有人承认这是自己的责任。”

    在崔承浩看来,“如果不让记者提问,国家会完蛋的。”

    05

    光是纪录就很有意义了

    长达将近十年的抗争,青春失去了,甚至人生都失去了,但仍然能保有当初那颗热爱新闻自由的心十分不易。虽然这一路上同行的人越来越少,但仍然有人坚持下来了,只因他们相信这样一句新闻箴言:“唯有国民,才是主人。”

    纪录片的最后,有MBC工会委员长郑英河去到一个村庄拜访了一名得了癌症的前新闻人李龙马。

    短短5年间,李龙马憔悴了很多。

    郑英河问李龙马说:“我们的抗争有意义吗?”

    李龙马回答到:“我觉得光是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种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休养期间的李龙马住在一个湖光山色的小村里,他的房子是古老的韩屋,四面有些透风,冬天住着会有些寒冷。或许,李龙马就是想时刻记住那样的寒冷时刻吧。

    随着同属新右派的李明博和朴槿惠下台之后,文在寅上任韩国总统。韩国影视行业一时间关于李明博和朴槿惠在任期间的各种黑料历史的纪录片和改编电影井喷。

    在《共犯者们》在韩国正式公映前,MBC的法人及5名MBC前、现任工作人员本想以损毁名誉为由起诉崔承浩,想禁止此电影上映,但最后他们放弃了,电影正常上映。

    让人欣慰的是,《共犯者们》的导演崔承浩在被迫离开MBC近六年之后,于2018年初又再次回到MBC担任社长。韩国的新闻环境是否能得到改善,崔承浩的新闻理想能否实现,只能看这群新闻斗士们的了。

  2. 《共犯者们》/《Argon》

    这一部纪录片,一部连续剧,与之前的挖掘机/出租车两兄弟一样,也应该排在朴长公主倒台,文律师上位,韩国政坛经历十年一轮从右到左的大换天之后,影视圈里骤然涌现的一大波清算右翼势力过往“恶行”的作品之列。

    只是比起蓝翔滴滴司机专注挖旧疮疤,借光州事件猛掀前执政党黑底,这两部以“媒体人”这一特殊群体为主角的作品,扒出来的却是刚刚下线的李明博/朴槿惠这一轮新右翼当政期,政府利用公共电视台操纵舆论、欺瞒大众、强捂众口的新鲜罪行。

    首先来说说现实版。


    共犯者们,豆瓣评分8.9。好于80%的纪录片。

    它与亲爱的请不要跨过那条江同分,目前保持着韩国纪录片豆瓣最高评分纪录(偶像纪录类除外)。

    它的导演崔胜浩,曾经是MBC的一位资深记者。


    1961年出生的他,25岁时入社,而后长达26年的PD生涯,制作过五档时事节目。曾在2010年因李明博政府暗箱操作“四大江”工程的报道,获得韩国PD联合会授予的“年度PD奖”。

    2012年1月,MBC记者联盟指责MBC社长金在哲多次与李明博政府勾结,阻碍了记者们公正客观的报道,让MBC记者成为了韩国新闻界与国民的笑柄,从而以“媒体自由”为口号,掀起了MBC建台史上历时最长(170天)、参与范围最广的一次总罢工。

    2012年6月20日,崔胜浩因参与罢工被MBC解雇。


    回过头来想想,MBC和政府也是傻。

    解雇工人,他顶多去你门口打个标语静坐,解雇医生,他顶多换个医院没事说说你坏话;解雇销售人员,他可能会带着客户名单一起跑路,解雇技术人员,你要承担核心技术泄漏的风险,但这两者你起码还可以通过事先签个保密协议,或者事后送他们一纸诉状来解决。

    But解雇记者,那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啊。

    你永远不知道离开体制的束缚和节目的捆绑之后,一个又闲又愤怒的记者,会挖出来些什么。

    如果你们还记得2014年那部讲述世越号沉船事件的纪录片潜水钟,也许会对它的导演之一,画面中的那位记者李尚浩留有印象。


    他就是被解雇记者中的一架战斗机。

    2011年12月,李尚浩因为一期采访前总统全斗焕的节目,戳到了当时执政党的敏感神经,被已经受李明博政府控制的MBC上层以“侵害名誉权及涉嫌诽谤”为由解雇。此后他与MBC打了一场长达近四年的“解雇与反解雇”官司。

    潜水钟,便是他在那个时期参与拍摄的作品。

    本有机会获救的300多条鲜活生命,因为政警阻挠救援,媒体隐瞒真相,管事人互推皮球,总统莫名消失,而断送黄金救援时间永远魂葬海底。85分钟,一桩荒唐事。那荒诞那悲凉那愤怒那无奈,拍得真是生人泣血,大地含悲,闻者落泪,见者骂爹。

    一个被李明博炒掉的记者,出来小秀了一下他的职业敏感和业务能力,就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把同党同源的接班人朴槿惠的内裤都给扒了个精光。



    而比起恰逢大事一鸣惊人,复职官司胜诉后又重回MBC,在与体制的抗争中蹉跎了一些岁月的李尚浩记者,崔胜浩记者的反击,则显得更加有组织有计划,有血性有章法了。

    被解雇之后,他没有与已被权力侵蚀的MBC继续恋战,而是加入了由国家新闻工会发起,国民自愿赞助,一些被解雇的媒体人自发组成的非盈利独立新闻调查组织“新闻突破”(뉴스타파),并且接任了节目的主要PD职务。


    而后几年,他与同僚们一边把政府与公营电视台不愿让民众知道的那些新闻旧闻商政丑闻做成每周两期的节目,在油管和市民电台上播出,一边扛着摄像机拿着录音笔围堵高层人士勘查事件现场,累积素材搜集证据,准备着几个令当局心颤的“大料”。

    2016年,他执导的第一部纪录片《自白》上映。


    影片以2012年“首尔公务员间谍作假事件”为引,矛头直指韩国国家情报院多年来肆意捏造所谓间谍案的暴行。崔胜浩用了近四年时间,带领摄制组,在韩国,中国,日本和泰国采访了上百起“间谍案”的受害者,对事实还原证伪,揭穿了韩国国情院借伪造间谍案帮助政府维持法西斯高压统治的真相。

    如果说在韩国剧情片中,熔炉、辩护人称得上是改变国家的电影,那么这部自白,可以说弥补了潜水钟当年被强权生生按下去的遗憾,开启了独立媒体人用纪录片改变国家的新篇章。崔胜浩在中国当地进行的采访取证,驳翻了国情院伪造的文书,“首尔公务员间谍作假事件“受害人刘宇成,在2015年的终审中推翻原审判决,被判无罪。


    扒右翼爪牙国情院的老底,只是个序曲。崔胜浩与破除新闻的记者们最想公之于众的,当然还是自己最深受其害,也最有发言权的政府干涉舆论事件。

    要知道羽翼之恶只是皮毛,厘清那些年无数热血媒体人试图公之于众却被权力按死在电视台这扇“真实之窗”里面的真相们,才能看透这些年一点一滴侵蚀着这个国家的恶之主体的脉络。

    于是,在2017年初用纪录片《7年-没有记者的新闻》试水后,随着朴槿惠与前执政党的轰然倒台,真正的重磅大戏《共犯者们》,终于来了。


    KBS/MBC,“下面为您播报错误的新闻。”

    影片主海报中这句充满讽刺的文案,饱含了近十年来,一些公营电视台媒体人在政治高压中拼死守护舆论自由,却不敌专权节节败退的血泪与悲愤。

    是的,这部影片,记录的其实是一场螳臂当车、以卵击石,输得轰轰烈烈的败战记。

    故事从权力对媒体的「占领」开始讲起。


    2008年,李明博执政,为了洗牌公营电视台领导层,至上而下掌控舆论出口,他不顾电视台员工的拼死反对,借警检、放通委之力,以各种借口和莫须有的罪名强行将KBS原来的社长撤职。


    一场实力悬殊的混战之后,KBS大楼沦陷。

    另一边的MBC,因为一档节目顶风报道了李明博为与美方签订FTA协定放宽美国牛肉进口的新闻,导致民众情愤天天烛光集会差一点就被弹劾。李总统一边灰溜溜地宣布顺应民意不再进口30月龄以上的牛肉,一边又搬出检方磨刀霍霍地冲向了MBC。


    节目组工作人员被逮捕,正义执言的主播被停职,社长在政府亲右派势力占据的放送文化振兴会压力下,被迫递交辞呈。




    至此,MBC也全面沦陷。

    而后李明博分别空降校友金在哲、竞选阵营的宣传部长金仁奎为两台社长,安插自己的亲信进管理层,彻底将这两大公营电视台驯化为权力的喉舌。

    从此,政府的负面新闻全部被掩盖或最小化处理,批判性报道受到严重限制。一大批“不听话”的记者PD被逮捕、撤职或边缘化。



    记者们眼睁睁看着曾经为之奋斗的家园被霸占,梦想被摧毁,使命被践踏,媒体人变成提线木偶,舆论沦为愚民工具,小规模抗争的结果除了屡屡碰壁损兵折将外,毫无水花。


    而最让他们心痛的,是忽然发现国民曾经对公营电视台抱以的信赖,不知何时开始变成了当面的揶揄、咒骂,和背后深深的失望。



    曾几何时让他们引以为傲的记者身份,也被贴上了强权帮凶的标签。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于是,这些被带上镣铐却依然没有忘记初心的媒体人,为了寻回曾经的自由、梦想与荣光,开始了他们的绝地「反击」。


    2012年1月30日,在自发组建的新工会的领导下,MBC爆发了历时170天的大罢工,一切只为从傀儡社长金在哲的手里夺回放送自主权。


    KBS与YTN也不再沉默,纷纷响应。



    在那近半年的时间里,隔岸的我们看到的是王牌综艺无限挑战/我结长期消失在视线,人气剧集拥抱太阳的月亮停播,KM两社多档节目制作水平明显下降。然而我们不知道的,却是这场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联合罢工背后,深深的无奈。

    对于曾把节目时间当成与观众的约定,每一天都在为deadline争分夺秒的电视人,任由手头经营多年的节目开天窗遭遗忘,去参与如此长时间的罢工,是他们尝试过多种反抗无果后,仅剩的呐喊方式。


    但是,170天后,天并没有变。

    一切都还是原来的样子,除了罢工期间工会成员几次被检方逮捕、传唤,主导团队全面处于被解雇状态,和罢工后李明博政府对电视台员工政治倾向性更严格的监控。

    更可怕的是,因为有了应对大规模罢工的经验,掌权者似乎比以前更强硬,也更有底气拒绝协商了。


    结果是,最坚持最激进的人被撤职,剩下的人被恐吓与压制,斗争队伍的浓度被越掺越淡,也越来越看不到改变的希望。

    而那些还留在电视台里的人,只能在艰难的蛰伏中希冀,希望即将到来的政权换届,能够给媒体人带来新的春天。


    然而,他们的春秋大梦很快便醒了。

    与李明博一脉相承的右翼总统朴槿惠就任后,对媒体的高压控制有过之而无不及。MBC社长金在哲因滥用职权被象征性免职,朴槿惠提升了原副社长安光汉为社长。而这个副社长,正是在前任社长手下主导过对数百名员工惩处、刀下亡魂无数的人。

    于是,他一上来就毫无悬念地有冤报冤杀鸡儆猴,把参加过12年大罢工的人全部赶出了第一线。




    而另一边的KBS,也在吉桓永社长倾向性明显的高压统治下,按部就班地为朴氏政府歌功颂德。

    有生力量在斗争中被打击地四分五裂千疮百孔,幸存者仅剩的记者精神也在高压与监视中慢慢被消磨殆尽。在舆论自由保卫战中输得一败涂地的公营电视台,被国民默认为「三流记者」聚集地,表面上歌舞生平一派和气,却很快就在毒漫全身之后,迎来了最黑暗的时刻。


    2014年4月17日,世越号沉船事件,KBS与MBC均产生了救援情况上的严重误报,从某些方面来说耽误了救援工作的展开。


    2016年10月,JTBC爆出令人哗然的崔顺实门。而对于这一足以动摇国之根基的超大型事件,KBS与MBC却依然选择了沉默。



    为了应对这两次媒体丑闻中受害者家属与国民的愤怒,朴槿惠政府先后撤了KBS、MBC两社社长的职。然而新换上来的高大荣和金长谦,却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朴式降落伞兵、政府代言人。


    面对如此恬不知耻的政权,面对正在被慢慢毁掉的国家,终于有一位通过复职官司好不容易回到自己工作岗位的PD,在五年的屈辱蛰伏后,再次发出了绝望却铿锵的呼喊。

    他在某个工作日,在MBC总部大楼的走廊里,顶着保安的警告,用手机录了一段大呼“金长谦,下台吧”的FB直播。


    而那天晚上,他的妻子是这样对他说的:



    所幸的是,心火未熄的人,并不只他一个。

    第二天的MBC一楼大堂,聚集了一群听到了他的呼喊的,与他一样心有不甘的人们。他们举着手机、自拍杆,学着他的样子,对着镜头大呼“金长谦下台吧”。一时间,现场喊声此起彼伏,网络上更是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直播接力。


    这也许是整部片子里,比起12年那场激动人心的大罢工,更让人感动的时刻。

    这一刻,媒体人因为身心俱疲而沉睡已久的民主之魂,再次被唤醒了。而只要它们还活着,舆论自由的希望,就还没有死。



    于是,在文在寅政权上任,两大电视台社长任期尚未结束的当下,KBS与MBC再次发起了联合罢工。

    从9月4日至今,媒体人的斗争仍在继续。


    从本质上讲,共犯者们讲述的是一段强权入侵史和公营媒体的屈辱史,在舆论自由与政治正确之间,在良心与生存之间,占上风的始终是后者。正如片名所言,MBC和KBC在长达十年的右翼当政时期,扮演的角色一直是国政垄断的助手与帮凶。

    要说正义要说燃,隔壁JTBC与孙石熙的怼天怼地怼总统、怼得舒爽怼得无畏怼正红心,才应该是正义之实现、燃之终极。

    然而,记者出身的崔胜浩导演却硬是把一段105分钟的记者吃憋记拍得让八竿子打不着的你三分之一时间在震撼,三分之一时间在感动,还有三分之一时间不由自主地攥紧了拳头。

    也许这引起共鸣的G点,除了言论自由、新闻独立这样美丽而遥远的词语,还有以本片导演为代表的韩国媒体人,面对高层、面对政客,面对武力毫无畏惧咄咄逼人、生命不止嘴炮不息的那股子犟气。




    影片接近末尾,将“追问是记者的天职”这句话贯彻了一整部片、一直在四处堵人的崔胜浩,终于堵到了前总统李明博的面前,问出了那个大略能概括本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终极问题。

    “有人说是你毁掉了韩国的媒体,你怎么想。”

    这种耿直的记者要是放在某国,根本活不过第二集,别说第二集,刚说完半句估计就被大块头保安架出去揍得头破血流,或者被关进小黑屋跟警察叔叔聊天喝龙井了。

    但是这里的崔胜浩,却硬是在前总统携队伍不语远去之后,望着他的背影,自己为自己站出了一句总结——


    每当看到这样赤裸裸的抨击,每当看到饱含了这样赤裸裸抨击的电影能够上映,即便知道视线不可能全然公正、观点不可能全然公允,却也总是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胆量与包容度肃然起敬。

    最后,放上一碗本片结尾最催泪的鸡汤。


    祝前方罢工好运。

    这一次,愿正义得到申张,自由终能回归。




    讲完崔胜浩与共犯者们,下部讲Argon与孙石熙,请手动跳转

    --------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小玩剧
    转载请告知
  3. 这部纪录片的海报,很讽刺,电视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下面为您播报错误的新闻”

    电视的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别是KBS和MBC,韩国三大电视台的其中两家。

    一个国营,一个公营。对这两家电视台社长的任命,韩国总统都有很大的决定权。

    因此,两家电视台能否保持客观、公正,和韩国总统是否尊重媒体独立、自主,分不开关系。

    在卢武铉执政时期,媒体还能保持独立。

    从李明博开始,到朴槿惠,过去10年时间,韩国媒体和记者,经历了漫长的黑暗。

    01.

    李明博的报复

    2003年,前总统卢武铉上台时,曾对KBS社长说:

    “两个地方我是不会打电话的,检察厅总长和KBS社长。”

    意思是,他不会干预司法和新闻自由。

    他做到了。

    但2008年上台的李明博,对媒体的想法,却不像前任。

    对于得罪他的媒体,他从不轻饶。

    李明博新内阁上台之前,KBS报道了政府两名候选部长存在金钱问题,导致两位部长就主动请辞。

    很快,李明博展开了对KBS的清算

    青瓦台(韩国政府)私下召见了KBS理事会会长,要求社长郑渊珠请辞。

    国税厅、检察厅、监查院也收到指示,开始调查郑渊珠。

    虽然大量KBS员工支持他,企图阻止要罢免他的理事会召开,但政府派出警察,把抗议者挡在门外。

    巨大压力之下,郑渊珠被迫辞职。

    但清算没有结束,他刚从KBS回到家,就被检方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

    而青瓦台钦定的新任社长,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是把批评李明博的几档节目,都撤了。

    曾经的调查报道组实际上也被解散了。

    作为替代的,是宣传总统的节目。

    李明博作出亲民表现,主动倾听民意,但所有节目中的提问,都要经过青瓦台筛选。

    KBS收拾完了,接下来就是MBC了。

    2008年,MBC的新闻节目《导演手册》在“牛肉风波”(青瓦台不顾美国疯牛病风险,向美开放牛肉市场)中表现抢眼。

    因为这件事,李明博差点被弹劾下台,最终不得不向国民道歉,内阁集体辞职,才保住总统职位。

    风波刚刚停息,报复就来了。

    检方以损害公务员名誉为由,逮捕了《导演手册》的节目导演。

    当时KBS的主播,仍然很有骨气,在新闻节目中讽刺这一行为将被外国笑话。

    第二天,这个主播马上被停职处理。而有权决定MBC社长人选的放送文化委员会(李明博上台后成立的政府部门),也不断给社长施压,甚至人格侮辱,迫使其辞职。

    他们的目的达到了。MBC空降了一位亲政府的社长。

    虽然面对抗议者,他嘴上说着要坚守MBC免受权力的侵袭。

    但转眼,《导演手册》的成员被一一调走,节目组实际上被解散。

    取而代之的,则是播放政府要求的内容。

    02.

    无疾而终的反抗

    被迫改组之后的媒体,很快失去了民众信任。

    在新闻现场,KBS和MBC的记者都会被民众呛声:

    ”就算拍了也不播,你们还来干吗?“

    痛定思痛的KBS和MBC的员工们,终于在2012年开始罢工,要求各自的社长下台。

    他们喊着把电视台还给国民的口号,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发明了罢工操,天天在电视台里跳,喊社长下台。

    还找明星帮忙录制主题歌。

    韩国人,真是连罢工都很有娱乐精神。

    但这样做的结果是:两家电视台的社长,安稳不动;领导罢工的记者们,几乎都被解雇,有的还被检方调查。

    03

    朴槿惠时代,一切未变

    直到李明博任期结束,朴槿惠赢得选举之后,两家电视台的社长才下台换人。

    但换上来的新社长,仍然是总统的亲信。

    朴槿惠对媒体的钳制,与李明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KBS的新社长,对员工提出要求:报道要有倾向性

    这样又倾向性的报道,确实发挥了作用。一时间,韩国,乃至周边亚洲国家,都刮起了一股“朴旋风”。

    韩国民众,也很爱戴他们的首位女总统。

    MBC这边,新上任的社长,把参与罢工的员工,都赶出了节目第一线。

    还反复打击这些员工的自信心:既然你要罢工,那干脆就别干了,没有你,我们照样也行。

    但这些被扫地出门,或自愿出走的新闻人,没有放弃发声,他们组建了《破除新闻》

    一个没有广告,只靠市民资助,也没有播出电视台,只在YouTube等线上平台播送的独立新闻节目。

    与此同时,被拥护政府的社长把控的KBS和MBC,则彻底沉沦,对公众反对青瓦台的声音,充耳不闻。

    每天报道的是什么新闻呢?

    ——天气太热,马路可以烤培根。

    ——为朴槿惠参加的各种活宣传。

    04

    人命关天,更多的反抗

    “电视新闻中华丽的画面和辞藻,也许眼下会令人开心,但终究会化为剧毒。“

    预言很快成真。

    2014年,韩国发生世越号沉船事件,船上300多人被困。但早已忘记什么是新闻独立的KBS和MBC,只是青瓦台的传声筒,做出了完全错误的报道。

    甚至当前方记者发回现场情况,告知船上还有人被困时,电视台领导仍然执迷不悟,坚持青瓦台的宣传口径。

    失去媒体监督的青瓦台,面对灾难,表现得非常无能。事件发生后,不仅迟迟没有发出救援令,连还有多少人被困,都没弄清。

    朴槿惠更是消失了7个小时。还跑去做了头发。

    因为错过了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船上304人遇难。

    愤怒的家属和围观人员到青瓦台游行,要求青瓦台为救援不力负责。

    但MBC和KBS是如何报道的呢?

    他们说家属是强盗,无理取闹。

    这彻底引起了民众的愤怒。

    为了平息众怒,青瓦台撤掉了KBS和MBC的社长。但新换上来的人,仍然是朴槿惠的亲信。

    2016年,韩国纸媒揭露了朴槿惠闺蜜崔顺实干政事件,但KBS和MBC保持了沉默。

    随着事件发酵,韩国民众彻底失去对朴槿惠的信任,对偏袒朴槿惠的KBS和MBC,也失望透顶。

    当时,这两家电视台的记者上街采访,就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

    在这样的氛围中,朴槿惠仍然换汤不换药,又换上了另一个亲信——金长谦担任MBC社长。

    有良知的MBC员工,对这样的局面,彻底绝望。

    有一个员工在电视台楼道里,将心里话喊了出来:金长谦,下台!

    他录制了一段视频,发到Facebook上,结果视频被网友疯传。

    回到家,老婆对他说了一段话:

    “如果没有人响应你,你就是一个疯子。”

    说着说着,这个满头银发的员工突然泪流满面。

    一个有良知的人,可能是勇士,也可能是个疯子,这要取决于,身边的人给予什么样的回应。

    幸好,疯子不只他一个。

    第二天,MBC的大厅里,挤满了员工,他们拿出手机,在Facebook上直播,手舞足蹈,大喊:金长谦,下台;金长谦,下台。

    看上去很燃、很激动人心,但改变从来没那么容易。

    到这部纪录片结束,金长谦仍然稳坐MBC社长的位置,KBS社长也稳如泰山。

    07

    记录本身,就是意义

    纪录片最后,导演去拜访了一个曾经的同事。

    这位老记者患上了癌症,住在一个没有暖气的小房间里,生活艰苦。

    导演问他:你觉得我们这些年的抗争,有意义吗?

    这个老记者说了一段话,很感人:

    “我觉得光是记录就已经很有意义了,至少在那种黑暗时期,我们并没有沉默,光是这一点,我认为就足够有意义。”

    “当然在这将近十几年的岁月里,许多抗争的人,青春啊、人生啊,都消散了,我觉得这是不得已的牺牲,但是,至少在那段时间里,我们并没有沉默。”

    记录本身就是意义,这是很悲壮的话。

    但幸好,他们没有白白牺牲,他们的努力,改变了韩国这个国家。

    2017年,朴槿惠被弹劾下台,并因收贿、滥用职权、泄密等多项罪行,被判刑25年

    2018年,李明博因收贿、滥用职权、挪用公款等罪名被判刑15年

    2017年起,MBC员工发起的大罢工,最终也将金长谦赶下台

    而本片的导演,当初因为参与罢工被解雇的崔胜浩,时隔6年,再次回到MBC,并被选为新任社长。

    他上任后,那些因为批评政府被解雇,或被不当调动的员工,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韩国的媒体,终于因为他们没有沉默,而恢复了正常。

    08

    讨人厌的韩国记者

    最后,针对这部纪录片的导演崔胜浩,多说两句。

    他是不屈不挠的韩国记者的代表。

    在MBC当记者时,他曾当面质问时任总统李明博关于工程暗箱操作的事。

    被随行人员暴力推开之后,他还不依不挠,对着李明博喊话:

    2012年,他因参与罢工被解雇。但又组建了《破除新闻》,做独立报道。

    2013年,李明博卸任后,他还是不依不挠,找到了李明博,质问他毁掉了韩国媒体。

    对着李明博离开的车队,孤零零的崔胜浩说了一句话:

    在采访时,被拒绝,被驱赶,甚至被暴力对待,对崔胜浩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在电影里,你能看到崔胜浩是如何被一遍遍拒绝,又如何一次次坚持提问的。

    这样的人,在有些人看起来,或许很讨厌。但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韩国记者,让韩国变为今天的样子。

  4.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关于韩国新闻人的坚持和斗争,赞扬与羡慕各位在短评和长评中都已说了很多,这里我就不多做感慨了。 顺便提一句,本片的导演崔承浩已在2017年底回归MBC就任社长,他回归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在这十年间被不当解雇的记者和导演们一一雇回。

    近来韩国娱乐圈热闹了起来,由胜利的夜店引发的一系列非法交易,其中还涉嫌与执法部门的勾结,挖出了南韩娱乐圈存在已久的灰色产业。 一时间,韩国娱乐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人人自危。 现在想来,其中原因之一是文在寅上任之后,调查记者们回来了,所以关于社会特权阶层的曝光也回来了。

    影片中印象最深片段之一是崔承浩追MBC社长那里。 因为想和崔顺实的前夫拉关系,MBC社长把崔的前夫的儿子空降到MBC电视剧里,一连演了7部电视剧,就因为这事儿,看到记者的MBC社长抱头鼠窜,吓得在安全通道里一通狂跑,上气不接下气,崔承浩就挡着门不让走,一通狂追,看得我哈哈哈哈……

    当时看到这段我的感觉除了觉得精彩,心里还有一丝疑惑。

    因为对比我国的娱乐圈,空降一个演员到剧组真是太正常了,这也值得把电视台社长吓成这样?好莱坞一直有casting director(选角导演),我们没有是因为剧中角色用谁演,大部分“热心”的投资人都帮导演搞定了。

    在我们这里,经常会有小哥哥或小姐姐被片中提到的“高级进口车”送来片场,导演被告知主演是谁,这些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大部分和投资方有关,偶尔和政//治和军//方有裙带关系的人也是有的。 这些人在片场,好几个人伺候Ta一个,导演没地儿坐都不敢让Ta没椅子坐,而对于这些,我们都已经习惯了……

    各国的娱乐圈都是畸形扭曲的是非之地,由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注定了它会乱象丛生,并永远是社会最热的讨论话题。只是,中国和韩国的娱乐圈畸形的方式不同,扭曲的形状不一。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基数世界第一,在如此庞大的人口面前,如此广大的市场资源面前,注定了中国明星是金贵的,无论怎么折腾,都有数不清的赚钱途径可以选择。

    拿不到核心资源可以拿核心周边资源,周边资源拿不到可以拿卫视资源,一线卫视没有还有二三线卫视,卫视资源没有还有各地方电视台,电视上的没有还有网上的,网剧资源,网大资源,网综资源,直播平台,抖音等等等……即使彻底过气之后还有市场更大的三四线以下城县商业走穴演出。即便一路下滑最终沦落到跑夜场演出,出场费也是好几万人民币(这个数字足够韩国艺人羡慕了), 所以在中国当艺人,即使不会大红大紫,只要你稍微勤快点肯定是赚的到钱的。如果你不想潜规则一般情况下也不会有人逼你,毕竟想大红大紫的都在后面排队等着潜呢。

    物以稀为贵。过于广大的市场,庞大的观众基数,以及政策原因,我国娱乐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大,近几年又是资本横行,热钱飞速的滚进滚出。再者,在庞大的资源面前,我国目前极度缺乏关于演员这条赛道的良性的竞争机制, 所以那些只会瞪眼面瘫的“影帝”和“影后”走到台前,一个出道不久没有一部像样作品只会微博买热搜的流量演员,一集的片酬比堺雅人和木村拓哉还要高,拍戏多年却连台词功底都不过关的演员,一集的片酬远超过韩国许多作品被请去戛纳的年轻演员们。

    所以,我们的内容创作一天不如一天,逼得那些稍微对演员,演技和戏剧要求高一点观众,人人都翻得一手好墙,全在外网上挂着看。

    当艺术在资本时代沦为奢侈品,当艺人们都把追求艺术放在追逐利益之后,在这个系统里,损失最大的是观众,受益最大的是艺人。

    和我们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就是韩国的娱乐圈。

    韩国整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和我国的浙江省差不多大,浙江省在我国省份面积排名第25。全韩国有大约五千万人口,首尔本地居民加外来人口两千多万,也就是说,韩国将近一半的人口在首尔,所有的娱乐公司,唱片音乐,电影公司都在首尔。

    市场太小,艺人太多,艺人在韩国娱乐市场中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不得不往邻国和世界去扩张业务。 但也是因为如此“僧多粥少”的惨烈竞争,每个最终能留在舞台上的韩国演员和艺人,作家和导演,都经过了公司层层的筛选淘汰和大众的市场考验,从而催生出了大批专业素质过硬和极具创造力的从业者。

    韩国的偶像团体少说有八成,都能跳到偶像群舞的天花板,再激烈的舞蹈雨里雪里照样跳(但就这样大部分偶像团体还是在赔钱),韩国电影和演员是戛纳和欧洲各电影节的常客,韩剧在美国也依旧火,综艺就不用我说了吧,咱们微博热搜上的那些综艺都是从哪买的?

    都知道物以稀为贵,不稀有的物品也就不金贵,

    在市场中一直处于饱和状态的韩国艺人们,为了“不饿死”付出的东西可就一言难尽了,每一位韩国艺人都有一张由公司层层压榨剥削的合约,其专制程度堪比旧社会的卖身契。严酷的竞争造就了韩国娱乐圈的体制,对艺人人身保护十分薄弱,人权保护基本没有。偶像团体中跳领舞的孩子们,没有一个不是身上常年带伤的,张紫妍在韩国娱乐圈里何止一个。

    在这个系统中,损失最大的是艺人,受益最大的是观众,是你和我。

    从小关注韩国的娱乐商品,那时韩流这辆公交车还很空,十多年过去了,越来越多的人想挤上这辆公交车,越来越难在这辆车上站稳,很多时候,我看这个圈里的人都不由的感叹,这真tm不是人呆的地方。

    文在寅总统作为卢武铉的心腹,和卢武铉相惜相知20余载,他在自传里写“愿为江水,与君重逢”,而江水是卢武铉的自称,卢武铉在任期间对待韩国的财阀们就毫不手软,引得财阀们的不满,在他卸任之后政//治报复,文在寅接过卢武铉的衣钵,实际上,文在寅要当总统又何尝不是对那些人的报复呢?

    胜利的事件只是揭开了韩国娱乐圈和特权阶层常年不把人当人的一个小口,以后文总统要如何和韩国的财阀们以及资本势力缠斗,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