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孝子贤孙伺候着(1993)

孝子贤孙伺候着(1993)

又名: Filial Son And Filial Piety

导演: 陈佩斯 曾剑锋

编剧: 王培公

主演: 陈佩斯 赵丽蓉 丁嘉丽 魏宗万 刘江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93

片长: 90分钟 IMDb: tt0353017 豆瓣评分:8.8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在民政局工作的陈二小(陈佩斯 饰)和舅舅(魏宗万 饰)是新旧两代白事工作者。陈二小的红白理事会提倡白事新办,响应法律号召推行火葬;他舅舅是位老资格的大了,坚决捍卫土葬风俗,与此同时向丧家放高利贷从中渔利。陈母(赵丽蓉 饰)年逾古稀,老脑筋一时无法转变。她生怕儿子将自己烧 掉,加上娘家哥哥煽风点火,陈母立逼着二小立下土葬的字据。

演员:



影评:

  1. 演戏这玩意,就怕比。

    比如,我爱陈佩斯,但这部电影里,只论表演,他真不算最拔尖儿的。

    这部电影的表演,真他妈是一山还有一山高。


    这部电影其他主演:

    赵丽蓉老师、魏宗万老师、倪大红与丁嘉丽二位。

    张连仲老师演一个骗子算命先生。刘江老师演一个搞丧事发白事财的老家伙。

    倪大红老师的演技,那是天下皆知。看过《大明王朝1566》,没有不服的。这部电影里,他演个惧内的先生,猥琐感、微表情,很自如。

    丁嘉丽老师的演技,话剧行当的都知道,这部电影里也是爆发力极强,撒泼打滚,撑满镜头。

    陈佩斯的喜剧表演,顺溜圆滑,肢体、台词、表情的配合妙到毫巅,不用我多说。这部电影里也是行云流水,妙在有几个挺悲凉的场景,一个表情,就能让人落泪。

    他们三位的表演,搁现在任何一个电影里,秒杀全摄制组没问题了。

    但在这部电影里,还不够。


    张连仲老师演的骗子算命先生,鸡贼狡猾,还带着典型农村骗子说话的戏剧腔,圆润。

    刘江老师只出来一小会儿,但那份没见过世面还要占便宜的嘴脸,也很自如。

    魏宗万老师跟陈佩斯有许多场对手戏,不是说他比陈佩斯演得好很多,但,怎么说呢?看了魏宗万演的农村白事会老骗子,你会觉得,魏宗万真是个农村老骗子;而陈佩斯、倪大红和丁嘉丽三位老师,还有一些表演的痕迹,还缺一点厚度。

    我很难表述好,只能说,魏宗万演得很扎实,很厚,很圆润,每个动作和表情都能咂摸出味儿,而且举手投足很自然,是一种自然而真实的毛糙感;陈佩斯演得很好,但比起魏老师来,演得还太光滑了,并没完全镶嵌进农村的感觉。

    太光滑,这是我自己捏造的形容词。不是演得不好,但还是有一点表演痕迹露出来的意思。

    所谓一山还有一山高的意思是,魏宗万老师跟赵丽蓉老师同框的时候,原先我觉得已经出神入化的魏宗万老师,居然显出表演痕迹来了。

    赵丽蓉老师演的老太太,入神坐照;她一句台词,一个动作,都让我觉得是真有其人,她那些破口而出急赤白脸的台词,让我觉得这是她真实的感觉——就是说,都给人一种纪录片的实在感了。

    听马三立先生的诸位也许有类似感觉:有些词,你已经不知道他是在塑造人物,还是出于自然了——这是真融了。

    我一向敬服陈佩斯、倪大红和丁嘉丽,但他们跟魏宗万老师比,还是露了点痕迹。

    我一向佩服魏宗万老师——中国电影史上最卓越的黑色喜剧《三毛从军记》,他才是真主角啊——但他跟赵丽蓉老师一比,还是显得有表演痕迹。

    所以赵丽蓉老师是如何做到,表现力如此丰富圆润,但看上去连一点表演痕迹都没有的呢?

    我想象不出来。

    一山还有一山高!

    但这还没完呢。


    本电影里出丧时,还有一个蒙面神婆,从头到尾戴着面具跳大神,只露了一下脸,第一次看时一闪而过,我都没看清。

    我先前只觉得,这个神婆演得好,大概是真找了个神婆来担当吧?

    后来听她念念叨叨,觉得声音很耳熟。一查演员:

    好么,我们敬爱的李明启老师。

    从头到尾,没一句正经台词,没一次露脸,就靠肢体语言和嘴里咕噜咕噜,迷迷瞪瞪演个神婆,都能那么好。

    一山还有一山高。

    所以说,好的演技是比出来的。

    烂演技大多是一望即知的肤浅的烂,好演技则高深莫测,经得起细细琢磨,犹如高山大海。

    平时我们都只说好好好;只有许多演技好的人对飙起来,有了参照系,才能知道可以有多好啊!

  2. 谁说国产无喜剧?我以为这部创作于九十年代的电影堪称优秀,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来依然经典。尤其是这样的明星阵容,要给香港人拍的话就是一锅味同嚼蜡的大杂烩
  3. 首先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宣传主流思潮的片子。90年代初的中国北方农村,经历了10几年的内部改革,农民的经济生活比大锅饭时期要好了很多。物质生活的好转,必然伴随着精神层次需求的满足,表现在人心里,就是“面子”。红事和白事,是农民最主要的两项大事儿,这两件事儿办的风风光光,就会被认作体面。传统的土葬会占用耕地,大操大办,会耗费金钱,而政府又在提倡新事新办,宣传火葬,人只剩下了骨灰,就不需要坟头埋了,也不再需要办什么隆重的仪式,这毕竟不容易接受,简便并不意味着能带来脸面。于是乎新旧两种思想展开了竞争,故事的主线就是在表现这些东西。 故事的主角陈二小,作为县民政局红白理事会的工作人员,从心里拒绝老旧的传统,希望在母亲逝世后按照新风俗办。面对着母亲希望土葬的愿望一直不肯表态,作为土葬丧事大了的老舅则希望在外甥这里打开一个突破口,如果外甥这里松口可以土葬,那么自己以后的业务则不会再有阻力。大了使了个诡计,使二小的母亲接受了“假死”办丧事这一做法,二小也不得不听从。中间经历了一幕幕让人啼笑皆非的场面。而最后,毫无疑问,还是“火葬好”。 “转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二小不得不在表面上接受姐姐与舅舅安排的同时,私底下考虑着与自己职位相关的工作,趁着购买丧礼用品,他知道了丧礼用品的几个提供商,并利用电视台的威力将他们曝光;这种改变也意味着他工作态度和作风的转变,从一开始的直接抵触到不得不暗度陈仓;陈母的转变:经历过躺在棺材几天的所见所谓,从坚定的土葬派到愉快的坐上了去往火葬场的汽车;陈姐的转变:从开始抢着付钱,到后来以夫妻打架的方式退出了付钱者的位置——陈氏母女的转变意味着,只有在涉及到自己的亲身利益时,人才会认识到自己本应该做一个不同的选择。 “公职”:关于二小的公职身份,片头二小提到过,他以自己是公职人员的身份来提醒母亲理解自己的选择;科长提到过两次,一次是首次到陈家时提醒二小应该做什么选择,第二次就算是半威胁半通知消息,私底下说“抬出门就把你开除了”,同时却通知“我会把车停在**地方”;说到公职,作为文明单位的文明人员,科长也是煞费了苦心。大殡那天领路的那个大仙,个人觉得就是科长,她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将一个丧礼的队伍领到了一个婚嫁的队伍前面,拖延了时间,扩大了新风俗的影响。第三个提到的是老舅,他信誓旦旦地对上门讨要纸品钱的老钱和李厂长说,希望在自己外甥这里打开一个突破口,以后就不会有人再拦着了。是真是假,不得而知,或许他自己连半点都不信,但听的人信了。关于这一点,我能想到的是,如果你是规则的维护者,请一定注意了,不要试图做破坏这个规则的事情,也不要试图让别人在你身上发生这种事情。 “实际与切身利益”:陈母本来只是坚持土葬,后来同意假死办葬礼的理由是很荒谬的,“丈夫已经死了30年”,在阴间到了成婚的年纪,如果不去阎王爷那里报个户口,阳间的原配就要变成阴间的小三了,这是她在棺材里坚持躺几天的动力和信念所在——为了自己妻子的身份,为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当她看到自己的亲兄弟假借自己的名义骗自己孩子的钱财的时候,她的信念动摇了;当她看到和尚是由女人扮演的时候,我想她可能会崩溃了。当她知道这场丧事花了将近2W块钱的时候,那个坚持大操大办的念头已经彻底崩溃了。影片中有一个很搞笑的情节,关于吃肉的那段,有兴趣的可以仔细看看,我想,那一段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和他所属的阶层最本质利益特征的。 电影对封建迷信等活动背后的欺骗特征也做了揭露。我想,佩斯先生既然没有让人的转变从封建迷信而是从殡葬对人的影响方面侧重,也应该是有他的道理的,毕竟,这只是一部喜剧,而佩斯先生,并不希望与**太近。

  4. 陈佩斯的的喜剧看似欢欢喜喜但是看着看着眼中会充满泪水。周星驰通过小人物的挣扎来反应生活的艰辛,而陈佩斯通过小人物的生活反应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当时社会各各层面存在的问题。无业青年的迷茫,政府的喜大好功。金钱诱惑下的崇洋媚外,兄弟的见利忘义,恋人的拜金背叛.……。

    陈佩斯是一个真正走在喜剧最前沿的导师,小品的开创者,大陆喜剧电影的先行者,话剧的拯救者,第一个挑战权威状告中央电视台维护知识产权的斗士,第一个开创私人电影公司的人,陈爷能演能导,还能写剧本才华非凡……

    看过一个陈爷的专访,一生大起大落六十岁的陈爷已经放下了很多,平和了很多,看淡了很多。但依然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智者,虽然已经告别电影但是依然关心着中国电影的前途,关心着喜剧的前途,依然为电影出谋划策,句句肺腑,句句良苦用心。

    陈爷的电影没有周星驰的电影火,在影迷心里陈爷也不如星爷受推崇。首先,陈爷的电影批判的太多,讽刺得太多,反应的太现实,太冷酷太直接。说出了老百姓想说不敢说的话,但是也说出了好多人不想听也害怕听的话。电视台播放的太少,流传度太少。

    其次陈爷的电影太接地气儿,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看甚至不知道陈爷演过什么电影,回忆只是暂停在陈爷的小品上。

    个人觉得陈爷的喜剧功力艺术造诣在中国无人出其左右包括星爷,星爷所处的环境要优于陈爷,创作自由,审查宽容,还有资金充裕。陈爷把更多精力用在应付审查,举债拍电影,买厂标等琐碎的事情上,陈爷的每一步都举步维艰。经历过这些后陈爷更看清了一些事情,更迫不及待想要通过作品发声,所以陈爷的作品很不受某些人的待见。

    陈爷说他现在很孤独,真的很孤独,因为在中国已经没有人能跟他再讨论喜剧艺术,有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现在中国大多数的喜剧人没骨气,没创意,只有形式上的讨好的喜剧,只有喜剧的壳没有喜剧的核。

    陈爷是最被忽视的喜剧大师,一个有良心的喜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