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象看戏【品味成龙电影,窥见小人物的大世界】
01
《师弟出马》是成龙加入嘉禾公司之后的首部作品,也是成龙在嘉禾第一次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制作。
进入嘉禾公司后,成龙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如蛟龙入海。
加上此前在罗维公司首次自编自导自演《笑拳怪招》的经验积累,干劲十足的成龙,精心为自己量身打造出了这部极具个人特色的功夫喜剧佳作。
《师弟出马》于1980年2月上映,场场爆满,映期一延再延。电影放映期间,几近万人空巷,为历年罕见;电影散场时,影院周围的街道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延绵好几里。
《师弟出马》最后的票房突破历史记录,达1100万港元,继一年前《笑拳怪招》后再登票房冠军,并由此首开了香港电影“春节档”!
02
在《师弟出马》中,成龙充分展露了他的敏捷身手和喜剧天性。
电影里加入了许多调皮、搞怪、囧遇、闯祸等搞笑元素,表情夸张,动作灵巧,一招一式极具观赏性。
成龙还从民间“奇门武功”中,挖掘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功法:扇子功、板凳功、裙底脚功、软绳功等等。
《师弟出马》中几位主要人物的谐趣打斗表演,令人拍案叫绝。
而最让人百看不厌的,就是影片结尾部分近20分钟的“终极对决”,成龙角色阿龙与大反派“金脚带”史诗般的打斗,堪称动作片的Best Fighting Scene 。
但是,有朋友一直感到一种疑惑:“金脚带”武功高强,出手也非常狠毒,在与成龙角色阿龙进行终极对决时,他为什么不来一个锁喉快速秒杀阿龙?
快速结束战斗,他也好提上一大袋金银财宝远走高飞,继续逍遥法外。
由这个疑问还延伸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成龙角色阿龙为什么那么抗打?怎么打也打不死,这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了?
《师弟出马》上映已快40年了,估计有朋友至今仍对此心存疑虑。那本号就在此掰扯掰扯,看能不能为诸位化解这份疑惑。
03
确实,“金脚带”武功奇高,出手毒辣,一出场就给人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要用手铐脚镣紧锁住手脚,而且要把他放倒,才能让他乖乖就范。
一旦挣脱了枷锁,“金脚带”就像是一头发怒的雄狮,老鹰玩小鸡似的一招一个,把那几个当差的打得鬼哭狼嚎。
饰演“金脚带”的是韩国合气道七段、跆拳道六段高手黄仁植,他擅长腿技、擒拿和摔投,动作迅捷,招式老到,被称为“左腿攻击之王”。
黄仁植曾参演过李小龙的多部电影,本次出演“金脚带”是与成龙首度合作。
大师级高手饰演的“金脚带”,一招一式之间果然透着一身过硬的真功夫。
在《师弟出马》与成龙角色阿龙进行终极对决时,“金脚带”一开始就根本没把阿龙放在眼里。
他自恃一身武功无人能敌,开局那几招完全就是在戏耍阿龙。
“金脚带”所面对的只是一个愣头小子,再加一个贪财的干瘪老头,整个局面对他构不成任何威胁,“金脚带”轻敌之态因此也就显露无遗了。
即便是打到了中场,“金脚带”还是一副傲慢轻敌的架势:抢过水壶一阵畅饮之后,便把剩余的水都倒掉了。
自以为可以很快结束战斗,根本就没去考虑自己可能还会有口渴的时候。
自始至终的轻敌傲慢,便是“金脚带”没来一个锁喉秒杀的“内在原因”。
04
而成龙角色阿龙任由对手怎么摔打:拳打、脚踢、扣腕、扭臂......他总是能够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战斗,继续挨打。
就算痛得龇牙咧嘴哇哇大叫,全身筋骨几乎散架,他的精神意志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击垮。
阿龙超常的“抗打能力”,及其绝不放弃的超常态“求胜意志”,则是“金脚带”没能来一个锁喉秒杀的“外在关键原因”。
凭借这种超常规的“抗打能力”,和超常态的“求胜意志”,阿龙死缠硬扛,抱腰锁腿,用头撞,用手拧,直到对手筋疲力尽。
阿龙的“消耗战”不仅消耗了对手的体力,更消耗了对手的精气神。打到后半场,“金脚带”已明显脚步轻浮,体力不支。
尤其是当阿龙喝了烟袋水之后,抗打能力和武力值双双大增。
一边的“金脚带”是体力不支,而另一边的阿龙却是武力值大增,局面从此发生逆转——面对抗打能力和武力值双双大增的阿龙,“金脚带”的心里居然有点发虚了。此时的“金脚带”想要“来一个锁喉”,已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上半场是“金脚带”傲慢轻敌,“不屑”来一个锁喉秒杀;下半场“金脚带”则是被消耗到体力不支,已“无能”来一个锁喉秒杀。
这一内一外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金脚带”优势尽失,最后被KO一败涂地。
05
其实,“金脚带”为何没来一个锁喉秒杀,由这一疑问延伸出的另一个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师弟出马》中成龙角色阿龙为什么那么抗打?为什么任凭怎么打也打不死?
在本号前面的分析中提到,支撑阿龙没被击垮最核心的因素,就是他那种绝不放弃的超常态“求胜意志”。
为了把“金脚带”捉拿归案,以将功赎罪帮大师兄洗脱罪名,阿龙死缠烂打,毫不退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当阿龙好不容易击中“金脚带”的腹部,这是他打中“金脚带”的第一拳,他就此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此时对抗的局面,在阿龙的心里已悄然发生了逆转。
他不再惧怕武功高强出手凶猛的“金脚带”,他有了更强的战斗到最后的信心,他真切感受到了打败强大对手的可能:
只要你还没有把我打死,只要你没有给我来一个锁喉秒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只要我还有一丝力,我就要死缠着你,缠也要缠倒你,累也要累死你。
当阿龙打中“金脚带”第二拳时(击中头部),他已反客为主完全掌控了局面。此时的对手却无还手之力,斗志全丧,精气神散乱。
而阿龙则越来越勇猛,几近疯狂。如此情形之下,胜利对阿龙来说已似探囊取物,手到擒来。
阿龙正是凭着这种绝不放弃的超常态“求胜意志”,支撑着自己不断地抗打忍揍,最后反败为胜,如愿以偿!
06
本号开篇说到,《师弟出马》是成龙加入嘉禾公司之后,为自己量身打造的第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制作。
因此,在观看这部电影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成龙这一路走来的艰辛。
1971年,17岁的成龙结束了十年的学徒生涯,开始了在电影片场做人肉背景、跑龙套、当替身的日子。
因为勤奋卖力表现积极,敢于自告奋勇地去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危险动作,才赢得机会成为一名仅次于武术指导的龙虎武师。
1973年,成龙有幸第一次担纲男一号出演《广东小老虎》,但影片的拍摄过程极其“尴尬”:没剧本,没武术指导,环境恶劣,设备陈旧......尽管如此,他还是浑身是劲、认真敬业地完成了拍摄。
但幸运之神却并未真正降临,该剧组最终以散伙告终,制片和导演带着钱消失了。成龙还是自掏腰包付了武行的酬劳,电影拍完之后也石沉大海未见上映。
成龙随后只得再次回到片场,继续做人肉背景、跑龙套、当替身。这期间,他虽得到了几次机会做上梦寐以求的武术指导。但所参与的几部影片,都没有任何起色,均惨遭失败。
此时的成龙,感觉自己已经跌倒了谷底。就像《师弟出马》中,阿龙一次次信心满满的出击,都被“金脚带”打翻在地,被锁腕扭臂痛得龇牙咧嘴,周身筋骨几乎散架,完全看不到胜利的可能。
在《成龙:还没长大就老了》一书的“那些挫折”章节中,共记载了成龙成为国际功夫巨星之前的“七次受挫记录”,前五次受挫,就出现在《蛇形刁手》及《醉拳》横空出世之前。
可以想见,从小人物陈元楼,到小人物陈元龙,再到尚未成名的“成龙”,1971-1978年的七年间,成龙已经被残酷的现实摔打得鼻青脸肿,屡战屡败,就差被残酷的现实来一个锁喉秒杀了。
但成龙依旧屡败屡战,自始至终都没有被击垮。就像《师弟出马》中的阿龙,一次一次被击倒,又一次一次地爬了起来。
绝不放弃的“求胜意志”,与现实死缠烂打的不屈精神,最终使成龙“反败为胜”,迎来了成功的辉煌。
07
《师弟出马》里的阿龙,武功并非厉害无比,技法也不是卓然超群。他其实就是一个学了一些武功的普通人而已,与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如你我并无二样。
面对强悍凶狠的对手,他也会感到惧怕。但他凭借自己绝不放弃的“求胜意志”,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凭借一种死缠烂打的不屈精神,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所以,成龙通过这部电影也在告诉我们:普通人如你我,即便没有卓然超群的能力,我们也可以做到绝不放弃,毅然决然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只要还有一口气,还有一丝力,我们就要奋斗到底!
只要残酷现实还没给我们一个锁喉秒杀,我们就要死磕到底!
所以,本号最后想要说的是:我们不必去深究电影中的这一具体情节是否现实。“金脚带”为什么不来一个锁喉秒杀成龙?成龙角色阿龙为什么那么抗打?为什么怎么打也打不死?
其实,这一情节的设置,更多的是一种隐喻,是一种象征:只要还有一丝力气,我们就要奋斗到底!只要现实还没给我们一个锁喉,我们就要死磕到底!
成龙电影的文化内涵,在早期就有如此展现,不能不让人为之赞叹。只可惜,我们大多数人只欣赏到了成龙电影里谐趣打斗的外在形式,而忽视了其深刻内涵。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百家号/大象看戏【品味成龙电影,窥见小人物的大世界】
刚看完,给我的感觉是精彩,实在精彩!看之前也听人说过这部电影动作戏很好看,但依然超出了我的期待。
先说缺点:前后人物性格的割裂,电影里龙叔在去找师兄前后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是不一致的,前面龙叔的角色给人的感觉是那种类似《蛇形刁手》里简福那样的老实人,但后面人物给人的感觉更像《醉拳》里的黄飞鸿,这是一部电影来说是绝对不成立的,但好在前面那一部分所占时长只有29分钟不到。
优点自然就是动作设计,太精彩了。第一场舞狮戏,我个人不了解也没怎么看过舞狮,之前看《雄狮少年》的时候也不太能感受到舞狮的魅力,看这部是我第一次觉得舞狮的好看,后几场动作戏包括板凳戏,刷扇子,裙里腿等,中间龙叔跟那个捕快打的时候的动作已经有后来成龙式电影里的动作风格了,借助身边的各种东西躲避和攻击,还有动作的观赏性极强。那招裙里腿,感觉很好用,给我印象很深,扇子戏耍的很漂亮,它不一定实用,但真的好看,观赏性很强。最后一场决战尤其精彩,不是传统的以招拆招取胜,而是靠抗揍,龙叔后面被打的得有十几分钟,最后打败这个BOSS的思路感觉被龙叔借鉴到了他的另一部堪称神作的《醉拳2》里。如果不是因为情节问题,这部的经典程度绝对不逊于让龙叔大红大紫的《蛇形刁手》和《醉拳》,真的不愧是香港第一部票房过千万的电影。
《蛇形刁手》和《醉拳》让龙叔火了起来,如果说那两部的功劳更多的是袁和平的(因为那两部的导演毕竟是袁和平,而且那套动作极其漂亮的醉八仙也是袁和平弄出来的)那成龙之所以能火到现在有如今的成就就是靠的他自己,他自己对动作片的创新,他自己的拼命,当然成家班不可不提。《师弟出马》的拍摄并不顺利,上映时也是在当时的冷门档期春节档,却成为了香港第一部票房过千万的电影,让春节档成为了热门档期,这些成绩是成龙自己挣来的。
师弟出马是元彪和成龙早期的电影之一。他们还非常年轻所有的动作和神情都十分鬼马活跃,不禁感叹,人生漫漫长其实分了很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能塑造完全不一样的自己。看回现在成龙和元彪四五十岁拍的电影,一股老成稳重的气息扑面而来。师弟出马的剧情紧凑,脉络清晰,上下相互嵌套完整。虽然看起来是十分简单的要求,但是现今的许多电影都做不到这一点,整个电影下来这个说一点那个说一点不知道说了啥。编剧是硬伤。师弟出马的剧情使得所有的动作戏和搞笑元素都发挥的合情合理,成龙扮老头穿着裙子的打戏更是经典,元彪的板凳,石坚的刀砍,成龙的拿到什么用什么,打的酣畅淋漓十分精彩。我在想,他们在设计动作的时候究竟是怎么设计的这么搞笑有连贯的呢。或许到今天仍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只要我们细细再回味一翻。那一时期的功夫搞笑片都离不开这样一个套路,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脉络,中间插很多一波三折的看起来很普通的细节进去,但是将他们丰满起来的时候,就撑起了骨头。比如成龙找水喝,却碰见了在等着抓他的捕快,被五省捕快抓住了,想借尿遁,但是却跑到沼泽地里去了。可笑的是但成龙并不知道别人等的就是他,展开了一系列戏剧性的情节,巧合的是他碰上的所有的人物,都与抓他的人有关,这就非常有技巧了。仔细看来整部电影的安排故事情节手法十分值得研究,如何拍出一套搞笑呃而又不闹腾的欢乐电影,这些编剧技巧是必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