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2009迷失的记忆 2009 로스트 메모리즈(2002)

2009迷失的记忆 2009 로스트 메모리즈(2002)

又名: 2009失去的记忆 / 2009 로스트 메모리즈 / ロスト・メモリーズ / 2009 Lost Memories

导演: 李时明

编剧: 李时明

主演: 张东健 仲村亨 申久 安吉江 金圭丽

类型: 剧情 动作 科幻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日本

上映日期: 2002-02-01(韩国)

片长: 136分钟 IMDb: tt0294252 豆瓣评分:6.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1909年,著名的伊藤博文暗杀事件由于神秘人物井上源的出现被阻止,紧接着人类的历史被改写,到2009年,整个东亚地区均成为日本帝国的领土,汉城更成为日本第三个极其重要的城市。

演员:



影评:

  1. 安重根1879年出生于朝鲜海州,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了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和吞并朝鲜半岛计划的主要策划者、曾四度出任日本首相的伊藤博文。1910年3月26日,年仅31岁的安重根在中国大连的旅顺监狱被日本关东都督府高等法院判处绞刑,英勇就义。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一贯认为是朝鲜爱国人士的一次自发性的报复活动。另外一次就是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等在上海暗杀侵华日军总司令白川大将,那一次幕后有王亚樵,甚至国民政府支持,安重根行刺究竟有没有幕后人物?
      
       与暗杀白川这种军人不同,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可以说影响了亚洲甚至世界历史。从日本的角度,出身贫寒、五尺之躯心雄万夫的伊藤博文是民族英雄,明治维新的功臣之首。正是在他的推动下,日本迅速成为列强之一。甲午战争他居功甚伟。但是和其他人不同,伊藤博文属于日本的稳健派,尽管他是首任韩国总监,可是反对日韩合邦,认为合并是长期的问题。
      
       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的五十年间,日本的兴衰可以说和扩张有关。日俄战争中正式吞并朝鲜,然后不断蚕食东三省。九一八拿下东三省,最后是卢沟桥全面入侵中国。偷袭珍珠港后横扫南洋和东南亚,然后开始走向失败。日美对抗中日本不敌的原因是日本的工业体系不如美国,而根本原因是日本扩张太快,占领的地区只是作为原料地,而没有经过长期的发展成为一体化的工业体系。当美国的战争机器全速运转起来,日本基本上是依靠本土的力量,不仅存在规模问题,而且劳力缺乏,无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发展,占领区能够提供大量的原料,可是由于本土的生产能力限制,不能转化为军需品,导致丢掉了战争。
      
       如果按伊藤博文的策略,日本进行稳健的扩张,先经营几十年台湾朝鲜,然后再缓缓蚕食东三省,然后图其他。这样这些新占领的地区工业和经济发展起来,日本整体的实力就会大幅度的增长,这些地区的人力资源也可以被充分利用,是有可能成为和美国一较短长的强大帝国的。而伊藤博文死后,日本的侵略步伐越来越大越来越狂妄,超出了自身的极限,其败在所难免。伊藤博文可以说是日本的智慧和大脑,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对中国对朝鲜都是千秋功业。
  2. 这是一部很明确的科幻片,从1909年,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事件为切入点,颠倒了历史的真相,然后才引发出后来的故事。

    虽然我不了解韩国历史,但对日本还是有一点了解的。这当然跟自己的国家有关,日本跟我们实在是关系太密切了,不可不知道。电影中抹杀了日本战败的史实,让它日渐强大,并吞并了朝鲜。在未来2009年,汉城只是日本的一个城市,人们说的都是日语,朝鲜只是一个渐渐被忘却的民族。但偏偏就有一小撮人常常提起这段被遗忘的历史,他们采取各种行动来提醒人们朝鲜的存在。他们只说朝鲜的语言,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像我们现在所看的各种恐怖分子的活动。

    虽然说这是一部科幻片,但2009年离我们只有短短数年而已,距离是那么地短暂,即使是不真实的,但我们却无法明显地感到事情就发生在身边一样。背景是那么地相近,只是事情却让人疑惑

    既然是想像中的历史,少不了天马行空一番。原来日本吞并朝鲜的史实本来是不存在的,但他们运用一个可以穿越时光的道具,使得最关键的事件——安重根成功刺杀伊藤博文向另外的方向发展——不成功,如骨牌效应,接下来的事件就往另一个方向发展了。只有当初一小撮的朝鲜人员知道真相,并辗战多年,与日本政府对着干,就为了让历史真实重现。

    结果当然是成功的,这种套路没有太大的悬念,主要看的就是演员的表现跟场面的大小。主角是韩国的张东健跟日本的仲村亨,两人各自的国藉在电影里仍以真实再现。两人均是警察局的同事跟很好的朋友,当然,面对国仇家恨的时候,两人免不了成了对立面,矛盾仅此而已,不算是太新鲜。场面还算可以交待得过去,有追车,有爆炸,一开始的时候也来了一场大型的抢救枪战,只是那些特工们的动作有点假,没什么气势,纯粹就是一个过场的。也算了吧,只需突出两位主角就算完成任务了。

    画面还是细致漂亮的,尤其是仲村亨的家,重现了日本很传统的庭园风格,平静安谧,对比着张东健在另一方面混乱中奋战的场景,画面的不断切换产生巨大的反差,是我感觉最喜欢的一段。

    其实我看着看着,心里也开始迷惑,历史真相是否也真的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千百年前的事情,难道都真的被正确地记录下来了吗?有多少我们未知的真相是被掩盖或被篡改的?也许想太远了。
  3. 先说另外一部电影《安重根》,讲的是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的历史事件。

    1909年10月26日,原日本首相、当时朝鲜(已经沦为日本的“保护国”)的实际统治者伊藤博文,抵达中国哈尔滨车站时(此行原是去进行对俄谈判的),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安重根随后也被处死。

    在日本近代史上,伊藤博文是极其重要的人物。其人1841出生于农家,年轻时加入倒幕运动,明治新政府成立后,44岁那年出任首届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次年起主持起草审议《明治宪法》。他还是日本对中国、朝鲜侵略政策的制定者,甲午战争的发动者。割取台湾、迫使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也都是他的“功劳”。1906年,他在朝鲜汉城设立“统监府”并自任首任统监,在任期间,对朝鲜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朝鲜人民恨之入骨,故有安重根舍生取义对他行刺之举。

    《安重根》片尾,安重根在狱中写了好多诗词,其中“大韩国人”让我印象十分深刻,很霸气,就是中文字,最近安重根的绝命诗也在沈阳曝光,据称这是安重根在旅顺监狱临终所著,诗卷5米长,共著诗7首。是从1910年2月4日写到2月9日,每天写一首。

    其实,安重根击毙日本首相同朝鲜统监伊藤博文也不仅仅是韩国人的事,只是中国人对外国英雄不太感兴趣,对耻辱也不太铭记,1895年和李鸿章代表的清朝政府与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人就是伊藤博文。

    所以要看《2009迷失记忆》,可以先把《安重根》拾来看看,影片开头和结尾都是安重根大义凌然的形象。

    《2009迷失记忆》一开头,是公元2009年的汉城——那时日本早已经吞并了朝鲜,汉城是日本帝国的第三大城市。故事在朝鲜秘密抵抗组织和日本警方之间展开。

    抵抗组织中有一个高级机密:某博物馆中有一件珍贵文物,是上古留下的一把月芽形石刀,如果拿到那把石刀,就可以进入时空隧道,回到从前的某个时刻;如果在这个时刻干预历史,就有机会改变历史。而这个有待改变的历史就是:1909年10月26日,在哈尔滨车站,安重根未能击毙伊藤博文,所以朝鲜后来终于被日本吞并。抵抗组织的计划,是要获取这把石刀,然后进入时空隧道,派人帮助安重根,让安重根在1909年10月26日那天能够击毙伊藤博文。

    如果做到这一点,历史就会改变,朝鲜就不会被日本吞并。

    《2009迷失记忆》是和日本合拍的,我当时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玩笑开得有意思!总得来说影片拍得大气磅礴,相当不错,值得一看。
  4. 脑洞片,故事内核很简单,应该可以拍得很好看,但是这个片子的节奏很不舒服,前面就展开慢不说,后面大段的慢镜头,恨不得把1份时间拆成十份,也许是想展现细致一点的人物情感变化,但是看得观众很蛋疼。
    先不说安重根暗杀伊藤博文事件对历史的影响不知道会有这么大。我原本以为重头戏会放在穿越之后,没想到主线还是在2009年。男主作为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已经接受了多年朝鲜省日本人教育的警察,在2009年的这种氛围里面,还有和自己情同手足的日本朋友,怎么会因为几个“不令鲜人”的牺牲就找回原来的民族认同?哪怕是日常受到歧视,受到其他日本警察的诬陷,知道同族乃至父亲复国的想法,作为一个社会人的民族认同还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抹去的。就电影里面让他转变的几个点,比如梦中常常出现女主,孩子的死,产生移情、同情、怜爱可能会很容易,但更深的情感呢?那个叔叔的死,父亲的真相,日本财团的丑陋可能会让他产生自己是个朝鲜人多于日本人。但是让他回到1909毅然选择帮助安重根完成暗杀,这个还需要更强力的心理动机吧?除非他一开始对于自己日本人的认同就不那么坚定吧。但事实上在电影一开始他毫不犹豫地向“不令鲜人”开枪,言语上也彻底把他们当做是恐怖分裂分子。可见他对自己是个日本人的信念是很坚定的。要是剧情设定他是回到1909之后才慢慢改变,应该会更可信。毕竟那是一个到处都是国仇家恨的环境,是一个还没有洗脑成功的世界。
    另外男主男二的感情有必要渲染得那么深么?想展现社会身份和民族身份的对立?即使想多加点悲壮、暧昧,也没必要花这么多篇幅去展现吧,反而有游离剧情的感觉。
    最后想说,比起张东健,仲村亨真是帅到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