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长津湖(2021)

长津湖(2021)

又名: 冰雪长津湖 / 抗美援朝 / 长津湖之战 / The Battle at Lake Changjin / Battle of Chosin Reservior

导演: 陈凯歌 徐克 林超贤

编剧: 兰晓龙 黄建新

主演: 吴京 易烊千玺 段奕宏 朱亚文 李晨 韩东君 胡军 张涵予 黄轩 欧豪 史彭元 李岷城 唐国强 杨一威 周小斌 林永健 王宁 刘劲 卢奇 王伍福 耿乐 曹阳 李军 王同辉 艾米 石昊正 许明虎

类型: 剧情 历史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中国香港

上映日期: 2021-09-30(中国大陆)

片长: 176分钟 IMDb: tt13462900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电影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打出了军威国威。

演员:



影评:

  1. 看了长津湖,先来说说长津湖

    前期这部片子宣传 造势都很强 据说投资大 成本高 又是3位比较有名的导演制作 于是抱着值得一看的心态去看了

    整个故事情节很散 可以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闭合 当我感觉马上要到最精彩的地方的时候就莫名结束了 一上来就打 观影的整个过程脑壳里充满了枪声 炮声 我不否认制作团体想通过这种直接的描述战争的惨烈程度来刻画敌我双方的军事技术和装备的悬殊 也强烈表达了我国志愿军不畏困难 誓死保卫祖国的坚决和勇敢 但是情节前后不连贯 真个情节过程就像开车一样 不管你晕不晕 反正我要油门踩到底 不管你感不感动 反正就是很惨烈很残酷很血腥……描述的几次战斗前后铺垫不够 重点不突出 详略不当

    主要的几个人物也没有立起来 特别就是万里这个人物 关于他的性格 他为啥总是一副像每个人都欠他钱的样子 为啥他和他哥既不亲密也不是对立 反正就是很尴尬的关系 这个电影前后没有任何铺垫 为啥他的参军理由是不让他哥瞧不起他? 天!制作团队 这个是战争啊 这个是保家卫国的事情! 在生死存亡 民族大义面前 这个参军理由是否显得过于小儿科和个人英雄主义 还有关于他的迷之操作 不听指挥 夜战行军的时候 擅自脱离队去找他哥……等等 可能这些事件是要表达这个人物前期啥都不懂 后期成长 但是后面并没有看到什么成长

    我不是易烊千玺的粉 也不是黑粉 走心的评价就是 他用力过猛 我实在无法共情 他演的和少年的你那个角色没有什么区别 只不过这次穿上了军装 最主要的还是剧本都没有把这个人物立起来 另外一个年轻小兵张小山的扮演者都比他自然 再就是吴京 他自己把自己定型了 他演的军人角色感觉都差不多 都是一个样 没有区别 他比较适合硬汉角色 比较适合打戏 他的文戏一般 他和易烊千玺的对白互动台词感觉比较苍白无力……

    表现的有亮点的就是胡军的角色了 非常真实 演的也真实 李晨和朱亚文都还可以

    关于其他观影者提出的特效制作等点我对特效不是很敏感 不做过多评论 只想给像拍好战争题材的制作团队提点建议 不要一股脑的用场面的堆砌来试图让观众共情 更重要的是人物背后的逻辑 个人认为讲好人物让人物立体鲜活起来以此来以小见大 再显示适度的场面就够了 不然啥都想给观众 啥都没做好

  2.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 九岁和十九岁的中间有十年, 十九岁和二十九岁的中间, 却有一生。 我叫伍万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虽然没有读过万卷书, 但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行万里路。 四处漂泊,无法落脚。 但偏偏就在我十九岁的时候, 在抗美援朝的路上, 那个戴着红围巾的姑娘, 把她的围巾扔给了我。 围巾可以让人很暖和, 可当我真正戴上围巾的那一刻, 我却冷的厉害。 也是在那天, 我才明白, 织一条围巾要七天, 抗美援朝要三年, 可是爱上一个人, 却只要一眼。 还记得她追着火车喊, 长津湖很冷,多穿点衣服。 我笑了笑,却什么也没有说, 只是一直带着那一条围巾。 我和我的战友说, 我是舍不得离开家乡。 但我知道, 我真正舍不得的, 是再见到她的机会。 衣服越穿越合身, 人越见越合拍。 在火车上,我认识了新的朋友。 我原以为那是故事的开始, 没想到有时候, 开始就是结束。 只是这一次,我的身边又多了一条项链。 小山,多好的一个名字。 可惜,他最后还是倒在了异国的山川中。 我跟着哥哥, 从湖州跑到了长津湖。 我用三颗手榴弹炸开了敌人的碉堡,

    北极熊部队的指挥官跪倒在我面前, 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 可回想起那一刻, 在那条枯水上, 我看着飞机对着我们扫射, 我却无能为力, 我才知道原来是我自己输了。 子弹穿透战友们身体的那一刻, 我想了很多。 在家乡的爹娘, 哥哥没有盖起的房子, 红围巾的姑娘, 雷公, 还有我自己。 那天,我们杀了很多敌人, 却没能救下爱我的人们。 我想过很多次战争结束后我们会离开这里, 可没想到有一天, 最先离开的却是他们。 我曾经听人说过, 其实对于离开的人来说, 离开的其实是我们。 我终究还是离开了朝鲜, 他们留在了长津湖。 我走了, 他们永远留在那里了。 风往南吹, 水往东流, 有些人注定要行万里路。 我经常望着长津湖的方向, 我觉得那里很美。

  3. 长津湖好哭的点其实不是硬煽情,

    影片节奏还挺快的,特别是进入战斗部分之后,一场战斗结束,你还没来得及哭,战士们已经进入下一个阶段了。

    因为影片没有预备时间给观众流泪,所以观影中,我只感到震撼、憋屈、以及联与当今现实对照的感慨。

    片中,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还没奔赴前线的战士被敌机当成赌注一样玩闹扫射。不满十九岁的小山和一群战友的命,竟然只值十美元。

    因为没有制空权,我们甚至连中心指挥所都被敌机炸掉,将军躲防空洞,领袖的骨肉被烧死。

    因为没有制空权,补给线被炸断,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我军战士们只能挨冻,吃着把牙都给崩掉的冻土豆,看敌军过感恩节。

    我在观影过程中,其实有点生气,坐我后面的一对情侣一直在笑,战斗场面在笑,牺牲场面也在笑,一直反复“装备也太原始了吧哈哈哈”

    是啊,当年他们就是靠着你们嘴里的“原始得好笑的装备”打下了这场立国之战,让你们能坐在电影院大厅里笑他们啊,他妈的。

    我不是军迷,对那段历史知道得也有限,仅仅从家里长辈零星几句“一口炒面一口雪”窥探到几分,

    不过电影里倒是展现得还不错,胡军的头盔看着有些怪,像缴获来的日式钢盔?还有一些装备,我无法说出大概,可也能感受到是万国造,所以雷公在缴获到那门炮筒的时候,才会摸着人家炮筒的光滑内壁艳羡地感叹“乖乖”吧。

    这就让我不禁想起之前看过志愿军老战士回连队参观的新闻,年轻的战士带老人参观装备,老人第一句先是问,“这个口径都是一样的吧?”年轻战士说“对,都是5.8。”老人又被扶去参观装甲车,在车上问“这有好大功力?”得到回答以后,老人捂了一下眼睛,而后神色如常。

    老人在后面采访里说,他想如果当年有这样好的装备,他的战友们不会那么早离开,他想哭,可这里是连队,不能把军人的精神丢了,于是他只是捂了一下眼睛,自己调整了过来。

    而观影中的我,没有这样的精神,我捂着眼睛哭泣。

    电影中的我们没有制空权,只能咬着牙屈辱着,而现实中,珠海这两天正如火如荼开着航展。咱们不仅有飞机了,更有尖端硬货了。

    我为电影中的他们感到憋屈,气愤,但也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一份憋屈难受,仅仅只存在于电影之中”流泪。

    这或许就是这部长津湖的意义,因为期待这部电影很久而又错过点映,于是我早早就买了今天十点的票,但没想到人还挺多,进场时还惊讶了一会儿。

    除去那对烦人的情侣,坐我身边的是一对老夫妻,老爷爷在影院灯光暗下之前,手机里还放着烈士纪念日活动的央视直播。

    电影里,牺牲的人说“不要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现实中,9月3号我们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家。

    这种光影与现实的交织,复杂的感慨才是让我流泪的理由。毕竟,纪念英雄的最好方式就是,英雄辈出。

    当电影结束,黑底白字的致敬标语伴随韩磊老师的歌声出现;

    当我走出影院,看着商场廊外装饰的红旗,真的。

    正好是今天,正好是烈日纪念日,看到这部长津湖,是我的荣幸。

    幸福,并感激着。

  4. 如今的电影工业早已让战争片的场面达到了二十年前无法想象的境界,但《大决战三部曲》、《血战台儿庄》这些8、90年代的作品却依然被誉为国产战争片的巅峰,这其中的原因,尽在这部国庆档大作之中。

    三个小时篇幅还原长津湖战役,本来绰绰有余,但编导团队在追求视觉效果和主旋律情绪的方针下,却把战役简化为了战斗。恢弘的战场实景拍摄的确能让三个小时转瞬即逝,但看完后你会发现,对于长津湖这场抗美援朝最惨烈战役的全貌,你的印象依然是模糊的。

    如果你看过十年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就会知道这一战的制胜点在于志愿军利用长津湖的特殊地形,制定的诱敌深入,分而围之的打法。实操中的关键,则在于十万大军以无数战士冻死冻伤的代价,趁夜秘密急行军,分割穿插包围美军精锐。但以上这些,在这部电影中竟然几乎被完全省略,取而代之的是一场游离于主线之外的通讯塔之战。编剧宁愿强行插入几场怀念大哥,抑或是该不该对敌人补刀的尴尬文戏,也不愿多做一些战略层面的铺陈和解析。一两句旁白和北极熊团长一句“他们是从天上来的吗”,就潦草带过了志愿军在此战中最可歌可泣的部分。也许只能解释为,拍摄部队行军的效果,远不如真刀实枪的战场精彩吧。

    一部对题材失去宏观把控的作品,对于作品本身的整体把控也注定失败。所以在主线战事拍完后,五分钟内竟出现了柯大川、杨根思和史密斯将军三个不同视角的段落——前两个更是毫无铺垫的大乱入——我竟也并不意外。有佳句无佳章的观感,在结局突然到来之前早已定型。没有《大决战》等经典之作中对待重大战役的宏观严肃视角,制作再精良,明星再扎堆,场面再刺激再精彩,也不过像是加强版的抗美神片,过个眼瘾罢了。哪怕中间某些段落的确曾让我热血沸腾,走出影院回味,却发现情绪的立足点似乎并不可靠。几乎通篇以采访和图片形式呈现的《冰血长津湖》里,才有着那一战最真实最动人的全貌。每一个电影版《长津湖》的观众,都值得去重温一遍那部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