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水与茴香 Acqua e anice(2022)

简介:

    奥林匹娅年过七旬依然沉湎于作为舞者与歌手的昔日荣光,在人生即将走到尽头之际,她决定与年轻姑娘玛利亚开启一趟回忆之旅。导演科拉多·塞隆的长片处女作,邀请到意大利国宝级女星、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得主斯特法尼娅·桑德雷莉出演,她完美演绎了一位外在热情、内心深邃的魅力女性。影片在调侃与抒情、忧郁与欢乐之间,捕捉到两个年龄和性格差异巨大的女人最深刻有趣的一面。明亮的南欧风光与经典怀旧歌曲串烧重建了曾经的文化黄金时代,谱写出一首献给生命尊严的赞美诗。

演员:



影评:

  1. 这部电影前95%和最后5%,可以当作两部电影来看。

    前面:

    Olimpia这个人物的魅力,是这部戏最大的光。

    最动人的是精心脂粉下的彷徨和倔强。

    她始终是个孩子。

    拒绝向痛苦妥协,只愿以一种方式活着:萦绕在斑斓的舞台和掌声鲜花中。

    热爱生活,但并不愿真正认清生活,与之同流,这也算是一种英雄主义吗?

    晚景有些凉,身边没有家庭和子嗣,依靠想当年的光辉,和时刻体面无视老去的幻想(或天真),支撑着一口活着的气。

    她也像是我们这些观众未来的预演,奔赴电影节,追光而生,为人物动情落泪,过着一种美轮美奂的浮在空中的生活。而当年华老去,老朋友们死的死,病的病,聚在一起谈起当年眼里都是光,垂下眼回到现实不忍卒赌,那是一种什么滋味。这其实是活在梦中的我们,需要偶尔思考的事情。

    老去是一件可怕的事,尤其如果你曾经美过。

    断壁残垣的绿色夜总会,凌空架起的钢筋结构兀自横在阴沉的空地上。这个场景本身,就已经概括了O女士的大半生。

    与在这片场地都能翩翩起舞的O相比,M小姐则是另一个极端。注重礼貌界限,缺乏自信和安全感,时刻在后悔,很难乐在当下。

    最后:

    就O女士个人的人物动机而言,结尾补足了重要一环。

    被人侵犯过的青春,从根源解释了她为何如此活在梦中。为何那么不愿意面对痛苦。包括对Angela的执意同情与对老朋友的咄咄逼人。

    这几乎是一种应激反应,她要以最极端的方式反抗自己再次堕入痛苦的可能。

    而M小姐的紧张性格,溯源起来,也可以用母亲的疏离来解释。

    但在二人情感关系上,结尾的身份揭晓反而显得刻意和突兀。

    因为前面已经足够完整。她们并不需要多一层关系来印证这段旅程的合理性,就像旅途中O女士对M小姐也从来没有过出于母性的情感投射。

    相反,孩子与母亲的角色是倒置的(年长的依赖年轻的,年轻的照顾和管束年老的)。

    抛开雇佣关系,她们更像是两条平行线上的女人,年龄差异,背景不同,一个水,一个茴香酒,起初有怜悯,或许厌烦。在途中因相守而产生交融的情感,彼此的关照。

    这是人性的依赖和美妙,甚至超越女性情谊,或母女关系。

    总之,这部戏的人物写得太好了,人物的深层动机是由无数个人动作与角色互动侧面衬托出来的。情节设置却稍显急躁,有急于揭示主题的意思。这点略可惜。

    Btw,听意大利语好亲切阿。

  2. 它是意大利新电影,从叙事上讲,它是史上最佳公路片之一,毫无疑问地说,是目前最好的刻画女性经验的公路片。(那还不是因为太少了)

    台词简洁有效(原配、吉他手、绝症),利落的叙事不乏设计精心的呼应、转折(电话、从海滩到司机、安乐死、酒、脱衣、对于性缘)。

    拜访过往的朋友,不但引出各自往事,也对于此时的二人促发出恰到好处的摩擦与宽慰,细腻的情绪、音乐都充满活力,寥寥几笔勾勒出女性生活经验与人生态度,她们作出怎样的选择、面对何样使期待落空的结果,数次令观众流泪。

    影片以亲密的窥探镜头把握住各人的辛酸与难得一时的纵情洒脱,认知症突出恐惧(对伴随衰老这一人类疾病的物是人非、生命寂寞、一眼望到尽头的惶恐)、落寂的心理,眼前忘却的现实越多、激荡的往事越涌上心头,回忆所有珍贵的,然后在彻底的寂灭中,忘却所有,达到最终的宁静,“无论我说什么,你只要知道到达目的地就好了。”

    脱掉衣服,走向大海,终点或起点,皆是“无”,既然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那就别让它消耗自己了,把我留在属于我的时代吧。

    有机会要喝一杯茴香酒兑水!

    libertango喝了,茴香酒兑苦艾。纯茴香酒蓝色的,也喝了
  3. 去年HIIFF观影后。

    一天看了四部电影,想整理一下,因为发现它们之间竟莫名存在着一点关联性。

    一是荷兰影片《小孩儿》,讲女孩Lu被妈妈遗弃,后来又被妈妈从寄养家庭拐走,母女二人开启一场穿越欧洲的公路之旅。

    二是哈萨克斯坦影片《奔逝》(RAW),描写了1931年在斯大林政权统治下的哈萨克斯坦发生饥荒(但看影片简介是说殖民统治下——对这块背景待日后了解)。故事发生在草原的牧民村落里,掘墓人伊萨泰受命去城里送信请求粮食支援,他带着一直被他藏在家中木箱里的小弟弟踏上了生死未卜的险恶旅途。

    三是德奥影片《战火中的小狐狸》。不知道是生活在德国还是奥地利乡下的弗兰茨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为兄弟姐妹太多吃不起饭,父亲把他卖给了有钱的农场主做学徒工。一到成年,弗兰茨就迫不及待地离开农场。正值二战爆发,无家可归的弗兰茨加入了德国军队。入伍不久的一天,他在森林里发现一只死了母亲前脚受伤的幼狐?,便把它带回去治伤,并从此将小狐狸偷偷留在身边。

    四是意大利影片《水与茴香酒》。年轻时曾是红极一时的歌手的奥林匹娅已经进入暮年,仍惦念着昔日的荣光。她决定去为姐姐的婚礼献唱,并顺便一路拜访昔日老友,再回忆一遍青春时的辉煌。于是她雇佣了失业的女孩玛利亚做司机,两个年龄性格迥异的女人一同上路了。

    两个女人在路上的故事。

    关于饥饿的故事。

    遗弃与被遗弃的故事。

    虽然国别不同、影像风格迥异,但却有这么多奇妙的关联——该说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呢,还是人类的情感殊途同归?

    尤其是弗兰茨对小狐狸的感情,透露出他自始至终都没有从幼年被父母遗弃的创伤中释怀,一再地对自己发誓不论如何也会一生照顾小狐狸。像极了Lu对小蛇亨克的爱。

    但他最终还是食言了。当小狐狸长成大狐狸,弗兰茨得知他们撤离法国是要去寒冷的东线展开对俄作战,他知道他没办法再照顾它,保护它,于是狠心把它丢在森林里上车走掉了。当小狐狸在车后疯狂地奔跑,追逐,弗兰茨崩溃大哭。我也好像看见了我的Lincoln。

    战争结束后,弗兰茨回到老家,父亲已经去世,家里人早已不知去向了。他在抽屉里找到自己在法国寄给父亲的唯一一封信,发现在那之后,不识字的父亲参加了村里的扫盲班,艰难地从字母开始学起认字。还有父亲一笔一划尝试写下的一封封回信。

    当然放弃是无奈的,迫不得已的。爱是存在的。可是那种放弃,在双方心中留下巨大伤口,永远都不可能弥合。只要还有心跳,一旦回想起来,都是疼痛的。

    还有给我极大触动的一点,是《水与茴香酒》里的奥林匹娅患上了失智症dementia(鉴于她的年龄,很可能就是阿兹海默症吧)。在到达目的地参加姐姐的婚礼后,玛利亚发现她的下一站是瑞士的苏黎世。原来奥林匹娅已经在诊所预约了安乐死。本来想劝阻她的玛利亚最终还是尊重了奥林匹娅的选择——保有尊严地体面地告别人世,把她送到了诊所。

    诊所里,医生让奥林匹娅对着镜头宣读了知情同意书并签字。医生告诉她,他已经尽到了劝她放弃安乐死的义务,现在还有很多对疾病的疗法可以尝试。如果她仍然坚持选择用这种方式离开,他会帮助她,给她一小瓶xxxxx药水,全部喝下后,她会进入沉睡,不会有任何痛苦的感觉。如果她中途改变心意,就要在喝下一口药水后马上告诉他,只有此时还有转圜的余地。

    最后,医生问她还有什么话想留下。打扮得像年轻时一样美丽的奥林匹娅想了想,对着镜头,向她的酒保道出了兑出一杯绝佳茴香酒的秘诀。

    这大概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详细描述安乐死的内容,震动很大。我只知道去年九月,戈达尔就是在瑞士接受了安乐死。目前这仍然是一个受众极其狭窄的选择,不知道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它是否会成为相对更加普世的话题呢?

  4. ## 涉剧透,建议勿点

    对电影的尊重和喜爱都感受到了,开场和结束大家一起鼓掌,直到片尾曲字幕散尽,灯光才打亮——珍惜电影每一分钟的体验感。

    选这部是因为看豆瓣简介(全网唯一能找到的剧情梗概)了解到应该是女性向的公路片,旅途好风景,只要讲好人物故事,配乐又恰到好处,一定会是一场美好的视听盛宴。

    公路片对途经点情节设置以及旅途终点设定是精华!这部影片的野心还是局限了,途经点基本是看望故友串起几个人生片段,唉且并没有女性友谊……更多还是侧重于回顾往昔而非新的探索,就好想看姐妹群像一起探索无限可能的旅途故事!中间可以充分展现年长女性的智慧与成熟、年迈身体的局限与无奈,对比年轻女性的新锐尝试、困惑迟疑与谨谨求证。

    女性人物关系随着最后一刻揭露是母女关系而缩小了关怀范围,配乐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给明明注定是悲伤的旅途终点(安乐死)重新定义了自我完成式的艺术收梢。

    总体而言,还是稍微低于预期,可能片名已经定义了基调,《水与茴香》,茴香酒想来本来也并不浓郁,若有似无,模糊不明,适合用来讲一个告别的故事。

    期待女性公路片未来更多的可能,希望你我在内千千万万的女性,把握住人生的方向盘。

    最后是茴香酒的配方,需要记下来!重点在于酒精。500毫升 90%纯度的酒精,50克茴香种子,半杯好的矿泉水,半片柠檬。

    接下来就看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