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求求你,表扬我(2005)

求求你,表扬我(2005)

又名: Gimme Kudos

导演: 黄建新

编剧: 黄建新 一凡

主演: 王志文 范伟 陈好 苗圃 廖凡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05-06-17(中国大陆)

片长: 95分钟 IMDb: tt0487942 豆瓣评分:7.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民工杨红旗(范伟 饰)几次三番跑到报社要求登报表扬自己,因为自己在一起强奸未遂案中救了一个姑娘,可是当事人女大学生欧阳花(陈好 饰)对这件事却坚决否认,并且声称自己从未见过杨红旗。记者古国歌(王志文 饰)在调查中得知杨红旗要求登报表扬是为了完成父亲在临终前的愿望,然而 直到其父去世依然没有看到儿子被登报表扬,古国歌受到很大的触动。在警察女友米一(苗圃 饰)的帮助下,古国歌很快就找到了事件的真相。真相自然使杨红旗得偿了登报受表扬的心愿,可是却深深的伤害了想维护自己清誉的女大学生欧阳花,与此同时,古国歌也陷入了不知对错的矛盾之中……

演员:



影评:

  1.  

       《求求你,表扬我》好多人都说看不懂,我看这可以理解。黄建新导演的这部电影,话题确实太过严肃,手法确实太过诡谲,态度确实太过暧昧,隐喻也确实太多太密集,但这些绝不妨碍我们领会这电影暗渡陈仓的狡黠,和隐匿其后的大气魄。这狡黠和气魄,恰恰是黄建新电影对社会现实一贯的冷峻旁观,若干年来,它从未有过动摇和妥协。我看这很了不起。

        新闻的道德焦虑是个大问题,有大学问。新闻的道德焦虑,说到底其实就是新闻人的道德焦虑,新闻人是什么?就是掌握话语权的人。他们掌握话语权,但也是,且仅仅也是人。

        这故事里有没有大奸大恶?我看除了那个吊儿郎当的强奸犯,没有第二个。杨红旗为什么那么轴?就像《埋伏》里的冯巩,《谁说我不在乎》里的吕丽萍,回答是:为了尽孝道。杨红旗他爹杨胜利一辈子做好事又是为了什么?甚至都到了有病不医,还把国家给的救济金拿出来捐给希望工程的地步,至于吗?回答是:那是他最在乎的道德。欧阳红为什么不说实话?她步步为营,却陷救人的杨红旗于不义,陷揭露真相的古国歌于不仁,弄得自己也是鸡飞蛋打,还必须用和杨红旗睡觉来平衡内心的焦虑(也有人说没睡)。她何必?回答是:她是一个女人。古国歌又为什么,他为什么选择辞职,为什么宁可失去女人、失去前途、失去一切,他冤不冤啊他?回答是:他得了道德焦虑症。如果说这些问题都有了确切答案,那唯一的问题就是,导演黄建新为什么要将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牢牢定格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的红旗上?——苦苦寻求表扬的是谁?杨红旗。这不会仅仅是个巧合吧。
        片子的技术瑕疵我不想多说,摄影、剪接、美工、个别演员的表演确实都有叫人不爽的地方,而且这点儿不爽已经足以让这部电影在“是否好看”这个严重问题上大打折扣,但我仍然觉得这些不是最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是——导演并没有失手!如果他拍一个全然的喜剧,反而要沦为笑柄。

        南京、北京这样的老城,总有数不清的古老城墙,总有逃不出的历史宫殿,但现代对传统的厌弃却并不因此放慢步子。这是影片的一个底色,但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随着调查的深入,身为名牌记者的古国歌突然发现自己从一个寻找事实真相的新闻喉舌,成为了一个凶手!而且受害的还不仅仅是一个欧阳红,还有杨红旗,还有杨胜利……这个巨大的身份错位让他惊骇,也使他的世界观、道德观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的确,一个热心肠的新闻人,他只是照章办事,他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的事,他爱岗敬业,坚持奉行职业道德,但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公众的施虐者,一个伤害了很多人的人。这应该是个很沉重的打击。
        影片结尾突然有些超现实,镜头的隐喻如同狭长的甬道,令人困惑和恐惧,比如古国歌在故宫的人流中逆向奔跑。逆向奔跑,这是一个典型的逆时代潮流而动的,反思者的形象!在滑稽、荒诞感的背后,在生动的喜剧退却之后,这电影想说的恐怕正是这个。

        黄导的电影,起名字都很俏皮,什么《站直了,别趴下!》,什么《背靠背,脸对脸》……故事也都透着荒诞,透着苦涩,且总是热衷于从一个很小的切口撕开,露出很大一片的鲜血淋漓的社会现实。这个本事,学问大得很。


        《求求你,表扬我》
         导 演:黄建新
         评 分:★★★★
     

     
  2. 一刷懵了。

    左右放不下,二刷之后,感觉自己抓住了什么。

    读了篇不大认同的影评,洗个澡,突然读懂“米衣”这个名字,通了。

    黄建新导演一贯喜欢玩隐喻,使象征,热衷政治。但是,他偏偏戏谑般地,爱给自己的孩子起个轻佻名字,什么“站直喽,别趴下”,什么“背靠背,脸对脸”,这部也一样,再加上不知怎么被冠上的“喜剧”标签,估计撵走了不少严肃电影观众。

    本片十分晦涩,本评严重剧透,强烈建议后阅读。

    一开篇就是象征。一条古城墙,砖缝里站满了郁郁葱葱的青草。城墙缓缓伸向远方,那里是一片辉煌的都市。

    进入故事。一只大表,男主角旁白:“2004年5月4日,上午11点30分,一个人,确切的说,一个胖子,闯入了我的生活”。表盘是黄导喜欢的象征物,象征历史(参考《黑炮事件》),这里的时间恕我结合全片做大胆诠释——五月四日,青年节,源自一九一九年青年运动,乃中国政治道路选择发端之隐喻。闯入它生活的这个胖子叫杨红旗。

    男主角,姓古,名国歌,古老大国之谓也,喻历史的、人民的中国。

    杨红旗,扬红旗之谓也,马列主义之象征。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文献,中国的命运从此转折。

    古国歌的命运由此转折。故事开始,古国歌受到杨红旗一再骚扰,杨红旗声称自己在一个大雨的深夜救了一位遭到强奸的女人,希望登报受到表扬。这个杨红旗有一种执着地憨劲,不懂规矩,不依不饶,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一再要求报社为他的事迹登报表彰。

    报纸者,公器也。象征政治权力。杨红旗能否被行印于报纸,象征马克思主义能否获得政权。杨红旗的执着努力,象征了共产主义早期传播的艰难。

    古国歌被弄的不耐烦,反而起了好奇心,要和杨红旗一起寻找证据。派出所为自己管区护短,指不上。烟酒铺的老板借给过杨红旗一件雨衣,但是提供不了实质证据。唯一的希望,就是被强奸的女人站出来为他作证。

    女人叫欧阳花。她青春靓丽,有钱有品位,古国歌立刻被她吸引了。但是,她不承认强奸一事,她不愿自己的名誉因为强奸受到玷污。为此,她出人意料地两次主动和古国歌接近。第一次,请他喝咖啡;第二次,甚至勾引他上床,走的时候,还穿走了古国歌一件米色的衣裳。

    古国歌对欧阳花的暧昧态度,被古国歌的同居女友,身为警察的米衣察觉了,米衣敏锐地查探着古国歌和欧阳花的关系,对欧阳花百般防备。为了查清杨红旗和欧阳花孰是孰非,米衣推动二者当面对质,自己脱下警服,换上普通女人的衣服,假扮古国歌的助手。咖啡馆里,欧阳花当面抵赖,杨红旗低三下四。结束后,出现了奇怪的一幕,欧阳花伙同小伙伴骑自行车一路尾随杨红旗,杨红旗在小巷子里九曲十八绕,好不容易摆脱了她们。

    杨红旗救了欧阳花的地点,叫“粉巷”,是夜,暴雨如注。

    粉,粉碎,支离。雨夜的粉巷,乃风雨飘摇的分裂中国之隐喻。

    欧阳花,欧洋化之谓也,隐喻代表中国本土资本主义力量的国民党。

    五四之后,国民党力量孱弱,正是军阀割据下被强者蹂躏的弱女子。杨红旗救欧阳花,隐喻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党获得了共产主义的支持。杨红旗救下欧阳花时,给了她一件雨衣,这雨衣是烟酒铺老板借的。这烟酒铺老板,就是苏联大哥,虽然当时付出一件雨衣,后来却从古国歌手中得到50块钱,暗指苏联后来从中国获得丰厚回报。烟酒铺老板不能为杨红旗作证,暗指苏联不能帮中国共产党获得政权。

    欧阳花两次接近古国歌,隐喻国民党逐渐壮大,几乎主政中国。

    国民党不是五四后中国实际上的当权者吗?不是,在那个时代,中国内忧外患不除,国民党的地位并不稳固。谁是当时中国真正的当权者呢?看看谁住在古国歌家里就知道了。

    米衣,女警,勇武,和古国歌同居。警察,实权之隐喻。勇武,强力之表现。与古同居,谓古国歌之占有者。米衣,米也、一也。米字旗,英联邦之象征;一字旗,德、法、意诸国国旗之象征。米衣者,西方列强也。

    国民党要想上位,必须把帝国主义者从中国赶出去。

    米衣并不太关心杨红旗与欧阳花孰是孰非,她最关心的是,古国歌是否属于自己。杨红旗不起眼,最要防备的,是欧阳花。

    欧阳花对杨红旗的追击,隐喻国共合作破灭后,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围剿,那段九曲十八绕的逃亡,或许隐喻了长征。

    欧阳花穿走属于古国歌的“米色衣服”,隐喻国民党最终逃离大陆,却占据了台湾,实行西方政治制度。

    事情的转机,是杨胜利和主编的出现。

    杨胜利,老革命,忠诚、听话、视名誉重于生命。主编,一位爱读古书、深谋远虑的领导。老革命的生命与领导的智慧这两股力量相结合,使杨红旗上报成为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已经由不得古国歌了。

    印着杨红旗照片的报纸发行了,“照片比我本人好看”。原本不是追求荣誉,而是为了告慰父亲的杨红旗,对欧阳花露出暴力的一面,“把她干了”。

    欧阳花没了工作、没了朋友,孤身走下南京的城墙。

    古国歌和米衣在他们相识的地方分手了,米衣美丽的身影,在象征民主的广场和象征自由的白鸽之中远去。米衣离开了古国歌的家。

    古国歌离开南京,来到北京。

    古国歌的命运转折完成。政治的历史隐喻终了。

    如果绕这么远,只为了曲折地重现历史,那又何必?

    通过历史,我们确认了隐喻者的身份。带着这种身份,我们回到2004年,当下。

    新闻记者古国歌遭遇了一场价值两难。一边,是历史的沉重,是荣誉,是奉献,是遗憾,是希冀;一边,是鲜活的个体,是美丽,是欲望,是幸福,是毁灭。

    社会利益与个体幸福,如果一方必须碾压另一方,如何选择?

    思考者崩溃了。

    经历了一年的沉淀后,终于有一方胜出。

    新闻记者在人潮中看到了那一抹“红色”。他逆向人流追赶,追赶那红色的梦。终于,他追上了,早已死去的灵魂,复活了。红旗飘扬,古老的城墙抵达了现代化的都市。

    五年以后,黄导执导《建国大业》。


  3. 这篇关于电影的内容分析的很透彻,还有就是奇怪的粉巷。

    欧阳花为什么对自己被强奸(还是未遂)一事这么抵触,为什么她会在深夜出现在粉巷,为什么下大雨杨红旗也会出现在那,为什么那地方叫粉巷。

    答案:因为欧阳花作为一个大学生却在背地里卖春赚钱,粉巷,顾名思义,有颜色的...而片警是不会说自己的辖区治安有问题,更不会说这有所谓的红灯区,所以欧阳花才会对自己出现在粉巷如此的讳莫如深。而杨红旗呢,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年近40,无老婆,没正式工作,可他知道2月14是情人节,所以他才给父亲做了晚饭,又冒着大雨来到粉巷,实际他是想买春的,可是却遇到影片故事最初的纠结......但后来导演可能也觉得这样太阴暗,这方面给的提示并不多,最后也并没圆场,也可能关于这一段被剪掉了,可能担心审批不下来吧。
  4. 前几天看到了一篇文章:“金马影帝范伟的十部好电影,他演的小人物啊个个都是教科书”。
    这十部电影分别是
     


    我选了最后一名开始看,《求求你表扬我》。
    看完久久不能平静,不仅仅是因为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新闻媒体的故事,毕竟我曾经也在南方某报社干过,更重要的是:电影里边讲的故事那么写实,但又那么深刻。既探讨了人性,又探讨了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同时还反思了一把主流意识。
    这部电影值得在岗的,以及曾经在岗的新闻媒体工作者看两遍。
    电影讲的新闻媒体事件,其实就是记者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个不算离奇的爆料,第一遍看过去,觉得这事也算稀松平常,没有什么好深究。
    针对一两个不太懂的地方去影评平台上寻找答案,一看吓一跳:原来,我根本没有看懂。
    于是,又看了一遍,被影片所表达的东西深深震撼。
    在这部电影里,不仅范伟的演技可圈可点,王志文、陈好、廖凡等人也都表现精彩,更重要的:这部暗藏玄机的电影,今后恐怕再也拍不出来了。

    ————————————————

    第一遍看,剧情很简单。
    民工杨红旗(范伟 饰)几次三番跑到报社要求记者写篇报道表扬自己,因为自己在一起强奸未遂案中救了一个姑娘。
     

    (民工杨红旗)
    可是,当事人女大学生欧阳花(陈好 饰)对这件事坚决否认,并且声称自己从未见过杨红旗。
     

    (女大学生欧阳花)
    负责这起爆料新闻的记者古国歌(王志文 饰)在调查中得知:杨红旗要求登报表扬是为了完成父亲在临终前的愿望。
    然而,一来二去地采访调查,直到杨红旗父亲“去世”依然没有看到儿子被登报表扬,古国歌受到很大的触动。
     

    (报社骨干记者古国歌)
    在古国歌的警察老婆米一(苗圃 饰)的帮助下,古国歌寻找事件的真相。
     

    (警察老婆米一)
    最终,杨红旗登报受表扬的心愿实现了,而记者古国歌却深深地陷入了另一起欺骗里。

    ————————————————

    第一遍看,这部电影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只要在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做过记者,跑过社会新闻的人见到这样的事情都觉得稀松平常,基本可以概括为:遇到了一个偏执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在我曾经做记者的那个城市,很多很多村子都有那种好几年如一日状告村干部侵占土地、入户搞黑幕、选举舞弊的人,这种人隔一段时间就给记者发线索要求登报。
    也有那种权益受到了侵害(通常是某个很强势的集体的侵害),天天带着一大塑料兜子材料请求伸冤的,这种事情不是媒体人不管,很多时候根本证实不了,也因为太常见而不足以为新闻。
    就像电影里边“求求你表扬我”的情节,现实中也不少。
     

    (很多起“求求你表扬我”事件)
    看第二遍的时候,主要为了寻找三个答案:为什么民工杨红旗说他干了女大学生欧阳花?电影结尾杨红旗的父亲死而复生并出现在北京到底是不是幻觉?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为什么定格在一个旗杆上?
    杨红旗是那种很普通的愚昧、忠孝的民工,40来岁没有固定工作在工地打零工,单身,每天从工地回去骑很远的自行车照顾重病的父亲。
    而他的父亲杨胜利则是一个更加偏执的人: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投身于荣誉,在老了重病的时候,依然把国家给的补助捐出去,而不去治病。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看着一屋子的奖状,成为他所有的人生寄托。
     

    (杨红旗父亲杨胜利)
    杨红旗在这个英雄父亲的养育之下,按说会老实忠厚,他为什么又爆出来这么一句话?看第二遍的时候我才发现:杨红旗救女大学生的粉巷,原本就是一个烟花之地。能在2000年左右就用香奈儿的女大学生欧阳花,情人节的半夜出现在粉巷,本就不清白。杨红旗救了她以后,她很可能用自己的身体来报答杨红旗,并要求他对消息保密。
     

    (那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情人节雨夜)
    电影结尾处杨红旗的父亲杨胜利死而复生,导演表达的意思是:杨胜利伙同村长骗了憨厚的儿子杨红旗和记者古国歌,他们一起导演了一场假死,从而达到了给杨红旗登报的目的。
     

    (杨红旗父亲杨胜利策划了假死,骗了明日晚报的人)
    直到影片的结尾,古国歌从报社辞职后来到了北京,在北京见到了穿着红色衣服,用轮椅推着父亲的杨红旗。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个幻觉,直到古国歌转身就收到了杨红旗发来的短信,说登报表扬产生了奇迹,父亲恢复了——“我爸的生命出现了奇迹,做了好事就应该得到表扬。”。导演黄建新在接受访谈时很明确地表示,那是一场假葬礼,因为它有太多不合常理之处。比如:这场葬礼在荒野上(奇怪的地点),现场布置很奇怪(红色的蜡烛),参加葬礼的人不合理(村干部诡异的笑容,还有照片上逝者的莞然一笑)……
    这场葬礼将影片拉进了一个奇异而扭曲的境地,同时也给出了一种暗示。
    那么,新的问题产生了:在这场有预谋的欺骗中,杨红旗到底是不是无辜者?
     

    (古国歌与推着父亲的杨红旗擦肩而过)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旗杆上,其实也是在反思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是:普通人应该无私奉献,应该争做标兵,应该争取奖状、争取表扬,但真正产生了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人,又会怎样呢?
    主流意识形态下产生的杨红旗父子,尤其是杨红旗父亲这种荣誉偏执狂,这种不择手段获取荣誉的人,是个悲剧,也是个笑话,更是真实存在的一个悖论。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在旗杆上)
    电影所描绘的那个世界,其实是一个悖论的世界,一份叫“明日晚报”的报纸,一个低声下气求表扬的见义勇为民工,一个被救了却不领情的女大学生,一个用各种手腕儿监视自己伴侣的女警……
    除了报社记者古国歌、女警米一、杨国旗、杨胜利、大学生欧阳花,电影还塑造了其他几个性格鲜明的角色。
     

    (明日晚报主编)
    明日晚报的主编是一位“老狐狸”,在几十年前他和杨红旗父亲杨胜利一起编造假新闻。 在老杨的葬礼上,村支书拿出的那张报纸就是他当时的“罪证”,他一看到就非常紧张,赶紧对古国歌发问:“那份表扬稿到 现在还没写好?”古国歌说还没有,他咬着牙呲道:“你呀,太不象话了。”
    随后他转身将报纸扔到了土坑里,当杨红旗一铲一铲把土添进坑里,将其“罪证”掩埋,我们可以看到老主编的脸上大松一口气。回来的路上,在车里,主编将一本“四书五经”展示在观众面前,其实也是将一名领导的生存之道展现在观众面前,将中国的“官场”的一部分展现在观众面前。
    最终,他写了杨红旗求表扬的那篇报道,也只是为了一个新闻大奖。
     

    (派出所的警察)
    派出所的警察昧着良心不把那天晚上的事记录在案,只是为了保持他们的管辖地——粉巷没有犯罪的记录,还让古记者“(我们辖区没有犯罪记录)这事不要落下”,其性质,其代表的是什么,一目了然。
    这点真的很写实。
     

    (一束光打在杨胜利的身上,很有蕴意)
    杨红旗的父亲杨胜利代表了老一辈传下来的主流价值观。他是个爱慕虚荣骨子里透着狡猾但不开窍的人,真的应了那句“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他对国家的号召从不怀疑,不管是几十年前当“ 劳模”,还是现在捐款、有病不治。
    对他来说荣誉是至高无上的,不仅作为衡量自己成功与否的标准,还作为衡量儿子的标准,为了让儿子受表扬,在村支书的唆使下诈死,那张陈旧的报纸还被村支书拿来当作“威胁”主编的筹码。
     

    (阴谋得逞后微笑的村支书)
    村支书是一个崇尚政绩工程的干部,也是官场的老油子。
    古国歌第一次进村的时候,他以为是要报道村子的变化,敲锣打鼓,西装革履,饭店里也是一桌子酒席(再次写实了)。
    杨红旗父亲的葬礼上,村支书换下了西装,一身农民打扮。葬礼上他笑了,笑的很得意,因为计划得逞,杨胜利说“(主编)肯定会来的”,果然不错,大局已在掌握之中。
    看过第二遍的时候,你会发现这部电影很多有趣的点,很多深刻的隐喻。
    虽然这部电影剪辑一般,节奏感一般,缺少电影的质感、更像电视剧,但其内涵和野心令人不得不服。

    ————————————————

    这部电影“以小见大”,这也是黄建新导演的一贯风格。
     

    (黄建新导演)
    近两年拍出了《建国大业》、《建党大业》的黄建新导演,在十几二十年前,有许多充满文艺调性和隐喻的文艺片。他的影片通常通过一个通俗的片名(比如《站直啰,别趴下》《红灯行绿灯停》《背靠背,脸对脸》《谁说我不在乎》等),表达出了其所蕴含的思考,和其所具有的强烈社会责任感,虽然主题严肃,但是导演总会巧妙地隐藏自己的意图。
    而这部《求求你表扬我》这部电影的主创团队也是卧虎藏龙。
     


    这些演员,现在一个个都是戏骨、大腕儿了。
     


    甚至还有冯小刚、刘震云这样的金字招牌。
    我在标题里边说了,今后再也拍不出这样的电影,原因嘛你懂的。
    而之所以建议每一个新闻从业者看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这部电影对新闻媒体伦理、责任的探讨很深刻。
    影片表面上是一个查明真相的故事,实际上却告诉我们真相的不可知——新闻可能永远也触达不了真相。
    古国歌以查明真相为己任,他不相信听到的、只相信亲眼见到的,他连自己老婆是否真的是一名抓捕罪犯的女英雄都表示怀疑。而见到的都是真实的吗?他见到了被雨淋湿的欧阳花,可那天没有下雨;他见到了葬礼,却于一年后又见到了红光满面的杨胜利。哪些是真实,哪些是幻影?说不清的是非对错,看不透的真真假假。古国歌被真相逼迫得无法呼吸,他崩溃了,只好用辞职获得解脱。
     

    (迷茫的古国歌)
    影片用古国歌表现人们认识能力的有限,我们可以无限接近真相,却永远无法得到它。

    ————————————————

    最后,以电影开篇后范伟的一句经典台词结尾——
    幸福是什么?
    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范伟:幸福是什么?


    电影腾讯视频上就能看到,也可以回复“求求你表扬我”获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