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绅士爱美人 Gentlemen Prefer Blondes(1953)

简介:

    罗丽拉(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 饰)和桃乐西(简·拉塞尔 Jane Russell 饰)是舞台上的好搭档,生活中的好伙伴。艳光四射的两人走在一起,吸引了无数男人的目光,然而,她们并非空有一副好皮囊,论智商,罗丽拉和桃乐西可不输给任何人。

演员:



影评:

  1. 梦露塑造的金发傻妞(dumb blonde)的蠢萌形象的确可以说是无人能及。
    以下这一段突突突突,略约写出了梦露的写不尽。

    Marilyn Monroe has: too much written about her--too much sex about her. There was too much breath in her voice and there were too many drugs in her body. Too much vulnerability, too much trouble, too much exposure. She read too many books, she had too many abortions, she put too much bleach on her hair, she had too much interest in acting, too much willingness to undress, too much talent, too much tardiness, too much anxiety, too much foster home, too much JFK-- -- --and these days there is too much paraphernalia associated with her. Her clothes were much too tight; her house was much too messy; her life ended much too soon. Too white, too childlike, too stupid, too manipulative, too sincere. Too awkward too undulating too intelligent too pathetic too diligent too lonely too lazy too funny--too, too much.

    (Lisa Cohen, The Horizontal Walk: Marilyn Monroe, CinemaScope, and Sexuality)

    梦露主演的好莱坞五六十年代的『嫁个有钱人』系列,一方面展示了性解放的新女性形象,另一方面也充分展示了美国的经济与社会变化——一场美国商品展示会。穆尔维在谈到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提到了从男性凝视到女性观众的变化,也就是说,围绕女性形象所产生的除了以梦露为代表的(男)性吸引力,还有她们所展示出来的消费社会的(女)性吸引力。

    如果把好莱坞的这个『嫁个有钱人』系列和当代中国都市情感电影的『嫁个有钱人』系列放在一起来看,会发现两个『嫁』之间的对比很有意思。金发傻妞处心积虑要嫁入豪门,为此事实上已经按照豪门的生活来装扮和要求自己,在这场倒追大戏中,真正的男主角通常只是穷小子,而豪门往往只是一个物化的场景,并不是真正的男性主角。在这部电影中,多萝西嫁给了小侦探,萝莉莱嫁给了傻富二代;在《热情如火》中,甜心最终又和萨克斯手在一起;在《愿嫁金龟婿》中,一个嫁给了四处躲债的,一个嫁给了林场护林员,一个嫁给了『修理工』,最后的最后才意外发现这个修理工原来是个亿万富翁。

    在这里,只有女人和钻石才是绝对主角,因为男性只是拥有财富,女性才真正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这些钱,否则号称阅人无数的佩姬夫人也不会把不打领带的超级钻石王老五认成了修理工了。拜金的她们只是保护男人的自尊心所以才看起来傻,事实上她们心里都清清楚楚,美貌和财富在情感天秤上的意义,所以无论她们是热爱钻石还是热爱帅哥,都让人感受到一种理所当然的充沛的情感,而梦露则把这个类型的电影拍到了极致——无论她多么拜金多么热爱钻石,你都会无条件地原谅她,因为她值得。

    而当代中国都市情感电影中的『嫁个有钱人』则把男性摆到了一个显眼的位置,爱情作为『高帅富』的情感叙事。对于男性而言有两重门槛,一是积累资本,二是用资本塑造形象。在好莱坞叙事里不言自明的上流社会男性形象在当代中国被展示为积极进取的中产阶级男性形象,被展示为一个自我包装的过程,形象和身份对位了,爱情才会到来,典型代表是《窈窕绅士》。这种包装将传统的『钱不能收买感情』置换为『不合格的资本形象不能收买感情』(比如《我愿意》中王洋的失败,《幸福额度》中李晓红对张全的先拒绝再接受)。如果说围绕梦露展开的是典型的物化,那么在这里,又形成了一种物化之后的(事实上充满了欺骗性的)情感化,说到底不过是要从道德层面上抹去资本对爱情的估价——我可是先爱你的人再爱你的钱哦。

    于是我们看到,好莱坞的拜金女们,最终都接受了穷小子。当然,作为弥补,总会让姐妹团之一收获一个货真价实的金龟婿。而当代中国都市情感电影中,美女倒真都嫁了土豪。其实与其赋予女性虚假的爱情选择权 ,倒不如正大光明地说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与其爱爱我美貌的假假的你,不如爱钻石。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引发了关于Queer形象的讨论。多萝西在健身房一段,充满力量的男性身体与女主角的互动不算热烈,肉色的短裤显得十分性感。

    同时,多萝西和萝莉莱的装扮却总是十分登对,尤其是婚礼上的最后一个镜头,镜头给到两人,推近,两人亲密的眼神,仿佛是在告诉大家她们真正的soulmate其实是彼此。


    再比如《热情如火》的片尾,当女扮男装的杰瑞终于受不了,疲倦地摘下假发套对『未婚夫』说出我是个男人时,『未婚夫』淡然一笑说,Nobody is perfect。


    最后,最爱的男演员是这位小哥,配角演得萌一脸血。
  2. 玛丽莲·梦露主演的《绅士爱美人》,这部1953年由霍华德·霍克斯执导的影片,解构了梦露作为被消费主义所物化的女性的形象。

    劳拉·穆尔维将男性凝视描述为通过电影摄制/观看以再生产父权制意识形态的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男性目光通过摄影机主导的拍摄过程,男性导演、男性演员、男性编剧的主导作用,在影像中构筑出一种无处不在的男性凝视的目光。

    梦露在银幕影像中的刻板印象,被认为是对女性的物化。男性观众、男性导演和男性演员对于女性的凝视。经由她扮演的傻白甜的形象而被照单全收。她们往往单纯、痴情、容易受骗,在生活趣味上很肤浅,妄图依靠自己的姿色来博取金钱和地位。在当代的大众文化之中,梦露被普遍视为这样一种把男性的目光客体化从而达成女性自我异化的典型,某种意义上,她的成功,意味着她是这种不对等性别关系的受益者,但她的被消费的命运,又意味着是这种关系的受害者。

    通过观察玛丽莲·梦露的影片序列,尤其是《绅士爱美人》这部好莱坞歌舞片,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形象从来没有成立过。尽管梦露在这部影片中仍然扮演了一个爱钻石胜过爱男人、爱钻石胜过爱爱情的物质主义女孩的形象,但是她(罗丽拉)和她的闺中好友(桃乐西)两个人,构成了整部影片的动机和旋律的核心,不管是她的未婚夫,窥视的侦探,还是她们所分别觊觎的有钱人或奥运会的健儿,影片中的双女主对于周围的男性都有一种神话一样的磁力作用,这种磁力超出了简单的生物学上的吸引,而变成了一种类似于万有引力一样的东西,好像所有的男性,只要走进她们都会发生神情、举止、行为方式上面的“折射”。梦露通过主导自己在异性世界之中的行为和生活,从而把这种被物化的过程变成主动迎合男性意识形态的过程。

    通过夸张的表演,实际上她也解构了占据表面上主导地位的父权制意识形态。我们可以说,它比较符合让-路易·科莫利和让·纳博尼在《电影/意识形态/批评》(1969年10月最初发表在《电影手册》)这篇开创性的文章中所分类的“e类”电影,因为它表面上是传统的、商业化的,迎合了主流价值之中关于金钱和奢侈品的崇拜,但同时,梦露非常清醒和有技巧地通过程式化的夸张修辞,让观众意识到这种不健康的观念正在使它的践行者们在生活上受到惩罚,以至于罗丽拉作为一个女版卡萨诺瓦的艳遇经历,只有在作为传奇故事来理解的时候才是可信的。因为高度的风格化,影片从关于订婚、旅行和情场追逐的轻飘飘的写实主义转化了一种喜剧,作为歌舞片,它本身传达了一种对于自己所高度肯定的生活方式的不信任。同时,罗丽拉和她的女伴桃乐西之间的始终如一的姐妹情谊(sisterhood),也强调她们在携手共同对抗充满欺诈和危险的男性世界时的高尚友谊,而这种义薄云天的、充满献身精神的友谊(其高潮是桃乐西在法庭上扮演罗丽拉来为她争取逃避制裁的可能),以往只有在西部片的牛仔身上出现过。二人在一系列紧张局势面前,表现出了对彼此始终如一的忠诚,没有任何背后中伤、或被流言蜚语击败信任的行为,而在影片的价值观的二元关系中,二人又站在截然相反的位置,罗丽拉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和桃乐西为了健美的男性身体而飞蛾扑火,两种关于理想伴侣的选择,其实根本上,都是为了她们各自的“更好的生活”,因此,可以说,二人表面上的不一致,掩藏着深层次中对于放弃个人利益的行为的不以为然,她们的分歧,仅仅在于对于何者是对年轻女性最有利的人生选择方面,存在着不同的认识。

    罗丽拉和桃乐西在故事中的高度互动,战胜了贝克德尔-华莱士测试,她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并不总是在谈论男人,而在她们与男人相处时也并不总是摄影机目光的被动的顺存者,反而是动作的发起者和困境的协调者。当然,通过贝克德尔测试并不意味着影片就具有高度女权主义色彩,毕竟这个测试也是近期女权理论建构的一种模型,但它至少表明这部影片在性别话语上有自身的复杂性,而罗丽拉所展演的那样一种愚蠢的金发女郎的形象,本身也在观众的心中引起了一种喜剧感。在面对其未婚夫的父亲时,罗丽拉公然表示,在重要的时候,她可以很聪明,但大多数男人显然不喜欢她那样,所以她其实是在展现给男人看他们想要的东西,作为达到其自身目的的手段。因此我们可以说,罗丽拉的选择意味着女性对男性凝视的一种充满了算计的理性化的反应。当在主流话语中,女性面临男性凝视对于其的行为举止的规训,在弱势地位上,她可以通过迎合男性凝视的方式来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自身的交换价值,往往要通过迎合这种凝视来呈现,同时,作为这部影片所建构的反对“男凝”神话的一部分,她又在这个过程之中主导了男性的目光,通过精心组织的展演,把自己从客体的位置拯救出来,重塑为主体。

    在桃乐西对于为奥运比赛做准备的男性体育健儿的身体的迷恋之中,我们看到女性对男性的凝视——这种凝视意味着对男性客观化女性目光的一种颠倒。不过,与其说它是超越了传统男性凝视的权力结构,不如说是复制了它。

    所以,如果我们要寻找一种超出了男性凝视理论的观看方式,《绅士爱美人》的两个女主人公并不能给我们提供太多启示。罗丽拉和桃乐西通过穿着挑衅和调情的方式展现女性气质,让她们有机会接触男性、性、金钱和冒险,她们通过顺从的方式取得成功,而这种成功又为她们占据主体地位、在男性、性、金钱和冒险活动中获得对男性的制胜权提供了筹码。在跟男性互动的过程之中,我们看到两个女人并非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们并不符合传统的凝视框架之中女性作为受害者的形象。传统上对于男性凝视的反思,会强调女性凝视的美妙之处在于它的移情效果,而非物化。在表达感情和传递亲密感时所体现的尊重,与男性目光的控制欲、支配欲和肤浅的性欲相比,是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看方式。但是至少在梦露的《绅士爱美人》这部影片之中,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对于男性霸权意识形态的颠倒而非超越。

    在小说原作之中,罗丽拉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具有更多的内心活动、富有洞察力和机智个性的女人,但是在电影之中,这些方面被抹除了,留给观众的是一个简化的拜金主义的梦露,甚至不像是现实生活中可能存在的人。但跟小说不同的是,影片也赋予了罗丽拉更多的能动性,她在追逐金钱的过程之中所体现出的睿智、行动力以及对于爱情神话的冷淡态度,都让她在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的框架之中的位置变得更加复杂。可以说,她既是秩序的捍卫者,又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挑衅者。

    在这个意义上,《绅士爱美人》是一部女权主义的文本,因为在1953年,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还没有发生,而这一部堪称“masters of men”的影片,却展现了女性们对于性生活的主动的追逐和好奇心。在这个方面,它的进步意义仍然无可替代。

    包括最近在《封神榜》之中,殷郊、姬发两个形象的cp本互联网上所引起的同人创作\消费热潮,也意味着一种中国年轻网友所熟悉的女性凝视的方式正在兴起,而它甚至通过与奶茶店合作、与鼠标垫等手办结合的方式,作为流行文化被推广到了非文化的经济活动之中。而在霍华德·霍克斯拍摄这部影片的时代,也通过植入钻石广告谋取商业利益来为虚假的拜金主义背书。包括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这首堪称经典的歌曲所传递的“有毒”思想,都反映了当时女性思想的觉醒和重新建构视觉文化中的凝视语法的努力。所以罗丽拉大张旗鼓、明目张胆的呼吁金钱至上的观念,但同时又不遗余力的对这种观念背后的愚蠢、荒诞和可笑之处进行了挖苦,它的效果不亚于马克·吐温在《百万英镑》这样的小说中所做出的讽刺,只不过马克·吐温的政治观念更容易被读者所获知,而在我们看梦露的影片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先入为主的被她迷人和“肤浅”的外表所欺骗。

    这是一部歌舞片。伴随着歌舞片的诞生和作为类型的兴盛,是福特式流水线和泰勒制工业管理办法的推广,当人们的身体在工业生产中受到越来越严格的规训的时候,他们在歌舞片这样一种特定的电影类型之中获得了关于身体的更加自如、伸展、开放的想象性的表达,而歌舞片本身的声音和视觉再现,又可以说是另一套程序复杂的规训机制的一部分。

    可以说,霍华德·霍克斯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电影导演之中风格最多变的工作者之一,他的职业生涯从默片一直延伸到1970年代,在黑帮电影、航空电影、神经喜剧、战争故事、史诗、情节剧、音乐剧和西部片之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身影。在文学之中,这种跨度堪比从简·奥斯汀、狄更斯、哈代到伍尔夫,正是这种堪称全才的影片序列,不得不提醒我们注意一个事实,电影不像文学作品一样是由一个人在一间封闭的房子中写出来的。我视为电影作者的霍克斯的影片的制作,是一个团体工作。尽管霍克斯被认为这部影片唯一的导演,但拉塞尔和编舞科尔的工作,使影片最高潮段落唱着Diamonds are a girl’s best friend的舞蹈得以成型,这意味着影片最精彩的部分,也和导演本身的成就没有直接关系。

  3. 好多事情冥冥之中似乎都有联系。因为《认识电影》这本书,我对梦露产生了兴趣,于是便找来这部梦露的成名作,想看看动着的梦露,然后就不可自拔地被梦露的性感娇憨吸引了。

    罗丽拉和桃乐西是一对好闺蜜,她们一个爱有钱人,一个爱帅哥。 在这个片子中,男性对女性的吸引力更加具像化,闺蜜之谊变成了电影的主旋律,而男性则隐在背后,或者说并不显著,男性对女性的吸引力则变成了与男主角同等地位的角色。

    感觉被这个片子逐渐洗脑了,在恋爱中,女性自身变成更加重要的角色,与对男性的依赖相互隔离开来。好像是这样的,一个女孩子在恋爱中投入再多,也不如物质来得实际。男人会变心,但到手的东西不会。与其在恋爱中将投入倾注于对方的独特性身上,不如享受对方能给自己带来的愉悦,钱财也好,高颜值也罢,都是对自己的犒劳。爱别人,不如爱自己。爱别人,就是在爱自己。

    从男性的角度来说,如果想让女人不爱财,那就得让女人的注意力集中于男人本身身上,就得对她万般宠爱,处处关心,让她沉溺于你的爱中,可你能做到一直这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她吗?即便可能说心底是爱的,但又是否忍受得住长年累月繁杂的仪式感?这样看来,女人爱钱不是一件简单的多的事情吗?(如果觉得这段三观不正,就自行忽略它吧> <)

    梦露在里面太迷人了,她自带一种性感娇憨,在这样美貌面前,再拜金主义又如何,只想宠着她,给她最好的。梦露的性感是外放不做作的,她表达出她的真实所需,像个婴孩一般与身边的人坦诚相见,性感中又暗藏着一种率真,怎能不令人流连?梦露饰演的罗丽拉并非空有一副好皮囊,她只是在男人面前表现出简单憨傻的样子,却在与人周旋时通过设身处地的对话暗暗地操控人心,达到她的目的,即获得她想要的钱。即便她的小伎俩被看穿又怎样,她就是爱钱啊,就是想要让自己生活变得安逸一些,她就是这样的,从未隐瞒自己,缘何要因此而生她气呢?事实上,看见这样一位美艳绝伦的美人在你面前,被她的一颦一笑所魅惑,给她任何她想要的都是理所当然的。是啊,世界上美好的事物不就是应该与美人相匹配,交相辉映吗?

    影片中梦露与简的闺蜜情令人羡慕,一个是霸气御姐,一个是软萌萝莉,一个爱帅哥,一个爱钱财。梦露为简的唯颜值至上的爱情观操碎了心,心心念念想要为她找一个有钱的良婿,想把自己觉得最好的东西给对方;而简看到梦露身处困境时,男人与闺蜜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闺蜜,帮助梦露逃离指控。真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貌美正义的闺蜜,同甘共苦,彼此是最坚实的守护,互相保护对方,一致对外。

    “男人有钱就跟女人漂亮一样。我嫁给他难道仅仅因为他有钱?你难道会娶一个女孩仅仅就因为她长得好吗?”美貌与钱财都是对对方基本的要求,真正让两人长久地在一起的,也许就是真爱吧。当爱情不为钱财或者颜值这些外在表象所扰,当所有的表面需求都被满足之后,心底的真正诉求才会逐渐显现出来吧。当对方都是你欣赏的样子,可是无力爱上她(或他),可能就是两人没有缘分吧。当两人有缘在一起,却要受困于外在的缺憾(也许是物质相对贫乏,也许是长相不尽如人意),再惊心动魄的爱情都会在一日日的不满中逐渐消耗殆尽吧。当然钱财与美貌都是相对而言。

    突然觉得梦露整体表现出的就是这样的:直白地表达出她想要的东西,她的真情实感,她的曼妙身材和音容笑貌,不欺瞒不造作,像是一场公平公正的交易,如果你我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就互相吸引,否则就分道扬镳。

  4. 在<The Celluloid Closet>紀錄片,本片被節選的片段是Dorothy Shaw (Jane Russell 珍羅素)在健身房載歌載舞,四周男子不是練角力,就是做體操,展現雄性的體態.可是他們與女主角沒有互動,好像對她不聞不問.

    紀錄片評論者認為這一段充滿著男同志暗示.我同意它是有點Queer Pleasures.尤其是這一群男子穿著近似肉色的短褲,若不細看,們們彷彿都沒穿衣服.

    片中有許多段落,意外的提供女同趣味.片尾的double wedding看起來好像是她們二個人結婚.

    圖文詳見:

     萬一打不開,請用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