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温柔女子 Кроткая(2017)

温柔女子 Кроткая(2017)

又名: 铁幕温柔女子(港) / 残酷的温柔(台) / 温顺的女性 / A Gentle Creature / Une femme douce / Krotkaya

导演: 谢尔盖·洛兹尼察

编剧: 谢尔盖·洛兹尼察

主演: 瓦列留·安德留察 利亚·阿赫贾科娃 瓦西利娜·马科夫采娃 鲍里斯·卡莫尔津 谢尔盖·科列索夫 谢尔盖·罗斯林 罗扎·哈伊鲁林娜 维克托·奈梅茨

类型: 剧情 悬疑

制片国家/地区: 法国 德国 俄罗斯 立陶宛 荷兰 乌克兰 拉脱维亚

上映日期: 2017-05-25(戛纳电影节) 2017-08-16(法国)

片长: 143分钟 IMDb: tt5618752 豆瓣评分:7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寄给狱中丈夫的包裹突然打回头,妻子别无选择只得远赴西伯利亚寻找答案。列宁巨像矗立,铁幕阴影无处不在,人人落魄失魂自我麻醉,对一切视若无睹。的士司机说「监狱助人生存」,妻子面对高墙却处处受尽屈辱, 丈夫依然下落不明,欲知真相代价沉重。启发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温柔女子》,撕破温柔尽现残酷,暴露极权压迫至今仍阴魂不散。洛兹尼萨以纯酿伏特加,为俄罗斯民族的苦难干杯,留在喉头的,是烧心灼热与苦涩回味。

演员:



影评:

  1. 新浪娱乐讯 《温柔女子》的白俄罗斯导演谢尔盖·洛兹尼萨(Sergei Loznitsa)是戛纳铁瓷,今年53岁的洛兹尼萨曾经多年从事纪录片拍摄工作,开始拍摄剧情片之后,他的3部作品全部入围戛纳竞赛单元,另有1部纪录片进入展映单元。他的电影场景非常隐忍,体现出强烈的克制之下即将爆发的力量。

      洛兹尼萨读书时学的是应用数学和控制系统专业,是一位典型的工科生,1987年毕业之后,他进入乌克兰科学院控制系统研究所(V. M. Glushkov Institute of Cybernetics,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Ukraine)任职研究员,业余时间兼任日语翻译。1991年,27岁的洛兹尼萨进入俄罗斯格拉西莫夫电影学院(Russian State Institute of Cinematography),正式转行电影行业。

      新浪娱乐有幸参与了洛兹尼萨的群访。对于媒体来说洛兹尼萨是一位优良的采访对象,也是一位毫无保留的电影老师。他非常健谈,面对每一个问题,都竭尽自己的思维范围与大家进行交流,同时也非常愿意讲述影片的制作过程和拍片心得。和洛兹尼萨对话能够学到很多第一手的工作经验。作为一个曾经从事控制系统研究的电影人,他对电影的全方位掌控力之强并不令人惊讶,也难怪他会喜欢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杰兰(Nuri Bilge Ceylan)的《小亚细亚往事》,不仅因为该片和洛兹尼萨的风格相近,杰兰本人在转行电影业之前也曾是一位工科生。

      问:影片由风格迥异的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很现实,第二部分突然费里尼化了。

      洛兹尼萨:第二部分开始的那个时刻,电影才真正刚开始。电影是幻觉,是奇幻,并不与现实类似。我很喜欢在电影语言方面做实验,我觉得对于这部电影来说,我找到了适合它的形式。第一部分是对现实的模仿,如果这部分故事发生在现实中,它不可能有一个结果或者解决方案。女主角在故事进展的过程中走过各个地方,就像但丁的《神曲·地狱篇》,这种故事结构给了我重新思考我应该怎样展现各个故事内容的机会,观众在观看这个故事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女主角不可能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那么我应该做出什么选择呢?我可以让故事立刻结束,然后这部电影就相当于什么都没说,大概就是一个人被国家机器所压制;或者我可以考虑让女主角被关进监狱,这个剧情进展就比较讽刺了;或者我让她回家,然后消失,这也相当于什么都没说。然后我也可以选择在女主角的潜意识中发生一些心理层面的事情,这样我就可以扩展影片主题。我就可以在表现一个人的同时也同时表现权力的本质、统治阶级的结构等等。

      统治阶级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个阶级统治下的每一个被虐待的温柔的人,都是这个阶级的创造者。影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政权中的一个细胞。我借助这些小人物的形象来审视权力的本质:权力欺骗你、虐待你、吃掉你的希望。阶级统治之所以像是地狱,是因为它并不会只虐待你一次,而是反复地虐待你。

      我没有特指俄罗斯或者乌克兰,它可以是任何政权。每个国家都有阶级统治,都有某种类型的你无法反抗的压迫。在土耳其或者塞尔维亚,就算文化不一样,我们也可以找到阶级统治的特定类型。自由主义政权给个人留有更大的自由,拥有更完善的法制系统;极权政治下只有一种法律,就是公权力者不需要遵循任何法律。

      问:这部电影很政治。假如这部电影在戛纳拿奖了,你觉得会给你的国家带来任何变化吗?

      洛兹尼萨:不。如果拿奖的话,也许会对影片的发行有帮助,会有更多的人想看这部电影,或者大家在个人层面会更多地思考这个议题。极权统治存在于统治体系内每一个人的意识中。在俄罗斯的每个人都没有个人自由,因为大家互相也不尊重对方的个人自由。我们会在俄罗斯上映的,但审查的问题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这也是一种试探,你永远不知道现在这个时刻的权力到底在哪一层,你只能试探然后看看结果。我们做了很多试探,得到很多结果。

      问:这部戏有俄罗斯的投资吗?

      洛兹尼萨:有俄罗斯的私人投资。我压根不想找政府基金。

      问:有几场戏显得比别的戏更长一些。

      洛兹尼萨:作为导演我有把若干场戏拍得长一点的特权。我拍戏时不赶时间。影片进行中的若干时刻,我需要让主角消失一会儿。当女主角离开非政府组织办公室时,这场戏比较长,我想要表达的信息是女主角已经没有任何希望了,以后也没希望了。我需要多一点的时间来给出这种一切都结束了的感觉。另外我也考虑到连贯性的问题,如果在我的镜头剪切点处,画框里的人物正在做动作的话,那么下一个镜头里的人物也要开始于某个动作,这样就可以产生连贯性;但是在非政府组织办公室这场戏之后的下一个镜头,人物都静止地坐在那里,所以上一个镜头我也需要拉长一点时间,来满足连贯性的要求。妓女进屋之后门关上的那场戏,我就是想让大家在一个具有关闭意象的事物之前表演。同时关门的声音也可以作为开端,引出接下来他们要唱的音乐。公交车场景里飘起来的尘土也是我想要保留在画面中的意象。

      关于自由主义政府和极权政府的问题,在当下显得特别重要。两派对峙的前线并不在党派之间,而是在我们每个人内心,取决于我们思考、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现在已经不需要把人往集中营里送了,他们可以通过影响你的思维来控制你。我不需要强迫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我只需要创造条件,让你自己很自然地接受我想让你接受的事情。我觉得最高决策机关现在正在忙于建立这样的系统去操控你,这是我们无法察觉的。传统的政府机构可能有一天会消失,将来政府不需要用警察去控制你的行为了,政府可以直接进入你的思维去控制你。

      问:就像《黑客帝国》那样。

      洛兹尼萨:《黑客帝国》是科幻片,但他说的是未来的现实。就像是一个我们都察觉不到的按钮,政府一按按钮就能控制大家。

      问:影片中最让我难忘的是那位在火车上唱歌的演员,他是谁?请替我向他致以敬意。

      洛兹尼萨:他是毕业于基辅音乐学院的专业歌唱演员,同时是一个政治观念比较激进的人,然后他得到了移民美国的机会,在美国当卡车司机。他是个很有艺术创造力的人,他一边开卡车一边唱歌,还一边自拍,把视频放到了YouTube上,你们可以搜索singing driver Vadim Dubovsky看他的视频,他非常有名。他唱了很多苏联歌曲,但是把歌词都改了。然后我们就找他来演戏,我们又发现他是个很好的演员,他很有个人魅力。

      问:从剧本写作角度看,这部电影最重要的点在于展示整个社会而非个人,女主角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果你也同意这种说法,那么我能不能说这部电影的主角无论是谁都可以,没有必要一定是一个去探监的女人?

      洛兹尼萨:当我开始写剧本的时候,我需要先做选择,我的主角到底是怎样的人?男人还是女人?从男人的本性来说,他更倾向于成为一个反抗者的角色。如果我们用男性作为主角,却又不给他安排反抗的故事,那么我们可能就会忽视这个角色的存在。那么《温柔女人》这个故事需要一个具有反抗精神的主角吗?不需要。所以我就决定使用女性作为主角。那么女性角色的年龄?如果选择老年人的话,这个影片的主题就会变样,有可能看上去会像是不尊重老年人。如果选用年轻女孩的话,这个故事就变成讨论失足少女了,也会是另一个主题。所以最终我决定用中年女人作为我的女主角。这个角色的朋友、家庭情况?这些信息我完全不需要。一般情况下我们在不能用画面表达的情况下,才会安排主角的朋友来为观众介绍她的背景信息。但我不需要这些。我需要这个角色是一个人,并且身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我的第一部长片《我的幸福》主角是男性,影片的结局也是和男性角色匹配的更激烈的情节,比如被暴力所吞噬等等。《温柔女人》某种程度上是《我的幸福》的续篇,通过这个女性角色,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对社会的看法。

      问:影片开始一小时之后出现了智能手机,我们通过智能手机判断出这个故事发生在当代。

      洛兹尼萨:但其实第二场戏里的汽车就已经是当代款式了。当地人就开这种车。有意思的是,我在俄罗斯的乡下拍过一些纪录片,有些2005年拍的纪录片会被大家当作几十年以前的老胶片。

      问:你提到男性角色天然具备反抗性。你看过土耳其导演努里·比格·杰兰的电影吗?他的作品的男主角往往都是被动攻击型人格。

      洛兹尼萨:是的,我看过很多他的电影,我最喜欢的是《小亚细亚往事》。

  2. 《温柔女子》是戛纳宠儿瑟盖·洛兹尼察的第三部剧情长片,这位生于白俄罗斯、长于乌克兰、在俄罗斯求学及开启电影事业、现居德国的导演虽以拍摄纪录片为主,此前的两部剧情长片都受到戛纳组委会的青睐,2010年的处女作《你是我的喜悦》与2012年的《雾林寒战》均入围了主竞赛单元。此次,洛兹尼察带着新作《温柔女子》回归戛纳,影片受十九世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启发,不同于布列松选择将原著小说搬上银幕,洛兹尼察则走向自由改编的道路。

    片名中的温柔可以被理解成逆来顺受,面对极度艰难的生活,女主角不得不戴上冷漠的面具,将情绪隐藏于毫无表情的面容下,如石像一般冰冷。她不温柔,她不过是不暴力。温柔女子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指的是当铺老板的年轻妻子,电影里则是一位丈夫身陷牢狱的女人。影片开头通过一系列以场景为主的长镜头讲述主角的身份和生存环境,拥挤的巴士、聒噪的乘客、荒凉的乡道、独居的女人和一条凶猛的西伯利亚雪橇犬,营造一副凄凉萧索的气氛,传递出的孤独与绝望令人不寒而栗。

    电影叙事较为简单。有一天,这个女人收到一份被退回的包裹,是早些时候她寄给身陷囹圄的丈夫的,于是她打算前往监狱去问个明白。跟随着女主角的寻夫足迹,电影驶进了时空隧道。先是回到了二十世纪,火车上的男人唱着歌颂列宁的歌曲,街道则大多以前苏联的符号人物命名。阴森幽冥的监狱则再现了十九世纪后期、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令人窒息的气氛。影片的后半部分,入夜后一辆马车将温柔女子送到监狱,守卫的装束再度强化了这种非现代感。

    影片所讽刺的社会现实不需要被框在一个明确、固定的时代,因为四处埋伏着各样的隐喻,这份幽暗与严酷足以挣脱时空的牢笼,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者说一群有着共同记忆的人们难以愈合的伤口,长时间深陷于自我强奸的困境,将于人于己施加各种形式的暴力当成一种志愿。温柔女子对身边一切无动于衷,但表面越是冷静,内心仇恨的火焰愈加强烈。影片在刻画人物时多次使用类似手法,比如并排站列的监狱守卫对着温柔女子冷笑,在残忍与暴力侵入视野之前,希望的火苗早被彻骨的绝望浇灭。

    室内群戏同样极具讽刺效果,妓院的那一幕颇有戏剧感,封闭空间里数个角色尽显张扬浮夸,衣冠不整、肥胖不堪的男男女女拥挤在肮脏的屋子里肆意喧哗、借着酒劲做尽淫乱之事。温柔女子是这个桥段里为数不多不被兽性驱使的形象,但几番推搡后,她放弃了抵抗。温柔女子顺从得超出正常范围,从不说不、不曾坚决反抗,比起活生生的人,她更像是这个吃人社会里无生命的道具,一面照出社会黑暗面的镜子。

    这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电影,除陀思妥耶夫斯基,果戈里、涅克拉索夫、甚至卡夫卡的影子都若隐若现。他们诉说着一个共同的母题,面对官僚体制和国家机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往往被迫接受噩梦般的折磨,即便已从沙皇俄国走到后苏联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摧残、自上而下的制度性暴力依旧存在。

  3. 我在假想如果片中的女子代表的是所谓的善良,那么她的懦弱和温顺也从另一个侧面向我们描绘出了现实当中的一种残酷存在,当处于一个只认拳头大小和斗狠的生态中,美好的事物所遭受到的礼遇往往不是同情和理解,而是更像一块血淋淋的鲜肉般诱惑,引来的只能是面目狰狞嗜血残暴的披着权力外衣的怪物和一众阴暗角落里蓄势待发的恶狼。当公正无所适从,当善良不知所措时,人性堕落所滋生出的一种扭曲病态的媚邪之风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遍地生根遍地发芽遍地开花结果。

    自始至终代表着顶层权力的大佬都没有露出哪怕是一丝的尊荣,甚至一句话都没有……唯有被置于权力架构下的基层仆从们以及靠着所谓灰色地区域以此为生的社会渣滓,骗子,恶棍,流氓,小偷,盗贼,妓女和嫖客们,另外还有在法外之地维护地区稳定的黑恶势力。平民在这样一种绝对黑色的地带里讨生活,在这样一个仍旧残存着社会剧变前时所保留下的孤零零的象征政权的雕像,这些代表着被遗弃到垃圾堆里的政治意识形态和与此相捆绑的社会价值观,最后剩下的就似乎只有永恒的麻木和偶尔零碎的咒骂和隔靴搔痒式的抱怨和悲叹。有人借着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来靠此去讴歌和怀念前政权时所创造的往昔伟大光芒,当所谓真诚的泪水奔涌出眼眶时,我们不清楚这是真情实感的表达,还是伏特加和酸黄瓜所导致的由肠胃蠕动后的一种本能的生理反馈。除此以外,他们并没有关心和在意当下社会中的种种弊端和不公,他们有酒有菜还能在狭小封闭的列车包厢里互相吹牛逼,这就够了。如果说在当下这个和屎坑没有任何差别的空间内,但凡对生活有着或者说曾经有着美好的愿望的人们,自然会本能的回忆起过去那种秩序井然,处处都有着坚定维护社会安宁的强大政权庇护下的话语符号和舆论宣传,纵使大多数人并没有主动去参与进去这种人为造就的巨型洪流,即使有被这种非自然的超常规的力量裹挟的嫌疑,可只要不是被划分为所谓的“敌人”,沉默的大多数与之和平共处又何乐而不为呢?毕竟头脑简单且占多数的民众对复杂的情势要么不甚感冒要么只是为了一日三餐而疲于奔命,食物链顶端的一小撮生物群或者是神或者是怪物,Who cares?! 亦或又能怎么办?

    当力量表面上在形式上大过天时,自傲和一种自发的优越感就会无形中衍生出一种假象,力量是不受任何时间及空间上的限制,力量就只能越来越大越来越强……永无止境……受惠于此的个人也好组织也罢机构亦然,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让圈子里的人们无时无刻的感受着由此而来的麻痹感,安全感,和谐感以及一种诡秘的肃静感,圈外的除了被动的接受外,似乎都是天生的逆来顺受的存在,他们的逻辑也异常的简单,只要有草啃,即使那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且并非是某一大人物的慷慨奉献,拉车的问题也仅仅是次数和载重的现实考量……其他的并不重要。这就好比一只粗壮无比异常发达的肌肉分分秒秒不间断供养的无数吸血虫一般,后者不仅需要在前期初生代付出短暂的奋斗甚至生命,并且吸血保命的同时肩负起监管肌肉日常的健康状况。肌肉和力量的正常关系维持着整个生态的稳定发展,平衡的关键点在于肌肉需要力量来迫使非吸血群体的无偿付出,吸血和非吸血群体间其实也不存在着完全不相通的隔绝,一旦这种看似有着屏障的界限被打破,非吸血转化为吸血,只要肌肉上还有一片可供吸血的场地。我不想把吸血虫这种个人主观的叫法来做进一步的合理化,毕竟它们的存在没有对错之分,可能它们数量的急剧膨胀所带来的问题远远大于其单个个体所扮演的实质性角色和作用,也许在一切刚开始之处,它们也有自己的小理想和追求,也自愿主动去把肌肉当中一些不好的淤血尽可能的消化掉以便促使其更健康的发展……

    另一个核心的关键问题便是人心蜕变和人性堕落的实事。仅此而已,以后N代的生活便是像死尸般躺着出气直到生命的N次终结。

  4. 真是好久没有看这么闷的电影了,而且我居然还看完了。很明显是一部荒诞剧,把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往事,和现在的俄罗斯牵连在一起。这种时空错乱,很明显是在批判如今的俄罗斯。而主人公,千里寻夫,丈夫“没有犯罪”,但是不知所谓地就被送到西伯利亚的监狱,而且从此没有消息,寄出去的东西被送回来。于是她自己跑到西伯利亚,可是,她似乎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梦境:各种各样的人,负责审核的女警官,赶走她的狱警,还有当地的黑社会,当地旅馆的老板,所谓的法律支援部门……他们似乎都能够帮助她,也能够毁了她。在折腾中,她也做了个梦,梦里她在得到允许见丈夫后,却被关进囚车,被一班囚徒折磨。

    我觉得,影片的名字,本来应该是《柔弱女子》,而不是什么《温柔女子》。电影想表达的应该是当代俄罗斯人,在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在一种强烈的无力感,以及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迷失和困惑。应该说,电影想要传达的仅仅是感觉。18.11.13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