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潜往不可知之地 Diving into the Unknown(2016)

潜往不可知之地 Diving into the Unknown(2016)

又名: 潜入未知

导演: Juan Reina

编剧: Juan Reina

主演: Patrik Grönqvist Kai Känkänen Sami Paakkarinen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芬兰 挪威

上映日期: 2016-01-27(赫尔辛基纪录片电影节)

片长: 85分钟 IMDb: tt5210376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队芬兰潜水员遭受毁灭性的损失当两个他们的朋友不要让它回到地表深潜水水下洞穴在挪威。失败后是由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洞穴是关闭。同事们离开埋在黑暗水域。在友情和同情的行为,团队将在秘密行动带回他们的潜水者的尸体,冒着自己的生命在一个秘密的跳水。

影评:

  1. “我尽我所能求生。”

    我们大都把潜水当做休闲娱乐,但有的人会把它看作是挑战,渴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正如影片主角Patte所言,水下有些地方是高科技也无法探索的,比如说洞穴。他和团队此次的目标是探寻Plura——北欧已知最深最长的洞穴系统。

    “洞潜”属于极限运动,是关乎生死的挑战。

    近期最能说明“洞潜”危险的应该就是早前引起世界关注的“泰国洞穴救援行动”了,37岁的泰国前海豹突击队员Saman Gunan甚至在洞潜救援过程中发生意外牺牲了。

    在救援行动中牺牲的前海豹突击队员Saman Gunan

    空间狭小,环境复杂,一旦在洞潜过程中发生事故就难以逃脱。

    这么危险,为何还要去挑战?越限,越难,越美,这便是“洞潜”的诱惑。

    而Plura这条线路的难度在于冰潜,洞穴狭小,大深度,费时长。

    来自的芬兰的Patte以及他的团队成员都是洞潜爱好者,完成过不少高难度洞潜,经验丰富,对这次探险,他们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都相当充分。这是历史上第二次有人尝试穿越Plura。

    一行五人分成两组,第一组Patte、Jari和Vesa先下水。前面都很顺利,但在水下100米时他们遇到一个很窄的洞,Patte顺利过去了,Jari的装备却被卡住……

    后面的Vesa一直想帮Jari脱险,但他和Patte最终也只能看着伙伴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后,不再动弹。

    回忆起这个过程,Vesa和Patte虽未在镜头前落泪,但显得分外压抑。

    后面的小组也有一个人在相近的地方发生意外,去世了。

    这次洞潜,两人死亡,三人受伤。警方介入救援后决定封锁山洞,因为每次潜入都很危险,他们认为不值得为打捞尸体冒险潜入山洞。

    这意味着死去的队员将永远留在异乡冰冷黑暗的洞穴,潜水小队其他成员无法接受这个结果。

    “不能让朋友永远冰封在洞穴深处。”

    于是他们决定自行秘密打捞遗体,并请来了各自的朋友帮忙。这次行动总共有16个潜水员参加。

    画面中,虽然大家都显得平静,但其实暗涌着悲伤与恐惧。

    他们都知道这次搜救的危险性,只是没有过多地讨论严重的后果,各自带着复杂的心情分组潜入洞穴。

    一次潜入后,有人差点失散,有人得了减压病,有人不想再经历同样的事故而退出,庆幸的是剩下的伙伴还是成功找到了尸体。

    把遗体拉上来的过程也很惊险,画面几乎都是一片混乱,洞穴还险些倒塌。

    看到这,观众根本不会觉得《潜往不可知之地》是一部纪录片,反而更希望它只是一部情节虚构的恐怖片,因为每一步都看得人提心吊胆,谁也不希望再有事故发生。

    花了5天时间,行动最终成功了,救援队松了一口气,但他们都没有显得特别兴奋。

    别人可能会把他们当作英雄,但他们只不过是想把朋友“带回家”而已。

    这部纪录片在潜水界中存在很大的争议,有的人认为,一次事故变成一个壮举,这样的立意不太好。

    争议中,纪录片还是获得了2016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评优单元评审团特别推荐奖,因为就纪录片而言,《潜往不可知之地》的叙事曲折而惊心动魄。

    评语也如此写到:“有时候放弃比继续更痛苦,回去比前进更困难。愿这部片子能够引发我们对人生的反思,在寻求挑战的同时也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显然这起事件留给队员们的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一些荣誉,还有更多的反思。片尾,他们都尝试去回答为何还要继续潜水、继续冒险,但热爱难以言表,他们只在告诫自己要小心后,又开始享受潜水。

    看完这部纪录片后,心情颇为沉重,不想对他们当时的做法作过多的评判,只希望各位潜水爱好者都能量力而行。

  2. 《潜往不可知之地》

    一开始我看采访的人神情就不对,我隐隐觉得肯定是出事了,但是想到能拍纪录片应该都还是算成功了的吧,一般情况下都是如此。但是越看我越笃定,绝对是出事了。果不其然,这群人去探索的是科技无法到达的地方。正如影片主角Patte所言,水下有些地方是高科技也无法探索的,比如说洞穴。他和团队此次的目标是探寻Plura——北欧已知最深最长的洞穴系统。

    “洞潜”是极限运动,是关乎生命的挑战。至于他具体的困难我是不可体会的,但是我能想象。我第一次潜水的时候深有体会,对于在水下时人体的自控能力是很薄弱的,但凡有一点差错,咬嘴松动,或是一不小心呼吸节奏乱了,哪怕一点点,也是要命的。而深潜更恐怖的还不在于此,而是气压的问题。你潜入海水越深,你的身体承受的来自海水的压力也就越大,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很可能耳膜破裂,还可能肺部呛水。潜入海水越深,温度也就越低,你能的身体可能会出现抽筋,浑身冰冷,动作缓慢。

    那么“洞潜”是在以上困难之上再乘以n次方,你的潜水技巧可能在洞穴里毫无用处,一旦你的设备卡在岩石上或是身体上的绳子被牵绊住了,在水下就很难再前行了,而且像纪录片里这种狭小的空间里,转个身都困难,最后可能慌了神,咬嘴一松,你就只有等着完蛋。

    我不知道他们具体是怎么死的,但是可以看到他们深入的地方有多危险,不仅仅是来自海水和自身的问题,还有可能随时面对洞穴的坍塌,碎石呜啦啦往下掉,在下方的人根本避之不及,要是有个大石头砸脑门上,那基本上也是拜拜了。

    这部纪录片非常真实,没有所谓的壮举和成功,甚至是这群人的失败,所以才会有两个队友的丧命,三个人负伤。但是我们能从中看到人性的温暖,因为“不能让朋友永远冰封在洞穴深处。”所以他们决定冒着巨大的风险再次潜入海底,把朋友的尸体打捞上来。我们可能会问,这么危险,何必呢?死了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再顶着生命威胁再去打捞尸体,不值当啊。可是人世间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考虑值不值当的,而是问我们愿不愿意。对于无关紧要的人来说他们死在海底也是好的啊,那是他们梦想中的地方,可是对于逝者的家人来说,更希望能保留他们的尸体以此凭吊?

    最后的结局还算是圆满,但是生活中的这种事并不是事事都有这样好的结局,以前听过一个新闻,一头羊掉进了山洞,前前后后下去五个村民全死了。因为一头羊,搭进去了五条人命,五个家庭,值得吗?我们肯定会觉得不值得,怎么想都不值得,可有时候这就是命。但我还是希望在做一件危险的事时考虑清楚自己是否能够承受最坏的结果。

    我对于潜水还是很喜欢的,而且我也喜欢去探寻那些未知的洞穴,只不过我应该是没有机会能做这样的事,能在近海潜水区域游一游已经很开心了,主要是我对于海水的压力承受力很弱,上次潜水的时候也没潜多深耳朵就不行了,起来都有点头晕脑胀的。不过有机会还是想再潜一潜,游一游,还蛮开心的。

  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殿,里面存放着自己最爱的,对他们来说,这就是洞穴潜水。

    洞穴潜水是水肺潜水的一个特长,而有别于水肺潜水。水肺潜水从ow级别到aow级别,都是休闲运动,而到了洞穴潜水这个级别,就是极限运动了,也是死亡率极高的运动。因为在水下,一切都是靠自己和队友,是得不到任何别的救援的。

    一队芬兰好友组成的队伍,在挪威洞潜,因为卡在狭小位置,外加紧张等原因,在水下100多米死去了两个,孤零零都飘荡。

    国际专业的洞穴潜水专家来也无能为力,但是小伙伴们一定要把队友的尸体带上来。

    一个月后,他们偷偷又来到这个已经被禁止潜水的地方,用了5天将两位死去的队友带了上来。

    水下拍的不是很好,因为他们本身也不是专业的,并且水下极度危险的环境中,更应该专注于自身,而不是摄像。

    印象最深的是:在决定放弃潜水的kai,最后又回归到了队伍继续洞穴潜水,因为,潜水就是他的生命啊。

    我在17年菲律宾,pg,水下,被流卷走,当时特别紧张,呼吸急促,水下只有我自己,无数念头闪过:我不会死在这里吧。然后两年没有潜水。但潜水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怎么会舍弃呢?

  4. 影片讲述的是五名来自芬兰的洞潜爱好者,在挑战挪威高难度水下洞穴Plura时,两名队员不幸遇难,遗体被留在了130米深的水下。

    由于难度太大,官方封锁了该区域并放弃打捞,而幸存的三名队员为了带回伙伴的遗体,决定组织队伍绕过禁令自发营救。

    上图是故事的五位主人公。他们在2014年2月,挑战Plura洞潜。

    Plura洞穴是挪威最长的水下天然洞穴,长约3km,深约135m,水温低于0℃,洞穴狭窄且充满片状的锋利石灰岩,难度极高。Plura洞穴有两个出入口,一个是冰封的湖面,另一个在山体之中。

    担心一次下潜人数过多,带动沉积物影响湖水能见度,潜水小队决定分两组,错开两小时下潜。他们的路线是从湖面进入、山体离开。

    帕特里克和大贾里一组,维萨、凯和小贾里一组。

    当第一组顺利潜过水下最深处,在上浮过程中,帕特里克发现了身后大贾里上下晃动的求救灯光——大贾里的水下推进器被卡住了。更糟糕的是,当帕特里克好不容易用蛮力拖出推进器,却发现大贾里本人也被卡住了,此时大贾里由于慌张呼吸不规律,不得不从闭路式呼吸器切换成开路式气瓶。

    闭路式呼吸器的工作原理是吸收潜水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混合氧气及其他气体,输回给潜水员。当呼吸不规律,二氧化碳呼出过多时,闭路式呼吸器无法及时吸收所有二氧化碳,就会导致高碳酸血症的发生。

    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潜水员发现呼吸不稳时,会转换成开路式气瓶,以降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大贾里就是这么做的,他换成开路式气瓶,吸了十几口氧,却突然失去了知觉——毫无征兆的急性氧中毒。

    随后而来第二组的小贾里也死于急性氧中毒,他认出了前方失去生命体征的队友,同样恐惧慌张切换管路,导致悲剧二次发生。

    ?图中红点是两名队员的丧生处。右侧定位是湖面入口,上方定位是山体出口。

    剩下的三名队员,帕特里克按原定路线上浮,但因在深水停留时间过久,花了比原计划三倍多的时间减压。维萨由于氧气不够不得不放弃减压迅速上浮,减压病使他终身不能再潜水。凯因前路被堵住,不得不原路返回,最后一段路推进器损坏,有惊无险地游回了湖面。

    以上故事只言片语地存在于本片的单人采访中,更多细节我是从别的渠道补齐。

    说回影片本身,因为是潜水员自发拍摄的营救过程,素材本身质量不高,但因为洞潜的特殊性,能记录下来已经弥足珍贵。

    幸存的三名队员在生还一个月后,组织了十七人的队伍进行打捞。即使事前周密计划,且参与人员都有丰富经验,打捞过程仍意外不断:有的潜水员在水下迷路,有的患上减压病,有的因心理压力不得不返回,有的遇上洞穴坍塌……好在最后成功带回了两位伙伴。

    由于故事本身太有吸引力,全程看得紧张万分,忍不住一口气看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