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圆桌派 第一季(2016)

简介:

    【窦文涛圆桌派】

演员:



影评:

  1. 第一集:师徒(关系背后体现的是一种消费关系)
    公约还是私约?饮水思源还是契约精神?师徒关系还是消费关系?

    很容易把这事就对你成一个古代vs现代,但是郭德纲师徒的事情,发生在现代,现代社会有个特点,所有的社会关系可以理解为一个消费关系。
    古代和现代不一定非要对立,可以并存。日本一些传统行业仍然实行的是师徒模式。

    第二集:出轨(王宝强和马蓉事件)
    女性比男性更 容易出轨?

    1.出轨vs常规

    什么叫出轨?出轨就是先假设有轨,有个常轨,离开常轨叫出轨,但是现代社会什么叫常轨越来越受挑战。例如所谓的开放性婚姻。
    2.女性出轨(反传统,性压抑,女性主义、性资源)
    男性出轨不太觉得是现象,现在女性出轨反而是现象了呢?因为反传统。
    过去社会对女性全方位的性压抑,尤其性欲,女人不能公开谈性话题。
    性资源匮乏(男女比例失调)

    第三集:母女(中国妈妈控制欲为啥很强?张靓颖母女)

    1.母亲分两种,一种是母性比较重,一种是妻性比较中,重心仍在自己的感情,吸引男人,有种妈妈永远和女儿比,如张爱玲和母亲
    2、为什么会控制 背后的家庭观念,中国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属于我的一个物体,是我的财产,西方因为基督教的原因,认为孩子是上帝交付给我,就是代管十几年,然后还要给社会的。

    中国人家庭观念强还是西方家庭观念强?
    乡土关系是以代际关系为核心,西方是夫妻两人是核心。(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控制~中国控制欲更强?
    父母的本性里,不管中外,都有控制欲,只是区别怎么控制,或者社会赋予你的这种规则是什么?

    第四集 音乐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

    音乐与文学

    音乐与歌星不是一回事

    中国好声音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吗?
    一个音乐类节目是不是推动音乐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看音乐是什么音乐,如果都是过去成功的那些歌曲,只是在怀念,找歌曲里共鸣的感情。一档节目是否真正推动音乐的发展,还是靠新的创作。不能老拿成功的东西。
    例如:国内音乐节和国外不同,国外音乐节就是个节日,和户外结合很好,可以放松休息
    而国内音乐节,主办方对音乐并不怎么了解和热情,关心的是这件事能带来多少钱。

    第五集 异国(游吟诗人)

    异国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认为我的最好,家乡最美;异国主义:最美的在远方。

    荷马史诗,荷马有游吟诗人的传统,有学者说,荷马在西方历史上,是最早的异国主义者。

    第六集 匠人(匠人精神在中国被玩坏了?)

    匠人精神和创新精神?

    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
    中国的文化接近与天,日本接近与地,中国是站在高高的山上望,它的文化是大概齐,这是很高的境界,日本文化是一个相对平民化的国家,对微观东西特别敏感,小即美,工匠精神也如此
    日本的仪式感比较重视,自杀都有一套仪式感。

    中国和日本文化的差异,相当于一个池子。日本是个池子里都是大鲤鱼,特别漂亮,全长得一样大,中国是,平时各种懒鱼烂虾,但是池子深,隔个百年,蹭跳出一条龙,蹭的一下,鱼永远够不着。

    匠人精神对立的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9%之间大规模生产可以达到,但是匠人精神,做的是99%~100%之间的事情,无限接近100%,这是大规模生产达不到的

    第七集 网红

    第八集。男色(男色消费)
    中国古代也好男色,魏晋南北朝的美男子卫玠
    日本真正好的艺妓是男的
    女性经济(女权的高涨)

    第8集 八卦
    为什么这么喜欢八卦?
    人类简史中:八卦代表信息沟通,促进人类进化

    八卦是社交媒体时代的人性样板戏

    八卦是隔着玻璃看动物(距离)
    名人是完全在人际距离之外I的,人可以去评说,因为名人获利的部分就包括了被别人Judge的这部分

    第9集。中国人的美国梦破碎了吗?

    美国是不是有点衰了(西方唱衰)
    中国强大的背后似乎又有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贾敬龙事件)

    全是老问题
    1、美国神话,在美国混的好不好,主要看那代人赶上美国国情那一阶段(美国一代,美国1.5代,美国2代)
    2、种族歧视,对移民的种种(公车理论)先到的移民都会和美国人一起解决后来的移民和非法移民。冷战和反恐时代
    3、欧美是老工业国家,英国在晚清就有地铁,

    还要不要去美国留学?
    一个社会长期形成的形态不太会有大变化,留学赞同,工作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看形势。

    第10集 不想上班怎么办?

    日本有个词宅,返祖现象,人类一开始就是穴居动物,当时没有工作之说,活下去就行,工作是文明以后的事情(资本论)

    不想上班不代表不想工作

    去做你所爱做的事情,但是要付出代价

    茫然。倦怠 不想长大。

    第11集 畸恋
    定义畸恋时,其实就是自己和他人之间划清界限,我是正常的,你是不正常的,到底谁有权利下“正常和不正常”的界限在哪里?

    日剧:《贤者之爱》+《昼颜》 词语:调教
    其他影视剧:《 洛丽塔》

    第12集 死亡

    对死亡的恐惧

    自杀(太宰治 )

    第13 集

    第14集 文青7宗罪(刻奇的延伸)
    第一:形式大于内容
    英国的地铁丢书行动:英国作为岛国,地铁上就有读报纸的习惯,丢书只是换个载体而已,同时,策划人是女权主义者,丢的书也是女权类的,时下的国内,阅读氛围不浓,而且地铁拥挤,看书很难。伪文青和装文青的
    第二:无本无根,很多事情是空心的,表象的
    第三:把文青当为一种生活方式,沦落为文青,文化成了最后的一个挡箭牌,让在社会上保留一个尊严。
    第四:用口号制造幻觉
    第五:不爱经典爱小众
    第六:只爱金句,比如可以拿来当qq签名的。
    在一个行业里,往往半吊子的人能获得最大的受众面,不能说是真正的受众。
    第七:你不是文艺,你只是刻奇
    刻奇是人们找到的一条通往高雅的捷径,是指一些通俗的,商业化的艺术和文学,包括杂志封面,广告,廉价油画、畅销小说、好莱坞电影等,刻奇也是一种简单化的艺术风格,比如用黄昏来表示柔和氛围。用儿童,奔跑的小狗来表示天真无邪。

    刻奇是工业革命的产物。
    刻奇文化应用为那些真正的文化价值麻木,却又渴望得到审美体验的人设计。

    明朝文人沈德符,曾经说过自己识别出的三重审美趣味:

    文人雅士居上~土绅热衷艺术者居中~易上当受骗的新安或徽州商人居末

    第15集 裸贷~(裸条借贷,泛性产业,金融抵押属性)
    1、裸贷的群体:三四线的卫校技校学生等
    2、裸贷的用途:为了高消费(化妆品等),为了虚荣攀比。~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的漩涡里?过度的女权主义?
    3、不良商家角度:

    这个年,IT界流行企业年会邀请日本女优站台,
    2017年,女大学生的裸照具有金融抵押属性,成为最惊爆眼球的互联网金融创业新项目
    从秦淮歌姬到网络女主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泛性产业,生生不息,钱途似锦

    八卦,性,暴力三大最受欢迎的聊天主题,从口头传播到传统媒体、新媒体都如此,人性从来没有变。
    对性的敏感,有利于基因传播,对暴力威胁的警觉可以幸存下来,八卦就是吃饱饭没事干的最廉价的社交活动

    第16集 江湖(王朔与冯小刚)~~电影工业体系

    解放后,部队大院的身份排列:空军大院地位最高,然后海军大院,再次依次排列

    人成功必须过两关:谣言和污水

    冯小刚美工出身,新闻敏感度较强

    第五代导演没出路?国内是一个导演顶起整个电影,成功靠一个人,因为周边的工业不行,国外是有完善的电影工业,分工比较细。

    合伙人的分开,基本是因为商业利益。

    第17集 相亲(相亲是一个条件的算计)
    爱情和相亲是完全两回事,相亲是一个条件的算计。
    相亲可以体验社会百态和人性

    第18集小苹果为啥火(用户意识、市场意识)
    1、重复,简单,大量的重复容易让人记住
    2、流行歌曲要火都要跟性沾边
    底层意识,大数据就是底层意识,也是市场意识;
    用户意识:我能为大家做什么?
    3、苦中作乐
    很多人的成功不需要奋斗。。但是底层的人希望生活的有尊严。

    第19集 星座
    1、星座被人喜欢聊的现象
    小女孩,也有很多有知识的人,台面上说不信任星座,台面下又聊星座(如一些总统啊)

    2、星座可信吗?做重大决定用星座吗?

    星座主要两部分:性格认知+预测

    星座被谈:人对不确性的不安,星座具有抚慰的作用。

    很多学科,原始是脱胎于自然现象,但是后来发展成逻辑自洽的体系。

    第20集:酒
    为什么喝为什么醉?(俄罗斯人喝酒厉害)
    ——
    酒的迷糊状态与通神的状态,就最初用来大量祭祀用

    酒与人类文明:佛教喜欢喝茶;伊斯兰教、穆斯林喜欢喝咖啡;基督教喜欢喝葡萄酒(特有饮料与人类文明)传统天主教比较讲究号的红酒,新教比较清教徒,一般没什么好酒。
    欧洲的叫大麦酒,不叫啤酒,因为啤酒听起来像大众饮料。世界最好的大麦酒是在修道院里。

    清酒和黄酒的渊源,清酒是从中国的绍兴过去的,绍兴酒里面没有经过蒸馏,它中间留下了很多的化学物质,所以容易上头宿醉。

    酒后乱性还是借酒乱性?

    酒后吐真言还是借酒发疯?(如日本,压抑)

    人格是多重,喝酒只是打开的其中一格,未必是最后一层。

    喝酒就是堕落?
    魏晋南北朝的人,要么喝酒,要么胡来,要么走向宗教

    第21集 缺钱:为什么感觉越来越穷


    第22集 大学—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一期没啥意思)


    第23集 饭局:如何成为饭局达人(这一期比较接地气,有趣)

    点菜的艺术
    1、必点店的核心菜(每个店其实只有1-2个核心菜)
    2、根据点评网,但是要排除通过广告投放靠前的,这种情况,点贵的,排除便宜的
    3、服务员推荐(风险:价格贵提成高的+走量,进货多的+没卖完的,如海鲜)

    饭局各色人:局主--局托(专门请的,调节气氛,插诨打科)---局经(局托的局托,负责局托的补漏)--局奴(买单)

    在中国没有饭局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组织饭局是个不容易的活

    在吃饭的地方了解人性(如下筷子的速度,看不看菜,看多久?。。。)饭局VS一人食
    汕头美食是中国美食特别宝贵的孤岛,高手在民间
    中国和日本、欧美对美食的态度不一样,中国雕刻或者形式很多,菜本身味道未必。。。

    国外对肉的尊重是排酸
    中国人对肉的尊重是保鲜

    野味问题:大多数野味都是非法途径猎捕,运输,存储,携带的病菌和寄生虫比人工驯养的动物高很多,同时厨师对野味的烹饪熟悉度没有日常的高,比如,猪肉哪块最好,适合什么样的烹饪等。野味的口感也差,肉柴而紧。

    第24集 过年:人工智能还要回家过年吗?

    目前AI智能成果:写诗+通过看大量恐怖片,然后做出一个新恐怖片的预告片+---

    人对知识的获取过程:获得---学习---判断-----博弈-----形成审美

    目前审美在逐步有新的进展

    人类是否也是算法?我们进化过程,也是指令不断写入大脑的过程,人是否有自由意志?

    每个人都参与了故乡沦陷的过程

    1、《荒原》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托马斯*哎略特的诗作,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象征主义文学种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表达了西方一代人精神上的幻灭,其中名句“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

    2、AI奇点:奇点一词源于数学,这里特指人工智能的技术将会在很短时间内发生极大发展而接近于超越人类本体。当此转折点来临后,旧的社会模式一去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这个世界,有预测认为奇点2035年来临。

    3、图灵测试

    4、缸中之脑:美国当代哲学家希拉里*普特于1981年在书中阐述的假想:一个人的大脑进缸中,通过计算机模拟信号使其保持正常生活环境的幻觉,这个假想多用来论证如知识论、怀疑论、主观唯心主义等哲学理论。

    番外篇1:女权
    1、现在很多女权主义者被诟病,确实因为她要的这个权利太多和不清晰了。其实很多诉求不是基于社会平等的诉求,而是基于自私的诉求,但是却被装在一个女权的框里面。很多女人把自私当成了女权。
    2、女权争取的应该是作为人的权力的平等,现在很多把女权妖魔化了。
    3、女权在中国出了问题,其实不是女权主义或者女性主义出问题,而是人出了问题。
    4、独立而不是去依赖,才是女性意识的开始,真正的女权,不是压榨男人,而是男女平权。

    番外篇2:婚姻

    1、如果不读书,世界就会很窄,审美观就会被身边的人或者各种脑残剧劫持。
    2、如果不阅读,你的价值观只好由你的亲朋好友来决定。
    3、新式的婚姻,讲究人格平等,共同成长;旧式的婚姻,讲究男女分工,互利互助。
    4、你物化女性,女性就物化你,你把女性看出生育工具,女性就把你当成提款机。
  2. 最近看了三期窦文涛优酷土豆上的节目《圆桌派》。看第一期的时候,感觉除了片头片尾,拍摄场景文艺一点,古香古色一点,外加了一个人,之外,和《锵锵三人行》没多大不同。四个人的圆桌派,刚开始看,还有点不太适应。感觉有个人总是插不上话。

    不过,这一期《圆桌派》让我感动了。这是一个在家里闲聊的节目。不是有个人总是插不上话,而是朋友在家里聊天,总是会轮番做个默默听闻的听众,等想到有什么东西想说的,便才开口了。

    《锵锵三人行》像是香港里的夜市,匆匆赶来的朋友坐在一起匆匆聊几句,没有头,没有尾,聊聊时事,说说八卦。

    《圆桌派》却是有头有尾,节目结束时,有种朋友下次来玩的感觉。

    节目中,窦文涛说这是他的私活节目。的确,是个让人很放松的节目。
  3. 我喜欢文涛,以及跟他搭台的几位锵锵常驻嘉宾,所以追到圆桌派。

    人说,圆桌派不就是锵锵四人行。

    锵锵这种三个人的谈话节目,好处就在于三角式稳固的场面----不抢话、不冷场,嘉宾参与度高,主持人基本上是做话题引导与调和/挑拨。

    圆桌派与之对比,就愈发凸显出三人谈话的好处了。嘉宾和主持人,四个人围一圈谈,总有1个人沉默、冷场。主持人与其中两个嘉宾聊就很满,剩一个比较愿意倾听的嘉宾,就处于活跃度不高、沉默的状态,得主持人回头点他的名,问他的看法他才有发言机会。最明显的就是张亚东、冯唐和刘索拉的那一集,冯唐和刘索拉更窦文涛扯起来十分聒噪,但不见得有实质性的内容,就是在扯嘴皮子,冯唐和窦文涛的对话之中还时不时透露出两个直男挨一起净想往猥琐了聊的气息。张亚东擅长倾听,但他开口有内容,却在谈话中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看圆桌派比较惊喜的算是更加认识了张亚东,他给做的节目主题曲也很好听。

    有不少人在吐槽窦文涛开的圆桌派就是在显摆自己朋友多嘛,也时不时显摆自己人到中年发达了,有点闲情和闲钱就也学人搞收藏。这些我都能接受,我觉得他生活真是这样,若身边有不少巨贾、名人朋友,那他接触这些东西也不稀奇。我很难接受的是当谈论到与性有关的话题时,他身上弥漫的直男癌气息:时常窃笑,忸怩作态。看人家马爷多可爱,因为头脑中没有邪念,谈论什么话题都就事论事,一笔带过,让人觉得舒服。这方面,文涛真该跟老人家学学。

  4. 第一个话题:饭局

    年底了,必然会有一些聚会,而聚会必然要吃一顿饭啦!在饭局这个话题上面,我自己的看法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这次节目,我增长了什么见识呢?

    我对饭局的一些看法:

    读书的时候,我不喜欢参加饭局,一个原因是自己比较穷,另一个原因是,一堆人坐在一起并非总有话讲,搞不好会遇到不对付的同学。所以,我喜欢自己朋友间的随意小聚,甚至可以喝一点酒。
    工作了,饭局参加的也少,住房子的室友一起吃过饭,师兄搬家请吃过饭,去年过年同事之间吃过饭,每一年的部门拓展活动同事一起吃过饭,团队建设,自己所在的小团队一起吃过几顿饭。低调吃饭,一直是我的风格,我不会营造话题,也很少成为话题的中心,我缺乏那种与不是很熟人侃侃而谈的勇气。
    第二个话题:缺钱

    丁老师给出了两个概念:

    wants:想要的东西
    needs:生活必须的东西
    现在人感觉缺钱,通常非needs层面不能满足,而是wants层面未能得到满足。

    请问,刚毕业一年半的我处于哪个层面呢?

    needs!

    理由是,在这座城市,还没有安定下来,今天为了买两千多的衣服物品,非常舍不得花这个钱。

    窦文涛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你在什么时候不再是金钱为粪土,认识到挣钱太重要了?

    丁教授:生儿子的时候
    梁文道:我是修佛的,没有孩子,不认为金钱重要
    家辉:向银行借3000美元的时候,自己的孩子出生的时候
    修佛的人,了却了人生的牵挂,故而可以把钱看的轻一些,因为他只要为自己负责任就OK啦。但是,有了牵挂的人,有了羁绊的人就不一样啊,肩膀上的担子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