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助和阿尾去找金蟾蜍山的时候,跟一个瞎了的老人问路,老人只是冷笑了一下,什么也没有说便接着跟孩子一起走了。从路径看来,老人和小孩应该都是从矿区出来的人。只有一老一小两个没有青壮年,想必是家中青壮年已经死在矿洞里。 所以当阿助问老人金蟾蜍山怎么走的时候,老人并不想告诉他们,因为对许多人而言这个金蟾蜍山并非福地,而是吞噬无数人生命的魔窟。
2、阿助和阿尾进矿区在经过黄花坡时听到的那声爆炸声,被炸死的两人便是阿柔家的租客。接着阿助和阿尾就住进了阿柔家,成为了新的租客。所以后来阿柔的邻居便说,刚走了两个,马上就住进两个,这样阿柔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3、由1和2可知,从阿助和阿尾快到金蟾蜍山到进到山里矿区这一路,不到一天的时间便暗示了至少三个矿工的死亡,可见矿工的死亡率之高。承接此暗示的是第二天阿助和阿尾在布告板那,卖面茶的饼叔对他们说的一番话:大意是一年死上百个人,没什么好稀奇的。由此也印证了前面的暗示。
4、阿助成为阿柔的租客后,对阿柔的孩子十分关爱,时不时地带吃的回去给孩子们,又帮阿柔照看孩子,阿柔家的小孩和阿助都非常亲昵。其中一个细节是点蘸祭拜那一天,阿助刚进屋,小女孩便跑过去迎他,而他也十分亲昵地揉揉小女孩的头,小女孩指着拜祭的物品比比划划地告诉他那是她母亲阿柔给他准备的祭品。一般小朋友会开开心心地主动跑出去迎的人,都是比较喜欢的人,所以可见小女孩是非常喜欢阿助。然后阿柔对阿助一顿好骂,意思是过年过节,都不晓得拜祭父母,此时阿柔开始管起了阿助的家事,俨然是阿助的妻子一般,暗示了阿柔对阿助的好感。紧接着阿尾进来,阿助又立即把阿柔骂他的那一番话依葫芦画瓢地对着阿尾骂了一次,可见阿助对阿柔这番话是很认同和赞许的,同时也潜在地回应了阿柔对他的好感。
5、小女孩的另一个细节:阿助死了以后,在阿柔家摆灵堂,一群人在阿柔家门口,其中有个镜头是,小女孩伤心地哭着从屋里走出来,后面还跟着最小的那个男孩子。这里又再次可以看出阿柔家的孩子们对阿助的感情。
6、妓女阿英活着的时候有好几个镜头都可以看到她房间里有一只猫,所以那只猫肯定是阿英养的。后来阿英上吊死了以后,有个小姐妹总是抱着那只猫,然后被妈妈桑骂她说总是抱着猫,小姐妹说,“它好可怜啦!”其实阿英何尝不是可怜人,有病没法治,用身体、用命好不容易攒下一点棺材本却被日本人搜刮得一干二净,可就这样的人却养着小猫。联系阿英活着的时候,跟阿尾共处一室时,戴上口罩对阿尾说,“你还年轻,我不忍心害你”以及富美子在口红事件后阿英抱着她说,“别怕别怕……不要紧……”这两个片段,阿英善良的形象就立了起来。同时也暗示着妓女本身也是苦命的可怜人,但她们却依旧会去同情那些和他们一样弱势的群体。
7、富美子接客后不久应该是怀孕了。有个情节是妈妈桑在吃饭,一个小姐妹拿着空碗过来,妈妈桑问说,喝了吗,小姐妹说都吐出来了,妈妈桑嘀咕了一句“反胃哦……”那碗药应该是落胎药,当时富美子已经有很严重的孕反了。接着镜头切换到房间里摊在被褥上的富美子,而在她的四周都是猩红的颜色。再联系后面富美子见到阿尾时在房间里虚弱晕倒的情节,以及片尾黄花坡片段富美子惨白的唇,可以猜想,落胎或许导致了出血过多和严重的妇科疾病。片尾黄花坡的黄花依旧开得灿烂,可富美子已经不再是当年坐在黄花坡矮墙上唱歌的那个富美子了。
8、阿柔的儿子臭鼻仔多次给阿柔不小心踢倒、敲到出鼻血,在阿助灵堂上臭鼻仔见母亲哭得伤心,便跑过去说劝说“阿母,不要哭了”,唯独这一次阿柔没有敲他的头,而是把他揽过去,揉了一下他的脑袋,继而又再把他轻轻推开。这个片段非常符合阿柔的性格,也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过度地煽情,一揽、一揉、一推三个动作恰到好处地把一个仍在悲痛中的泼辣、好强、勇于担当的农村妇女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能想起的细节暂时这么多,想起再补充。
台湾电影也有一种慢慢的情绪,什么都是慢的,很多场景都有一种古早的气息,这部电影也不例外。
青山、绿水、油菜花、小河静静地流淌……这些在很多的台湾电影里都可以找到。我个人十分喜欢这样的场景,有一种回到童年的感觉,回望青春的气息。 颜色也是,没有阿宝色,没有于正色,就是那种朦胧的绿,朦胧的黄,朦胧的青,朦胧的青涩,朦胧的阴暗。 战争背景下,所有的美好都会被破坏,也都会被人深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