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在原地等你(2019)

我在原地等你(2019)

又名: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导演: 沈朝方

编剧: 苇子

主演: 邬立朋 冯家慧 王子部 朱玮菱 代汝茜 袁丽 韩程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9-11-18(中国大陆)

片长: 106分钟 豆瓣评分:0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故事讲述海外华裔青年,罹患严重的现代都市病,沉重疲惫不堪。在故乡的绿水青山中,边行走边思考生活的意义,寻找到每个人血脉里真彻的情感,寻找到真正的属于内心的家园。

演员:



影评:

  1. 李帆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 作为一部浙产电影,《我在原地等你》运用唯美的镜头语言,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江南 水 乡 画 卷 , 构 建 了 一 个 远 离 尘 嚣 的 宁 静 村 落 ——— “ 原 地 ”, 这 里 既 是 主 人 公 的 血 脉 之 根 , 也 是 他 的 心 灵 之 根。电影直面现代都市焦虑,从乡村自然风光、传统文化以及淳朴人情三个方面,讲述了一个疲惫都市 人的精神寻根之旅。影片带有浓郁的治愈色彩,通过城乡对立关系歌颂了乡村的自然淳朴,也对现代化 文明进行了反思。

    [关 键 词]《我在原地等你》; 乡村美学; 寻根; 现代化反思

    [课题项目] 2019 陕西电大科研创新团队“秦地诗歌文学与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团队”( 项目编号: TD2019003) 。

    作为一位致力于实验电影创作的导演,沈朝 方在拍摄了《芒种———无秩序的绚烂》《宫乐图》《南国少将的早餐》等一系列优秀的实验电影 后,开始走向了院线电影创作。《我在原地等你》 展现了一幅清新淳朴的江南水乡图,诠释了人与 自然的和谐之美,用诗意的电影语言构筑了一个 现代人的心灵栖息之所。

    一、声画营造的诗意江南 导演沈朝方是学美术出身,对于镜头语言和

    画面构图有着极为敏锐的触觉。作为浙江国际青 年电影周闭幕影片,这部浙产电影完美地呈现了 丽水之美,表现了一种清晰的地缘美学。

    电影取景于浙江丽水市松阳县,镜头的美感 在这部电影中占有非常重的分量。阳光下满目青 翠的青山,黑瓦白墙的古老村落,雨雾袅袅的茶 园,山谷中飞翔的鸟儿,天台晾晒的白色衣 服......导演沈朝方运用了长镜头,用光和布景十 分精致,每一帧画面都令人沉醉,萦绕着一种如 梦境般的迷离质感,描绘出江南特有的语境。

    除了视觉的美感,影片也用心捕捉了山野的 声音之美。古琴悠远动听的旋律,山里人家的犬 吠,潺潺的溪水,林间的蝉鸣,还有风吹动树叶 的沙沙声响,这些在城市中难以察觉的自然界的 细小声响,与唯美画面一起共同构筑了乡间闲适 的生活。

    影片呈现了大量绿色调画卷。如果说白天的 绿色是自然清新、宁静祥和的,那么夜晚则调成 了很浓郁的墨绿色,加上光影投射,氤氲出一种

    082 2020/13( 总第 754 期) | MOVIE LITERATURE

    氛围,表现了失眠旅人怅然的内心世界。 影片中的剪辑也脱离了传统故事片的剪辑模 式,在叙事和剪辑上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诗意风 格,影片的剪辑看似前后联系不紧密,却又存在

    着某种内在的关联,使得整部影片象征意味更浓, 也留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

    二、都市人的精神寻根之旅

    作为一部指向明确的寻根电影,《我在原地等 你》直面都市人的焦虑,让主人公完成了一次精神 寻根。这个寻根之旅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自然、 传统与情感。

    ( 一) 自然之根

    电影构建了一个原生态的村落———丽水原地 村。“原地”带有多重意义指向,既是主人公的故 乡,又代表着一种初始状态。沈朝方曾在采访中 表示,“原地”既是故乡的名字也是一段感情的寄 托地。“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田园梦,而此片的如 梦山水正是这种时代病的一剂良药,同时,‘原 地’暗指每个人的初心,也是每个人的精神力量。”

    《我在原地等你》讲述了美国华裔陈念兹在遭 受一系列人生挫折后,陷入人生低谷,他带着一 种逃离的姿态,踏上了回乡之旅,寻找爷爷的老 茶树坑村,让爷爷的牌位回归祠堂。从大都市的 钢筋丛林中来到这远离尘嚣的古老村落,陈念兹 在田园山水之间发现了万物之美,万物皆具灵性。 这里的茶林浸润着山间的雾气,茶叶晒着月光, 生活简单而又纯粹,远离世俗羁绊和都市尘嚣。 自然美景的浸润与熏陶,让陈念兹疲惫的都市心

    灵逐渐得到治愈并找到了皈依。自然山水,就是 治愈时代病的一剂良药。

    ( 二) 传统之根 《我在原地等你》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

    素。对于一个生长在大都市、快节奏、依赖现代 化的美国华裔来说,这些传统文化虽然遥远神秘, 却与他血脉相连。念兹记得爷爷在美国经常哼唱 越剧,也记得爷爷说起过老家门口的千年古树和 铁皮石斛。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发生在血 亲之间,也是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一种心理结构。 人天然地具有亲近自然和传统的本能,因为那是 人的一种原生状态,是内心深处的传统之根。

    乡村是一个连接先祖、历史与自然的空间, 保留着很多传统民俗和文化。陈念兹来到一位老 人家里,看到老人正在扎河灯引魂,祭奠自己的 老伴,他于是照着样子为爷爷放了河灯,此时的 天空似乎得到感应而下起了细雨,像是爷爷在天 边的回应。采茶、越剧、祠堂这些传统风俗,在 这个相对封闭的村落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陈念 兹品尝了铁皮石斛,也欣赏了越剧,感受到了原 始的风俗与信仰。

    最终,陈念兹找到了爷爷说的那个茶树坑村, 将爷爷的灵位牌亲手放归陈氏宗祠之中。对于爷 爷来说,是落叶归根; 而对于陈念兹来说,是传 统寻根的来路归心。

    ( 三) 情感之根

    陈念兹的寻根之旅,从启程到告别,都有一 条情感纽带。不论是血脉相连的亲情,还是一段 朦胧的爱情。因为对亲情的追思,他踏上回乡之 旅; 因为一段美好而短暂的爱情,让离别变得更 加恋恋不舍。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让陈念兹的乡 愁有了更加具体可感的投射。

    亲情是他寻根的起点。陈念兹因为爷爷而萌 生了回乡的念头,想要亲自去看看爷爷曾经生活 的地方,却也从这次寻根之旅中认清了自己的来 路; 而晓竹则是这片自然山水孕育的美好化身。 初到原地的夜晚,陈念兹被失眠困扰,却被晓竹 的一杯秘制的仙草茶而治愈。晓竹带着他在雾气 氤氲的茶林中采茶,在山中听鸟儿鸣叫,陪他一 起喝茶,散步,在月色下为他抚琴。越剧《白蛇 传·盗仙草》中,白娘子为了医治许仙去昆仑山盗 取仙草灵芝。在电影中,仙草茶也有这样一种医 药的功效,它不仅是一杯安神助眠的药引,也是 现代社会人类畸形心理状态的解药。

    三、困顿与救赎: 对现代化的反思

    近年来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寻根电影,它们共 同的特征是对现代化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

    认同,传统文化成为寻根电影主创者和接受者苦 苦寻觅的文化心理空间。[1] 美国学者艾恺在《世界 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中指出: “现代化是一个 古典意义上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 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 价 。”[2]《家 在 水 草 丰 茂 的 地 方 》讲 述 了 两 个 孩 子 去 寻找自己的家园,可是曾经水草丰茂的家园在现 代化进程中早已变得荒芜和干涸; 《我在原地等 你》构建的“原地村”则是一个与现代化保持距离的 原生态村落,这里的自然风貌和淳朴民风未被现 代化侵袭,就像人类心灵的原始家园。

    影片通过城乡对立关系表达了对现代化的反 思。陈念兹来自纽约,他代表高歌猛进的都市文 明,又体现身心疲惫的病态生活状态; 而晓竹则 代表乡村,暗喻着静水流深的农业文明,保持着 对自然与道义的恪守。城市是人造的“自然环境”, 堆砌着人们的野心和欲望,它日新月异,充满了 机遇与挑战,却也容易让人在各种诱惑中迷失而 丧失本心; 而原地村仍然保持大自然的本色,青 山绿水、犬吠虫鸣,谱写着乡村生活的极简乐章。 城乡的二元关系像一座“围城”,陈念兹眷恋乡村, 因为他的都市焦虑在乡村的宁静中得到喘息,找 回了自己本已疲惫的本心; 而久居乡村的王兵则 与念兹相反,他向往城市文明,渴望更现代的生 活方式和更宽广的发展天地。城市和乡村对于“围 城外”的人来说,互相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都市充 满金钱与名利的诱惑,而乡村则是静水深流的恬 淡时光,恰似人的两种本能: 对物质的原始欲望 以及对大自然的心生向往。

    最终,陈念兹选择离开了原地,回到他本来 的都市生活; 而晓竹则选择留在了乡村,继续寄 情山水的田园生活,两个人都回归了原本的生活 轨迹。但对于陈念兹来说,无论他身处何地,他 心灵的一部分与原地村交织在一起,成为永不磨 灭的记忆。

    生活在都市,心灵在山水。即使是一次短暂 停留,也在“原地”留下了那份初心。

    参考文献

    [1]金昌庆. 新时期寻根电影的审美选择[J]. 当代文坛,2008 ( 02) : 147 - 149.

    [2][美]艾恺. 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M]. 唐长庚,等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231.

    [作者简介] 李帆( 1981— ) ,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广播电 视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与影视 批评。

  2. 李帆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文化与传媒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 作为一部浙产电影,《我在原地等你》运用唯美的镜头语言,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江南 水 乡 画 卷 , 构 建 了 一 个 远 离 尘 嚣 的 宁 静 村 落 ——— “ 原 地 ”, 这 里 既 是 主 人 公 的 血 脉 之 根 , 也 是 他 的 心 灵 之 根。电影直面现代都市焦虑,从乡村自然风光、传统文化以及淳朴人情三个方面,讲述了一个疲惫都市 人的精神寻根之旅。影片带有浓郁的治愈色彩,通过城乡对立关系歌颂了乡村的自然淳朴,也对现代化 文明进行了反思。

    [关 键 词]《我在原地等你》; 乡村美学; 寻根; 现代化反思

    [课题项目] 2019 陕西电大科研创新团队“秦地诗歌文学与陕西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团队”( 项目编号: TD2019003) 。

    作为一位致力于实验电影创作的导演,沈朝 方在拍摄了《芒种———无秩序的绚烂》《乐图》《南国少将的早餐》等一系列优秀的实验电影 后,开始走向了院线电影创作。《我在原地等你》 展现了一幅清新淳朴的江南水乡图,诠释了人与 自然的和谐之美,用诗意的电影语言构筑了一个 现代人的心灵栖息之所。

    一、声画营造的诗意江南 导演沈朝方是学美术出身,对于镜头语言和

    画面构图有着极为敏锐的触觉。作为浙江国际青 年电影周闭幕影片,这部浙产电影完美地呈现了 丽水之美,表现了一种清晰的地缘美学。

    电影取景于浙江丽水市松阳县,镜头的美感 在这部电影中占有非常重的分量。阳光下满目青 翠的青山,黑瓦白墙的古老村落,雨雾袅袅的茶 园,山谷中飞翔的鸟儿,天台晾晒的白色衣 服......导演沈朝方运用了长镜头,用光和布景十 分精致,每一帧画面都令人沉醉,萦绕着一种如 梦境般的迷离质感,描绘出江南特有的语境。

    除了视觉的美感,影片也用心捕捉了山野的 声音之美。古琴悠远动听的旋律,山里人家的犬 吠,潺潺的溪水,林间的蝉鸣,还有风吹动树叶 的沙沙声响,这些在城市中难以察觉的自然界的 细小声响,与唯美画面一起共同构筑了乡间闲适 的生活。

    影片呈现了大量绿色调画卷。如果说白天的 绿色是自然清新、宁静祥和的,那么夜晚则调成 了很浓郁的墨绿色,加上光影投射,氤氲出一种

    082 2020/13( 总第 754 期) | MOVIE LITERATURE

    氛围,表现了失眠旅人怅然的内心世界。 影片中的剪辑也脱离了传统故事片的剪辑模 式,在叙事和剪辑上都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诗意风 格,影片的剪辑看似前后联系不紧密,却又存在

    着某种内在的关联,使得整部影片象征意味更浓, 也留给观众更大的想象空间。

    二、都市人的精神寻根之旅

    作为一部指向明确的寻根电影,《我在原地等 你》直面都市人的焦虑,让主人公完成了一次精神 寻根。这个寻根之旅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自然、 传统与情感。

    ( 一) 自然之根

    电影构建了一个原生态的村落———丽水原地 村。“原地”带有多重意义指向,既是主人公的故 乡,又代表着一种初始状态。沈朝方曾在采访中 表示,“原地”既是故乡的名字也是一段感情的寄 托地。“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田园梦,而此片的如 梦山水正是这种时代病的一剂良药,同时,‘原 地’暗指每个人的初心,也是每个人的精神力量。”

    《我在原地等你》讲述了美国华裔陈念兹在遭 受一系列人生挫折后,陷入人生低谷,他带着一 种逃离的姿态,踏上了回乡之旅,寻找爷爷的老 茶树坑村,让爷爷的牌位回归祠堂。从大都市的 钢筋丛林中来到这远离尘嚣的古老村落,陈念兹 在田园山水之间发现了万物之美,万物皆具灵性。 这里的茶林浸润着山间的雾气,茶叶晒着月光, 生活简单而又纯粹,远离世俗羁绊和都市尘嚣。 自然美景的浸润与熏陶,让陈念兹疲惫的都市心

    灵逐渐得到治愈并找到了皈依。自然山水,就是 治愈时代病的一剂良药。

    ( 二) 传统之根 《我在原地等你》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

    素。对于一个生长在大都市、快节奏、依赖现代 化的美国华裔来说,这些传统文化虽然遥远神秘, 却与他血脉相连。念兹记得爷爷在美国经常哼唱 越剧,也记得爷爷说起过老家门口的千年古树和 铁皮石斛。人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发生在血 亲之间,也是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一种心理结构。 人天然地具有亲近自然和传统的本能,因为那是 人的一种原生状态,是内心深处的传统之根。

    乡村是一个连接先祖、历史与自然的空间, 保留着很多传统民俗和文化。陈念兹来到一位老 人家里,看到老人正在扎河灯引魂,祭奠自己的 老伴,他于是照着样子为爷爷放了河灯,此时的 天空似乎得到感应而下起了细雨,像是爷爷在天 边的回应。采茶、越剧、祠堂这些传统风俗,在 这个相对封闭的村落里完整地保存了下来,陈念 兹品尝了铁皮石斛,也欣赏了越剧,感受到了原 始的风俗与信仰。

    最终,陈念兹找到了爷爷说的那个茶树坑村, 将爷爷的灵位牌亲手放归陈氏宗祠之中。对于爷 爷来说,是落叶归根; 而对于陈念兹来说,是传 统寻根的来路归心。

    ( 三) 情感之根

    陈念兹的寻根之旅,从启程到告别,都有一 条情感纽带。不论是血脉相连的亲情,还是一段 朦胧的爱情。因为对亲情的追思,他踏上回乡之 旅; 因为一段美好而短暂的爱情,让离别变得更 加恋恋不舍。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让陈念兹的乡 愁有了更加具体可感的投射。

    亲情是他寻根的起点。陈念兹因为爷爷而萌 生了回乡的念头,想要亲自去看看爷爷曾经生活 的地方,却也从这次寻根之旅中认清了自己的来 路; 而晓竹则是这片自然山水孕育的美好化身。 初到原地的夜晚,陈念兹被失眠困扰,却被晓竹 的一杯秘制的仙草茶而治愈。晓竹带着他在雾气 氤氲的茶林中采茶,在山中听鸟儿鸣叫,陪他一 起喝茶,散步,在月色下为他抚琴。越剧《白蛇 传·盗仙草》中,白娘子为了医治许仙去昆仑山盗 取仙草灵芝。在电影中,仙草茶也有这样一种医 药的功效,它不仅是一杯安神助眠的药引,也是 现代社会人类畸形心理状态的解药。

    三、困顿与救赎: 对现代化的反思

    近年来涌现出不少优秀的寻根电影,它们共 同的特征是对现代化的反思和对传统文化价值的

    认同,传统文化成为寻根电影主创者和接受者苦 苦寻觅的文化心理空间。[1] 美国学者艾恺在《世界 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中指出: “现代化是一个 古典意义上的悲剧,它带来的每一个利益都要求 人类付出对他们仍有价值的其他东西作为代 价 。”[2]《家 在 水 草 丰 茂 的 地 方 》讲 述 了 两 个 孩 子 去 寻找自己的家园,可是曾经水草丰茂的家园在现 代化进程中早已变得荒芜和干涸; 《我在原地等 你》构建的“原地村”则是一个与现代化保持距离的 原生态村落,这里的自然风貌和淳朴民风未被现 代化侵袭,就像人类心灵的原始家园。

    影片通过城乡对立关系表达了对现代化的反 思。陈念兹来自纽约,他代表高歌猛进的都市文 明,又体现身心疲惫的病态生活状态; 而晓竹则 代表乡村,暗喻着静水流深的农业文明,保持着 对自然与道义的恪守。城市是人造的“自然环境”, 堆砌着人们的野心和欲望,它日新月异,充满了 机遇与挑战,却也容易让人在各种诱惑中迷失而 丧失本心; 而原地村仍然保持大自然的本色,青 山绿水、犬吠虫鸣,谱写着乡村生活的极简乐章。 城乡的二元关系像一座“围城”,陈念兹眷恋乡村, 因为他的都市焦虑在乡村的宁静中得到喘息,找 回了自己本已疲惫的本心; 而久居乡村的王兵则 与念兹相反,他向往城市文明,渴望更现代的生 活方式和更宽广的发展天地。城市和乡村对于“围 城外”的人来说,互相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都市充 满金钱与名利的诱惑,而乡村则是静水深流的恬 淡时光,恰似人的两种本能: 对物质的原始欲望 以及对大自然的心生向往。

    最终,陈念兹选择离开了原地,回到他本来 的都市生活; 而晓竹则选择留在了乡村,继续寄 情山水的田园生活,两个人都回归了原本的生活 轨迹。但对于陈念兹来说,无论他身处何地,他 心灵的一部分与原地村交织在一起,成为永不磨 灭的记忆。

    生活在都市,心灵在山水。即使是一次短暂 停留,也在“原地”留下了那份初心。

    参考文献

    [1]金昌庆. 新时期寻根电影的审美选择[J]. 当代文坛,2008 ( 02) : 147 - 149.

    [2][美]艾恺. 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M]. 唐长庚,等译.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231.

    [作者简介] 李帆( 1981— ) ,女,陕西西安人,陕西广播电 视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与影视 批评。

  3. 很久没有去影院看一部文艺片,在今年的浙江国际青年电影展上,《我在原地等你》给我带来久违的感动。

    记忆犹新的是里面的人物和场景。

    1.人物

    片中每个人物都被塑造得很完整,和剧情高度融合。

    几位新生代演员让人十分惊喜。他们有别于商业片中脸谱化的角色:清一色的全套妆容,挑光、挑角度,好像换一个人也能来演。而这部影片知道,造型需要为角色服务,让演员充分显示出了不可替代性。再加上很多细节的道具,一群真实饱满的形象就完成了,非常具有说服力。

    陈念兹,人物身份跨越美国和中国,扩大了人与故乡的分别,形成一种更为浓重的乡愁。他一出现就奠定故事的主要线索——归乡之路:将爷爷的灵位带回家乡的祠堂(其实也是通过这个过程回归到自己茶树坑村人的身份);另一方面是从让人疲惫的纽约生活里逃脱,在故乡的宁静中得到喘息。印象深刻的是他泪流满面的特写,在影片中出现了多次。一次是独自在房间里,一次是听文晓竹弹琴,一次是去听戏,还有一次是在爷爷的灵位前。原地村的声音和气味都有着穿越时空的魔力,使人无限接近于从前的岁月。每当这样的时刻,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找回了身份和心灵的归属。

    文晓竹,生长在原地村,茶园的守护者,每个造型都像是不经意间打造的样子,玉镯是她唯一的修饰,非常符合一个每天在田园干活的少女形象。除了造型,这个人物最重要的说服力还在于她神态传递出的不食烟火的灵气和未经世事的善良。从纽约来的Rose出场时带有浓郁的滤镜,小麦色肌肤和干练的体态来自严苛的身材管理,杀伐决断的气场来自生意场上的历练,几笔勾勒,说明她是个在社会中游刃有余的成功女性。男二号俨然一个很普遍的原地村百姓的形象,有着发达的生意头脑;老板娘的角色又让人全然置身于上海女性的氛围中。

    这样搭起的人物群像,让我们相信,他们已经不是一群演员,他们原本就生活在故事里。

    影片对人物的精彩刻画,不仅来源于真实,还因为一种高级感。

    这种高级感需要做减法,也就是克制。

    影片中随处可见导演的克制。

    画面克制。这部影片在摄影和剪辑方面确实很用心,人物塑造的成功离不开画面构思,而荧幕上的每一帧都很考究。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常常制造出一种留白的意境;人物衣着与背景同色系,背景烘托人物性格,绝不冗杂。很值得再看一遍,专门欣赏画面。

    台词克制。影片的情感部分是一条辅线,它不能越过主线。归乡才是剧情的主线,所以感情只是暗自萌生。这种感情体现在台词上,就是陈念兹的“告白”,他说,“我想买下你的镯子”。紧接着下一秒就出现了文晓竹回到家后的满脸欣喜。就够了。

    镜头克制。因为感情线是藏在主线以下的,所以情绪爆发也只有极少的突破口。影片只是把它放在了,陈念兹在一个凌晨平安回来后,文晓竹迎上去的一个拥抱。而其他的情绪都用了暗示。如夜晚乡间小道上相逢的一场戏,两人擦肩而过,只通过眼神交流,和《花样年华》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最后那场告别戏可以说是整个电影的点睛之笔。

    分明是告别戏,却不见两人同时出现。

    一边是男主上车,车轮扬起尘土,又在一棵老树旁停下,不舍。另一边,女主进家,匆忙试了几件衣裳,不满意,又补妆。但是,她没有出门。而是对着镜子开始练习告别时的语气。先是笑着说的,说着说着就哭出来,此刻到达影片当中的泪点,直到情绪收至淡淡的一句,“记得回来”,转身,出门。影片让这段时间显得格外漫长。下一个镜头,就是呼应第一幕,俯瞰的盘山公路,男主应该是离开了。真正的告别,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已经不重要了。原地村就像被石头击起涟漪的湖面,这时候又回归了平静。只不过是,多了一个和原地村同样平静的故事,多了一份来自原地的牵挂。

    2.场景

    好的影片,只要看前五分钟就能将它分辨出来。

    这部影片的优秀之处,不仅来自人物的成功塑造,而且来自于场景的成功塑造。

    所有的细节都是为了把人带到原地村去,所有的声音与场景都专属于浙地风情,围绕电影要展开的故事而服务。

    晾晒纯白床单的天台,天台四周一层层黑色的瓦片,茶桌上端放着的古琴,漫山遍野的茶树,雾气缭绕的乡村……导演用心铺开原地村的自然景观,最后的呈现也是所有这些细节叠加在一起的理想效果。

    白天,这里渲染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气氛,当镜头来到旅居者的戏份,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氛围。墨绿色是夜晚的色调,调得很浓郁,这种基调带来的情绪有点类似于香港文艺片里,繁华都市背后,不具姓名的边缘人物的怅然。在本片里,是疲惫不堪的游子在深夜里失眠。

    场景布置的成功,要归功于导演本人对影片故事环境的十足把握。凭借在江南的生活和在生活中细致的观察,才能恰如其分地选择一切有利于影片表现力的元素,把江南景色真实还原给观众。每一帧画面都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魔力,荧幕前的观众无论是否到过浙地,他们会相信,自己此刻就在茶叶之乡。

    这是一部任谁都会产生共鸣的影片,它是讲一个身处复杂社会的善良人,其本心的回归。片中的陈念兹,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

    片尾,陈念兹最终是要离开的,我们每个人也都会离开。但是带上初心的人,不至于在复杂的社会里迷路。这份初心,就叫做“原地”。

  4. 展览名称沈朝方电影艺术展:尺度出 品 人李群 策 展 人惠书文 学 术 主 持刘旭光 展 期2023.4.8 - 2023.6.8 地 点YOUNG·拂尘庵美术馆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3088弄8号

    在这里“尺度”就是美学的关系问题。因为沈朝方他的创作在电影方面,把握叙事关系和图像关系都是电影美学的角度所在。本次沈朝方电影艺术展,是他近些年来创作的轨迹。 用“尺度”的概念,去分析一下他的电影《宫乐图》,是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影片。或者称之为实验电影,影片中虽然有一种叙事关系;但是这种叙事是诗意的,实际上是碎片式的。总之是抱着极大的勇气对新美学领域的探讨,所以从这点上看沈朝方的审美“尺度”,在《宫乐图》里的表现把握的合适而淡定。
    ▲宫乐图framed摄影NO.1 70×90cm 材料:C-Print 年代:2011 《宫乐图》当时在国内很有独特性,接近于彼得格林纳威、马修巴尼和寺山修司那样的实验电影的创作。这些艺术家正是刚刚作为教学案例,被引进到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之中,这样以来很多青年艺术家都会做为一种方向,并且参考他们的理念和创作手段,当时这种实验电影确实很新颖,它们不是以叙述为主,而是在电影里面加入装置、文学隐喻、诗意、绘画以及色彩的语言转换的手法。电影非常有视觉的力量,给青年的导演带来创作契机,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内在潜质,很充分的反应在当代艺术的视觉图像上。
    ▲宫乐图framed摄影NO.1 70×90cm 材料:C-Print 年代2011 沈朝方他当时就是以彼得格林纳威和马修巴尼以及寺山修司的工作方式,也不排除西方电影和中国30年代的电影对他的影响,他带着这些资源和当代艺术的理念创造了《宫乐图》。准确的说是转换成为自己的语言,其中中国的理念和中国画的元素,在《宫乐图》中的构图、服装、布景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红衣女的角色,在电影中,无缘无故的受惊吓的那种样子和状态,展开叙事,整个气氛变化无穷。中国的美学概念浮出,并且把当代的现实社会的的问题充盈在其中。时代作为影片背景转换为视觉的语言。电影中的大背景冲击力出来了,画面反映中国大地之精神,作品的气场也就出来了。
    ▲宫乐图电影截图 实际上这部影片《宫乐图》就是导演在美学上触碰“尺度”的问题,也是对新的艺术的形式的探讨,是对把握平衡“尺度”的实践,本片的审美“尺度”强调了实验精神,所以对观者的视觉产生冲击力;当代艺术中的静像和影像,是体现前沿和前卫精神,文明与伦理成为生活的现实关系,当代艺术和当代实验电影到底“尺度”如何把握给创作者提出了问题。沈朝方试图碰撞的“尺度”。作为中国的青年导演的他,从今天的作品结果分析,为视觉艺术带来了很多惊喜。
    ▲南国少将的早餐-120cp 大录像 2014-2016 Arri 摄影 ▲南国少将的早餐-120cp 大录像 2014-2017 Arri 他之后的几部作品,向艺术电影的语言方向发展,在《宫乐图》的基础上,强调了叙事和图像的关系,这是沈朝方从实验电影向艺术电影的美学“尺度”进行实践;《南国少将的早餐》《海草》《我在原地等你》的影片,都有中国美学和当代艺术相互转换的情节,导演一定从中得到新的灵感。
    ▲海草120胶片摄影6 这几部电影里,其实,还是在追求一种美学精神。可以说电影美学就是它的故事脈络,也是和电影《宫乐图》有相关性的。电影中的画面有一组青年的女性;导演在思考当下问题,电影中情绪多有“物哀”之美,然后表现生活里面追求爱,追求美,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碎片式诗意叙事。这种趋势表达相对完整,这样把握全局并且把握着美学“尺度”,成为了他近期电影的风格。就是青年与时代的对话,追求一种新的生存理念,这样提供的观看领域,都将成为对“美”认识的交流与碰撞。
    ▲南国少将的早餐截图 ▲南国少将的早餐-120cp 大录像 2014-2017 Arri ▲南国少将的早餐South Major General breakfast 其实,沈朝方的这些创作,就是会让我们想起戈达尔,因为戈达尔是追求新的东西。新浪潮电影的一名导演,他等于成为了整个时代的电影符号,他创造镜头关系和蒙太奇语言与观众直接交流,打破了文学叙事结构强调图像,创造了自己的电影美学空间。这样说来沈朝方就如同戈达尔式的创作方法,他做到了中国新浪潮试电影的推动人之一。
    ▲ 南国少将的早餐-120cp 3频幕电影装置 2014-2016 Arri 摄影 31分钟立体声 上面谈到的各位西方的大师也好,中国的探索性电影也好,实验电影也好,这些带来视觉的冲击,这一点上分析沈朝方的电影里面,还是能感受到中国传统美学的色彩。形象的比如说:像卷轴绘画;中国的古代的仕女画,也有山水画其中有水墨精神,也包括中国文学的叙事方式的情节,这也是他的一个特点之一。
    ▲我在原地等你中画幅胶片摄影2 ▲我在原地等你中画幅胶片摄影4 沈朝方的电影从中国的山水意境和东方的艺术的理念表达多用隐喻手法。我感到沈朝方的中国视觉特征成为了他的手法和原则,他又成功的把它转换到艺术电影和实验电影,以及新媒体艺术的领域,也突显了中国实验电影的重要特征。 所以,当我们确定一个方向,比如说:我们用流动影像画面连续的这种方式,表示一种电影语言的关系,其实表面上看着是图像运动,但是它实际上里面涉及到古今中外,或者说从古典到当代的美术之间图像关系,把握之间的美学“尺度”。沈朝方他受到东西方哲学,包括美学的影响,将其在创作中表现出审美“尺度”体现了东西方的融合,所以,作为导演把握语言的适度是一种能力的象征。
    ▲海草120胶片摄影10 ▲海草120胶片摄影 审美的“尺度”———写在沈朝方电影艺术展 刘旭光(当代艺术家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2023.3.13 关于艺术家
    沈朝方
    1982年出生于中国福建,2007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并作为该系的创建者。现为浙江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任教于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学院讲师、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浙江西取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专业指导、顾问。 作为新一代的独立策展人,策划了上海国际艺术设计展电影城市、第三届北京电影学院国际艺术三年展实验电影版块、第十届中国独立影像展特邀策展人和2012亚洲实验电影录像艺术论坛(EXIN)联合策展人。 实验电影《宫乐图》获得2011年亚洲影评人协会最佳短片奖、第二届丽水国际摄影节专家推荐艺术家奖,院线电影《海草》入围第33届金鸡奖、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展映单元、第十届浙江电影凤凰奖并与2021年低全国公映。第三部长片电影《我在原地等你》获2019年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并入围浙江国际青年电影节闭幕片、第十届浙江电影凤凰奖,2019年11月在全国公映并在长三角取得15%排片比例。 著有《一个人的戏剧》《南国少将的早餐》《触碰电影的边缘》 导演电影包括:《宫乐图》《南国少将的早餐》《海草》《我在原地等你》 近期个展包括: 2020“沈朝方电影摄影展暨《海草》金鸡电影节观影会·泉州1915艺术空间 2020“夏日舞曲”沈朝方电影艺术文献展·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 2019“我在原地等你”沈朝方艺术电影十年展·厦门瞐艺术中心大型回顾展 2018“触碰电影的边缘”沈朝方作品展·上海 0+23space 2017 第二届丽水摄影节“宫乐图”个人项目并获得年度专家推荐艺术家奖 2017 “南国少将的早餐胶片摄影、新作新书及收藏展·云树酒店·杭州 2013 EXIT4 第四届台湾国际实验媒体艺术展·台北牯岭街剧场 2012 第一届 EXIN南京亚洲实验电影录像论坛·南京南视觉美术馆 2011 成都双年展-成都当代美术馆“宫乐图”个展·成都当代美术馆 2009年北京798在3画廊《繁丽与繁灭II》个展 2008年北京电影学院美术馆《繁丽与繁灭》个展 作品在威尼斯双年展外围展、德国的中国8、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北京白盒子艺术馆、那不勒斯美术馆、伦敦动态影像节、台湾美术馆、印尼国家馆、今日美术馆、金鸡湖美术馆、成都双年展等重要学术机构、双年展和电影节展出。并在各大美术学院、美术馆、美术机构举办系列展映包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台北牯岭街剧场、浙江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广州时代美术馆、澳门科技大学、成都当代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法设计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民生美术馆、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高校及艺术机构展映。 参观指南 ⏱️ 开放时间 周六至周日10:00-17:00 注:公众开放日,最晚入馆时间16:30 周一至周五10:00-17:00 注:仅接受预约观展,最晚入馆时间16:30 ⛩️ 地点 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文化遗址公园3088弄8号 YOUNG·拂尘庵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