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天使宝贝法兰丝(台)
导演: 亚历克斯·汤普森
编剧: 凯莉·奥沙利文
主演: 凯莉·奥沙利文 吉姆·特鲁-福斯特 弗朗西斯·奎南 Rebekah Ward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9-03-10(西南偏南电影节) 2020-02-28(美国)
片长: 106分钟 IMDb: tt9016016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文/杨时旸)
无论从哪个方面去衡量,《圣·弗朗西斯》都是一部标准的女性主义电影,以女人和女孩为主角,写女性的肉身困境,社会遭际与精神世界,这其中有众所周知的议题,也有秘而不宣的羞耻,它轻盈、真实,看起来不停地触碰生活中隐藏的暗礁,但总有一层明亮的底色。它的故事背景设定,从某个角度去看,是一个标准的“政治正确模板”——那对寻找保姆的“夫妻”是一对跨种族的拉拉,住在郊外富人区,人工受孕刚刚产下第二个孩子,门口草坪上插着“黑命贵”的标语。明白了吧?这几乎奠定了故事的基调和语气,这政治正确的展现并不让人厌烦,而始终透过另一个女孩布丽奇特的省察视角带着轻微自嘲和反讽的语气,它的设定成为对古怪又有些荒诞的社会现实的见证,一直在展现真实生活中表演性的开放以及内部长久积压着的封闭。
故事是以女主角布丽奇特闯入这个家庭为开端的。布丽奇特34岁,以世俗标准去看,她一无所成,在餐厅当服务员,没有结婚,没有子女,没有未来。她来应聘保姆。这个中年白人负责照顾一个黑人小孩——那对儿拉拉夫妻家的老大弗朗西斯,偶尔还得照管那个刚刚降生永远在哭的婴儿。布丽奇特带着六岁的小姑娘去逛公园,上音乐课,外出徒步,小麻烦不断但感情日益升温。从类型上看,这故事就是一部生活小品,对白里都是家常,展现的都是琐碎,但这细密之中悄悄埋进众多公共议题。比如月经羞耻、堕胎、当众哺乳的权利与争议、产后抑郁、女性成为母亲后的社会角色变迁与自我定位的失衡,更何况还有着作为背景一直存在的关于种族和同性婚姻的各种拷问。
血,是这个故事中的一条精神线索。布丽奇特和那个小他8岁的男友第一次上床就赶上了自己意外来了月经,这尴尬的场面成为了整个故事的锚点,血就此成为了一个不言不语却时刻在场的隐性主角,此后,她发现自己意外怀孕,没有任何犹豫决定堕胎,而因为后遗症,她不得不面对自己不停地出血,女性下身涌出的血液出现在这里和那里,造成一次次或大或小的尴尬,这些斑斑血迹成为了女性身份的象征与隐喻,不停地向观众强调和提点。在这个故事中,所展现出的女性处境是复杂而暧昧的,一方面,她们展现出一种不可辩驳的自由选择权利,无论是堕胎还是同性生育权,但另一方面,她们也时刻面对着外部的压力与苛责,更有趣的是,那更多的时候来自于女性本身,比如在公园里,弗朗西斯的妈妈因为当众哺乳被另一位中产阶级女人斥责,这是一种男权压迫的变形与迁移,某些女性自觉承担起维系男权的警察角色。当然,除却这些对抗之外,这故事中更多的时候还是遍布着“对话”,女性之间的对话,探讨身体的隐私,探讨自身处境,探讨自身与外部的关系。
换一个角度去看,这份谋生的保姆职业像是一场浸入式游戏,让布丽奇特见证不同的女性所面临的共同的困境,然后,它又幻化成一次漫长的体验派心理疗愈,让这个世俗标准里的失败者重整旗鼓,终于能明白亲密、责任、自我等等这样抽象的议题到底是怎样的含义。她担任了小女孩的手脚,帮她去这里和那里,小姑娘却成为了她的精神导师,用一两句充满童真却意外深刻的话,帮她重建信心。她们在教堂里玩游戏,小姑娘假扮成神父,布丽奇特说着自己的困惑,“我不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我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也没有体面的工作。”弗朗西斯说,“你一定要有这些东西吗?”这从一个六岁孩子口中说出,振聋发聩,她的提问是真诚的,没被意识形态和社会偏见浸染过的,更不是那种成年人故意假扮纯真的表演,她只是单纯的好奇,却通透得犹如神启。
有时,这个电影会令人想起那部《如晴天似雨天》,同样是一个保姆和一个孩子彼此治愈的故事,弗朗西斯就是布丽奇特心里的声音,那个被压抑的本我,小姑娘让她敢于面对自己不敢面对的,确认游移不定的,追求因懦弱而逃避的。她把弗朗西斯送进学校,完成一桩关于成长的交付,感动得落泪,因为她明白,真正成长的其实是她自己。小姑娘奶声奶气地对她说,“妈咪用卫生棉条,妈妈用月经杯……我以后也要找到最适合我身体的月经用品。等我来月经的时候,我可以找你说说话。”一切回到了“女性之血”,这是女性间私密的慰藉,难以名状的情谊。一种足以抵挡外部坚硬与严酷的柔情。
(本文首发 中国新闻周刊 专栏)
“我不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我没有丈夫,没有孩子,也没有体面的工作。”女主角布里吉特在告解室外说,
“你一定要有这些东西吗?”告解室里传来反问,是个孩子的声音。
这大概是影片最直白地呼应片名的一刻,带有某种象征性的启迪和救赎意味,但是一定不要因此便将它简单归类于那种“一个不太成功的大人”和“一个聪慧的孩子”相互救赎的cliché。
它不是。
布里吉特是个餐厅服务员,派对上遇上的中年男人在闻听她的职业后安慰道:“你才二十几岁,会好起来的。” 布里吉特耸耸肩:“我34岁了。”在朋友们或事业有成或结婚生子的年岁,她要去一个同性恋家庭,面试一个保姆职位。而这份算不上体面的新工作,将为她带来新的人生体验。
《圣·弗朗西斯》具有新锐电影的一切噱头:它是青年女编剧凯莉·奥沙利文自编自演的处女作,影片涉及了大量女性话题:女同性恋家庭、月经、流产、产后抑郁、育儿等等。2019年,它在主推新锐导演作品的西南偏南电影节一举拿下三个提名和两个奖项(观众选择奖、评委会特别奖),大放异彩。
但是,这部电影却毫无“激进”的感觉。从剧本到拍摄手法,再到演员的演绎,都呈现出了一种克制、日常且舒缓的风格,搭配上温柔的配乐,清新得宛似和风花繁的夏日物语。更令人赞叹的是,这种清新感并非通过粉饰和避重就轻达成。创作者对许多生活场景进行了极为写实的展现——尤其是多次出现的月经和育儿场景,几乎可以算得上“无情”般诚实。血是鲜红的,流下来会在床单、座椅上留下印记。卫生巾是宽的,垫好之后需要调整确认,顺便看看屁股的位置有没有渗血。
弗朗西斯看到女主的卫生巾,奶声奶气、一本正经地强调:“妈咪用卫生棉条,妈妈用月经杯……我以后也要找到最适合我身体的月经用品,因为每个女人的身体都是不同的。”
公开谈论,是正常面对的第一步。在前些年给青春期的小孩子编写性教育读本时,我设计过一个小游戏,让他们在人体解剖拼图中找到性器官和其它器官,摆到它们对应的位置,喊出它们的名字——器官就是器官,子宫和阴道不应该比肝脏眼球羞耻,月经也并不比鼻血难堪。
《圣·弗朗西斯》因为坦诚地关注女性的身体经验而被定义为“新锐“。可是,讨论女性的身体感受不该是“新锐”,它本应是最自然、最日常的事。
影片中还有另一句关于“公开谈论”所蕴含力量的箴言。女主和妈妈一起去健身时,母亲谈起她小时候的故事:“当你还是个婴儿,你不停尖叫,我做什么都不能安抚你。我就想象着抓住你的脚踝,一遍遍把你的小脑袋撞去墙上。”
女主略有调侃地回应:“我不知道你是否该把这故事告诉我。”
妈妈说:“这是事实,女性应该更经常地谈论它,这样就不会那么孤单了。”
是的,孤单。
就像女主就流产的问题对自己算得上温柔体贴的小男朋友说的:我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你体会不到我的痛楚。
女主后来用妈妈这段话,劝慰了小弗朗西斯的妈咪玛雅。
玛雅是弗朗西斯的同性妈妈之一,是全片最出彩的配角。用女主的话来形容:玛雅有趣自信又性感,而现在,她却是个不穿胸罩、没时间洗澡、不断在哭泣的喂奶机。
这“台”喂奶机深陷产后抑郁,会因为自己婴儿的持续哭闹而无法靠近他,但同时,她依然善良、强大,关心自己的爱人、孩子,还有萍水相逢的女主。
在外出碰到对同性恋敌意满满的中产阶级妈妈时,女主因为对方话里对自己朋友的侮辱而恼怒,险些跟对方起冲突。玛雅站起来对那位妈妈说,“我的孩子在这”,对方表情傲慢地看着她,“我的也在。”然后玛雅语气和缓但坚定地回复道:“我认为我们有责任向孩子们展示好的东西,展示人们可以求同存异,尊重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如果我冒犯到你,我道歉,但是我不会因为在公开场合给我儿子喂奶、爱我的家人而道歉。”
坚定地站定立场,毫不屈服地斗争——但这些诉求并不意味着要诉诸于辱骂和暴力。玛雅为我们展示了不卑不亢,尊重他人也极为自尊的典范。
编剧和导演没有避讳同性恋家庭、大龄单身女子、社会中下层人等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困境和敌意,但同时,他们也没有过度渲染冲突场景,而是有详有略地让观众跟随角色一起去体验、应对矛盾,最终让观众的情绪得到抒发的同时,也理解、感受到了角色的心理情感变化。
《圣·弗朗西斯》将“残酷烦乱”的生活主题和“清新温柔”的视觉风格有机融合在一起,展示了一个奇妙的荧幕故事。它关注了生育、年龄、阶级等因素带给现代人的焦虑,超越单纯的性别视角展示了人文关怀。我想,女性们不妨去看看它,而男性们——更该去看。
|作者:LINDSAY PUGH |译者:小双,业余迷影人、自由译者,翻译电影文章几十万字数
在电影《圣·弗朗西斯》中,布里奇特(Bridget,Kelly O’Sullivan凯莉·奥沙利文饰,同时也是该片编剧)上网搜索“35岁,毫无头绪,我怎么办”。当同龄人都在忙着抚养孩子的时候,她却在一家餐厅当服务员,希望能抢到一个暑期保姆的职位。布里奇特似乎明白自己很聪明,也很能干,但她身边的其他人却不断提醒她,社会对任何一个过着非传统生活的人都很怜悯。当她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别人——她是个服务员,暑期做保姆,只上过一年大学,还未婚,不确定要不要生孩子时,他们就会用一种自以为是的“哦,亲爱的”的眼神打量她。
不过,那些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的人们没有一个比布丽奇特过得更好。他们只是更善于假装生活不是一场混杂着困惑和不满足的清醒噩梦。随着布里奇特逐渐了解她的雇主家庭,她开始意识到,每个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假装自己过得很好。在外界看来,玛雅(Maya,Charin Alvarez饰)和安妮(Annie,Lily Mojekwu饰)看起来是一对完美的同性伴侣。他们在伊利诺伊州的埃文斯顿有一栋漂亮的房子,还有一个懂事的6岁女儿弗兰西斯(Frances,Ramona Edith Williams饰),布里奇特的工作就是照看她。这对伴侣似乎非常相爱,并且对于玛雅生下的第二个孩子非常开心,他们给男孩取名沃利(Wally)。我想很多女性都会觉得他们对外展现出来的成功表象令人生畏。
然而在她们完美的外表下,两个女人都在与自己的恶魔作斗争。在沃利出生后,玛雅经历了产后抑郁症,她试图通过祈祷来摆脱而不是寻求专业帮助。安妮不停地工作,几乎没有时间着家,更不用说为生病的妻子充当靠山了。作为一对跨种族的同性恋伴侣,他们也承受了一定程度的污名,即使在他们相对进步的社区。布里奇特最近做了一次堕胎,事后一直在流血。虽然她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但她确实感到孤独,无法与妈妈、最好的朋友或让她意外怀孕的伴侣杰斯(Jace ,Max Lipchitz饰)交谈。随着她与玛雅、安妮和弗朗西斯关系的加深,布丽奇特从他们看似完美但仍有不少缺陷的生活中得到安慰,也越来越愿意暴露自己的脆弱。
《圣·弗朗西丝》不仅仅是一部独具魅力的独立电影,讲述一个80后女性一地鸡毛的生活。这是一部让人感同身受的深刻电影,讲述了所有女性所面临的集体挣扎,以及分享这些挣扎所带来的力量。外在的“成功”并不一定等同于内心的平静和稳定。在凯莉·奥沙利文的第一个剧本中,她就创造了复杂而细腻的角色,就像你在现实世界中会真正遇到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事件让人觉得是被刻意编造出来的,也没有为了戏剧而戏剧。奥沙利文和导演亚历克斯·汤普森(Alex Thompson)也是一对情侣,他们明白,每一个时刻都不一定非得要有高度,才会觉得有意义。
我对他们俩进行了一次访谈,我们聊了聊在银幕上如何表现堕胎,与儿童演员合作是怎样的体验,以及用真实生活场景作为艺术灵感带来了怎样的挑战。
7R:凯利,这是你的第一个剧本。你是不是一直都知道自己最终想要写作?
凯利·奥沙利文:我想我已经暗暗地想要写作很久了,但我没有去上课学习编剧,也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训练。我并不是觉得自己不需要去学习就能写好,而是感觉到这是我可能做不到的事情。我想写这个,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有独特的东西可以说。我还是有一大堆疑问,但它促使我学习如何写剧本,这样我就可以用我以前没有见过的方式来描述堕胎。还有,产后抑郁症、羞耻感,以及电影中的其他所有东西。
7R:你把每个角色都塑造得如此丰满,这让我很佩服。虽然影片的中心是围绕着布里奇特,但故事并不只属于她一个人。为什么对你来说,描写其他角色所面临的挑战也很重要呢?
凯莉·奥沙利文:这来自于我的演员背景,我最喜欢的戏剧和电影都是典型的多角色多线索叙事。我一开始就知道,我想让观众体验逐渐认识安妮和玛雅的过程,并和布里奇特一起了解他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角色就变得和她一样复杂。
我认为这也有助于我在写作时考虑到这些演员,并知道他们有多棒。我想确保我为他们写的角色,1)会让她们感兴趣,2)像她们自身一样丰富和复杂。
7R:雷蒙娜·伊迪丝·威廉姆斯(饰演弗朗西丝)的表演是另一个伟大的表演。她有无可挑剔的喜剧感觉。和她合作是什么感觉,你有什么技巧可以让儿童演员表现得更好吗?
亚历克斯·汤普森:让蕾梦娜饰演弗朗西斯完全是胜券在握。当她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走进试镜室时,她就已经是我们想要放在银幕上的人了。假设台词只是当时情境下自然而然说出来的,那么就很容易把镜头对准她。
大多半的注释都是跟情境有关的,有时也会有肢体上的,但我认为我们只是创造了这样的环境,凯莉和雷蒙娜整天非常亲密,很像布里奇特和弗朗西斯的关系,也许比电影里的关系要更亲密一些,因为电影里布里奇特只是弗朗西斯的保姆而已。我们确实有一个老师在现场,但雷蒙娜很喜欢凯利。
凯莉·奥沙利文:我爱她!我感觉自己又成了保姆。
亚历克斯·汤普森:我想这和我们对片中其他演员采取的方法是一样的,那就是帮助每个人自在地做自己。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当人们觉得自己马上就可以展现出真正的自己时,最强的表演总是会出现。还有她的喜剧感觉! 她天生就很幽默,很疯狂。她很擅长多次拍摄、多角度,所以最终剪辑保留了很多她的镜头。
7R:雷蒙娜在冰激凌店那场戏最为有趣。在分享圣代的时候,弗朗西斯告诉布里奇特她朋友的父母要离婚了,因为妈妈和一个空手道老师有染。她用一本正经的语气解释道:“亨利的爸爸因为太伤心,所以把他们的小货车开进了湖里。”看来雷蒙娜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这种情况和背后的情绪。台词很有层次感。
凯利·奥沙利文:她在那一刻的表现是我所能期望的一切。孩子们真的会说这样的话,“哦,是的,那个空手道老师,他们不再住在一起了”太贴近现实了。
亚历克斯·汤普森:你几乎可以看到雷蒙娜在研究这句台词的奇怪细节。实际上,我们之前拍摄的那个场景版本是在人行道上边走边聊,这对于漫无目的的对话来说是个错误的模式,所以我们考虑了如果让两个角色都坐在椅子上,给他们一些冰激凌,看看会发生什么。
凯利·奥沙利文:他边说“他因为悲伤而开车沉进了湖里”,同时还吃了一大口冰激凌,没有比这个更有趣了。
7R:我很想听你们俩谈谈与另一半如此紧密合作的感受。有没有什么重大的分歧或不得不做出妥协的地方?
凯莉·奥沙利文:随着事情逐步发展,我们逐渐学会了如何合作。我对这段经历感到非常感激,因为除了亚历克斯之外,我不会信任任何人来做这件事。他做得很出色。我们当然也争论过。那是我第一次写东西,所以……当然现在我对剪辑啊什么的已经不那么看重了,但我们当时一行一行地看剧本,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争论不休。
亚历克斯·汤普森:我记得我在一家餐厅坐下来——在疫情之前去公共场所是很正常的事情——一次要过15-25页。那时的剧本大概有168页,所以这真是个苦差事。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在拍摄时不会在任何重要的事情上产生分歧。我们想给彼此一个解释的空间。有很多时刻,和一些选角决定,我们每个人都在想,“啊,这里真的不行了”。但是我想在某些情况下的某些时刻里,我们都可能是最自豪的。
凯莉·奥沙利文:和别人一起经历过这个过程,然后又想和他们一起再做一次,这真的很酷。我们目前正在写另一个剧本。我们计划联合执导。我们已经比较擅长了,这很神奇。
亚历克斯·汤普森:我们在两天内完成了新的剧本。
7R:凯莉,我知道你之前说过,《圣·弗朗西斯》剧本中的很多细节都来自于你的生活。人们会不会因为你是根据经验来写,就认为你是布里奇特?如果有的话,你会不会觉得很烦?
凯莉·奥沙利文:只有当人们对布里奇特的评价很刻薄的时候,我才会感到恼火。我听到一个人这样描述这个故事:“就是个关于保姆的故事,你绝对不想让她来当孩子的保姆,简直糟糕透顶。”我听到之后就会非常介意。
亚历克斯·汤普森:说这话的人是我们的一个投资者!
凯利·奥沙利文:我和布里奇特之间肯定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我不介意人们这么去想。但我们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不是同一个人。作为一个演员,我演了布里奇特,所以当人们侮辱她的时候,我就会说:“嘿,她没那么糟糕。”当人们对她苛刻的时候,我会很烦躁,我也很惊讶自己会这样。
7R:我不怪你。我感觉影片中的人物有时会因为布丽奇特没有取得社会上所认为的成功的标志而对她不好,而不是因为她愚蠢或无能。影片的第一场戏,那个在派对上羞辱她的人生选择的混蛋家伙就是这种行为的最好例子。
凯莉-奥沙利文:我觉得这种情况发生在很多人身上。我们的文化确实是根据人们的工作、挣钱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来评价他们。当人们在看完电影后贬低布里奇特,就映射了电影中的片段,我想说:“你就是电影开头聚会上的那个人!”
7R:即使玛雅和安妮过着比较传统的生活——我是说她们已婚已育,经济条件也不错——但她们仍然是一堆同性恋跨种族伴侣,这一点我很喜欢。他们在某些方面是传统的,但不是每个方面都是。
凯莉·奥沙利文:我一直都知道影片中的父母会是一对同性伴侣。我觉得有一个机会可以把很多事情正常化,那么为什么不把同性伴侣一起抚养孩子正常化呢?我问自己,当某些事情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已经被训练成要去期待什么。
所以,布里奇特要去面试当保姆,我们马上颠覆人们对那些父母的期望,我们不会去评论它,也不会小题大做,我们会把它当做正常的事情来呈现,因为它就是正常的。
很多选择都是在这个脉络中做出的。我们想颠覆人们的期望,让角色和情境更真实。其实很多人都会选择不同的人生道路,只是电视和电影中通常只会展现人们走同一条道路。
亚历克斯-汤普森:有趣的是,每当你有一部电影的角色不是白人异性恋,就会需要角色做出一些选择,好像一部有白人异性恋角色的电影被认为是一种标准模式,而其它的就会需要选择是走标准模式还是不传统模式。我们需要开始跳出那个非常狭窄的框框。
7R:当你跳出这个狭隘的框框之外去处理电影时,对话和冲突就感觉不是被创建出来的。例如,玛雅在公园里发生了冲突,一个恐同的妈妈因为玛雅公开哺乳而羞辱她。这场冲突,以及玛雅和布里奇特对此的反应,感觉就像是现实生活中会发生的事情。它最终变成了一个胜利的时刻,但它并没有为了戏剧性而人为地升华。
凯利·奥沙利文:绝对的。我的生活中很少有像电影中那种胜利的时刻。我感到胜利的时候,通常是我采取的一些小行动的结果。对玛雅来说,站在那个女人面前并不是一件大事,但她是在哺乳这个脆弱的时刻宣示自己的力量。这种行为越让人觉得真实,电影就越真实。
7R:布里奇特和杰斯之间的互动也比传统电影更真实。我觉得《圣·弗朗西斯》是我看过的唯一一部公平地描写“堕胎之后两个人需要的东西是不同的”的电影。通常,当一部电影试图让男人看起来很有同情心时,会让我想吐槽,但我理解为什么杰斯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对布里奇特不接受感到失望(反之亦然)。
凯利·奥沙利文:在现实生活中,很少会出现在一种情境下有一个纯粹的坏人。我们想做的事情是对每个角色都有最大的共情。如果你做到了这一点,那么每个角色说的话就都有道理了! 他说他想谈谈这个情况,而她不想谈,谁都没有错。观众对这两个人都可以共情到,他们所处的情境完全不同,我想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努力的方向完全不同的时候会很痛苦。他们没有一个沟通充分的对话,但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人们只是从两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它。
亚历克斯·汤普森:我觉得要是你的故事是关于一些典型或者俗套的角色时,无论是好是坏,一定会进行不下去。比如说,谁赢得了这场对话?这是否会导致分手?他们什么时候会和解?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点,也是我们在制作时觉得很冒险的一点,就是没有任何好莱坞的节奏。我们在最后用差不多是浪漫喜剧类型的一个告别场景来弥补它。我觉得它让一些细微的差别体现出来,在其他类型的剧本中,你可能会被要求做一个选择,明确地说谁对谁错。
凯利·奥沙利文:或者说结尾只是为了让它更“戏剧化”。
7R:对于电影制作人来说,制造一些在大银幕上看起来特别尖锐或戏剧性的时刻肯定是有压力的。我们之前做了一集关于电影中堕胎的播客节目,这让我想到在描述这一事件时,要达到合适的平衡是多么困难。当你们在编剧和拍摄这部电影时,你们想在诊所的那一幕中传达什么元素?
凯莉·奥沙利文:我只知道和以往所有的堕胎场景都不一样。比如,女人在诊所的最后一刻改变主意,这在《蓝色情人节》(Blue Valentine)、《朱诺》(Juno)和《欲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中都是这样的。我喜欢那些电影和电视剧,但我认为我们作为观众被训练成看到堕胎场景,就会想,她是不是要改变主意了?她是不是要哭了?
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反映我的实际经历。我知道,无论如何,我总是可以依靠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女性堕胎的经历千差万别。这是非常个人的经历,所以我想写成和我亲身经历相似的样子,包括那个工作人员跟我说“你想不想知道是不是双胞胎?告诉你,不是”都和现实一模一样。那时候觉得那是我听过最搞笑的话。我希望那场诊所的戏能让人感觉超级真实,就像生活一样……你以为会有什么大的戏剧性时刻,但最后却完全不同,就是很平庸,甚至可能有点荒谬。
对我来说,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表现出堕胎的过程。我们展示了布里奇特服用这些药片, 20分钟后,她开始出现身体症状。而她堕胎之后持续出血了很长时间,这完全是我的个人经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我知道我可以用一种具体的、真实的、不同于其他已经在银幕上表现的方式来描绘堕胎的过程。
7R:这些小细节让我觉得很突出。比如布里奇特拍了一张超声检查的照片,不是因为她有什么遗憾,而是因为她想记住她生命中发生的这件事。
凯利·奥沙利文:是的,她只是标记那个时刻。
7R:很明显,我很喜欢她进入检查室之前,有个人跟她剧透了邓布利多死了。感觉很适合那一刻。
凯莉·奥沙利文:我写这个剧本的时候在读《哈利·波特》,当得知邓布利多死了的时候,我就觉得“天哪,这完全不可能吧!”
7R:你提到了堕胎后的出血,这让我想起了本片中的女性中,血是多么的突出。就连弗朗西斯也说了一句话,说她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要给布里奇特打电话讨论一下。你为什么选择如此频繁地描写血?
凯利·奥沙利文:对我来说,这部电影是关于羞耻和疗愈,而血是一个非常生动的、真实的让很多女性会觉得羞耻的例子,而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觉得羞耻。第一,我觉得如果我们要真实地描写堕胎,我们一定要涵盖到出血这个情况。第二,它涉及到我们最早接收到的关于月经的一些观念。这个社会文化让我们觉得经血是需要小心翼翼隐藏起来的东西。
我想展示的是经期性爱是种怎样的体验,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还有我只是想展示作为一个女人,拥有女性身体是一种怎样的生理体验。关于月经,也关于分娩和母职,以及这些是如何改变你的身体,还有这些化学变化会如何影响心理健康。我就是希望把一切真实地呈现在银幕上,而不是继续通过忽视来让这些成为令人羞耻的秘密。
| 原文来源:
不该是仿佛好像或者可能,肯定的是性别认同为女性,绝大多数顺生理性别的女性,性取向为同性也丝毫不会影响的生育焦虑!生或不生这不仅是关于女性生殖生育能力的问题,也息息相关着女性对于自己的生活轨迹而作何重大选择,比如选择相亲结婚、相亲形婚、单身妈妈等。
34岁的女主在写作方面不得志,一直做着服务员之类临时工的工作,不交固定关系的男友,也不乏男性炮友,可以形容她自己的小日子过得还算稳定舒适。朋友介绍的另一份暑假看孩子的工作,接着发现意外怀孕果断打掉,彻底证明打乱了她的惯常心绪,而不是她倔强地认为自己可以保持不被改变。她开始意识到生育给她带来的焦虑,医学统计对女性身体下了定义35岁以后不容易生了!哪怕是父母小心翼翼表达着担忧,都是极其扎眼的。
不必要去假设女主如果是34岁的白男,社会对她的事业发展就会怎么怎么样提供便利。她就是个女性!就是要面临方方面面的关于生育的事情,更何况女性的脑子无法替卵子决定授不授精。
片中还有少数族裔拉拉家庭的剧情,涉及到被歧视、被恐同。我觉得选一个白女家庭主妇去歧视拉拉家庭更有说服力,说服观众歧视他人是多么显得此人丑陋啊。很痛快。
片尾不意外地温馨范儿,而女主也好像决定了会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