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幽灵世界 Ghost World(2001)

简介:

    有这么一对好友,她们是同是20岁的伊尼德(索拉•伯奇 饰)与丽贝卡(斯嘉丽•约翰逊 饰)。虽然她们性格十分迥异,但她们还是常常待在一起,讨论发生在她们周遭的人与事物,她们向对方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看法,或褒或贬。就这样一直如此,持续着她们的友谊。

演员:



影评:

  1. 那一年,Thora Birch 19岁,两年前她出现在另一部电影中,那个电影叫作《American Beauty》;那一年Scarlet Johansson 17岁,两年后她出现在另外一部电影中,那个电影叫作《Lost in Translation》。在1999年,她们相遇在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叫作《Ghost World》。

    很容易被电影的名字误解,然而这并不是一部鬼片。我的理解是,我们生存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周围的人们都是如此陌生,仿佛除了自己,身边的都是幽灵。

    日本有一个关于战国时期的典故。人有问曰:杜鹃不鸣,奈何? 信长答曰: 杜鹃不鸣,杀之。 秀吉答曰:杜鹃不鸣,使其鸣。家康答曰:杜鹃不鸣,待其鸣。虽然三位领袖处置不鸣杜鹃的方法各异,然而他们的想法都是改变杜鹃。如果杜鹃对应于这个社会,显然不是所有人都有织田信长们的魄力和能力。于是他们不得不在以下两种方法中选择其一:适应它或者离开它。电影便是描写了这样几个无法改变社会的孤独的小人物如何在格格不入的世界里书写自己的生活。

    假如你是昆汀·塔伦蒂诺,有一天你发现你要把所有辛辛苦苦搜集来的小玩意全都摆摊出售,因为你没钱吃饭了;假如你是屈原,有一天你在喝醉酒之后发现其实真正醉酒的是除了你之外所有的人;假如你是Donnie Darko,人们一直觉得你是个白痴,然而有一天你突发奇想的去测智商,发现自己的智商是250;你会怎么办?

    王小波说,任何爱情,只要坚持到最后,总归是值得赞赏的。然而对于信仰丧失的我,不仅仅是爱情,任何事情,只要你执迷不悟的坚持到最后,也都是值得赞赏的,不论你是马克思主义者,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参与者,用生命反对同性恋的虔诚基督徒,天天画女人生孩子特写的女权主义者,认为人类必须灭亡的革命战士,还是对抗那些悲观主义的改良主义者;不论你最终投入了汨罗江的怀抱,隐居在桃花源里,还是躲在断背山上。

    你穿着SM的装束,带着猫女的面具,穿着黑色网格长袜和数不清有多少根鞋带的长靴,拿着皮鞭,哼着60年代的乡村音乐坐在一个废弃的候车长椅上。

    人人都有这个时刻,认为身边的一切都无法原谅,觉得自己如此孤独,至少在我们青春期的时候。于是当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看到似乎“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时候,我们载歌载舞,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仿佛就在这个时间,就在这个空间,就在这个不属于我们的世界,千载难逢的,莫名其妙的,我们聚在了一起,来不及也说不出“你也在这里”,仅仅是紧紧的抱在一起,笑着,还流着泪。围着篝火,举着烈酒,一起唱着:

    此生未了

    心却已无所扰

    只想换得

    半世逍遥


    突然有一天,我们醒来了,然后离开了。你说你困惑,那么我来讲给你听。虽然看似我们都很忧郁,我们都很孤独,但我们不是同一类人。你孤独是因为你愤世嫉俗抑或犬儒主义,我孤独是因为我想融入肮脏的世界却不知如何,他孤独是因为他本就不属于这个时空,他带着面具,穿着黑色的长衫,而里面甚至没有一团气。所以,再见,抑或再也不见,我的朋友。如果这时,仿佛一只吸血鬼的你加倍感受到了几个世纪的孤独,那么在踏上通往天国的列车之前,看一下这部只属于你的电影。

    《Ghost World》讲的便是这些。虽然我什么都没说,但我什么都说了。

    虽然现在Scarlet Johansson如火如荼,除了一贯的冷美人的角色之外,竟然被Woody Ellen看上作热情似火的情人,然而在《Ghost World》中,Thora Birch更胜一筹,但愿这个真正的演技派也能有Scarlet Johansson的运气。其实Christina Ricci曾经被考虑过扮演Enid这个形象,在我看来也非常合情合理,然而最终这个角色能到Thora Birch的手中真的是一件让人庆幸的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让我改变了对美国漫画的印象。以后有时间(虽然估计没这天),一定多看一些。现在觉得比日本漫画好看不少。
  2. 很多时候我都不太能记得起青春期的绝望了。人大了会穿过一条通道,步往另一个世界,就算仍然敏感清冽,都已与当初的脆弱不可同日而语。
    看完《Ghost World》(港译《黐孖妹》)之后,那种无望又再浮上心头。
    高中毕业的暑假,Enid和Rebecca不打算升大学,决定打份工,攒钱搬出来住。总之是要自立。但Enid的心飘上飘下,留着黑色齐耳短发的她外貌很特别,但对男生来说不算吸引,更不能与金发斯文的Rebacca相比,所以但凡两个人同时出现的场合,男生只跟Rebecca搭讪。
    Enid有着热情凌乱的灵魂,所以她很迷乱,Rebecca也跟她一样,出席毕业舞会,用尖酸刻薄的话语刺痛所有人,不好好说话,眼神自下往上打量人,但又因青春稚嫩的脸庞,就连这种扫射也是叫众生颠倒而不觉没礼貌的。她们看见伪装成五十年代经典乐曲主题的餐厅便进去,嘲笑一切人,青春的肆无忌惮。翻开报纸,在征友版寻找玩弄的对象,锁定了一个痴情憨君。打电话约出来,看着对方空等,笑得得意忘形。是青春才会有的残忍。
    又因为青春才会有的好奇心(分不清善意和恶意),Enid和Rebecca去跟踪那个憨君,他在这个世界可以说是一个loser,Enid却觉得他是真正有趣的。当众有多少故意与世界作对的成分,谁也分不清。憨君家中有最好的78转唱片,有最好的海报,海报还有丰富的故事,少女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地方,同时开始热心地非要帮憨君找一个女友,理由是“我受不了你这种人居然没拖拍的世界。”
    Rebecca已经脚踏实地地在快餐店打工,忍受着白痴的顾客(以及成年人),她努力在这个世界按照社会的规则去完成自己的梦想。目前她的梦想很简单,攒钱,找到一个房子,和好友居住。她是有了目标就去努力的人,而Enid一直没有付诸努力。也许直到最后,Rebecca都未能明白老友为何总不能按照计划行事,在最后一次争吵中,她忍无可忍:不如你直接讲你不想和我住算了!
    其实Enid应该是没有把和好友住在一起看成是独立的标志,她迷惘又困惑,那既不是她的梦想,亦非她的出路。她在寻找各种可能性,憨君代表的成人世界不如其他人一般白痴冷酷,她时常去找他,直至他真的等来了女朋友,没有时间理她时,她真的失落了。
    平时她不说,她故意故作轻松地跟每一个遇到的人交往,仿佛他们都不算什么,好像只要她高兴,轻轻一点,他们的生活就可以按照她的意愿随心所欲地起变化。阿修罗的魔法可以畅行无阻一个需要真有魔力,另一个必备条件是需要朋友真心捧场。当Enid失去捧场客之后,她整个人失重了。
    她哭泣,她与老友吵架,她的挑三拣四这次再无人哄,她回家,父亲却告诉她他的新欢打算暑假之后搬进来一起住,“这样对大家都好”,她已被全世界抛弃。哭泣的少女看不见前路。她拿着原本不屑一顾的美术学院奖学金申请书去找美术老师,那是她最后一着,想着离家出走,远走高飞,靠着奖学金,可以不愁衣食,虽然只有一年,但已经足够她缓过劲来,最重要的是,可以显示给那些离弃她又迫不及待建立起新生活的老友、父亲以及憨君。但老师遗憾抱歉的面容明示了一切,今天果靠当天种,当初她凭借从憨君那处拿来的古老海报赢得了老师的赞赏把她推送上奖学金的巅峰,也是这幅明显带有种族歧视的海报让社会把她拉下马,失去奖学金资格。自作自受的规则并不少见,只是对于青春期的少女来说,尤为刻骨。
    她真正是无路可走了。那些远大的梦想与潇洒离开的背影已化为乌有。她回头去找憨君,依仗着青春年幼,欺负他老实善良,她又哭又喝,最终和他上床。可是在《双生花》里,维罗妮卡早已试过,上床只会让人感觉越加空虚,更加感受到生命核心的绝望,那种绝望,让人呜咽着哭泣。这不是Enid的出路,也不是她的世界,憨君不能拯救她,谁也不能。
    她跑去见老友Rebecca,可爱的Rebecca,素雅的Rebecca,依然金发碧眼的Rebecca,再过两年成为《迷失东京》女主角的 Rebecca,答应了老友的请求,让Enid搬进来同住。但Enid什么都没拿,除了一圆盒的各色本子。Rebecca问她怎么就这点东西?她说,晚上回家再收拾。
    但Enid心中大概也已经清楚,当她发现前方无路的时候,即便可以退回以前的世界,一切也早已变味。她回不去,那个每天按部就班的世界容不下她。老友的生活方式不适合她。之前高谈阔论过的梦想已经是过眼云烟。青春的每秒都在变化,一个夏天足以让Enid绕着赤道跑一遭。
    快要入黑的暮色街头,她发现不可能等到公车的诺文,在空等了无数个白天黑夜之后,终于迎来了一班公车,在这个早已改道公交车绝不可能出现的地方,把诺文带走了。公车里空空如也,却很明亮。公车把诺文带向未知的远方,也擦亮了Enid的双眼。
    于是,她也收拾了一袋行李,坐在诺文曾经坐过的椅子上,等待公车到来,然后坐上空无一人的空车,驶向暮色深处。只要离开,离开这个世界,这个没有目标让人失望的世界,离开这个年纪,青春期一无所有的年纪,say goodbye!
  3. 我讨厌说话夹英文,但我现在还没发现让我觉得配得上Thora Birch译音,所以,我在下面用英文。

    电影的功效究竟是什么?是用来炫耀?显示自己的另类名片?就好像一个人大声疾呼,我要去西藏!就会让人,或者他自以为会让人看他的时候多了些崇拜?其实,这种行为,巨傻无比。就像是用盗版的许巍代替他根本不曾有的理想?还是谈谈伯格曼、费里尼,哪怕根本没有看明白!或者蒙太奇和长镜头不停的从嘴里喷薄而出。私以为,电影的功效,就是让人欣悦,能让你一遍一遍的看,回味不已,这就已经是好电影了,不管那是黑泽明,还是王晶。而《幽灵世界》和《美国丽人》都是那种能让人意犹未尽的好电影。
    已经忘了第一次看《美国丽人》的时候是个什么心情,倒是没有觉得多么的出色,甚至,还觉得有点冗长。但是记住了那个在耀眼的安妮特•贝宁和凯文•史贝西背后面色苍白但倔强的Thora Birch,总觉得那个表情异常到位的女孩,日后会比那性感的玫瑰女孩(忘了名字,还懒得上网查)更加璀璨。
    似乎,我错了。她几乎消失了。
    要不是《午夜场》介绍了《幽灵世界》,我想我会慢慢忘掉她,就像忘掉《钢琴课》里的小女孩。我终于买到了《幽灵世界》,真要感谢《午夜场》,那种期待视野完全被满足的快乐,只有懂得的人才真正会明白。爽!于是,我重新看了《美国丽人》,在一个有阳光的下午。于是,我后悔怎么在06年才“认识”了Thora Birch,也庆幸,我终于认识了她。
    Thora Birch在《幽灵世界》中似乎更加出色,连斯嘉丽•乔纳森都不能抢去她的光芒。我知道,重复剧情是最低级的影评,而且,《幽灵世界》中的剧情也是无法重复的,不是因为它晦涩,是因为它真实。我们也曾经像剧中的Enid一样,看什么都不顺眼,觉得谁都是asshole,觉得全世界都不能理解自己。她是活在大多数中的少数派,不屑于加入大多数中来。就像是《美国丽人》中的凯文•史贝西,他压抑自己成为大多数。从一次绝美的意淫开始,他决定不要再和别人一样,辞去工作,敲诈上司,这些也许就是长大后的Enid能做出来的,凯文•史贝西也许会是Enid眼中以身作则的父亲。因为,他们都拒绝正常。
    究竟什么是正常?我们必须做到大众意义上的正常吗?贾曼曾经说,异性恋不是正常,只是普通罢了。被改变的永远是你。就像Rebecca选择了去咖啡馆去收银,哪怕她大多数时候是想毒死每个人,却从来没有想到辞职。她是Enid的朋友,但是她却选择把自己活的像任何其他人一样。哪怕是正在做着自己都觉得愚蠢的事,她也会努力做下去。Enid则会用嘲弄的语气去推荐大杯的七喜,她能够坚持自己,虽然,她被解雇了。
    也许Enid明白得去适应社会,而不是让社会适应你。可她就是不想那么快妥协。
    Thora Birch很适合这样的角色,另类到不屑于与现实融合的人。却又注意那些被人忽视,甚至被人藐视的人。比如那个进了精神病院的男孩,因为他能拍下真正的美丽。比如西摩,他那古怪的搜集狂。也许她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要知道,人永远都是最会顾影自怜的动物。她的演技在《幽灵世界》中更加灵动,眉毛一挑,已经万语千言。当那个莫名其妙的艺术课老师对着破铁丝和杯子里的卫生棉条说啥女性主义的时候,她那种表情让我真的笑得很开心。因为,我似乎看到了我自己。有时候,我是被嘲弄的艺术课老师,有时候,我是嘲弄艺术的Enid
    我们都曾经是Enid,最后变成了Rebecca,对现实妥协究竟是自己软弱,还是现实根本就是不可战胜的?就像是《美国丽人》中的凯文•史贝西他努力的适应了他根本看不起的世界,在自渎时达到一天的高潮也没什么不好,毕竟那是他在跟最爱的人做爱。他刚开始向现实挑战,活的真正像自己的时候,却面带微笑的死去了。这是说明任何向现实挑战的人都注定失败吗?只有隐藏自己,在每天早上让自己high起来?
    不知道最后Enid走到哪儿去了,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结尾,但是,另外一个地方,就能让她做她喜欢的事儿吗?那个莫名其妙出现的公车,带走了她认为全世界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她去的也是全世界唯一能去的地方吗?
    我慢慢的长大,我也就慢慢的羡慕起Eind,我读书、上大学、考研,最后选择一个办公室,老去,死掉。可我无力反抗,我也曾经有过Eind的理想,不和任何人说,就是消失了。她做到了,我却不能。也许有一天我能,可是,能走到哪儿呢?我相信大多数的人,还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只不过,那种小宇宙,只有独处的时候才能爆发。我相信大多数的人,对很多事情是持否定态度的,就像《美国丽人》中说,永远不要低估否定的力量。
    Yon have no idea what I`m talking about, I`m sure. But don`t worry, you`ll someday.
  4. 起初看这个电影的动机是因为Scarlett Johansson。朋友都知道我是她的big fan。这部摄于2001年的电影是她第一次担任主角。以前一直想看,但是没机会。没想到看完电影之后完全给Thora Birch迷住了。我想说天那天那天那,她太迷人了!(起码这部电影里面)这感觉就好像在Buffalo 66里面看到的Christina Ricci一样。

    Ghost World根据同名漫画改编。讲述的是90年代早期两个高中毕业的女生Enid和Rebecca的故事。要说情节的话既可以看成Enid的爱情故事,也可以看到两个和社会格格不入的年轻人改变的故事。

    在介绍里面,有提到A film for a generation。这种大标题很容易就会和过往的那些佳作放在一起比较。比方讲述70年代年轻人的Dazed and Confused的,80年代The Breakfast Club等等。我到不认为这部电影今后在历史上的意义会有多么崇高。毕竟对于Ghost World里面这样的人物,在现实中很难找到一个模板来代入。可是它真切的让我感受到在这个社会里面有一些人永远格格不入,永远没有办法融入主流价值的那种迷茫、失落和寂寞。

    电影开场Enid和Rebecca参加毕业典礼以及随后的party。她们尽情嘲弄身边所有循规蹈矩的人。放肆,幽默,甚至有点冷漠。但是这个是电影里面最明亮的部分。好像生活里面的一切都那么好笑。阳光灿烂,活力十足的少女蔑视一切迂腐。她们毫不顾及旁人的眼光。似乎对于自己的将来已经了若指掌。我想可能在现实里面人们都忍受了太多的无聊、愚蠢、平庸。所以被这两个少女的一切所惊奇。

    但是毕竟是普通人。要面对现实的问题。工作,未来,友谊。这些东西都在发生着悄悄的改变。残酷的是并非你天生就不聪明。而是你自己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无力阻止,逐渐平庸。anyway, 这是一种堕落么?至少在Enid看来是如此。她困惑于好友的改变。自己中意男人的痴钝和畏缩。成人世界竟然没有比高中生活来的更有趣,更有挑战。这是对于她最多的失落。而Rebecca在我看来很顺利的从愤世嫉俗–我甚至觉得这个词不好,她们只是轻蔑和幸灾乐祸地看着一切–转入了正规。找工作,打扮,交正常朋友。这在Enid看来是妥协和不可饶恕,但是却是我们社会地生存之道,起码,在你没能力改变这一切之前。

    于是Enid疯狂爱上了Seymeur, 这个读音好像Say More的独居中年男人。不是老套的不伦之恋,而是她欣喜地发现了有这样地存在:绝对自我,独立于社会之外,有自己独特地品位。其实就好像Rebecca 说地,他不过又是一个pathetic的人而已,和她们之前嘲笑的那些发春男孩并没有太多的不同。但是对于Enid,他和所有人不同,这就是爱情?

    我不想透露太多剧情,这样会扫兴。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恰当地描写了这些转变。而这种感觉,只有当你曾经幻灭的异想天开和离经叛道再被Enid唤醒之后才能体会到的。有影迷在IMDB上提问”seriously…how can anyone watch this movie“立刻下面就有人反驳他说:”You are just simple minded”。我相信这部片子不会被大部份人喜欢。因为它所描绘的这一切对于许多人来说根本没有发生过。顺顺利利的从小读书到大,毕业,找工作,结婚,生小孩。中间穿插了一切大部人人都做过的事情。这就是人生了。

    可是并非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有些人因为自己的敏感和多虑,所以体验到不同的世界。有时候你多问一些”why” 也许人生就会不一样了。

    但是你的生活会因此变好吗?我不这样认为,饰演Seymour的Steve Buscemi就说”I can’t relate to 99% of humanity.” 与众不同在很多时候就意味着孤独。有的人因此改变。但是很多人却固执的不。导演在谈到创作Enid这个角色的时候就说道” She’s kind of girl who never fits in”没有人说得清楚究竟如何才是fit in。也没人能告诉你怎样才是通往幸福之道。对于身处改变的人来说,这样的时刻往往很痛苦。电影在最后并没有下一个定义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好的。反而采用了那个等车的老男人的引喻:坚持,就是生活之路。

    关于电影大致说那么多,接下来补充一些我觉得很棒的看点。

    首先是人物塑造和台词。3位主要人物都很成功。除了归功于原作者的台词功力之外,3位演员的表演也很突出。Thora Birch依然像她在American Beauty中的叛逆女儿那样,非常有性格。可以说她主导了整个电影。SJ小姐主要起绿叶作用,Rebecca的聪明和世故体现得很好。惊喜还来自于 Steve Buscemi。他的外型很独特(看过的人应该知道),赋予了Seymour一种混合的气质,既坚持又怯懦,但是有独特的行事之道。看电影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去欣赏那些台词,很有幽默感。比方:

    Soda Customer: Hi, can I get a medium 7-Up?
    Enid: …Medium? Why sir, did you know that for a mere 25 cents more you can purchase a large beverage? And you know… I’m only telling you this because we’re such good friends: Medium is really only for suckers who don’t know the concept of value.

    还有

    Enid: I think I’m going crazy from sexual frustration.
    Rebecca: And you haven’t heard the miracle of masturbation?

    都很好笑。

    此外导演在解释为什么要取名Ghost world的时候,说到电影的背景设置在美国四处可见的小镇上。这些小镇在90年代发生了一些变化,越来越多大型的Mall和购物中心兴起了。城市变得越来越相似而没有性格。”人”看不见了,好像ghost一样。电影里面有一幕Enid和Seymour去酒吧听blues演出。一边是黑人老艺人在弹琴,旁边就是看着NFL热血沸腾的啤酒青年。

    音乐方面除了很有趣的1965年的印度甩头舞(见opening ),大部份都是blues音乐。而Enid又是那种朋克小女生,所以对照着很有意思。我想blues也是旧日美国的象征吧。我印象很深的是片尾Enid坐上那不存在的bus的时候放的Main theme,很有意味。放在这里大家可以听一下


    原文+图片和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