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演的第一部长篇,讲叙吉普赛群体女人的挣扎与自由。引起矛盾爆发部分有点失控但还是让人看的很心痛,很多情节作为中国人,尤其是女性都是很能感同身受的,有些同窗之爱加上I can’t think straight 的影子在,也许有人会说拍现在还在拍女同性恋,婚姻,家庭,自由为主题的挣扎有点太过老套了,但我想说,只要这世界还有一个角落的女人们因此而挣扎与禁锢,这个主题就可以一直拍下去。
导演为了电影准备了四年,在吉普赛群体里苦作功夫,影片里除了一位专业演员,其他都是没表演过的真吉普赛人。导演说,只要能够改善一个人的现状,那她也算做出了贡献。这样的付出令人敬佩。
原来,幸运的自己还是少数。少数人的遭遇其实是多数。
印象深刻的是,观影结束不同时代的中国观众对电影的关注点,以及对导演意图的不同理解。其实,年轻一代的“善于理解”在现实社会中还是少数。不过,未来会变成多数。
一个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该怎么办?
吉普赛人与其他人,同性恋与异性恋,梦想与现实,总会碰的伤痕累累。
就自己的理解,这不只是一个关于同性之爱的故事。一个人该如何面对自己与环境的不同?
种族,性向的问题更表面,浮冰下的暗礁伤人而难以察觉。
现代社会里,性格、喜好、生活方式,多的是流浪的星球。
人在流浪的旅途里寻找伙伴,找到了安定下来,找不到继续流浪。
又有谁能说,有人相伴一定更幸福呢?有的人因为有了伙伴感到更孤独,有的人一生无所觅。
所幸女主有了相爱的人,纵然无人认同,却可以彼此拥抱。
然而孤独永恒,缺少点运气的人总要学会面对。哪怕难熬,总要有耐心去等,去改变。
世界之大,总会与一人相遇。
显而易见的是,性取向和女性地位是影片两大重要主题。
何为正常的女孩?在一个刻板的吉普赛家族群中,顺理成章的结婚生子,在家从父,嫁人从夫,是一个女人一生必经之路。
影片伊始,卡门先是出于对异性恋身份的认同驱使其强烈表达对罗拉的反感乃至恶心,因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忍不住亲吻罗拉,因社会的议论与家庭施加的压力而感到痛苦彷徨,最后仍然义无反顾的明白心之所向,与罗拉私奔。
而遭到拒绝的罗拉歇斯底里的喊出恨自己是个女人,恨女人在家庭中需要付出的一切牺牲,想去旅行,想完成学业这一连串愤怒的话,却并未为此停留,勇敢的画上壁画送出情书,得其所爱。
片中对于女性群体在社会中被规劝和束缚的现状刻画得细致入微。同为女性,起初,卡门的母亲并不尊重女儿的想法,而是告诫女儿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妇,融入并成为男权社会的卫道士。而在丈夫得知女儿的行为让自己丢尽脸面暴怒时,母亲又泪眼婆娑的将女儿从家庭中推开,这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托举与祝福。
而至片尾,窗外飞驰的树,浪潮翻滚的海,由罗拉执笔绘画的色彩缤纷的鸟飞向无边无际的蓝天,愿所有女性都能够摆脱枷锁,不顾一切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