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 加纳
导演: 阿鲁拉贾·卡马拉吉
编剧: 阿鲁拉贾·卡马拉吉
主演: 艾西瓦娅·拉杰什 萨嘉拉吉 斯瓦卡蒂恩 Kelli Prasad Mukherji Darshan Blade Shankar Ilavarasu Munishkanth Rama Anthony Bhagyaraj
制片国家/地区: 印度
上映日期: 2022-03-18(中国大陆) 2018-12-21(印度)
片长: 145分钟 IMDb: tt8458718 豆瓣评分:7.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为什么印度电影这么能直击人心啊 社会的发声者还在呼吁狼性,呼吁绝不相信诋毁你的人,呼吁一定要赢,呼吁努力,呼吁向上,呼吁绝不放弃 我真觉得这个民族能干大事 这样的阶段 曾经我们国家也有,也有呼吁你不要信命,不要听话,要努力,要不屈,要不信邪,要开出自己的花,现在好多嘲讽着小镇做题家,喊着要躺平的口号 怎么过都行 是啊 躺平真的很舒服。。比如今天是国庆第四天 躺在床上啥也不干的时候 真的很开心 内心很平静 感觉就是人生了 以至于一直到晚上吃饭的时候还在想 工作确实给我了成就感 但我好像一想到就有点抑郁就有点疲惫 还是这么躺着快乐 现在看完电影反而有种居安思危的警惕感 我们的对手在努力在拼搏啊 该卷还得卷,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我要活,要活500年! 下午开完会还不想改的报告 今天老娘一定把它给改完咯!! 回归说到电影,其实体育运动一直很在云端,但是蔻西最后的演讲竟然这么说道:父亲拯救不了热爱的农业,农业也救不了无奈的父亲,他不仅要与生活抗争,还要与贫穷抗争,我们吃美食的时候,有人会想到称赞厨师,但是谁能想到种植这些食物的农民,如果一个国家的农民没有立足之地,那不仅仅是他们的失败,也是每个饿了要吃饭人的失败,我们有一支11人的队伍参加比赛为国争光,但有没有这样一支队伍去拯救农民的生活呢。祖国万岁。
就这样把飘在云端的和踩在实地上的两个行业凝结在了一起,为农民发声。很受感动
你记住,如果你想要一样东西,仅仅只是想要远远不够,你要学会拼命争取,只有付出一切,拼了命,别人才会知道你的愿望有多强烈。
这个世界就是只有胜利者才有发言权。
在印度这样一个重男轻女重灾地,能有这种大女主电影似乎是十分罕见的。但无论是《摔跤吧爸爸》,还是这部讲述女孩打板球的《印度女孩》,都脱离不了一个中心人物——女主的父亲。
《摔》里的父亲是个摔跤手,他没有儿子,只好培养女儿。《印》里的父亲是个板球爱好者,如果他有儿子,他一定会无条件支持儿子学习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放任女儿在乡野里跟表兄一起浪费好几年天赋。
这两部电影的动机似乎都是源自父亲的诉求:“生不出儿子呀,但是又很想让孩子继承自己的意志,那我就支持女儿去学吧,哪怕遇到再大的挫折,我也不放弃!”
这一点在《摔》里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女儿们一开始并不喜欢摔跤,而是被父亲逼着去锻炼的。她们有过赌气,有过反抗,她们不理解为什么她们的父亲要逼着她们去学摔跤。在父权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读书然后嫁人,这似乎才是正常的。剪短发、跟男孩子在泥地里打滚、有攻击性、天天跑步摔跤这类行径如同异类,她们经受着这些非议,只是为了满足父亲的心愿——拿到冠军。尽管此类行径在女权主义者(本人)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她们做这些并非出于真心,而是被父权逼迫着去做的。这一点就很有趣。导演(父亲演员本人)认为,女性反抗父权社会的力量,还得从父权中借力。这一点也表明了,该片,或者说父权的矛盾性。父权的继承需要女性,无论是孕育下一代,还是下一代本身,但是父权的核心在于厌女:他们需要女性,却又蔑视女性。
而在《印度女孩》中,这些女儿们的形象成为了女主母亲——一个在父权社会长大、将父权体系的规则渗透到骨子里的女人。她知道女儿若不遵从父系规则读书结婚生子,第一个饱受非议的就是她自己,以及她的丈夫,其次才是女儿本身。人们会议论这个女孩子的母父,会戳他们脊梁骨。
所以在影片一开始,她是保守的、内敛的。爱情是女人的宗教,她信仰她的丈夫,这点体现在她跟村妇讲述如何对他一见钟情,以及后来被他说服不再反对女儿学板球,还有最后女儿打国际赛事的时候她没有看电视,而是凝视着她的丈夫(这一点让我非常不适)。在其中的某一天,她爆发了,她大声斥骂那些说闲话的人,也斥骂失败后郁郁寡欢的女儿。那一晚,她不是一个妻子,而是一个真正的母亲,一个跟女儿和解的母亲。女儿在此之后重新振作——这一点或许是导演意识到女主的成功离不开她的母亲,或许是他意识到女主需要完整性这个因素——总之她们和好了。
现在我们回到2003年,那个女主凝视着父亲的夜晚。那晚印度队输了,她的父亲哭了。她想为父亲做点什么,所以她想学板球。又来了,熟悉的套路,女性的启蒙永远是一个男性。OK我们暂且不提这个。
为什么是2003年?为什么是女主12岁的时候?
因为她还没被父权社会思想侵蚀,天真的小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有很多事情,女孩在小时候都敢做(打架、跑步、甚至骑猪),但长大之后受到社会驯化,就渐渐丧失了那种本能和勇敢。所以女主在12岁的时候,一脸无所谓地向体育老师提出想学板球,然后无所畏惧地独自闯进男子学校,跟一群男生打板球。
电影里也印证了这一点,当她18岁,完成成人礼之时,她的母亲便开始阻止她了。现实中,每一个长大的孩子都会或多或少的受到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只不过针对女孩的规则更多而已。她们被迫接受性别歧视,被迫要求穿高跟鞋化妆,被迫保持身材,被迫优雅,被迫结婚生子……这一切被迫具现化在电影里,就成了女主被她的母亲抽打被拖回家。那些男孩子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切。他们很清楚这个社会的规则对女性的不公平,但他们并不想做什么。那个唯一一个为女主做过一些事的男人,只是基于性缘欲望的附带品罢了。
而在女主彷徨的时候,好家伙,经典的男性说教又来了。她曾经的队友们,曾经看着她被母亲拖走无动于衷的人,此刻又站出来说了一堆冠冕堂皇的说辞。果不其然,女主又被说服了,于是重新加入队伍。我就笑笑哈。
在女主进入国家队预备训练营之后,身边的男人都消失了,只有女教练和女队员们。这可怎么办呢?果不其然,此刻又出现了一个新的男性角色,他代替了无能的教练,发现了女主的天赋,并在女主崩溃的边缘又进行了一场经典的男性说教(不愿再)。
而在另一方面,旱灾导致女主父亲失去了粮食、钱财、合作伙伴甚至在村里的威望。这一切仿佛在暗示,当一个男性选择支持女性的时候,他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或者说,当一个男性站在女性立场的时候,他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这一切,不是更加验证了父权的厌女症吗?支持儿子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一旦支持女儿,好家伙,又是旱灾,又是饥荒,又是破产,又是自杀的——整个天都来跟你作对了。而这所有的一切,从古至今的一切的苦难,女性一直在默默接受着。女性能被允许出门,能被允许读书,能被允许穿裤子,能被允许做一些跟男人一样的事,这些事的历史只有一百年出头而已。女性一直被关在房间里绣花,生孩子,她们的智慧早已渗透了房间,她们是人类,是高等人类,她们能孕育希望。
而女主的成功除了努力,似乎更大程度来源于她的天赋,这点在电影里也表现得很明显。当她做出标志性的动作,标志性的手势,观众们就知道——这是她的杀手锏,这也是她从观看男孩子们的训练中学习到的。观众们会恍然大悟,噢,原来这是那个男生教给她的技巧,她把它带到了世界面前,然后靠这招获胜了(不愿再)。
似乎大部分的电影都会强调天赋。并不是被蜘蛛咬一口就可以变异,也并不存在击中身体就能飞天遁地的外星能量,穷人出生的天才更是少之又少。这些天赋型主角的塑造除了满足观众的幻想,还有什么别的寓意吗?
“将一个人奉为圣人其实是一种切割和疏远,暗含的意思是,作为普通人的我无须像您那样行事。称赞其实只是伪装的借口罢了。”(出自《陌生人溺水》)
赐予惊奇队长毁天灭地的超能力,让寇熙热爱一项她在此之前并不熟悉的运动,以及有明明一副好身手却要穿紧身服彰显身材的冷酷女杀手,她们对于现实女性,有着怎样的影响呢?在同为父权社会的当下,没有超能力,没有天赋,也没有机会学习杀人技巧的我们这些普通女性,能去哪里找我们的方向呢?在学习、职场、社会都存在严重性别歧视的当下,单靠努力就可以像女主一样改变命运吗?
科技越是发达,越是能展现我们的局限性。我们能在几天之内获得千里之外的物品,也能在瞬间看到地球另一端的战场。但对于女性,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自己以及其他女性的命运。在奶酪开始消失的时候就得警觉了,姐妹们。否则我们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小到只剩一个铁笼,和一根锁链。
总体还是中规中矩的励志成长类的体育电影.
有两点感受:
1 农村底层的孩子要想出人头地,可以走的几条路,还是教育,体育,靠外貌走影视路线等。电影中蔻茜从事板球运动是为了父亲,当然必不可少的就是自己的体育天赋和努力坚持. 成功需要的综合因素很多, 但是蔻茜的坚持如果没有成功,大概率会让家人的经济状况更差。
2 资产阶级和金融人士对底层人士的吊打和抄底. 电影中蔻茜的父亲作为一个小地主,还是面临着化肥 种子等资料的涨价而无奈贷款。但是一旦遭遇天灾农民颗粒无收,资产阶级和银行可以轻易以极低的价格对土地进行抄底。收成好也没问题,利率点稳收。
一,好莱坞电影的自由,英雄,独立的电影氛围。香港电影的自由,警匪,侠客。这都是连续的佳作才让观影者授予的标签。我想印度电影每年都有几部佳片传入国内,何尝不是其特有的文化所散发的魅力,更是其电影行业从业者基于世界水准的体现。(国土面积大的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国民人口多的巴基斯坦,巴西。都各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宝莱坞电影的舞蹈,女性,种姓,男权,贫困,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影视作品都是源起生活,拓展生活。这种直面社会问题的电影,更让人深刻,更让人感同身受,更让人思考自我与社会。
二,热爱生活父亲,热爱父亲的母亲,加上一个独生女。家境在当地还是很不错,这样的组合,让看到印度电影对女儿罕见的包容与呵护。追求自我,爱我所爱。这个世界大同的主题,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任何地方都很难。在这个通过媒体认识的印度更让人不容易。其中父亲的艰辛,母亲被人诽议,家庭经济出现困苦。都丝毫不能动摇他们的爱彼此的心,这样的家庭不管贫穷还是富有都会是幸福的。只有胜者才有权利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人生总有几个贵人相助,或大或小。只是我们是否有去把握,或因为自尊作祟,或能力不及,或后知后觉,让我们错失一次新的可能。成功是众人拾材火焰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患寡而患不均。
三,以上是我基于电影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