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还是要赞叹抖音的带货能力,一段剪辑让我跑来看了这部电影
这部11年前的电影,想不到今天才来看到
这部电影极其平凡质朴,非常朴实,普通的人,普通的景,普通的对话,没有英雄开着大炮追着飞机,但每个人都散发着那么一些人性的光辉,平凡的真实,却又是实在的英雄。里面有十个角色,1辆车,1只鸡,从头到尾,也就是这么几个角色,以及他们在不同路段遇到的人。有山东境内遇到的交警,对他们要去的地方啼笑皆非,但却默默的贡献了自己的烟钱,有路上加油站的站长,有河南遇到的小饭店老板和服务员,有陕西遇到的收费站和带路人... 每个人都是平凡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非常真实;比如河南的老板娘和小姑娘,一开始不明就里,对抠搜的客人的鄙视,当发现他们是质朴的志愿者后,立马送菜送吃送喝;比如陕西收费站的工作人员,虽然公事公办,按规矩办事,当大家失望之际,希望又出现,还是想办法,灵活变通,帮他们解决了行路问题。每个人都是普通人,每个人都在需要帮助之际,做出了自己的力量。这是一种人心齐的力量。
十个人也各有特色,个性不同,虽然都是一副农民的面孔,都很难以区别,有贡献出农用车的大爷,其实有一些小农思想,抠抠搜搜,遇到路上不平,还让大家下来走,经常担心弄坏新车,是能看出一些小农思想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人,无可否认,也是心中有大爱的,不然怎么会把自己的车贡献出来,支持援助呢。有一个斯斯文文的知识分子,关键时候还能写字派上用场,虽然文弱,但也是坚定勇于地参加援助中。有一个很有主见,很有主意的人。还有一路上就拿一张破纸质地图找路,真是很质朴,接地气。一个驾驶员,虽然很质朴,但是感觉他眼里有光芒,而且非常辛苦,我就在想,十个大人,怎么就能他一个开车呢,真是辛苦。还有一个保安,比起农民,这份职业似乎高档一些,一直穿着保安制服,以自己的身份感到很骄傲,一直以自己的身份感到骄傲,比如跟警察比肩,还觉得跟人家是同行,一直认为自己是国家工作人员,有点公务人员的感觉,一直引以为豪,不时提起。尽管如此,当听到电话里说了要开除他保安身份,其实并没有,但是他听到一半手机没电了,后半句还没听到的时候,却还依然决然地走向去援助的方向。这也是一种坚定。还有一个才未满18岁的小青年,其貌不扬,也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在河南小饭店,被老板娘的妹妹小姑娘载着追众人的时候,还有似乎有5秒钟的感情戏,有种情窦初开的感觉,羞涩,感动,小姑娘灿烂的笑容,留在了去援助的路上,虽然是有联想,有美好的憧憬,或者只是那么一丝一毫,一瞬间,却给整个影片铺上了一段温暖的色彩。这就是平凡人,做着自己努力,淳朴的心意,想要去援助,平凡,却又不平凡。
所以所有的人都是复杂的,有市民的心理,有小气,有鄙视,有呆板,有虚荣,但是却也有淳朴,有善良,有执着,有坚定。
这就是为什么,一部平凡的小电影,却如此接地气,如此普通,却感动了我。
这部电影,没有未完待续,甚至连他们如何援助,如何返乡都没有描述,只是到了他们到达了,如何援助,如何回来,是否有人接待,是否有表彰,统统没有。他们做完了自己要做的事,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们做了,他们回来了,然后继续掩末在了平凡的生活里,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过以往的生活。没有大红大绿,没有张灯结彩,没有锣鼓喧天,锦绣表彰。甚至也是到今天,才通过电影知道了他们的名字。山东日照莒县刘氏农民十人。都是远亲近里。
普通的真实的淳朴的善良的人。感动了很多人。
我们需要这样有人性光辉的人。
关于《日照好人》 说实话,作为一个山东人,我以前是极其的讨厌山东卫视的,虽然也播出过一些很好的电视剧,但是总体上属于土到极致的那种,各种尬死人的综艺和那些跟骗人似的广告。 但是昨天晚上看完了《日照好人》之后我想到了一些事情,首先说电影。 我没想到,再2021年的最后十天里,我看到了我这年的年度最佳,《日照好人》真的震撼到我了,里面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不管是五证牌三轮车还是村子里的人亦或者是镇子里的广告牌,又或者主角们和交警相处的态度,还有,电影中的老奶奶感觉就是我的奶奶一样,那样的质朴、善良,什么都不懂,却又什么都懂。 到了电影的最后,我才知道这原来是真人真事改编的,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在观影过程中甚至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十个人从日照出发,开着三轮车到了汶川。 电影中的一切都是我们这些贫民老百姓身边的事情,里面的而每个角色都能在村子里的街上找到,所有人,都是老百姓。 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精致的描述我们的电影,里面的演员演的也很好,或者说,他们就是我们,这才叫艺术家! 影视市场上现在大量的充斥着那些粗制滥造的电视剧和电影,穷人仿佛消失了,就算出现也是反派的角色,好像只有有钱人才能当好人,我们太需要这样的电影了,希望以后能多拍一些出来。 我看完之后也明白了我妈为什么喜欢看山东卫视了,因为那是贴近我们是生活的,里面的人都好像是我们能认识的人。 现在,还有这么一个电视台提供这样的节目,真的不容易了。
我就是莒县人。原型的条幅上写着 “山东莒县农民救灾志愿队”,论起认同感来,莒县对日照的认同感甚至比十三太保对江苏差的都远,基本不会主动说自己是日照人。莒县被划入日照不过二三十年,生活习惯、地域性格乃至方言特点都有相当大的差别,缺少归属感在所难免。下面长评里有一个打低分,认为的是“日照人”冒领了“莒县人”的光荣,估计就是这种归属感的缺失导致的。作为一个莒县人,谁又愿意被“别人”代表呢。从另一个角度说,沂蒙山区边缘的莒县相对于靠海的日照,经济落后不少,也因此在文化领域缺少话语权。看到这个电影的时候,看到家乡的“失声”、家乡人民的“变形”,心里真的是五味杂陈。
我不懂什么电影艺术手法,我觉得中国电影和外国电影很大的区别就是小市民,市井,鸡毛蒜皮。 我看外国电影的时候会为很多事情感动,世界,热爱,和平or something;但是我看中国电影的时候,永远只会被人打动,好的坏的爱,利的弊的情,所有的交际与烟火气,都是由人的市井和市井里的人展现出来,他们斤斤计较,她们自私自利,可是就是这样精打细算的眼睛里流淌着最深刻的朴实,和最无私的善良。这让我觉得,这个时候,我才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人民一角,我才勉强靠近了民族里的大部分人。 我有很多种想成为的人,华灯初上,山林僻静,但是最理想的还是成为一个市井小人,并不高尚,并带着一些合时宜的卑鄙,全身上下都告诉别人“我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人物”。 或者我并不想做这样的人,只是希望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身边都是传统的中国人,一些时候令人气恼,但关键时刻又不输大义。 但是现在这种市井气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慢慢脱离这个社会,当然,它也只是一段时代的特定产物,市井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优点,它的离去看上去也并不值得惋惜。但是我在注视着上一代人的老去和死亡,注视着一些时代特征悄无声息地离开时,还是感觉灵魂的一部分从身体里抽离而去。 我们时常说我们拥有五千年文明,我们沉淀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特质,但是我还是在想,在未来的五千年,这个民族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固执,保守,固步自封,我希望它永远不会被冲击,不会被同化,我希望它保留一切优点和缺点。
呜呜呜 而且少峰真的让我想起来我爸,他深色的额角,和浸满的汗珠。也让我想起来六年级暑假的时候,他开车带着全家人跨过半个中国去广东找姑姑玩,没日没夜地开车,我坐在后座睡得很不舒服,他和爷爷坐在前排一点点对比着地图和路线,一点点摸索前进。
那时候我为什么非要吃泡面而不愿意吃那么好吃的炒槐花呢,为什么不能回到那时候,全家挤在小小的车上,虽疲惫但团聚的时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