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十三邀 第八季(2024)

十三邀 第八季(2024)

主演: 许知远 许倬云 孙曼丽 谭元元 吴洁 陈年喜 周书霞 陈凯歌 沃尔特·艾萨克森 曾孝濂 林小英 迈克尔·桑德尔 梁建章 周志炎

类型: 脱口秀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24-07-17(中国大陆)

集数: 13 单集片长: 56分钟 豆瓣评分:9.5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行动是一种思想方法,而思考更是另一种高强度的行动。 《十三邀》第八季再度启程,继续寻找具体而微的语言、思想、行为背后,那些对时代有着独特回应的人。2024年7月17日起每双周三20点更新。

演员:



影评:

  1. 谈一些大家感兴趣的、反常识的东西——

    所有童话公主都是安徒生本人。他单恋着那个他根本不曾了解的王子,孤苦终老……

    本文主要围绕 孤独、性心理、女性意识 展开。内容很多,看完需要点耐心。


    是什么让许知远觉得莫名其妙,谭元元却为此多跳了十年?

    前几天看了《十三邀》第八季的第2集,许知远采访了刚刚从世界芭蕾舞之巅隐退下来的谭元元。

    谭元元说,其实大概10年前就想挂靴了。因为所有经典芭蕾舞剧她几乎都跳遍了,感觉没有继续坚持下去的意义和新鲜感了。而后来她又坚持多跳了10年,是因为一部新芭蕾舞剧——《小美人鱼》的最新改编版本。

    在原版童话故事和以往的芭蕾舞剧里,主角始终是小美人鱼——一个与作者安徒生无关的存在。谭元元说:而在这个新版芭蕾舞剧里,安徒生本人就是小美人鱼!他深爱着王子,放弃了所有……(这是一个让大众惊掉下巴的设定)

    10年间,谭元元不断诠释着这个有着极其复杂情感,甚至歇斯底里的小美人鱼(补充一下,主角与作者本人绑定,就会带有某种现实主义意义了,在此之前的小美人鱼角色都是“浪漫主义”下的傻白甜纯爱战士)……

    10年过去了,谭元元面对《十三邀》的镜头,依旧边说剧情边落泪。而此时桌子对面的许知远一脸懵逼……然后许知远给谭元元递了纸巾,这一 part 就结束了……

    哈哈哈哈哈,人类就是这样,面对面相隔不到1米,却完全无法共情。(许知远这种钢铁顺直真的不太适合做需要艺术感受力的内容,噗……他说提前做了不少功课,也不知道他做了哪门子功课?只是看了看谭元元的履历吧。)

    许知远你对谭元元的哭点就一点也不好奇吗?你不想知道小美人鱼童话的上下文吗?你以为谭元元的哭和找到继续跳下去的新鲜感,只是出于一个女艺术家莫名其妙的多愁善感吗?显然许知远对这个信号不以为然。(我在这里并非想要给许知远贴上“男性本位”和“厌女”的标签,而是想说,男权思想其实已经深深植入在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了,我们需要保持觉知。很多时候,并非你主观意愿上想要歧视女性,而是你下意识地言语和反应里面就暗藏着男权思想的余孽。包括我自己,在看到某些现象后,做了意识地表达或者反应,之后我在脑子里把整个经过过一遍,有时会发现这里面有男权思想地余孽。我不是要去否定谁,批判谁,而是建议我们要对自己下意识的反应和言语保持觉知。而作为一档文化节目的主持人,你更应该对你的未知领域保持好奇心。)

    安徒生极度自卑与厌女,为什么?

    我对这个芭蕾编剧改编时采用如此大胆的假设的动机非常好奇。于是查了一下安徒生的资料,才知道他在性心理和恋爱问题上存在一些障碍——虽然他的性取向暂无资料考证,但至少从他自传里的文字看,他对自己的相貌和经济状况极度自卑,并且极度厌女。但还要写女孩们嫁入豪门的虚伪爱情梦(大概是那个年代的主流婚恋观念,但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当代主流观念?),以获得稿费养活自己,挺拧巴的。这点就很让人难过。

    (百度百科截图)

    为什么厌女?自传里提到了他对超过20岁的女性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厌恶感,潜意识里有个“可怕的裸体疯女人”,成为他惧怕与任何成年女性进行肉体接触的强大的无意识力量。我猜他作品里那个永恒存在的又老、又丑、又恶毒的巫婆角色,大概就是他厌女心理的投射。

    为了搞清楚安徒生的厌女原因,我查了不少有关“厌女症”的科普资料,但这些都是在阐述广义上的以男性本位为动因的“心理厌女”,并未提及安徒生在自传里表现出来的无法进行肉体接触的“生理厌女”。我不知道他在童年经历了什么,但一定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心理伤害。如果有性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欢迎帮我科普一下。

    女权思潮的崛起与童话改编的大流行

    显然,在文学和戏剧作品中如此大量重复100%绝对腹黑的女性角色, 长此以往,会输出一种年轻+貌美=正义,老+丑=邪恶的谬误世界观。这是一种刻板印象和文学霸凌,无疑对独立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pingquan是无益的。

    近10年来,迪士尼一直在为过去童话作品中的不当设定“拨乱反正”,出现了大量为“老巫婆”角色平反的童话改编作品。例如《沉睡魔咒》,就是顺应全球nvquan思潮最好的明证。这部电影以全新的女性视角,用前传的方式,重新诠释了《睡美人》故事中巫婆 Maleficent 这一角色,让这个一贯以冷酷腹黑著称的配角,呈现出了另一种博爱、独立、强大、有担当的女性面向,并提供了后期黑化复仇的缘由——与她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男人长大后为了获得继承权,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翅膀。

    于是 Maleficent 开始厌男。但这并不是对安徒生的反击。我猜这位编剧对女巫前传的处理,其实不只是搭nvquan的顺风车,还充分考虑到了安徒生的厌女心理产生的缘由。某种程度上,这个编剧是在用补足前传的方式抚慰已故的安徒生——给 Maleficent 找到合理且充分的理由来厌男,也就等同于在表达我们后世愿意对安徒生的厌女心理,虽不认同,但表示理解。所以我说《沉睡魔咒》的编剧是真的高明,Respect。(只是这个逻辑不能明说,因为对于把核心目标群体设定为未成年+仰仗公主世界观发家的迪士尼而言,解释成本和舆论风险太高了。)

    一生渴望爱情与财富,却孤苦终老

    再查一下安徒生的家事和生平,就很能理解他对于爱情和财富的迫切渴望了。渴望一生,一无所获,70岁时在肝癌的病痛中死去。

    终于明白为什么安徒生的所有童话都是女孩见到王子第一面,在对对方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能爱得死去活来,以及都写到 lived happily ever after 就结束了……

    因为安徒生一辈子都没有体验过真正的恋爱和婚姻,他根本不知道爱情从何而来,因何而去,以及婚姻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一切全是心中那个“小女孩”对爱情不切实际的懵懂幻想。

    因为20岁,是安徒生心中“善良女孩”和“邪恶女巫”的魔咒分界线,他无法消解和逾越这个心理障碍。

    我猜,谭元元提到的那个让她多跳了10年芭蕾的新版《小美人鱼》的编剧,也大概是在研究了安徒生的生平后,便萌生了这个改编版本的念头的吧。

    所有童话公主都是安徒生本人

    安徒生的所有童话作品,都是他一生悲剧的反向投射。小美人鱼放弃了自己的声音,换得了人类的双腿和爱情(以前,我们理所应当地解读为——这是“纯爱战士”行为;而在今天看来,这是“低自尊”的心理映射——把鱼尾换成人腿,映射了小美人鱼对自己先天条件的不认同,通过改变自己来博得外界的认同和喜爱。说的难听点,这个剧情跟卖肾换 iPhone 在本质上无异。)。而安徒生没有美貌可以作为筹码,也没有运气,求而不得,孤苦一生,他在自传中也不乏大量不认同自己、低自尊的表达。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安徒生是把自己的孤苦境遇带入到主角里了,让他笔下一个个年轻(全都是十几岁的未成年少女,无一例外)、貌美、且幸运的公主,替他完成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把自己的人生交付给只有一面之交的王子,收获夹带财富的爱情。或者说,所有童话公主都是安徒生本人。他不顾一切地深爱着那个他根本就不曾了解的王子——财富、爱情与婚姻

    就像《机器人9号》,地球上最后的人类博士把自己的人格分解成9份,并分别植入到9个机器人里,让他们替自己永远地活下去。安徒生把自己一生的孤独,一片一片地植入到他笔下的无数个未成年公主的心里,让她们一个个都一往无前地奔向同一个诡异的婚姻。然而他们真的会得到幸福吗?

    对于得到这样的结论,一方面我表示很难过;另一方面我想说,安徒生原版童话作品非常不适合拿给小孩子看,因为既不符合恋爱和婚姻的事实,也没有传递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良好的价值观、爱情观(当然,安徒生除了饱受心理问题折磨,肯定也有所处时代的思想局限)。

    最好的戏剧改编母本

    随着女性意识的崛起,尽管近年来所有童话故事都饱受争议,安徒生毕竟贡献了一系列宏大又简单的故事框架,给后世的编剧提供了充足的发挥空间。加之,图书和戏剧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如此广泛的流传,又有迪士尼流行文化工业这么多年的迭代加持,辐射范围远超全世界所有宗教的总和,俨然夯实了经典故事蓝本,甚至可以说文化母本的地位。经过解构改编之后,给成人观看,与童年记忆构成反差,倒是非常耐人寻味——脱下善恶美丑二元对立的童话外衣,展露复杂而矛盾的人性,和一地鸡毛、冷暖自知的人生百味。

    关于童话改编,我推荐两部美剧:

    《童话镇》,一共7季,都可以看。最大的亮点,是把我们所有熟知的童话故事全部串联在一个统一的世界观下了。人物在现实世界和魔幻世界来回穿梭,矛盾关系错综复杂。需要一层一层的拨茧抽丝,才能看到所有角色之间在暗地里用利益织就的庞大网络。而现实世界还是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封闭小镇,如同不小心闯入了一个层层嵌套的密室,里面暗藏了很多zhengzhi隐喻。还有就是,女性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白雪公主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拯救着懦弱无能的王子,也在一点一点治愈着这个病态的世界。这个想法很有野心和挑战性,编剧朋友们可以学习。局限是,角色的善恶美丑跟童话原著基本保持一致,二元对立,只是叠加了一层现实主义+女权的 buff。

    《黑色童话》,一共2季,推荐只看第1季即可(第二集剧情直接垮掉)。亮点是,没有魔幻世界和超能力角色,只有当下的现实世界观和普通小人物设定,以及在命运的无情捉弄下,没有一个人能活成“善茬儿”。也就是说,这个剧里没有正义的角色,人人都在作恶。故事围绕一系列犯罪事件一层一层展开,每个角色都不知道自己对应的是童话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如同旁观一场所有人都不看牌的狼人杀,需要观众慢慢推理参透。而且把童话角色中二元对立的善恶美丑完全解构,让每个人物都深陷无情命运和复杂人性的囹圄。有的人一不小心被命运推到了大灰狼的位置,而小红帽反杀大灰狼时的作恶程度甚至远超所有反面角色,令人毛骨悚然。可作为悬疑编剧套路的案例。

    公主们独立了,她们不再孤独

    想必,安徒生如果能看到“孙子”迪士尼拿他公版的公主宇宙不断迭代,赚得盆满钵满;众多年轻编剧才俊用他的作品进行二创,改编成爆款电影、剧集;全世界不管是年轻女孩还是成熟女性,对迪士尼公主宇宙的评价从“好感动”到“鬼才信”再到“太酷啦”,也应该会宽慰了吧。

    你的公主们一个个都成长成了最不孤独的女战士——她们各有各的智慧和才华,她们不缺朋友和伴侣,她们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所向披靡,只是她们没有和王子结婚,但她们过得都很幸福!Congrats!You did it!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的整理和分享,我只提供看世界的多元视角,并不宣扬任何主张,不带任何节奏,好恶你们自己判断,对于民粹言论我一律不予理会。认为有所启发的欢迎点【有用】,非常感谢。)。

    ##

  2. 《十三邀》越来越像纪录片,名为访谈,然而更侧重于多角度的呈现。拍摄剪辑取材,力求在一问一答的对话以外,留给观众独立思考和感受的空间。 这一季目前为止采访了三位“夫人”,他们对丈夫的评价都很耐人寻味。这一期的张赞英女士,心直口快的北京姑娘痛诉婚姻中的委屈。丈夫回避现实,可以躲到大自然,绘画中去,那里是他的精神家园。生活的琐碎一股脑丢给妻子,心安理得的做一个巨婴。甚至,连自己得了癌症都漠不关心,反正有人为他操心。可是,妻子可以躲到哪里去呢,她既没有避风港,也没有伊甸园,她的野心和抱负没有精力和时间施展,她命定般的走上了母亲的老路,无颜回去见对她报以厚望的父亲。 我们又不能说丈夫是自私的。他是植物科学画家,他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植物学研究,他没有浪费自己的才华,没有辜负自己的使命。但是,能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出成绩来,他这一生是值得的。 伟大的背后,是另一个人巨大的牺牲。张赞英说,如果有来生,我要走自己的路。我跟着她一起流泪。 女性觉醒,不是振聋发聩的,它像植物一样从萌芽破土,生长到绽放,悄悄的发生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如果有人看了这期节目,而有所触动,她的心中便埋下了一颗种子。 不要去听那些带着情绪的口号,也不要绑架别人的意志,贬低别人的选择。一切还是要回到自身。选择爱情放弃事业,如果是心甘情愿的,何尝不是为自己而活。 网上很多人说赵敏是恋爱脑,贴标签的行为浅薄自大,在她心中爱情就是比事业重要,她甘之如饴,就不是牺牲。但是,如果那个人不值得,我们还是要理智的放手。勇敢的做出选择,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多少岁都可以重新上路,怎样的人生都能活出精彩。 #十三邀曾孝濂

  3. 十三邀第八季,豆瓣已添加。

    第1集(2024.7.17首播)再访许倬云,疫情后(2023.4)许知远到匹兹堡重见先生。许先生作为一代大史家,却是一片赤子之心,情感厚重。他将灵性的人比作天田的植物,是有特殊使命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信仰,不是上帝,还是儒家的为名请命的精神——司马迁、范仲淹……90多岁的身体的变化与痛苦,勤勉与谆谆教诲,与妻子曼丽的一辈子相处,普通人的幸福与人生感悟,放不下的家乡与对父母的思念——无不让人动容。看到老人落泪,真是催人涕下;曼丽作为站在身后永远支持他的女性,也是一样伟大;这样互相扶持走过的一生,令人感动。

    先生也表达了对许知远从事的文化传播事业的期许——功德无量。

  4. 许倬云

    "您对年轻人有什么寄语?"

    "惊涛骇浪是人生不免。第一,不能慌张。第二,不能放弃。最要紧的是扎实自己,把自己的知识情感,都不要歪曲。同志相求,同声相应。能找到互相砥砺,互相切磋,终生的朋友,就一辈子交下去。你自己本身就是榜样,就会吸引他人。「在天田里种植物。」"

    凑个字数 凑个字数 凑个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