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唾弃你的坟墓 I Spit on Your Grave(1978)

我唾弃你的坟墓 I Spit on Your Grave(1978)

又名: Day of the Woman

导演: 梅尔·扎奇

编剧: 梅尔·扎奇

主演: 卡米尔·基顿 Eron Tabor 理查德·佩斯 Anthony Nichols Gunter Kleemann

类型: 惊悚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1978-11-22(美国)

片长: 101分钟 IMDb: tt0077713 豆瓣评分:6.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美女作家珍妮弗(Camille Keaton 饰)为了寻求灵感而远离喧嚣的尘世,来到宁静的郊外静心写作。她的美貌以及火辣打扮勾起了当地几名青年的邪念,他们假意帮助羞涩内向的男孩马修(Richard Pace 饰)追求珍妮弗,实则伺机强暴了她。由于马修的软弱,饱受蹂躏的珍妮弗侥幸逃命。

演员:



影评:

  1. 大约2000年买到这片,选中的原因一是封面半裸女人背影加滴血匕首很性感,二是因为题目“I spit on your grave”很酷。而且外封上关于剧情几乎没有介绍,照片也没像一般大片那样经过调色,形成一种类型化的色情或恐怖效果——根据经验,这很可能是一部小众电影。
    不动声色地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片子。对暴力片,我的心得是要有很好的体力的时候才能看,比如索多玛,但凡声称看不下去这片的,我认为都是体质不好,心脏功能承受不起剧烈的冲击。
    这部片还是让我在中间几处感到有些意外。大概因为它毕竟不是一部典型的文艺片,像索多玛那样(索多玛其实是导演的一个闹剧,他故意拍这么一部类型化的文艺片,向大家显示:其实我也是会撒狗血的,但我不乐意)。比如,众男子跟踪女主角,女主角跑得衣服都掉光了,这种情形下,按照一般剧情片的逻辑,女主角应该可以逃脱一劫(即使最终免不了被擒),可是不,就是不给她丝毫喘息的机会。又比如,看见她如此美丽动人,男子们应该动些怜香惜玉的心思吧,至少有那么点爱怜?不,他们完全把她当成一堆没灵魂的肉,只是玩弄她的羞耻和痛苦。而女主角侥幸没有死,她在浴缸里痛哭,但镜头没有大肆经营她如何清洗身体和心灵,只是像电视电影一样,拍完了事,事情说清楚了事。
    比较委琐的是众男子里最懦弱、最倾慕她的那个投递员,肥白的屁股叠在她上面,在众人的鼓励下,小幅度蠕动着。一点也不美,但也谈不上恶心,因为这就是凡人俗事——有多少普通男人也不过就长着这样肥白的屁股,在妻子或情人或妓女的身上小幅度的蠕动着……
    至于后来,就是她复仇,先勾引他们过来她的房子,然后挨个收拾。这女人的性格塑造也有点意思,洗了个澡就什么都策划好了,也不悲伤了,也不沉沦了。很有点妇女当家做主人的豪气。这种地方就很电视电影了,复仇的过程交代得简单清楚,过于清楚,以至于这复仇不像是业余人士所为。
    总的来说,这片就像一部电视电影,当然了,成本也显然是不高的,一座丛林、一个湖、一栋小房子,再加一个小修车站,就齐了。室内戏很少,连灯光钱都省了不少。镜头也没有经营的痕迹,整个就是一部电视电影。
    但是,这片也给我很大的启发,那就是暴力美学什么的都是扯淡,暴力就是暴力,美就是美,一定要把这两个概念扯到一块,还营造出一个新概念来,完全就是扯淡。暴力应该是暴力本身,谈不上美不美,一刀划过,就要皮开肉绽,血虽然是红的,但也谈不上有多美,流血会疼,流多了会有生命危险,血冷了要凝结,有点恶心。而美呢,湖光山色、明眸皓齿都是美,但和暴力没有必然关系。
    一定要把暴力美学拿来说事,就是既怕暴力,又不懂美,迷恋所谓暴力美学的人,我想,就是出于虚弱,和没有资质沉浸到纯粹的美当中去。主要是虚弱。
  2.   原来在大学的时候,从别人的电脑看到十大禁片的其中一部。现在看来,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被禁。
      女主挺漂亮的,很难想到当初她为什么接下这部戏,当初能够耐着性子看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女主角没有像最近拍的一部红剧之中的女八%路那样被QJ而打通了任督二脉,用弓和箭杀死了一群鬼子。反而是感谢(当然肯定不是感谢!)小混混们把她蹂躏成女汉子,让她的身体成为武器。女主被设定成EQ很高,所以,逆袭是迟早的事。
      当然,由于故事的原因,还有几乎真实的表演,分数肯定会出现两极分化,我还是折中一些。
      最后,那些没有钱又想出去旅游的妹子们应该看一下,这就是可能发生在你们身上的事情。
  3. 大家都熟悉馬斯洛的個人需求金字塔理論,然而這個理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質疑。
    根據一本銷售學書轉載,馬斯洛的質疑者之一,作家斯蒂芬·萊斯在他的著作《我是誰》(Who Am I?)中提出了刺激人類行為的十六種基本需求,它們分別是權力、獨立、好奇心、接受、命令、節約、名譽、理想主義、社會關係、家庭、低微、報復、浪漫、食物、體育鍛煉和寧靜。
    而美國心理學家威廉姆·詹姆斯在他1980年寫作的《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中列出了如下人類需求,它們分別是節約、遊戲、建設、性交、好奇、害羞、展示、避免痛苦、家庭、放牧、捕獵、報復和命令。
    這兩位馬斯洛的異見人士都把“報復”看做人類的基本需求,不是沒有道理的。這部電影可以作註腳。
  4.       这部禁片给我的总体印象可能不够“禁”,故事情节也有些牵强,但是,给我带来震撼的是QJ镜头所带来的其它东西——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我们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在生活中也会有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它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它往往充当着刺激犯罪的兴奋剂,这四个男人对女主的暴行,从第一个人起,不断升级(except 眼镜男),连他们同伴间都对彼此的行为感到“眼前一亮”,诧异吧,当面对一个如此柔弱的女子时,激发起的是更加疯狂的凌虐、兽性,他们想要更加求新,也就更接近动物了。

         而片中其中一男主还有妻子儿女,并坦诚的说爱他们,善与恶在一瞬间变的那么模糊,他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对待可爱的孩子与亲爱的妻子,他在暴行的时候想过女主也是父母心疼的宝贝,也将是一位爱他的人的妻子吗?答案当然是NO,大部分暴力犯都不会想到的,要不就不会犯罪了,除了心理变态的,也从侧面印证了面具理论。

         这部片子与其把它看作女权主义者的的自慰,倒不如看作是对犯罪心理教科书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