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女旅客 Pasażerka(1963)

女旅客 Pasażerka(1963)

又名: 女乘客 / Passenger

导演: 安杰伊·蒙克 维托尔德·勒希维彻

编剧: 安杰伊·蒙克 Zofia Posmysz-Piasecka

主演: Aleksandra Slaska 安娜·齐皮勒夫斯卡 Janusz Bylczynski Krystyna Dubielowna Anna Golebiowska

类型: 剧情 历史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上映日期: 1963-09-20

片长: 62分钟 IMDb: tt0054159 豆瓣评分:7.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艘途经英格伦开往欧洲大陆的邮轮上,高贵的德国女乘客与一名波兰女子重逢,勾起她的二次大战回忆。丈夫从不知道她曾在奥斯威辛集中营服役,更不晓得她如何救回该波兰女子一命。然而,随着她前后不一致的忏悔揭露,事情远没初看时伟大,她的「证供」掩藏的软弱人性和暗黑心理也超乎观众想像。电影部分于集中营实地拍摄,期间蒙克不幸因车祸丧生,由助手把已拍成的段落和图片串连完成,造就的疏离感反增作品深度。

演员:



影评:

  1. 波兰电影新浪潮巨匠安杰伊·蒙克执导的《女乘客》(又译《女旅客》1961年),不免令人唏嘘。导演未拍完,即于1961年9月20日遇车祸去世。接手者维托尔德·勒希维彻说“我们想要拍摄的是沉默寡言和时间的裂痕”。

    二战结束后,从英国开出的豪华客轮,犹如一个小岛,上面的每个人也是一个小岛。德国女人莉萨意外看到一个熟悉的面孔,她就是玛塔,当年在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一个犯人。而莉萨作为当时集中营的管理者,保护了玛塔,使其免于屠杀,玛塔的未婚夫则未能幸免。片中由一群才华横溢的犯人组成的乐队,为纳粹演奏古典音乐,令人震撼。

    这个世界上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总是充满着风险和危难,只是战争把人的兽行集体化了。其实,人性与兽性就差半步,这关乎国家体制构成。一个如希特勒这样的独裁体制,会制造很多敌人和借故,也总有煽动能力,让大众跟着发疯,可预期的结果,却最终总会走向人民期望的反面。只是非要经过血雨腥风之后,大多数民众才会如梦方醒。之后会有一段相对的平静期。不久,新一代崛起,旧事渐忘,个人崇拜,盲目跟风,对所信奉的异常狂热,所谓揭了伤疤忘掉痛,又总会重蹈覆辙,悲剧再次重演。

    这种恶性循环,已是由历史一再证明的不争事实。所以,要想后代吸取历史教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作恶者总相信自己会赢而笃定别人会输。人类的悲剧也由此而来。这部电影连同所有表现法西斯的电影,或都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和隐忧。

    2013、12、30

  2. 《女乘客》(Pasazerka, or The Passenger, or Die Passagierin, or La Passagère, or Matkustaja,旅客、巴沙及尔加、女旅客,波兰,1963)

    视角独特的二战犹太人题材经典。波兰导演安杰伊•蒙克(Andrzej Munk,1921-1961)绝唱。战后数年,偕美籍老夫回国的德国女乘客在豪华邮轮停靠英格兰时偶见战时奥斯威辛集中营的犹太女囚,从而痛苦地回忆起往事……原来,她曾是集中营佩枪督察,不但救助过这位女囚,还曾为女囚与难友未婚夫约会提供方便。但后来,双重人格却使她成为迫害者,因为受不了女囚比自己拥有更多……意外定格的瞬间,但愿清除的记忆。其间回忆部分多旁白、少对白,现实部分以幻灯片形式呈现。心理化情节生动,文学化表现出色。亚历山德拉•斯拉斯卡(Aleksandra Slaska)、安娜・齐皮勒夫斯卡(Anna Ciepielewska)、贾努兹•比尔克金斯基(Janusz Bylczynski)等主演。戛纳电影节特别致意奖。

    【笑独行按:史载蒙克为波兰电影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有部分犹太血统,1921年10月16日生于克拉科夫,曾参加华沙起义,1948年加入波共,1951年毕业于罗兹电影学院,1952年因 “错误行为”而被波共开除,1961年9月21日死于车祸。代表作有《铁轨上的男人》(Czlowiek na Torze,1957)、《倒霉》(Zezowate Szczescie,1960)等。该影片第二导演维托尔德•勒西维兹(Witold Lesiewicz)为蒙克助手兼好友,根据蒙克生前已拍片段完成的影片只有不到60分钟。在下所见D5影碟片长为58分钟。IMDb该影片片长记录为62分钟,评分为7.8分。】
  3. 2023.02.16

    一艘豪华游轮上,一个优雅的女乘客引人注目,她叫丽莎,是个德国人,多年没有回过她的国家,也没有回到过欧洲,因此这次和她丈夫一起出来旅行,一路非常开心快乐。游轮停靠在英格兰的一个港口码头,丽莎看见从悬梯上来一个女人,很面熟,随着这个女士走近,她一下子愣住了,痛苦的闭上了眼睛,丈夫沃尔特关心问她为什么不开心了,哪里不舒服,丽莎向丈夫讲述了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一段往事,并自称她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只是为了生存而服从领导,完成任务。

    1943年的夏天,丽莎从柏林被派了德国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做一名管理人员,负责指挥一个集中营外的仓库工作。他在囚犯中选了一个叫玛塔的女孩做她的助手,她发现玛塔的未婚夫塔德斯也在集中营,要知道她们是没有权利相爱的,丽莎不仅给了他们这个权利,还给她俩创造在一起的机会。玛塔病了,医院条件很差,她就把玛塔接回来,请医生来救治,并给玛塔搞来维他命等药物。

    病好后的玛塔更加忧郁了,不久玛塔和她未婚夫塔德斯被宣布进了死亡名单,丽莎作为纳粹管理人员也无能为力。丽莎感觉她对玛塔这么好,玛塔从来没有感谢过,这让丽莎恼火,其实她的玛塔的好,与其说是帮助,更像是施舍,最终是让玛塔屈服。一封私信被发现,玛塔坦诚是她写的,丽莎恼羞成怒,认为玛塔是要毁掉她,她只能选择自保,舍弃玛塔,保护自己。丽莎如愿调回柏林总部。

    应该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工作过的纳粹管理人员都有罪,因为那里的工作就是杀人,不管你曾经做过多少所谓的“好事”,都无法掩饰和替代你曾经犯下的罪恶,更何况那些所谓的“好事”也只是为了减轻自己心里的罪恶感,用一句俗话来形容他们这些人就是“行好没有作恶的多”。

  4. “在这里,没人记得我的生日。”

    导演在拍摄期间意外死亡,这是一部成功重构的未完成电影;未拍摄的现实部分使用照片和话外音注释(元文本)←→《堤》,但没有后者某些病怏怏、仿佛隔空对话的西欧毛病。摄影非同凡响地完美;可能是由于拍摄中止,配音被新浪潮式地简化到最少,仅仅几乎抽象地表明事件发生。东欧的表现力:集中营寂静的白墙和天空所说的事,法国人用他们繁复的对话写不出来。震动:在废料场相遇时,那一束像魔术师鸽子一样奇迹般出现的花。然而,死亡是隐晦的。有人犯了错。有人沉默。Die Toten kommen zu die Mörder nur in der Erinnerung wieder. “他人之死”:并非他人自体的死亡,而是对他人而言的死亡。那会成为只有我能感觉到的痛苦。——换句话说,这会是电影中打动我们的那些死亡:那些似乎缺一个成分/对象的死亡。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