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格伦·维斯
编剧: Dave Boone 卡罗·勒夫尔 Jon Macks
主演: 吉米·坎摩尔
类型: 真人秀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8-03-04(美国)
片长: 187分钟 IMDb: tt7235270 豆瓣评分:5.9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今年这届奥斯卡,给我的感受就是:失望、混乱、无趣。
好在去年还有《爱乐之城》顶替《月光男孩》的乌龙事件,算个消遣的谈资,也是失望混乱,却不至于无趣。今年则什么都没有,鸡毛主持的四平八稳,现场歌舞也相当车祸。最后也就是又把邦妮与克莱德俩活宝请出来一下,再搬次最佳影片,让人会心一笑而已。
还有那些印着各奖项名字,比以前胖了三倍的大信封,宛如一场滑稽秀。
去年都说是史上最差的一届奥斯卡,直逼1984年第56届,那届将最佳影片颁给了平庸的《母女情深》。后来的1999年也是让人大跌眼镜,都说是公关将《莎翁情史》送上了领奖台,影片从任何角度来看都跟另外三部二战电影(《拯救大兵瑞恩》、《细细的红线》、《美丽人生》)不在一个梯队。而我觉得今年则比去年还差,应该是史上最水的一届奥斯卡了。
何况还是90岁大寿!
只在“原创配乐”和“艺术指导”两个次等奖有所斩获的《水形物语》,却最终拿到了重量级大奖“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这要放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史上最“水”一届已然坐实。
九部提名影片,论电影本身的美学、剧作和语法,《三块广告牌》虽不完美,但显然是最成熟的。诺兰的《敦刻尔克》拍的再好,也不够符合奥斯卡的口味,处境类似于去年的《赴汤蹈火》。《请以你名字呼唤我》是奥斯卡青睐的同性题材,但拍的比《月光男孩》还要私人化,体现不出学院的诉求。《逃出绝命镇》勉强算颗定时炸弹,在去年底获得包括《电影手册》等媒体一致推崇,并且拿到美国独立精神奖的最佳影片。如果考虑一下近五年奥斯卡的脾气,它拿奖也不是没可能。剩下的《伯德小姐》、《至暗时刻》、《魅影缝匠》、《华盛顿邮报》就别提了,没什么希望。
什么叫大年?非得是最佳提名中两到三部都有获奖希望,其他陪跑作品也不会与之差距太大,才能叫大年。哪怕以前是五部提名,现在扩张到了十部内,免不了有滥竽充数的。无论如何,两到三部重量级作品,加上陪跑影片的整体质量,永远是决定奖项含金量的基础。
比如88届奥斯卡,算不上多大的年,整体是有断层的。但是《聚焦》和《荒野猎人》都是名副其实的种子选手。仔细想想,《房间》也不是没有爆冷的可能。陪跑片《大空头》也是水准线之上,虽然奥斯卡不大感兴趣,但从影片本身来说,题材选的也非常好。《疯狂的麦克斯》和《火星救援》是提名数量扩张后,有幸进来的优质商业类型片,也具备文艺和风格化的底色。
再比如87届奥斯卡,基本称得上是离咱们最近的大年了。《鸟人》、《少年时代》,甚至包括《爆裂鼓手》和《布达佩斯大饭店》其实都有冠军相。《万物理论》、《模仿游戏》、《塞尔玛》和《美国狙击手》几部电影的语言相当保守,注定陪跑,却也不是泛泛之辈。
如果继续追溯,第86届奥斯卡也被认为是“政治正确”的一年——我已经讨厌这四个字很久了。《为奴十二年》说不上是九部里拔尖的那个,但是各有特点的《地心引力》、《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私心很喜欢)也并未与其拉开肉眼可见的差距。整个提名名单处于彼此拉扯的水平,谁也没高太多。最终考虑话题优势,给《为奴十二年》,不至于特别让人不舒服。
2013年的奥斯卡更是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彼时奥巴马连任,学院适时地给这位黑人总统送上了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也不能说这部片就配不上小金人,虽然主题讨巧,但叙事还是很流畅的,影像也较有力。它的竞争对手《林肯》、《少年派》、《猎杀本拉登》、《乌云背后的幸福线》、《被解救的姜戈》和《爱》也都不是盖的。
大致梳理了前四年的影片情况,我们应该能看出,从2010年提名影片数量增加后,奥斯卡便在逐渐转型。到2012年《艺术家》这一届,更多的提名影片并未冲淡太多该奖项的分量,大家勉强还能维持在一个金线上。从2013年开始,人们逐渐感觉陌生,但提名和获奖作品仍算是合理。直到去年的乌龙,再到今年这届,就彻底判若两“奖”了。
以前的奥斯卡,免不了也受公关、政治、社会舆论导向的影响,选出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比如《莎翁情史》和《母女情深》。当然,在我眼里,《为奴十二年》和《撞车》也是马屁拍的溜,靠正确性收获了小金人。从电影本身来说,《撞车》就没什么理由能击败《断背山》。但奥斯卡选出这些片子,至少还算有点分寸,依旧是以考虑电影本身的素质为前提的,不至于做的太过。
即便如此,拿出《母女情深》、《莎翁情史》、《撞车》、《为奴十二年》这几届来说的话,其成因也是与今年的结果大不相同的。最显而易见的是,至少它们还都有剧本奖加持。另一方面,就拿21世纪之后的18届奥斯卡来讲,加上今年,共有五次是最佳影片没拿到剧本奖的,分别是第73届《角斗士》,第75届《芝加哥》,第77届《百万美元宝贝》,第84届《艺术家》和这次的《水形物语》。你会很快发现,前面这些获奖影片的情况,根本无法套用在《水形物语》身上。
我深切地感觉到,2013年以前的奥斯卡颁奖逻辑和评审标准,已不再对未来的奥斯卡有任何参考价值。这个奖项的性质和特点几乎完全变了。当然,是往不好的那个方向变。
我有理由怀疑,以现在奥斯卡的这种趋势,将会让电影,至少是美国电影,逐渐沦为舆论的傀儡。假以时日,一部电影,一部英语电影,一部美国独立制作,一部所谓的颁奖季冲奥片,只会把力气花在琢磨影片的选题和人物的肤色、性别、阶级、性向上,再也没什么动力去探索更新的电影语言和更高的制作工艺了。
哪怕是去年的《月光男孩》,在占尽肤色和性向的优势之外,还称得上有那么一丢丢美学价值——这也是因为该片对于此类社会议题,在表面上打磨了一番,做做样子规避了一下,没有像其他种族同性题材那样直接。
《月光男孩》拿奖虽然让人失望,感觉特别没劲,但还是比《水形物语》要合理得多。与电影品质本身有无关联先不说,至少能让人清晰地看到奥斯卡某种笔直的姿态。而今年颁给《水形物语》,简直是丧心病狂,完全是一种不合理的姿态。至少将“最佳导演”颁给别人,都不至于引发如此争议。
我甚至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奥斯卡这次没把最佳给《绝命镇》,是否是因为考虑去年已经有同为种族题材的《月光男孩》拿了奖,而做出的一种平衡?当然,《绝命镇》的素质也难拿这个奖。
总之,联想到这一点,还有目前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再看看今年的奖项分布,我认为学院彻底打破了自己的下限,正式让颁奖礼沦为排排坐吃果果的游戏,且与美国社会和好莱坞一起,进入到了大动荡时期。奥斯卡以一种扭捏的姿态和分裂的面貌,跟历史决裂,走上新的曲折之路。
这条路必定铺满了妥协、矫饰,以及虚伪的政治正确——这反而成为了一种赤裸裸的偏见和歧视。
《水形物语》当然不是烂片。然而它能得奖,很可能是因为顶掉了与《月光男孩》重合的《绝命镇》,成为了最正确的那一个:同性恋、残疾人、黑人、边缘群体、底层阶级、歌舞片、冷战、间谍、黑色电影……它占尽了所有学院喜闻乐见的元素,并进行精巧的包装。可致命的是,其电影语法的平庸陈腐,只是令这些包装好的元素散落一地,并未升华到一种整体性的高完成度,对剧作和核心主题毫无推动催化作用。所以,它配得上最佳影片吗?何况对手还是《三块广告牌》?
我在之前的里提到过,相比导演身份,我可能更喜欢电影外的陀螺。除了《潘神的迷宫》,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奥斯卡级别作品吗?他之前的电影,更多体现在其娱乐价值上。这次靠《水形物语》拿奖,实在难以服众。《水形物语》的品质,也就比《猩红山峰》强出一个身位,更别提《潘神的迷宫》了。哪怕论娱乐性,都很难说能超越《环太平洋》和《地狱男爵》。然而看看提到的这些影片,哪一部是能让他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的?
当然,马丁·麦克唐纳连最佳导演提名都没有,我还能说什么?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我都看不出来这次陀螺和《水形物语》获奖,与影片本体或导演自身有多大关联性。这已经不单单是放出某种信号了,而已经是在直接揭示新时期奥斯卡的诉求:评委们怕是再也不会以电影本体的美学和艺术价值,或者商业范本和类型创作为优先考量条件了。取而代之的是社会议题、舆论风向和政治环境。
这是非常可怕的,极有可能对未来的电影的工业和艺术发展造成恶劣影响。因为奥斯卡不同于欧洲三大,作为综合性评奖的重要意义,对每年正在制作和计划制作的电影的引导作用,对创作模式的示范和实践作用,在当今影坛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旦它颠覆了自己的准则,破坏了自己的结构,不仅会对自身的权威性造成伤害,也会逐渐让世界范围内的商业/艺术电影进入滑坡式发展。
有人说,奥斯卡本质上就是美国本土奖,必然会受到美国社会语境和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哪怕不行了,让学院自嗨就好了。
要我说,只要美国电影的工业和市场仍然是世界最强的,那他们就永远无法自嗨。奥斯卡确实只是个美国本土奖,但架不住它巨大的影响力呀。这种影响力的形成,又是因为依托着具有全球生产发行能力的好莱坞体系,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美国影视产业(好莱坞和美国电影还不能完全划等号)。这种超级力量使他们拥有极大的话语权。而如果你是个影迷,或是一名电影从业者,就很难不去迷信这种电影霸权。何况从1929年便开始举办的奥斯卡,风风雨雨都走过90年了,你又如何去忽略一个历史如此悠久的顶级电影奖?
再加上学院又总是乐意给全世界做出表率。从各个方面来说,奥斯卡久而久之产生的权威性和话题性是难以被忽视的。结果,颁奖礼这两年总给人一种无聊的印象,评委们似乎越来越不关心影片本身的价值了。这种趋势相当危险。长此以往,学院的权威性势必会被动摇,奥斯卡很可能会做的越来越小。但只要美国电影的能量还在,那么这种弊端难免会辐射到世界性电影产业中去。
之所以会这样,首先应该归结于评委人数的扩大,导致年龄结构的变化。目前学院里掌权依旧是一帮老头子,但新加入的年轻人在跟他们角逐。老头子们虽然乐意改变,但绝对不会彻底整改——当然这种整改也不一定能产生积极作用,很容易跑偏,比如现在。以前好歹入围影片都能达到某种基准线之上,才有可能拿场外手腕儿说事儿。这两年借着提名增加,入围片已经慢慢不尽如人意了。再加上评委团激进与保守并存,就给人一种特别分裂、气喘吁吁的感觉。
其次是美国政治的动荡之激烈,触及到了自由派大本营的好莱坞,也就影响到奥斯卡本身。这看似确实是一种无奈。可是在以前,我印象中奥斯卡还几乎不太屑于政治风向和舆论压力,有些时候甚至“顶风作案”把奖颁给一些有争议,甚至有污点的艺人,就为了表彰其过去一年奉献的杰作或艺术成就。甚至去年的最佳外语片和一些艺人的获奖感言,也是有鲜明态度在里面的。总之,曾经的奥斯卡时不时就散发出“艺术面前决不让步”的淡淡风骨,今年则连这么点儿勇气也看不出来了。它的软弱导致了这种不堪入目的妥协。当然,这里面也有收视率等商业因素,要细说起来真的就太复杂了。
而最烦人的,就是越来越刺鼻的“政治正确”味道。关键是,奥斯卡难道不知道这四个字是烫手山芋吗?众所周知,同性恋、女权、种族问题在近年奥斯卡上是很吃香,但也不足以代表所有涉及此类主题的影片,都是靠着讨巧的题材拿的奖。可是你要问我今年的最佳影片《水形物语》和最佳原创剧本《逃出绝命镇》胜出,是因为影片和剧本真的好?与竞争对手不分伯仲?真的超越了所有提名者?我决计不肯接受。
我们在无数影片中看到过政治的肮脏与虚伪,其中许多还是奥斯卡获奖影片。那怎么到了现在,奥斯卡连自己的底线都不要,越来越在乎“政治正确”了?如果说政治伴随着肮脏、丑陋与虚伪,难道其所衍生的“政治正确”就很伟光正吗?
在我看来,去标榜这些所谓的正确性,要比费尽心思地考量影片品质,投出关键一票要难得多。而所谓的“政治正确”,更像是用一些已经得到缓解的问题,去掩饰另一些更深层的问题。它总会伴随着片面与偏激,比选出一部平庸之作当“最佳影片”更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议与不满。更何况政治本质上就没什么正确和错误,只有利益。如果还高举“正确”的旗帜,那么学院和好莱坞就真的永远也正确不了了。这些社会议题的复杂性,早已超出电影所能承载的功能。
就比如说,如此“正确”的奥斯卡,为什么不改改那些个人奖的奖项设置?确实,奥斯卡从第一届开始就把演员奖分成了男女两类,可你要归结于历史传统,我想问现在的奥斯卡还有何历史传统可言?种族歧视以前还是传统呢!
为什么演员要分男女主配,而导演却不分男女?难道只是因为幕前幕后的原因吗?我反正没看出来男女演员在表演上能有什么天壤之别。毕竟这不是体育,不存在运动员身体上的差距。如果要搞平权,为什么不把男女放到一个标准里评判?合性总会比分性更能体现性别上的公平吧?而如果坚持要分性的话,那导演奖又怎么说?以前还可以说女导演太少,现在呢,凑得齐五个吗?
总是拿入围作品做文章,却不改变奖项的设置,这真的就很“政治正确”了吗?以前有种族问题,有LGBT问题,有伊拉克战争。如今,除了这些,美国新的社会问题又是什么?隔离墙,亚裔、拉丁裔现状,非法移民,枪支暴力,右派兴起……可惜,我在奥斯卡上看不到。
那么,我们真觉得有可能改变个人奖分类吗?我们真觉得作品在题材和政治上走下去,能让所有人满意吗?显然不行。
我们当然可以以艺术之名去呼吁,去发声。但如果说真正的集体参与进去?我没看到目前的电影界有能力掌控这游戏。看看现在的“MeToo”运动,再去品一下哈内克的评价吧。
公认的:社会、经济、哲学、政治、历史是电影的矿山,而政治又是其中最险恶的那座。得是头脑多清醒,经验多丰富,才华多杰出的电影人,才能拿捏好艺术作品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呢?这种人在电影界又有几个?
所以,学院到底是要坚持这虚伪片面的政治正确,还是脱掉这件丑陋的外衣,回归正轨,以影片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美学表达为前提,去保证每个奖项的含金量,心里还没点13数吗?
反正,这两年的奥斯卡已经颜面扫尽,尊严的底裤都丢光了,看得我极其失望。它已经偏离了电影艺术本身,甚至已经懒于关注美国文化真正的价值所在了,反而玩出一大堆有的没的。除非我们真正做到再也不迷信奥斯卡,要么就是学院能及时调整回来——我不认为短时间内能做到其中一点。所以,从目前所体现的性质来看,我对奥斯卡的前景持非常悲观的态度。
(完)
文中一些观点也来自于我和好友ParkerLI的讨论。他还认为,奥斯卡现在在选一个既好又正确的片,这种方向(或者野心)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我说的分裂。实际不仅仅奥斯卡,包括格莱美在哪各种奖项都遇到了这种问题。随着资源的开放观众需求社会需求的增多,一味的好电影已经不满足生存现状了。尤其奥斯卡有非常强的商业需求,而且其商业地位逐渐下降。他个人偏向是商业对政治的妥协,而不是艺术追求对政治的妥协。
PS:其他主次奖项都没什么惊喜,保守的不行,能说的也只有“实至名归”四个字了。归根结底,还是入围影片质量断层明显,总之就是死气沉沉。但是看到罗杰·迪金斯和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拿到小金人还是很高兴。而纪录片《伊卡洛斯》又正确了一把。
PPS:今年不光最佳影片、导演和原创剧本非常差,影帝单从表演本身来讲,也只能说勉勉强强。我很喜欢加里·奥德曼,但我不认为他的丘吉尔演的有多好,一半得是化妆的功劳。当然,其他对手也都不怎么样,除了丹尼尔·戴·刘易斯。但是大神都拿过三次奖了,也不可能再中。
PPPS:好莱坞整风,开启了大规模的自我审查和集中清缴。从韦恩斯坦、到凯文·史派西、伍迪·艾伦、卡西·阿弗莱克、詹姆斯·弗兰科……全部被拒之门外。不说别的,至少后几位的缺席,让奥斯卡的星光黯淡许多。何况几个人本来还都有机会入围参与奖项争夺,卡西更是颁奖嘉宾。结果呢,我却在红毯上看到了科比。暂且不提他的黑历史,这《亲爱的篮球》拿奖,简直比《水形物语》还要水。当真是文体不分家了吗?再次印证所谓“政治正确”本质的不正确性。
PPPPS:最终也就《普通女人》还能稍微令人惊喜。外语片可还别真成了电影艺术最后的自留地了!
同不同意另说,先谢谢你看完这满篇牢骚。
我自己不怎么爱在豆瓣上写东西,许多文章是从微信号上转过来的。
如果在热度消退前最后一次回望今年奥斯卡,我觉得比“政治正确”更准确也更无可争议的概括只需三个字:不纯粹。 90年了,在奥斯卡舞台上,显然有过太多被“偏见”(如:科幻易败)与“公关”(不胜枚举)所支配的公认冤案,那些也都代表着艺术褒奖的不纯粹。但这种不纯粹再令人唏嘘,也远不比如今来自场外的意识外力那样嚣张,况且这种近乎统治的作用效果显然不是形成于一朝一夕,也一定还会继续,以难以预见的轨迹。这样的景象对行业生态甚至人类社会或许最终都是有益的,但不幸的是,这同时也不免成为影迷心生矛盾乃至怨气的源头。因为当我们再次看向那些自己无法认同的结果,就会发现越来越难再以相对纯粹、属于电影的角度去求解了,独属艺术维度的“见仁见智”成为不可能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癌症般扩散且不可捉摸的杂质,与因此带来的迷茫和悲哀。 借用昨天听反派影评才得知的一个历史细节作结: 事到如今,你还能想象再有一个像波兰斯基那样私生活复杂得无从“正确”、甚至无法入境到场的影人,硬是凭借一部像《钢琴家》那样的作品,提名并登顶奥斯卡,全场为之起立鼓掌的场面吗? 以上。
昨天第九十届奥斯卡颁奖典礼落下帷幕,而颁奖典礼中最受关注的必然是最佳男主,最佳女主,最佳影片三个大奖,但小编最关心的还是最佳电影音乐,可能是出于职业病的关系,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盘点一下历届奥斯卡音乐类提名中,那些好听到不行的歌曲吧~今年的最佳音乐花落《寻梦环游记》的《Remember Me》,原本小编也觉得应该是《马戏之王》和《寻梦环游记》之间的抉择。
电影内容就不做赘述了,但小编看完以后还是觉得超出了我对动画片的感知。至于音乐方面,这首歌在影片中就有好几个版本,像巨星德拉库斯的花哨版本,还有令人动容的深情版本都是让人无法忘怀的。
而说到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奥斯卡音乐,莫过于《泰坦尼克号》的《My Heart Will Go On》。这首歌的传唱度真的太高了。天后席琳迪昂的演绎也是入木三分,电影的感人剧情,还有生命、爱情、金钱在灾难面前显露无疑,这一切造就了电影的经典,同时也造就了音乐的传唱。
作为一个酷爱音乐的传媒学子,小编只能说这部电影和这首歌对我的影响太大了!虽然席琳迪昂作为欧美老牌天后如今的作品并不是很多,但她也算得上是奥斯卡的常客了!她的《Because You Loved Me》是美国浪漫爱情电影《因为你爱过我》的主题曲,小编折服于席琳迪昂的声音机能,高昂的高音通透而不刺耳,低音温柔而又细腻,虽然这首歌最终没能获奖,但是在小编的歌单中却一直保存着。
小编说了席琳是奥斯卡的常客,如果只有两首歌,小编绝不敢这么说,还有一首就是《Beauty and the Beast》,来自于迪士尼的《美女与野兽》,虽然2017年被翻拍成真人版,这首经典音乐也由Ariana Grande和John Legend重新演绎,但小编仍旧喜爱席琳的版本,因为她的声音更适合那样的浪漫和温柔。
其实小编觉得欧美diva虽然看格莱美是一重指标,但是奥斯卡同样可以检验,上文说到的席琳迪翁,属于典型的格莱美和奥斯卡两地开花的天后。还有已离我们而去的惠特妮休斯顿同样也是,惠姨在黑皮肤中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美人,不仅会演戏,唱歌还出众,所以说老天爱一个人真的会把什么好的都给她。
《保镖》这部电影中除了同样出名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还有一首就是小编觉得惠姨最难唱的歌《I Have Nothing》,也就是结石姐(Jessie J)在《歌手》舞台上演绎的第二首歌!这样的大开大阖音乐,也如同惠姨的表演风格一般,挥洒自如。
惠姨一生一共出了七张专辑,其实不算多。但是每一首都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她和牛姐合唱的《When You Believe》,这首歌同样是奥斯卡获奖歌曲,来自于动画电影《埃及王子》!如果这首歌都不获奖,相信当年很多人真的会给奥斯卡评委寄刀片了!惠姨和牛姐(玛丽亚凯莉)欧美流行乐坛两大里程碑般的人物演绎,惠姨的高亢大嗓犹如骤雨直击人心,牛姐的清亮嗓音恰似清风萦绕双耳。
而第88届奥斯卡曾被网友抨击成“白人奥斯卡”,当然这其中原因到底是评委喜好还是种族歧视,小编无从得知,但是至少在历届的奥斯卡原创音乐上,还是凭借实力说话的,像惠姨就是黑人歌手,以及后来《追梦女孩》中的碧昂丝同样也是黑人歌手。
奥斯卡音乐类奖项,不单单只有这样传唱度高才能提名甚至获奖,其中也会出现类似《Flashdance...What a Feeling》这样的Disco神曲,让人听到不由开始抖腿;《Happy》这样轻快,让人听到心情瞬间满分的歌!
当然,欧美音乐依旧是奥斯卡主流,例如较为早期的《Moon River》、《Over the rianbow》、《Edelweiss》,都是旋律悠扬、歌词优美的歌曲,分别来自于《蒂芙尼的早餐》、《绿野仙踪》、《音乐之声》,还是第85届Adele为007电影献唱的《Skyfall》、第86届《Let It Go》来自迪士尼动画《冰雪奇缘》,抑或是上一届的大赢家电影《爱乐之城》中的《City Of Stars》。
但是小编觉得东方音乐气质也是可以在奥斯卡这样的舞台大放异彩的。作为唯一一位在奥斯卡舞台上献唱的中国歌手,李玟演绎的《月光爱人》(《A Love Before Time》)就完美的让世人看到了中国音乐的魅力,大师谭盾借用电影的元素,将中国的二胡和西方的管乐进行完美的融合,展现了江湖、爱情、哲理的主题。
其实除了中国人拍摄的东方气质电影,还有《末代皇帝》的配乐同样堪称一绝!就像中国花样女子滑冰的奇迹陈露在1995年在世锦赛上诠释的那样独特,证明东方音乐适用于任何舞台!今年的奥斯卡已经落幕,明年的奥斯卡又将花落谁家,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对于这场电影的盛宴,我们除了最佳男主,最佳女主这类的大奖之外,似乎还是仍旧有无数的期待。
THE END
深夜单曲,与你在一首歌里相遇。
北京时间3月5日,第9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将在好莱坞杜比剧院举行,届时美国著名喜剧演员吉米.坎摩尔会再次担任主持。我觉得本届奥斯卡会比以往都不相同,本届提名影片都异常精彩好看,特点不一,所以应该竞争会十分激烈,这篇文章,我就来瞎猜猜本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 最佳影片提名:《水形物语》、《三块广告牌》、《伯德小姐》、《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至暗时刻》、《逃出绝命镇》、《魅影缝匠》、《敦刻尔克》、《华盛顿邮报》根据以往的奥斯卡获奖记录,可以看出奥斯卡对影片的风格比较专一,比如,早年的《洛奇》、《教父》、《辛德勒的名单》这种偏重于人物传记的影片,《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大制作电影,再者就是《聚焦》、《逃离德黑兰》等偏于纪实类的,很少数的异类电影比如我最爱的《老无所依》拿奖的几率不能说没有,只能说几乎为零。 今年提名的九部电影,我看了七部,主要是实在抽不开时间,可以说非常遗憾,《水形物语》是一部讲述人鱼之恋的奇幻类影片,故事背景设定在冷战时期美苏争霸,这部电影可以说优缺点分明,缺点就是故事太老套,太生硬,故事转折感觉跟强行嫁接的似的,而优点也有,拍摄手法非常富有美感,电影不乏有许多复古镜头,充满质感。另外,《you'll never know》等复古音乐的加入,真的使逼格飙升啊,可以看出导演托罗对于这种怪物片特殊的把玩手法。但是,奥斯卡似乎不太青睐这种奇幻题材电影,所以我觉得这部影片获奖几率不是很大。 《三块广告牌》是我一个人去电影看的,作为一部文艺剧情片,这部片子排片量少之又少啊…… 不过让我意外的是,观影的人不是很少,而且我特别观察了一下,有学生,情侣,老人,上班族,看来中国观众的观影质量也是在小幅度提升,这让我很欣慰。《三块广告牌》怎么说呢,我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部电影的好了,编剧简直把这个故事编出了花,感人,温情,幽默等多种元素的加入使我很入戏。故事也很有张力,这部影片涵盖的内容很广,你想怎么理解都可以,可以把他当做一部犯罪喜剧电影,也可以把它当做一部思考人性的电影,总之,包括万象。我最喜欢开放式结尾的设计,这是电影的升华,毫不拖泥带水,如此干净的处理,又给了独立思索的空间,很nice,这部影片我觉得获奖几率很大。接近7成吧。 《至暗时刻》,看完这部电影,我查了一下相关历史资料,片中涉及的人物:哈利法克斯、张伯伦都是英国二战时期的保守党,虽然力求保和平,有点大局观不足,但是都是有一定政绩的,而且也有很强的领导能力,片中将这两个人物设计的有点过于软弱,保守,有点做的太过了,显得不自然。1940年正值英国危机时刻,也就是黑暗到来的时刻,正是丘吉尔临危上阵,才挽救英国子民与水火之中,影片很燃,很励志,“狗爹”Gary oldman演技太棒了,《至暗时刻》里,他不是小天狼星,不是坏警察,不是oldman,他就是丘吉尔。这部影片主要讲的就是丘吉尔与保守党之间关于和平谈判的讨论和热血澎湃的演讲,影片意义不大,主要是演技撑起,虽然我很喜欢,但是我觉得获奖几率只占3成。 《伯德小姐》、《华盛顿邮报》、《敦刻尔克》我就简单说一说吧,伯德小姐是一部很成功的青春成长类电影,导演几乎用所有有关青春的碎片拼起了一副美丽的童话,lady bird 这只渴望的自由的小鸟终于还是体会到了家的美好,高三狗的我,因为身有体会,所以心以沉醉。但是,和《至暗时刻》一样,有点靠演员演技的撑起,而且拍摄,影调等造型语言相对于至暗时刻有些欠佳,所以不做过多评述。《华盛顿邮报》阵容可谓强大,斯皮尔伯格导演,老戏骨梅姨,阿甘汉克斯主演,内容也很政治,但是,很死板,过于单调了有点,我在看《至暗时刻》、《三块广告牌》之前,一度觉得这部影片会获得最佳影片。最后再聊聊《敦刻尔克》,这部电影我刷了两遍,第一遍看是和同学一起看的,当时感触不深,(因为我一直很反感大场面或者史诗题材电影)诺神的三条线叙事很有新意但是仍不能打动我,只靠汉斯.季默的配乐,才能让我稍打起精神。第二遍看,我便稍稍有了感觉,主题很棒,“回家”,最后成千上万只船航行在大海上的全景拍摄真的很感动人心,而且诺兰的非线性叙事我在第二遍看,才理解了这样的好处。影片中,没有出现一个德军正面镜头,这样造成了一种宿命的诡异感。诺兰愣是把历史战争片拍成了悬疑片,脑洞出奇的大,不禁佩服,封神也不是白封的啊!但是,直觉告诉我,这部电影获奖的几率仍是不大。 《魅影缝匠》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我没有看,但是奥斯卡去年是《月光男孩》,所以今年的同性恋题材电影应该不会有第二次,《魅影缝匠》没有看,也没有兴趣去看这部电影,就是看封面都没有感觉的那种,所以不做评述了。 《逃离绝命镇》是我九部影片里最喜欢的一部,细节决定成败完全在这部电影里体现出来,每一个细节都推动着影片的发展,最后一一展现出来时,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这部电影拍的很好玩,前半段主要讲男主小黑去女主家做客,后半段主要讲他“反杀”。这样的情节结构很好,很受奥斯卡欢迎,政治上也反应了种族歧视等一些列问题,也没有大缺点。但是总归来说,这只能说是一部出色的恐怖幽默剧情片,距离奥斯卡有一点距离,我是个很感性的人,但是该理性咱也得理性,虽然我给这部电影打满分,但是,终究与奥斯卡无缘,就像梅西一样,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吧。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导演应该是《水形物语》的吉尔莫.德尔.托罗,这位与怪物解下不解之缘的人,凭借着影片出色的视觉奇观和独特风格,拿奖几率占到8成以上,另外两成,给诺兰吧!风格真的不错。 最佳男演员无疑是狗爹,至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主演甜茶,很帅很干净,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最佳女演员我一直对《伯德小姐》里的西尔莎罗南和《三块广告牌》里的“科恩嫂”佛兰西斯犹豫不绝,梅姨别说了,年年常客,脸熟。硬要选一个,我觉得年轻点的罗南吧。(长得漂亮啥都好)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于本届奥斯卡的猜测,内容纯属个人瞎逼逼,胡搞一大堆没用的废话,带有强烈的主观感觉,如果不喜欢,请谅解。 (明天一定会啪啪打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