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 Power在《Manhattan》里唱到:“The hotel above and the street below, People come and people go. All the friends that we used to know, Ain't coming back.”
纽约城就是这么一个地方,人来人往,人人都想留下来,但真正留下来的也没几个。但哪个城市不是呢?我在上海的朋友也来了去去了来,住了五年的室友说搬走就搬走了,要嫁到瑞典去。昨晚我发微信逗她,说:“无聊吗?想我们吗?”以她平日里死要面子的个性,她肯定是会嘴硬的,但可能自己在哥德堡真的太寂寞,她回我:“特别想你来婚礼,妈的,想念一起蹦迪”。
真感谢她在这句话里加了一句“妈的”,就好像我们还是能很豪爽去面对彼此的离别一样,好像这里面没有藕断丝连,妈的,我要走了,有种北方人的豪爽和干脆,不会让大家都难堪,也不至于婆婆妈妈掉下眼泪来。因此我也假装没事,回她:“嘻嘻,我周日去多伦多和纽约呀,有金角做代表嘛,宝宝要出嫁了,开开心心。”
是啊,我的宝贝前室友要出嫁了,我们吵过架,也拥抱着彼此一起入睡,她今天要在别的地方生活了,我当然只能祝福她,当然只能跟她说“开开心心”呀!长大这件事,永远都是跟离别牵扯在一起的,然而年轻的时候我们不会在意,人老了才懂得舍不得。
我最爱的美剧《威尔和格蕾丝》时隔十一年后,要回归了!这可以说是今年最开心的一件事了,就好像消失了很久的朋友,你觉得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再见到的朋友,拎着大包小包就像第一季里住进威尔家里的Jack一样,敲了敲门,蹦蹦跳跳出现在你面前,说了一声:“我回来了。”
《威尔和格蕾丝》讲的是在纽约一起生活的好朋友的故事。对一代人美国人的影响巨大,连前任副总统乔拜登都说这部电视剧为同志平权作出的努力是巨大的。而且,W&G这次重启还没有播出就续订了第十季(重启后的第二季,暂定2019年播出),相比较播出之后就人心涣散各回各家的Friends,W&G无论在剧集中还是剧集外都更讨人喜欢
《威尔和格蕾丝》之所以成为我最喜欢的美剧,是因为它很多的细节都特别打动人心,比很多喜剧都更要温情。 我记得第四季的圣诞集,是讲平安夜威尔和格蕾丝尽管原本有着这些那些的安排,但最终阴差阳错又是两个人一起过平安夜。
在下雪的纽约街头,他们站在Barneys的橱窗前,威尔对格蕾丝说“看来这个圣诞节又是我和你两个人啦”。两人一起看着Barneys美的不像话的圣诞橱窗(还是格蕾丝布置的),就这么拥抱着自己的好友,幸福又孤单地迎来了新的一年。
很多人讲,你为什么会喜欢纽约,地铁臭烘烘,气候又不好,人也冷冰冰。
但他们不明白,只有在纽约这样聒噪的城市,你的孤单才会被缩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若是你在一个小镇落单,那么你只能看着别的大家庭欢欢喜喜在迎接新的一年,而你甚至不知道该身处何处才合适,哪里都会放大你的孤独。只有在纽约,这些不知道为何在圣诞夜仍在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们,他们可以和这个城市一起隐藏好你的孤单,你可以大大方方在圣诞夜的时候牵着你最好朋友的手,驻足在Barneys的橱窗前,无需担忧今夜只有你孤身一人,到处都是万家灯火。
纽约这样的大城市是我们这些人的堡垒,让无法融入到其他生活中的人有一处避风港。
《威尔和格蕾丝》第八季的大结局,两个好友告别彼此,离开住了多年的纽约公寓,牵着彼此另一半的手开始了新的人生。反倒是Jack和Karen两人愉快生活在了一起。本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今年NBC又宣布时隔十二年后,他们将要重启《威尔和格蕾丝》。纽约城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 gay- straight friendship又要再续前缘,这恐怕是今年我听到最好的消息。
所以大概,人生也没有什么绝对的离别吧,重逢总有时。
W&G这部戏之前在国内影响力比不上同期的friends大概有三个原因。第一,这部戏不符合国内很多人的价值观,Friends是直男直女的友谊(最后还有两对变成爱情),这种戏对于大部分中国观众来说更对胃口,所以连山寨版Friends的《爱情公寓》也照样受欢迎;大部分人没有跟公开同志一起生活和交流的机会,这是题材上的陌生。
其次,别忘记,我们之前看美剧都是靠字幕组的,字幕组有引进做字幕我们才比较好找资源下载来看。Friends当时是很多字幕组在做的,但是W&G在那个时候本身推广的字幕组就少,意味着很多人根本没有平台看到这部作品。
最后,我个人认为这部戏的笑点是比Friends更聪明的,也就是并非所有人都能抓到他的笑点。如果你身边有同志的朋友,或者你本身对同志群体有固式的思维才会觉得被讽刺或者被映射。我相信很多国内的直男癌观众可以理解Friends里的笑点(例如乔伊的把妹技巧),但不会理解W&G的梗。
不过,说不定重启之后又名气大涨呢,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对于同志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同往日。重启的第九季在9月28日回归,因此意味着大概还有三周不到的时间可以把这部戏的前八季补充完整。艾瑞克·麦柯马克、黛博拉·梅辛、西恩·海耶斯、梅根·莫拉莉四大主演都将回归重启剧。他们每人都曾因此剧至少收获一个艾美奖。此前一直担任《威尔与格蕾丝》导演的詹姆斯·伯罗斯也将回来执导重启季。
拍《恋夏500日》和《天才少女》的Marc Webb拍了一部新电影,用Simon & Garfunkel唱过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命名 —— The Only Living Boy in New York. 我今晚边写文章边循环听这首歌,越听越想念在纽约的日子。我也不是没有在纽约遇过糟糕的事情,但是总觉得还是很想念啊。我总觉得这一份想念里,大概也有W&G的一部分,毕竟总觉得如果走进Barneys,就会看到Jack在那里了无事事打发时间,而美美的橱窗就是来自于Grace的手艺。
After all , New York City will always be New York City.
《威尔和格蕾丝(Will & Grace) 》重启后,我一直笑得比较零星。作为老粉,一部经典喜剧如果不能让你挂着神经病一样的笑容看完,就觉得不痛快。
尤其想起曾经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更不免恨铁不成钢。
可能很多脱发90后们已经不知道这部剧集,打个比方吧,这部反映几个伪直男、娘娘腔、变态富婆、神经质犹太女人在纽约嬉笑怒骂生活的剧集就是基佬们的《老友记》。
当然了,可能《老友记》也被遗忘了。
在我的记忆中,大规模反映同志生活的美剧一部是2000年首播的《同志亦凡人(Queer As Folk)》(2005年剧终);另一部就是98年开播,06年收档的《威尔和格蕾丝》。
《同志亦凡人》较为写实,反映了同性恋真切的爱欲情愁,尤其在未完全开化的年代,呈现了同志追求自由放纵但也因此承受压力的生活。相较而言,《威尔和格蕾丝》作为情景喜剧,题材则轻松许多。在《同志亦凡人》里,我们作为同志热烈地去爱、受伤 、心痛、流泪,到了《威尔和格蕾丝》里,我们只是一个爱笑的疯子。
对于很多观众而言,《威尔和格蕾丝》即是启蒙也见证着历史。
《威尔和格蕾丝》应该是一部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同志喜剧,我很怀疑直人们也能get到剧中的基佬梗,也为他们不能同声欢笑而惋惜。此剧几乎是都市生活完美典范:四个人物类型互相需要,即使作为有钱势利的富太karen,也需要有一个可供嘲笑的grace和will,和一个互相刻薄耍贱的娘受jack。
难得的是,十几年过去了,剧中的梗竟然没有过时,随时看随时都能笑出来。全剧贯穿始终的气质自然是刻薄,但是同一个标签反复贴还能有效果就是编剧的功力了。
比如karen嘲笑grace的衣品,每次都有新台词,即使什么都不说,啧啧嘴也足以表达轻蔑。
jack嘲笑will胖以及老以及扭捏心态,也是频频击中。
will嘲笑jack的穷(金钱上的和性生活上的)。
嘲讽是都市生活的第一语言。但在刻薄之外,维系人物关系的还是友情甚至亲情。will和grace也吵崩过,甚至散伙搬离,但心系彼此依旧随时可以破镜重圆,在每一张刀子嘴之后都是一颗豆腐心。
well,well,well(没有看过本剧的人也不会懂这个well梗),重启后的剧集我是不满意的。
首先,大家都老了,对于同志而言,没有办法坦然接受衰老。在我印象中,jack还是那个可以运用各种娘炮的肢体语言表达感情的欢脱基佬,will是风华正茂的律所合伙人,20年过去了,他俩还这样。
再精妙的化妆都难以阻拦岁月践踏过的脚步,grace竟然连声音都变了,只有karen,像个妖精一样没有变化,大概真的是有钱。他们的人设没有任何变化,仿佛这部剧没有剧终过,他们直接延续了青年时期的生活。
编剧Max Mutchnick说,他只用了40分钟就说服了所有主演入伙,称:“重启版 Will & Grace不会沿用2006年的大结局,他们还会在原来大家最熟悉的公寓展开新剧情。” 所以,可以看出编剧刻意让大家觉得这四位从未离开过,但我拒绝接受这个谎言。既然已经都老了,就该演一下步入老年前的基佬生活。
就像英剧《极品基老伴(Vicious)》里那样,展现年迈基佬衰弱而用力地嘲笑生活嘲笑自己的日常。
在展现当代基佬生活状态的剧集方面,在《威尔和格蕾丝》告别我们的十几年间,已经有很多佳作。比如HBO出品的《寻(looking)》、英剧《黄瓜( Cucumber)》、甚至泰剧《基友记》。在平常美剧中,基佬角色几乎已经司空见惯,09年开播的《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中,同志家庭已经被熟视无睹,仿佛同志平权本应如此。
所以,当今美剧的社会学视野中,已经过了刚出柜的新鲜劲,真正进入了同志亦凡人的阶段。而《威尔与格蕾丝》似乎还停留在我是酷儿我很酷的上个时代风潮中,编剧所做的跟新时代产生关联的努力,不过是一种笨拙的惧怕out的努力。
“一夫一妻”就是美国家庭标配的年代,《威尔与格蕾丝》告诉人们一男一女的搭配还可以这样,孤男寡女也许和干柴烈火无关,直到今天“友达以上 恋人未满”的亲密关系仍旧是社会热点,但《威尔与格蕾丝》似乎无法带来更多。我们可以从《威尔与格蕾丝》里看到的从来不只是傻逼呵呵的段子和吐槽。
人五人六的社会精英是感情里脆弱无助的小基佬;
拜金女是坦然面对得到与失去的女大佬;
《威尔与格蕾丝》用整整八季来颠覆“男女关系”的可能性,哪里有政治,就朝哪里不正确。
如果我是编剧,会按照“我是酷儿我很丧”的主题来开疆辟土。
因为流行扁平风格,grace不得不将她复杂的宫廷风设计转型成了禅修风,她终于要接受自己不是个潮女甚至是个“嘲女”;karen则抓住一切机会嘲笑共享经济,坚持认为只有穷人才会和别人分享,她只占有美和财富;jack年老色衰,不得不在交友软件上谎称自己35岁,但是天无绝人之路,直播软件给他的just jack show开启了新的一片天;而will呢,可能刚刚从次贷危机中走出来,然后发现他的客户都是只有20几岁的互联网创业弄潮儿……
这就是我们期待看到的《威尔和格蕾丝》,朝“时髦生活”“美国梦”狠狠甩一个大耳刮子,用最漫不经心,最牙尖嘴利,最嬉笑怒骂的姿态,路见不平一声吼,从来不掐命运的咽喉,只留着给自己摸摸头。
这次《威尔与格蕾丝》重启是拜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所赐,大选前,《威尔与格蕾丝》剧组曾有一次短暂的重聚,他们制作了一段几分钟的短剧《VoteHoney》,为希拉里助选。
实话说,这一集助选特辑是好看的。因为靶子非常集中,就是展现特朗普的浅薄无知,以及万一当选之后的荒谬可笑。所以看完这集抱有非常大的期待,觉得水准还在。
等真正播出,便开始陷入失望。同样的编剧,梗都是好梗,但搁在渐露疲态的四位主角身上,总觉得已经力不从心。原先的剧集不因刻薄而浅薄,也不因嬉笑而淡漠,可如今怎么用力都没找准地方,只是让人唏嘘,厨师和食材都一样,就不是那个味儿。
原谅我们到过最高的峰顶,所以没法再对寻常山丘赞美。
谁叫我们是这群超级毒舌培养出的观众呢。
· THE END· 这是“不散”的 第541期 文章,喜欢!
本文由微信公众号 (busan-movie)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