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暗网 第一季 Dark Net Season 1(2016)

暗网 第一季 Dark Net Season 1(2016)

又名: 深网

导演: Mati Kochavi

主演: Lauren Terp Kristie Drew Anisha Vora Yusuke Akari Uchida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上映日期: 2016-01-21(美国)

集数: 8 单集片长: 30分钟 IMDb: tt5397520 豆瓣评分:7.6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A documentary series that explores the furthest reaches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people who frequent it, Dark Net provides a revealing and cautionary look inside a vast cyber netherworld rarely witnessed by most of us.

演员:



影评:

  1. Showtime有线电视台的新闻纪录片节目只看过两种,一个是《极端信仰和邪教》,一个是这部《暗网》,都精彩无比,对社会现象的捕捉很深刻,探索的是古老而常新的社会现象。《暗网》呈现和探讨的是互联网世界的各种面相,有些是放大了人本身就有的缺陷,有的是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整个节目一直在反思,很多地方会让人惊叹:我擦,还有这等事!节目里面的每一个案例和概念大概都可以是一个很好的传播学/社会学探讨的题目。

    1.Crash:异地男女朋友,BDSM关系;前男友在网上散布自己的果照;日本男孩和虚拟Rinko约会。2.Upgrade:身体中的电子芯片;眼睛变成摄像头;外界各种设备记录人;RFID。3.Exploit:Cebu上的children视频;TorProject,Sweetie瑞典的程序儿童,专门来抓儿童色情犯罪人;一个因为购买过视频而被逮捕和限制行动的男人。4.CTRL:搜索引擎审查员每天应付18亿张图片;勒索软件病毒;一位犯罪黑客被惩罚不能使用网络;学校网络监管员怎么进行监管。5.Trapped:无线电干扰的疾病只能居住在没有任何信号的地方;Beam,霍金的病,用脑控制机器行动;Freedonia Video网络邪教,孩子忽然就离开了,并且归罪于原生家庭。6.Rewine:色情上瘾问题;nootropics聪明药贩卖;硅谷工程师在高压下的焦虑。7.Provoke:生活在社交媒体中的暴力、仇恨、自我表达不是我的我;crusade招募案例;漫画工作者。8.Revolt:无政府主义组织在网络中,比如Cody的3D打印枪;社会运动,犹太意第绪语运动,Hasidic Programme回归传统;监督警察执法。

  2. 其实跟暗网没太有啥关系,主要还是讲网络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普通的网已经无孔不入,影响深远了。 Crush, 有人通过网络异地恋,有人在网上找到小众同好有四百多万,有人用它发布前任和自己的亲密照片,有人实际生活中感情受挫,转而寻求虚拟女友,这个我记得在动画片《银魂》中有一集,就是虚拟女友大比拼,看谁的女友更胜一筹,真是够了啊。现实中和异性相处,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点,费心费力,但是网络的不一样,有模式。我的天,我想起来前一阵子看的那本书《饱食穷民》里面提到计算机对程序员思维的影响,人类面对电脑就像是面对挑战,但是如果逻辑正确,电脑会给出合理的结果,这就是奖赏,完全是可预测的,但是真人是不可预测的,程序员会习惯和电脑相处,处理真实人际关系会感觉是很大的负担。片中那个姑娘拿到了前男友上传自己照片的证据,前男友被判六个月。 Upgrade. 有这么一部同名电影,推荐。拍纪录片装假眼的那位,这眼睛你们竟然是自己做的啊,第五代黑白效果还挺好,但是问题是你们这消毒到位了吗,这可是放到眼睛里面的啊。在手上植入芯片的那位姐姐,看起来还挺好用的,不过看你们这个植入,看着真的很随意啊。连接了700多个系统的那位,全天候记录自己的各项身体指标,两年成功减掉了100磅,当片子里的其他人都在热情满满的拥抱升级的时候,这位说,more data make us lonely, we need each other. Exploit. 这集看的真是悲伤愤怒。发达国家的人满足自己的欲望,穷困的菲律宾人出卖自己的孩子,当地人习以为常,如果没有网络,孩子会在当地被剥削,现在则是被遥远的外国剥削。关于打击犯罪,模拟儿童账号钓鱼这事,我记得新闻当时报道过。这一个儿童假身份在一个月里面钓了2万多人,来自七十一个国家,但是最后只有六个人被起诉。 Ctrl. 网络内容审核。每天七八个小时看照片审核,帮助机器如何去分辨照片,其中一位本来是一年的合同,自己申请减少到六个月,我记得在另外一个纪录片里面也看到过类似的,很多审核员会有PTSD症状,天天看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谁也扛不住。浏览器公司那个,后台可以看到浏览记录,电子邮件记录,发送的照片和视频,我的天。。。遇到危险的预警要及时反映给执法部门。那位被抓到的黑客就是因为发送了一张自己女朋友的照片,里面含有女友的地址,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他。 Trapped. 电敏感人群,以前没有见到过,说大概有百分之五的人比较敏感,确实比较痛苦啊,家里不能有无线网络,邻居开无线网她都难受,在高速上开车经过各个信号塔感觉就像走在火炭上,根本无法停车休息。但是也有人离不开网络,中风瘫痪的那位就是依靠科技联网,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操控无人机看风景。脱离原生家庭,里面这个妹子家里人对她非常好,她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听到了节目主持人3000多小时的广播节目,然后就脱离了。她的家人各种担心她,还好她自己开了个博客,家人找到了她最终团聚。想起来另外一部美剧《leftover》中,有些人经历了巨大的创伤,会逃避到另外一个组织中,他们觉得那里才是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其实没有人真正能理解另外一个人,连我们自己有时候都不能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如果跟正常的父母的相处有困难,适当拉开距离就行,也不用期待父母能完全理解我们,我们其实也不理解他们,重要的是双方都是成年人,互相尊重对方的生活。 Rewire. 我们的大脑会被我们的行为改变,那五个专门去没网的地方露营的男的是为了戒除自己的习惯,这种习惯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其中一个九岁就开始了,目前才十七,而且非常可惜的是,他尝试了四十五次都没有成功,话说,你应该去正规的医院试试?有些准备用药物刺激人类的大脑,让它更聪明和高效。自闭症的人也可以在机构的帮助下,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生活。 Provoke. Trolls, 哈哈,这还真是全球通用。里面那两位黑人女漫画家真是受够了,她们用了个机器人程序,自动跟对方的机器人程序吵架,其实也看过类似的分析,不要太把下面的评论当回事啊,目的就是要吸引你,写完最好不要看。capo这个我记得也看过新闻,引起话题,增加流量,签约公司,发唱片,成为名人。 Revolt. 这集的第一个案例正好前两天看到过,这位真是毫不退缩啊,他自己还升级了,不过他是为了卖设备挣钱吧。Antonio这个真是感谢当时对面有录像的,否则真的要去坐牢了,人生轨迹都要改变,现在就是晚上义务巡逻,记录执法过程,不过还是有风险的,已经被逮捕过六次了。那个怀疑信仰的犹太人,手机竟然需要有kosher认证,中世纪的时候知识都掌握在教会的手里,很多贵族都不认识字,何况是一般的民众,等到印刷术发明以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才有可能,才有现代文明。

  3. 《deep web》

    我是看了电影《解除好友—暗网》开始对深层网络开始感兴趣,这个感兴趣并不是对暗网里各种惨无人道的内容感兴趣,而是为了了解暗网,从而达到有意识的防范。我在网上搜了很久的资源,但是这部纪录片都没有可以播放的资源。我觉得有点奇怪,为什么这部纪录片会搜不到资源呢?按理说BBC拍的纪录片都是比较经典的,不可能拍出了看不了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还是搜到的资源。但是我也在想,让原本对暗网无知的人了解到暗网的存在以及他其中惊心动魄的内容究竟是不是件好事。也许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原本有的人接触不到暗网,但是现在对暗网产生了兴趣,可是又不了解他的性质,从而激发出原始的好奇心,说不定慢慢的会变成其中用户之一。这种风险是存在的,但是如果因为这种风险而让大多数人根本无从了解真实的暗网,也许路也会越走越偏。这就好似我们青春期的时候对性的懵懂,父母永远都不会知道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到有关性的书籍,视频,甚至直播。他们对此永远都是闭口不言,甚至整个环境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但是我们依然有各种办法了解到我们好奇的一切。由于互联网的产生,让我们对了解未知事物更为方便,这不是互联网的错,主要看你用它了解什么。

    对于暗网的好奇心,我相信绝对是大部分人都有的,虽然我们并不十分清楚暗网究竟是在干什么,但是我们对其中我们未曾见过的内容有原始的冲动,就跟动物的性本能是一样的,欲望本身无关对错,看你怎么去控制你的行为。我是觉得与其遮遮掩掩撩人心弦,还不如有资料大大方方的介绍清楚,这样也更能明白他的本质以及在整个社会中他的出现究竟是否合理。那BBC拍摄的这部纪录片,意义正在于此。我倒不会鼓吹说一定要这部纪录片公之于众,但是如果真的想了解真正的暗网,那么这部纪录片一定是首选。

    在看这部纪录片之前,我对暗网是略有耳闻,但是远远的听说总像是在听《一千零一夜》那样遥远的故事,并不会有认真对待的情绪。但是当我真的开始了解暗网以后,我才知道这不是故事,而是事故!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网络已经现代人离不开的东西了,甚至比男女朋友都重要。所以对于我们生活如此重要的东西,一定是值得我们花费时间精力去了解的,从而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整部纪录片更多的是在讲网络带来的很多改变,有好有坏,但是对于暗网并没有多少介绍和深入,不过作为科普性纪录片,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科普作用。至少让我们知道了在隐秘的冰山下,还有很多见不得光的龌龊,从而也让我们提高对网络的警惕。我在微博看到过一句话,网络上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安排好让你看到的。很多数据,新闻,八卦都是有人后台操纵的,所以不可尽信。我对暗网的好奇心也止步于此,我也不想再花时间去了解怎么进入暗网,暗网里都在交易什么,怎么交易,没有必要的。适当的好奇心可以促进求知欲,可是过度的好奇心,只会自己害自己。

  4. 这个系列的纪录片是美国拍的,名字是《暗网》,但内容其实不是所谓暗网相关的内容,更倾向于网络前沿的黑科技对人类产生的影响,而且内容比较碎片化,用小单元的方式呈现:

    01、情爱:网络对恋爱行为模式的影响,散布前任裸照进行恶意报复、网络SM、日本的食草族……情感会变化,会消失,图片不会,恋人会分手,爱相随的虚拟女友凛子永远不会离开你……通过屏幕连接的爱与性,虚拟与现实的界限在哪里?这个界限日渐模糊。

    02、升级:人把自己变成半人半机器,是一种升级吗? 其实我不太理解这一节的主题,通过在人体中植入芯片,达到了人的升级吗?人身体的一部分变成一个设备?可是为了什么?仅仅因为一点点的便利,或者因为觉得很酷,就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吗?芯片进入身体,是否有生理上的伤害?芯片的隐私数据是否得到保护,它是否只属于使用芯片的人自身?

    03、剥削 发达国家的的恋童癖通过网络性剥削菲律宾的儿童,让我震惊的是实施这种侵害的是儿童的父母,为了金钱……这对孩子造成了永久性的心理创伤,但网络儿童色情的购买者却很少被惩罚。

    04、控制 第一次知道照片还有元数据图层,可以找到拍照的地点等信息。

    05、受困——网络让人自由,也让人陷入它的圈套,无法挣脱。 第一次知道,有电敏感症这种疾病,有些人暴露在无线电波中会产生身体的不适,但在全球无线网络的年代,她们被迫逃离,寻找没有信号干扰的净土,真的是无线难民了……

    06、重新连接——是连接虚拟网络还是重新连接真实的情感? 工具是人的延申,有时候也会使人的某部分能力丧失,网络增强连接,却也会让人们遗失部分人性。 网络四分之一的搜索和色情有关,这个数据让我震惊。黄片上瘾症,简单的刺激,上瘾,最终导致虚幻。黄片上瘾,却又无法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最终使得他们失去了现实世界恋爱的实际感知力。 没有被药监局认证的健脑药、认知增强剂是智商税吧…… 专为自闭症人群设立的工作项目,用人之长,发挥自闭人群注意力集中,容易发现细节问题的优势,这个很棒!

    07、煽动 社交媒体是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同时也是一个可以自我伪装的平台。人们应该永远记得,它的可伪装性,遗憾的是人们经常忘记,所以很多人非常容易被假新闻所煽动。 网络是现实世界和人性折射的镜像。

    语言攻击和暴力在现实世界中也会存在,但网络将它们的放大,网络喷子和网络暴力造成的伤害甚至可以致人死亡。 虽然执法者的执法手段也在升级,网络巡逻,新型数字盘查……但依然滞后于网络的速度。 喷子用水军软件攻击,被攻击者也用自己设定的水军软件回击,拉黑,这个真的是直接有效的反击。如果反击不得不进行,那么要实力对等,使用有效的工具!

    08、反抗 异见者、狂热分子、破坏者、无政府主义者、反极权主义者……除了信息版的维基解密,他们甚至可以使用武器版维基解密——3D打印手枪,这个太疯狂了,尤其是在民众可以持枪的美国。

    尽管是塑料打印的手枪,只能发射,它依然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而它的图纸竟然被发布到深网上,供人们自由下载打印……后面小型移动步枪制作机生产的升级版幽灵枪是一个正式的武器,一个未经注册,不可追踪,完全在管控之外的暴力武器,很可怕。 合礼手机是对信息和思想的管制,持枪证是对暴力武器的管制,有管制就会有对管制的反抗。

    每一个反叛都有一个起点,无论是因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危机,但反抗的终点却不一定是问题或者危机的解决。反抗,推翻现状,不一定能构建出更好的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