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在电影院看过这么烂的一部电影,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还是在2021年的最后一天。让这段时间的开心在最后一天倒计时的几个小时里毁于一旦。
从开始的十分钟里,令人尴尬的打斗戏就让人觉得有点难受,不知道是剪辑还是镜头还是配音,总感觉有些僵硬。
本以为后面会好起来,但是没想到会让人绝望。
香港作为亚洲最安全城市,没有警察是吧。前期和犯罪分子后期和恐怖分子枪战的永远都是那么几个人。开场的枪战特警来迟一步,我就觉得很让人尴尬,但毕竟是在东南亚的城市。谁能想到了香港,全篇没有特警,没有重案组,只有廉政公署。在会展中心这种地方,枪战二十分钟没有增援,没有特警。一路打到另一个展馆,从一楼打到二楼,二楼打到里面,又挟持了半天,就是没有警察过来。行,难怪廉政公署比重案组比特种部队还能打,原来是没有其他的警察了。最让我接受不了的是,炸弹爆炸,救护车上的人刷新闻都刷到了,都没有警察过去增援是吧,呼叫了半天,还没有记者来得快。
行,咱就不说在国内发生这种情况会怎么样了。有狙击枪、冲锋枪、烈性炸弹这样重武器的一群恐怖分子入境,高层还知道的情况下,就没有任何行动?没有驻港部队、没有飞虎队,只有从头打到尾的廉政公署。
拍了五部,让主角的妻子,兄弟一个一个的死,死到最后再让弹尽粮绝的主角和恐怖分子同归于尽。然后最终的大boss幕后黑手死于内斗,在法院门口俩人互捅倒地是吧。正义最后得不到施展,反派就必须得互捅才能收场。
拍了这么多部,从没见过最后终局幕后黑手就那么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被古天乐上门试探一下之后就开始内斗把所有的证据都拿出来给警察的场面。
男主没了老婆,没有情感戏就别硬加行吧。给下属的兄弟情、主角的兄弟情硬生生搬上来,弄到最后是把洗心革面的人都得草率惨死才对得起主角必须家破人亡的设定是吧。
行,剧情无力吐槽。国语配音女主像是青春偶像剧的声音,让人听到就出戏。镜头,你抖什么啊。动作戏镜头抖来抖去晃来晃去,在房间里说个话镜头也抖?
不想拍就别拍,圈钱也不用这么恶心观众吧。一定要在大过年的亲手把自己的招牌砸的稀巴烂然后再吐上一口吗?反贪七年,成了一场笑话。
行,英雄就不能有个好结尾,必须得死,哪怕是死的如此潦草让人发笑。什么恶仗硬仗找死仗打完最后和恐怖分子同归于尽,合着也不用这么费力查案是吧,反正最后没了主角,黑手也得互捅索命。
全程让人尴尬,最后让人绝望。
这不是2021年看过的最烂的一部电影,而是有史以来在电影院看过最烂的一部,没有之一。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Ifeng电影】
问:近10年,国产真人电影最长寿、最卖钱的是哪个系列?
答:《反贪风暴》系列!
没想到吧。
即便是高规格的《窃听风云》拍到第3部也断了,强如《叶问》也只拍了4部,而口碑并不理想的“反贪”竟然在7年内整出了5部!
即便算上动画电影,也只有“熊出没”和“喜羊羊”两大顶级IP比它拍得多。
“反贪”系列不但长寿,而且几乎打破了“续集魔咒”,猫眼、淘票票口碑部部高升(豆瓣评分持续下跌),票房成倍上涨。
堪称近年来华语影坛的奇景。
《反贪风暴5:最终章》的首日票房更是高达1.47亿元,打破2019年《反贪风暴4》上映首日7667万元的票房纪录,成为该系列首日票房最高的作品,还以五毛特效获得了IMAX的加持。
这实在是一个有趣的样本,口碑持平、稳赚不赔,怎么做到的?
欢迎进入“凤娱指数-影剧综榜单”小程序,搜索“反贪风暴5:最终章”并发表你的看法。
能赚钱,是电影拍续集的唯一原因。“反贪”系列,在盈利方面是极为优秀的典范。
2014年上映的第一部《反贪风暴》,制作成本预估在700万美金,折合人民币约不到4500万元。
首作的全球票房为1723万美金,约合人民币1.1亿元。考虑到后续版权收益,第一部应该是小赚不赔。
纵观系列5部电影,“反贪”在制作上几乎没有过冒进,一直维持中等体量。
阵容始终以时下“性价比”最高的港星为主阵容,为获得“合拍片”待遇而选用了少量内地演员,如丁海峰、李昕岳,成本都在可控范围内。
摄影、服化道、场景、特效等硬件上,也是流水线量产水平。《反贪5》最后的爆炸场面,堪称5毛特效,实实在在配不上IMAX银幕。可能是因为最后一部,自暴自弃了吧。
但仅看内地票房,几乎实现了连续四部票房翻倍。相当于成本未增加,但收益一直暴涨。
尤其是《反贪风暴4》,根据出品方耳东影业的招股书显示,这部电影带来的总收益高达1.5亿元人民币,位列耳东影业14个盈利项目之首!
如此出色的收益,自然为续集的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反贪系列在档期上选择,并未追求什么“仪式感”,也鲜少进入大档期厮杀。
第一部位于竞争激烈的暑期档,但《反贪》罕见地选择周六起片,避免和周五上映的《驯龙高手》《庞贝末日》等电影正面竞争,尤其是前者是口碑不错的好莱坞大片。
这样在院线可以节约排片费,以获得周末更多的有效排片。
最终排片率和票房占比位居第二,还算不错。
第二部选择不受重视的中秋档,和其他电影一样提前1天起片,这个档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喜剧片《大话西游3》,《追凶者也》和《七月与安生》都相对小众。
《反贪2》成为仅次于《大话西游3》的影片,拿走了当年中秋档40%的票房。
第三部位于9月中旬的一个普通周末档期。
此时的《碟中谍6》上映15天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另外一部《镰仓物语》则是相对小众的日本进口片,不足为虑,这就使得《反贪风暴3》空降排片冠军,同时也拥有更好的上座率,拿下非常漂亮的首日票房。
第四部位于清明档,提前1天起片,该档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娄烨的《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输赢几乎一目了然。
因此《反贪4》进一步提高了首映日的票房成绩,同时一举拿下清明节档期的票房冠军,成为非常成功的案例。
纵览反贪风暴系列,可以发现在档期选择上,首先不扎堆春节档、国庆档等传统大档期,主要选择中秋、清明、元旦这类中小型档期,同时主动避开好莱坞大片,与小众文艺片竞争。
这样的策略可以避免被超级大片淹没,同时有效节约发行费用,可以说年年“捡漏”成功。
这几年主旋律拼盘电影,使得在电影院数明星成为常态。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香港就已经开始把众多影星集结在一部电影里让观众看个过瘾,最典型就是《家有喜事》系列,而这个系列的缔造者黄百鸣,同样也是“反贪”系列的监制。
“反贪”系列,自诞生伊始同样获得了群星DNA,每一部都会汇聚不少老一代港星,对于80、90后这些主力观影人群来说,有相当程度的吸引力。
以上是维基百科中整理的全系列港星角色分布图,当你同时集结了张智霖、郑嘉颖、谢天华、廖启智、谭耀文、卢海鹏、麦长青、罗兰等这些大众耳熟能详的香港演员时,自然能在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
“反贪”系列,虽然豆瓣评分持续下跌,但猫眼、淘票票评分则节节攀升,排出“评分通胀”的情况,也足见普通观众对该系列的好感。
系列电影常规操作,一个都没错
除了上述几大维度外,“反贪”作为系列电影本身,自然也拥有常规优势。
“反贪”系列主要以ICAC办案为主故事,五部连在一起很像“单元剧”。虽然主要角色、背景都没有修改,但每部独立性较强,门槛低,几乎不需要看前作,从哪一部开始看起,都不影响理解剧情。
《反贪风暴》第一部聚焦关爱基金案,第二部马会赌博系统,第三部洗黑钱,第四部监狱风云,第五部跨国人口贩卖,构建了俗套但标准的类型化叙事模型。
这就类似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定律一样,当观众看到“反贪风暴”四个字,马上就会知道电影故事大致是什么样子了。
《窃听风云》系列、《澳门风云》系列,也是同类操作。
当然,这样的系列电影需要固定的主角,或者固定演员阵容,来和观众建立情感连接。主演是系列电影的根基,直接决定了影片整体气质和观众认知,甚至某种意义上算系列电影的icon,是图腾一般的存在。
就像《反贪风暴》系列绝对离不开古天乐,《寒战》不能缺少郭富城、梁家辉,《拆弹专家》必须要有刘德华。
《反贪》不止主演未变,幕后团队也很稳定。
在ICAC正经打过工的林德禄,连续执导了5部《反贪风暴》,黄百鸣连续担任了后4部的监制,从创作和资本上都保证了稳定。
的确,《反贪风暴》系列每一部的品质都不高,但它严格遵守同一套生产模式:节约成本+精确定档+狗血剧情+固定主创+群星云集=口碑尚可、稳赚不赔。
电影没有强情节,只有大爆炸;没有复杂人物建构,只有飞快的节奏;从导演到演员都非常纯粹,一切只为最终通关来服务。
虽然不能提供太多,但至少有点爆米花味儿。
这些年港片没落的说法耳朵都快听出老茧了,像“反贪”这类“畸形儿的确反应了电影市场的一些问题。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拆弹专家》《扫毒》《叶问》这类叫好又叫座的香港电影。事实证明港产系列电影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也依然是华语影市的中坚力量。
只是,从长远市场发展来看,像“反贪”这类始终坚持粗制滥造的系列电影,不应该再得到市场的任何嘉奖。
希望这一部最终章也代表着市场、观众对这类电影的某种完结。
行文至此,《反贪风暴5》里自我调侃的那句:“ICAC文职人员嘛,看看文件请人喝咖啡不好吗?你当你是007啊?”也就有了更多层次的意味。
这样的系列电影真的不用再拍啦!
这部片子太烂了吧,没想到过会这么烂!
完全没有逻辑好不好?
而且我怀疑被删减了很多。
如果香港是这种治安,大白天,一大群恐怖分子袭击会议中心,居然就几个警察在抵抗,而且还是ICAC,香港的经常、特警、飞虎队哪里去了,真离谱到家。
各位主角被子弹打成这样,居然都没事,还tm能站起来,笔直地立定当人质,观众是傻子吗?
剧情我怀疑有过删减。
我居然中间看得反复想睡觉。
我推测可能被删减的原因是因为
其中有一个一哥在开警务会议时的场面,里面明显有两个内地的警方,这两个人应该在原版有所交代,有他们讲话的画面,但是最终的影片出来,是非常突兀的,两个内地警方出现在香港特区的警务会议上,单纯是一种象征?还是为了避免某种象征,而把一些片段删除了。(声明:在此不过讨论其他)
完美保持系列一贯水准——粗糙 这个粗糙不仅仅是特效上,是连剧情、运镜、节奏、音乐都全方面的粗糙。90分钟内像过山车一般不停的赶赶赶,中间不停穿插无休止的枪战,到最后你问我看了个什么故事,我除了能说出人口贩卖案之余,什么都说不出。 他赶到什么程度呢,最后众卡司合唱主题曲,镜头闪回这么多部的经历,当你感动的时候,他居然副歌最后一个字刚刚唱完,就一下子急转直下出字幕名单…马上切换系列主ost……你哪怕留5秒左右的沉默让观众消化一下呢?
狂轰滥炸后发现故事根本没有怎么讲述,法律又制裁不了boss,那怎么办呢?天降一个从未出现过的路人去刺杀复仇,搞定。这时候可能有人要反驳了,什么路人啊,那是受害者的姐姐,姐姐帮家人复仇不行啊?行,可太行了,相信这样想的人一定很喜欢一部叫《最后生还者2》的游戏,里面就是这样突然出现一个叫艾比的母猩猩把第一代的主角杀死的,这个母猩猩是第一代被杀路人的女儿,这样一想这种强行写故事的手法真是如出一辙…
本片的宣发上都是打着“终极反贪”的旗号,预告上也有着海关入境处等等可能牵涉的人数更多,这方面要谈另一件事,就是落差感,观众看了这样的宣传,是不是想看到一单涉连各政府部门高层的终极反贪案?但是正片上呈现的却是通通都没有,的确牵涉了很多政府高层人员,但是他们全部加起来都不知道有没有1分钟的镜头,提了一嘴后被boss全杀了。这样一来观众就会有个对预期不符的落差感在,可能大众说不出哪里和预期不一样,但是这个落差感确确实实出现在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郑嘉颖和黄宗泽的兄弟角色,以为会看到一出为兄弟情义放弃职责的大戏,结果也没有,我以为黄宗泽也是主犯之一,结果他啥都不知道…只是收了钱把货柜运另一个地方而已,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
宣萱的角色最后自曝罪行也是莫名其妙,就单单以陌生人给了件干净衣服和买了袋鸡蛋饼的人情温暖令她内心深处触动?别逗我了,你要反驳她原本就想对媒体自曝,动机是她爹是被集团杀死的?那上面两段戏的安排用意在哪里?反派集团要杀她,是因为她要冻结了谢天华的资金和与谢天华有资金交易能指正他。但是最后呢?陆志廉牺牲自己才救了她,但她对谢天华的犯罪打击是屁用都没有的,最后还要靠机械降神杀女助手、女助手再杀谢天华这样的莫名其妙戏份来完成所谓的“正义”存在对谢天华角色的所谓制裁。 片中张智霖吐槽古天乐007啊?没错还真是007,以往还意思一下也拍个申请带枪,现在和不装了摊牌了,我就是007没什么区别。哦区别还是有的,起码邦德的结局处理还是很悲壮很煽情的,陆志廉的处理毫无铺垫毫无预兆的就跳到三个月后…啊?就这样了? 我虽然是港片粉丝,但对这个最终章是真的给不出高分,不过导演拍了这个系列7年5部,居然能整个系列都保持这个水平,也算是一种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