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遗忘诗行 Los versos del olvido(2017)

遗忘诗行 Los versos del olvido(2017)

又名: 遗忘诗篇(港/台) / 湮没的诗 / Oblivion Verses

导演: 阿利雷扎·哈塔米

编剧: 阿利雷扎·哈塔米

主演: 胡安·马加略 托马斯·德尔·伊思塔 曼努埃尔·莫龙 伊西娅尔·艾斯普鲁 胡利奥·晶 安帕罗·诺格拉 贡萨洛·罗伯斯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智利 法国 德国 荷兰

上映日期: 2017-09-02(威尼斯电影节)

片长: 92分钟 IMDb: tt7224496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一位看守墓地入殓房的老人,他拥有一切都能记住、唯独姓名例外的无瑕记忆。他的日常工作包括向寻找失踪亲人的人展示尸体,和照顾心爱的植物。当附近城市爆发抗议活动,军队秘密袭击太平间以隐藏平民伤亡时,他发现了一名年轻女子的尸体。个人失落的记忆被唤起,他开始了一场神奇的探险,希望能够在神秘的掘墓人、一位正在寻找失散女儿的老妇以及一个受过去折磨的灵车司机的帮助下,为她安葬。

演员:



影评:

  1. 很多时候,一部人类史,便是一部胜利者的历史。本雅明因此在《历史哲学论纲》里写道:“当下的统治者正从匍匐在他脚下的被征服者身上爬过”“纪念无名者比纪念知名者更为困难。”在本雅明看来,忽视了无名者的历史,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不仅仅是胜利者的历史,历史的缝隙里亦填塞满籍籍无名者因争取自由而被湮灭的血迹。与本雅明所倡导的“历史的构建是献给对无名者的记忆“相呼应,”伊朗籍新锐导演阿列热扎·卡塔米的处女作影片《遗忘诗行》,正是一部试图从电影语言的角度,给人类历史上无名的反抗者打造一座影像丰碑的影片。


    一位忘记了自己的名字的年老的入殓房管理员,一位喜好听死者故事的瞎眼掘墓人,一位运尸车司机,一位总在每一个月最后一星期的周末寻找自己因游行而失踪的女儿的母亲,构成了整部影片的无名者星丛。他们活着,却被四处弥漫的黑暗的死亡气息所笼罩。影片开始不久,一个男子来墓地祭奠他的母亲,却在这庞大的国家墓园的死亡迷宫中迷路。他请求入殓房管理员带领他去寻找母亲的墓地,入殓房管理员却认出了他,亦道出了他为了生存,蓄意遗忘的多年前自身所犯的罪孽。祭奠者曾是一位因杀人而入狱的罪犯,最终却成为恶政的帮凶:他因帮助当权者掩盖秘密处死的政治犯的血迹,从而获得早释。这个片段告诉我们,白发皑皑的入殓房老人,虽然是一个遗忘了自己姓名的无名老者,却是记忆的化身,他铭记反抗者的正义,亦铭记威权的血腥与帮凶的平庸之恶。


    在年轻人游行抗议的非常时期,老人管理的入殓房因需要存放反抗者的尸体,而被暴力部门入侵,他们殴打、质询、捆绑老人。威权暴政惧怕民众对其所犯罪孽的目击。所有的眼光与看见,都是“违法”之物。在狂乱抛尸的第二日,老人发觉入殓房的冰柜里,留下一具无名女尸。这是“遗忘中的遗忘”,是权力机构疯狂抛尸中被遗忘的一具尸体。年老的入殓房管理员,就此成为《索尔之子》中的男主人公一样的人物:在生命随时都会受到威胁的情况下,索尔执拗的认同一位死于纳粹毒气室的陌生孩子为自己的儿子,入殓房老人同样执拗的认同尸体冷冻室里死于反抗的无名女子为自己的女儿;老人和索尔一样,想给无名死者一个体面合法的葬礼;老人和索尔一样,想要通过死者之死获得意义,并使生者获得救赎。


    老人找那位长达五年时间寻找自己失踪女儿的母亲要来出生证明,他给无名女子编写人生经历与死亡档案,他给她举行葬礼,他把自己早已购买而来的墓地作为无名女孩的墓地。就此,这位无名的反抗者,成了老人和老妇人同样死于反抗的孩子。那些被暴力机构像流浪狗一样血腥杀害、胡乱掩埋、没有名字、没有故事的人,在两位老人举办的葬礼之后,由“无名者”转化为“有名者”。


    影片里有很多超现实主义镜头:空中飞翔的大鲸、雨水滴露的邮政大厅、深不可测迷宫一般的死亡档案室。海岸边七条大鲸搁浅的消息,遗落在地的鲸鱼耳环,从头到尾鲸的故事与人的故事彼此交织。对人类而言,这种大型哺乳动物屡次在海岸边“集体自杀”的事件,实在让人惊骇无解。科学界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中之一是:鲸鱼是一种群体性动物,如果其中的一只遭遇危险,会向同类发出求救信号,别的鲸鱼因此会不畏死亡的前去救援。显然,影片的导演,对这一解释颇为痴迷。鲸鱼的救援是向死而生的救援。入殓房老人给无名女孩安排的葬礼,在人类社会的黑暗时期,显然要冒着丧失生命的危险。死亡的无名女孩,与老人、老妇人、运尸司机、掘墓人这些无名者,皆是在危难之时,鲸鱼一样互相施予援手的同类。


    整部影片对话寥寥,几乎没有反抗者与暴力机构的血腥的直接冲突,有的仅仅是侧面叙事:老人与掘墓人关于死亡的对话、老人与运尸车司机的对话,老人与寻找失踪女儿的老妇人的对话,老人与官僚上司的对话。老人的时间是最为古老、质朴、直观的时间,它以太阳的升起与落下来衡量,而非钟点、月或者年。时间对老人而言,是《一千零一夜》式的时间,他铭记人类生活的每一天。当身带隐秘罪孽的祭奠者问:“我多少天出狱?”他答:“2679天”。当官僚上司问:“你在这里工作多久了?”他答:“7686天。”由此可见,从影片的开始,导演就试图讲述一个关于人类死与生的1001夜般的循环式故事:老人和掘墓人都在计算着他们所挖掘的墓坑;掘墓人必须在聆听过死者的生存故事之后,才肯给他们挖掘;无名的死于反抗的女孩,占据的是第一千零一个墓坑。至此,一千零一夜式的死亡叙事已经结束,生者的故事就此开启。葬礼之后是婚礼,而婚礼是孕育新生命的起点之一。


    影片里也有很多讽喻性镜头:在相对开放期间回国的老父亲,直到临终之际,才能见到与他分别了十八年远在海外的女儿;葬礼邀请函的背面便是总统竞选的四处张贴的小广告——虚假民主的反面,即是被迫害而死者的的隐秘葬礼。老人无字而仅有划痕的书写与无处可寄的笔记本,都是身处压迫的所有无名者对暴政的反抗与铭记。虽然这是一部特意模糊了时间与空间的影片,观众不知道故事发生于何时与何地,但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昆德拉在《笑忘录》里曾借着男主人公米雷克之口言道:“人与权力的斗争,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所谓的“遗忘诗行”,无非是为了从遗忘中打捞记忆,并铸造记忆。影片看上去与智利有些关系,但我想篡改一下托尔斯泰的名言,我想说:“不幸的国家都是相似的”。人类所有的暴政都是相类的,就若人类所有的苦难都是相似的。在我看来,阿列热扎·卡塔米的之所以拍这部影片,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熟知他的祖国(伊朗)三十多年来渴望自由的民众艰难的反抗史。他想通过这部魔幻与现实互相交融的影片,给世界上所有被损害、被压迫、被侮辱,为了自由而付出生命或勇于付出生命的无名者书写一首影像赞歌。


    无名的反抗者被湮灭的历史,需要所有人参与书写。电影导演亦然。正如这部影片开首的题词,那是德国诗人策兰的诗句:“die welt ist fort , ich muss dich tragen”,翻译过来便是:“世界已经离去,我承载你“。对蓄意被湮灭的无名者的历史而言,记忆,所有生者尚存的记忆,是最好的承载体。
  2. 这是一部刚刚上映没俩月的西班牙语电影,伊朗导演阿里雷扎·哈达米的处女作。故事的背景设在智利,或者世上任何一个你愿意的角落。电影时长93分钟,很讨喜。昨天下午一刷,觉得对白零零碎碎,虚虚实实,有点懵。今天上午再静心刷一次,越看越有味道,不禁拍着大腿说,妙啊,本月的三甲有了。 西班牙语的电影,色彩鲜明,热情奔放,人物饱满,情节缜密是它的特点。而南美洲电影独有的风情,常常将暴力美学和死亡结合在一起。东方人将死视为庄重的仪式,讳莫如深。南美人则肆无忌惮的议论死亡,尽情的调侃死亡,与死亡同眠,显得不拘一格。如果再融入了这片热土上纷乱的政治和战争,独裁军阀和腐败等情节,会让电影有一种奇异的魔幻感,像一出荒诞绝伦的黑色童话。例如《潘神的迷宫》,《杰出公民》等。 电影的所有人物都没有名字,都上了年纪。作为老年人来说,死亡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天边,是几乎可以预见的眼前。更可况,这些人物的身份很特殊,他们是一个墓园的管理员,阴森的停尸房,驻满十字架的墓地就是他们日常的工作场所。电影以太平间看守员和掘墓人的工作场景对话为开篇,一个瞎子掘墓人,眼瞎路子广。在为每一个死者挖坑前都喜欢讲一个道听途说半真半假,关于他们生前的故事。算这个枯燥行业的自娱自乐,算对死者的盖棺定论,也算人世间对死者最后的送别。 编号997,一个76岁的老头,一张不辞而别的纸条,一趟没有回程的公交车,一具永眠于此的尸体。家属认领,文件审核,签字盖章,挖坑下葬。一个生命就此告别,看守员一天工作的结束,年终无休,日复一日。看守员很老了,须发皆白,他的记性很差,行为反应迟缓,他甚至记不得自己的名字。看守员的记性又出奇的好:他记得所有相关数字,他的所有时间以天数作为计算;他记得那个每个周日都在墓地里徘徊的母亲,查看墓碑上有没有她失踪女儿的名字,这已经是第249周了;他能一眼认出犯人的脸,记得十几年前为他代笔的一封家书,他唤起那些从良的恶人们内心最害怕的秘密。 停尸房里都是死人,死人不会说话,身上的伤痕却提醒着活着的人他们生前经历了些什么。看守员收集的剪报,“被秘逮捕的人消失于世”,“像流浪狗一样被杀害”,“罢工中止”等触目惊心的标题,暗示着凋敝落兮的墓园外的种种不太平。运尸车司机是他的朋友,被砸烂的车窗是城里暴乱留下的记忆。这场风暴愈演愈烈,黑暗的势力已经渗进了墓园。看守员年事已高,到了告老还乡的年龄,却被卷进了一场无妄之灾里。几个在运动中枉死的人,他们的伤痕累累的尸体成了“那些人”的眼中钉,需要尽快毁尸灭迹,顺便还想将无辜的看守员变成殉葬人。 也许是凶手漫不经心,也许是看守员的命不该绝,他趁着夜色逃脱,惊魂未定中匆忙返家。朋友都劝他赶紧走吧,执拗的老头摇摇头,说还有一具尸体那些人忘了带走,是个年轻的女孩,我想帮她下葬。乱世,生得艰难,死也不易。若要入土为安,资料证明,繁文缛节数不胜数。看守员不惜将给自己的墓地都拿来给她安葬之用,还动员了那个苦苦寻觅的母亲,将她视为自己失踪的女儿,用她的名字申报,方得如愿。 电影头尾都穿插着一条新闻,七只鲸鱼在岸边搁浅,奄奄一息,上百名志愿者前往拯救。鲸鱼被视为海洋中最聪明的哺乳动物,为何要出现这种集体自杀的状况尚不得解。电影出现了几处匪夷所思的镜头,例如天空忽然浮现了一条巨大的,仿似在翱翔的鲸鱼,房间里下起了不知是雨还是泪的水滴。空中传来了鲸鱼的长啸,像是悲鸣,又像是对看守员的示意感恩。鲸鱼搁浅,同类不顾自身风险上前营救,虽不是人类,却具有和人一样的灵性,即使前赴后继的死去也在所不惜。最后时刻,唯一一条存活的鲸鱼离去,在远方的海洋里鱼跃翻腾,是重生,是告别,看守员久久凝视热泪盈眶,观众的心也随之起伏不定。此时此刻,鲸鱼和人化为一体。 许多细节在二刷时得以发现,甚为巧妙。 首先是数字上的安排,最终的编号是1001,这个披着奇幻色彩的故事和《一千零一夜》不谋而合。葬礼过后随即而来的是婚礼,死亡迎来了新生。倾斜的街道,破洞的胶袋,散落的橘子,电线杆上贴着的竞选者留着神似独裁者希特勒的小胡子;竞选者海报的背面,竟然拿来当葬礼的印刷单,一正一反极具讽刺感。看守员张贴海报,狂风骤起,卷走了所有的印刷单,即使被印在背面的竞选者,也注定在历史里不能留下痕迹。 最初滚来的轮胎,镜头浮现的是孩子们的戏耍,再后来滚来的轮胎,跟着的竟然是年轻的“自己”帮忙,倒后镜和人物褪色的身影都暗示着这些是不合理的存在。还有那黑暗狭窄,宛如九曲十八弯的资料室,和迷宫一样的墓地,这些死亡气息越浓的地方,看守员却越游刃有余。“那些人”想置他于死地,他却能每次都在死亡的区域里化险为夷。逃脱时发生了强烈的大地震,到了边缘的几乎要跌落的玻璃杯,还有地板上捡起的鲸鱼耳环,丰富的电影语言里留下了大量遐想的空间。 作为一个导演的处女作,这部电影堪称惊艳。 四星半。

  3. 原文地址:

    大海边,几条鲸鱼搁浅在岸上,它们已经死去;海面上,一条鲸鱼跃出水面,它在追逐着浪花。死亡和生存,并非是一种并列的状态,当群居动物的鲸鱼以一种搁浅的方式自杀,它们似乎在抗议着什么,而那条跃出水面的鲸鱼是不愿离开它们,当它跃起时,是在寄托哀思,也是在重新阐释生命的意义——死亡之后才是新生,新生是为了不遗忘。

    第92分钟,电影走向了终结,“相信我,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这个结尾很不错了。”挖墓的盲者曾经这样对老人说过,而当最后一条鲸鱼以富有诗意的方式向逝者告别,电影真的以一个不错为结尾去除了生与死的界线。但是这并不只是电影的结尾,搁浅的鲸鱼,跃出水面的鲸鱼,死去的鲸鱼,活着的鲸鱼,肉身意义上的鲸鱼,灵魂意义上的鲸鱼,其实都为了让一个观者在场,这个在场者便是老人,他走在海滩上,他面对大海,无论是搁浅的鲸鱼还是跃起的鲸鱼,都是对于老人生命隐喻的一种阐释,看见了鲸鱼,是回应了自我的意义——那辆出租车停下,对他说:“从这里开始走吧。”已经没有了路,而路的尽头老人继续前行,从路的尽头出发,他是走在了一条没有路的路上,走在了自我的生命之路上,所以这个不错的结尾,就是老人生命的结尾:肉身死亡在岸上,灵魂却活在奔涌不息的大海上——那个盲者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故事找一个结尾,每个故事也都有一个结尾。”

    结尾已经被书写,而“不错的结尾”呼应着开始,保罗·策兰的诗句作为引语出现在片头:“世界已经分裂,我必须带你走。”带你走就是走向无路的尽头,就是走向飞跃的一瞬,就是走向每一个不错的人生结尾。片头和结尾,都指向了一种终极意义的离开,指向了脱离了肉身意义的存在,指向了不被遗忘的诗行。所以很明显,关于死亡,故事以两种方式讲述,就像鲸鱼的隐喻一样,一种是搁浅在岸上带有自杀意义的死亡,一种则是超越肉身意义在精神上的永生。鲸鱼为什么会自杀?自杀其实是他杀,因为它们被取消了生存的可能,环境因素也好,人为使然也罢,在一种无法生存的情况下,他们的死亡是走投无路下做出的选择。

    老人看守着墓地,有人死去便被埋葬在这里,他看见了太多的死亡,每一种死亡都是人生走向了故事的结尾,但其实,死亡很多时候是无奈。挖坟的盲者不停地用铁锹挖出地下的泥土,一边挖坟一边则讲述着每一个逝者的故事:一个76岁的老人离开家去最近的公交车站,他只是坐上车不管车开往哪里,四个月后他死了;一个老头和自己的女儿已经十八年没有见面了,他一直等女儿回来,那一天她回来了,见面两分钟之后,他死了;一个已经80岁的女人,她身体还很好,那天她叫来了孩子们,然后买来了酒,但是她说自己已经活够了,没人相信她说的话,但是她还是死了……不管去哪里都独行的老人,等待和分离十八年的女儿见面的老人,八十岁认为自己活够了的女人,其实他们都是被遗忘的人,“遗忘里的遗忘,是真正的遗忘。”就像鲸鱼,选择以自杀的方式逃离这种遗忘。

    或者这是一种悲哀,但是与用“自杀”的方式死去逃离遗忘相比,更多的人却是另一种被遗忘,那个来墓地的男人迷了路,他找不到亲人的墓,却发现了一个女人的墓,“她的名字和我母亲的一模一样。”迷路的男人其实是遗忘了母亲,是老人带他找到了母亲的坟墓;那个最后一个月都来墓地的妇人,已经是第249个月来墓地了,但是她并没有在哪个墓前献花祭扫,她只是到来,死去的女儿似乎也被她遗忘了;入殓房的柜子里还存放着两具尸体,一直没有人来认领,他们的亲人也遗忘了他们……死去而被遗忘,真正可悲的是遗忘成了另一种死亡方式,而在这个可悲的遗忘背后,是异化世界里的规则,是扭曲现实里的秩序。

    迷路的男人遗忘了母亲的坟墓,老人却记得他的故事:与表妹相爱,因为她而杀死了三个人,入狱后因为帮警卫的忙,被减刑,出狱前13天老人还代他给表妹写了一封信,现在老人都能背出那封信的内容,但是当男人问他,自己为什么会被减刑,老人说:“是因为你用石灰帮助警卫盖住了死刑犯流出的血,然后将他们身上的手表拿去卖。”男人愤怒地朝他吐了口水:“混账!”减刑而拿走了死人的手表,男人说自己生了病已经忘记了,这是一种遗忘,却完全是为自己脱罪,他甚至成为司法体制的帮凶。不该遗忘而被遗忘,是因为另一种力量制造了人为的遗忘,老人正打扫入殓房,一阵吵闹声传来,打开门去看,却传来更严厉的声音:“这儿还有别人吗?”他们是闯入者,却是合法的闯入者,当老人站立在上司面前的时候,上司问他:“你看到了什么?”老人说:“什么也没有看见,我的头被撞去了。”上司说:“谁都没看见是件好事,你当时不在场。”明明是经历了,看见了,却没有看见,却不在场,上司让他星期天不要去墓地,最后上司让他退休回家——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遗忘。

    到底发生了什么?谁是闯入者?入殓房里有两具尸体,最后只剩下了一个无名女尸,那被打开柜子运走的尸体是谁?老人也许不知道,但是当上司让他不要说,这个尸体背后有着巨大的阴谋,开车运尸的司机说起那次警察殴打示威群众,使得自己的挡风玻璃裂开了,渐渐的,那个裂缝越来越大,直到有一天挡风玻璃也没了,他告诉老人的事:“时局紧张,他们还会回来的。”老人就像那块挡风玻璃,只是守墓的无辜者,却随时可能被他们击破,而事件时在场、星期天工作,却被视为“违法”——所以要遗忘看见的一切,要遗忘消失的尸体,要遗忘不该经历的过往。老人有着很好的记忆里,他能够记住迷路男人在监狱里呆了2679天,能够记住出狱前13天写的那封信内容,能够记得周末来墓地的老人已经来了249个月,也记得自己在这里工作了7686天,但是当命名为“非法”的时候,他必须成为一个遗忘者。

    成为遗忘者,实际上是老人被推向了死亡,闯入者绑住了他的手,将他带到荒漠地带,然后让他下跪,接着便响起了枪声。在那个夜晚,老人其实已经死在了这些闯入者的枪下,作为一个必须遗忘的人,像那些搁浅的鲸鱼一般“自杀”,而且他就躺在那第1001个墓里:挖墓人说到的第997个墓,是那个坐车不管去哪里的76岁老人的墓,第998个墓是和十八年未见的女儿见面后两分钟死去的老人的墓,第999个是墓是那个死于车祸的死者的墓,第1000个墓是80岁老人的墓,而第1001个墓,挖墓人已经走到了地上,第一次出现他的正面,才知道他是一个盲人,而正在挖墓的是老人,老人挖墓,是自己为自己挖墓,是自己为自己安排死亡,是自己写好了结尾。

    但是,在躺到第1001个墓里之前,枪声响起的那个夜晚,老人死了,却并没有真正的死亡,因为他要完成另一件事:为那些被遗忘的人找到归宿。这是从死亡而复生的时刻,也是从现实走向超现实的开始:漆黑的夜晚他走过沙漠,看见月色下立着的一只巨大手掌;在办公室的窗口,他看见一头鲸鱼从城市的上空飞过;他为无名女尸准备材料时,邮政局的办事大厅里下起了雨……种种超现实是老人死而不亡的证明,他从遗忘的世界返回,就是为了做一件事:不让死去的人被遗忘。柜子里的那个女尸,是一场车祸死去的,她一直存放在那里,没有亲人前来安葬,于是老人从档案室里取出了别人的材料,于是涂改了档案的名字,于是重新盖上了章,于是去管理员那里递交了材料拿到了下葬许可证,因为没有出生证,他告诉每个月的周末来这里的女人:“她和你女儿一样大。”于是,在柜子拉开的时候,女人抚摸着女尸的脸,似乎看见了那个被自己遗忘的女儿。

    给女尸每天擦脸,给她戴上掉落的耳环,让她找到“母亲”,让她具有身份,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她被人遗忘。对于老人来说,这是他抵抗遗忘世界的唯一办法,为女尸一个身份,一场葬礼,以及一个合法的墓地,当老人完成这一切的时候,他也开始寻找能被遗忘的自己。他的家人在哪里?他经历了什么?那些照片被翻出来,里面是和轮胎合影的女孩;他坐在台阶上,看路边玩轮胎的女孩和男孩;那扇门他无力撬开,一个年轻人滚着轮胎走过来,然后帮助他撬开了门,在司机带着他离开的时候,从后视镜中他看见了年轻人正在那里浇菜。

    车子前方裂开的挡风玻璃早就没了,车子的后视镜却完好无损——在彩色的世界里,唯有后视镜里的一切都是黑白的,黑白是一种回忆,是不被遗忘的过往,那个年轻人正是曾经的自己,那些和轮胎有关的故事从相册中走出,变成了鲜活的记忆。回忆而不被遗忘,还原而被记住,人生大约需要这样一个结尾,和那具无名女尸一样,拥有了身份,拥有了记忆,拥有了故事,便再也不会被遗忘了,便再也不会被赶出现场了。他人不被遗忘,自己不被遗忘,在这样的情况下死去,才可以心安。于是,在教堂里,盲人成了牧师,“请大家站起来,我们献给生命的时间已经很少了,让我们给予死者永恒的爱……”一场葬礼,是自己为死亡举办的仪式,只有在不被遗忘的仪式里,死去才变得有意义,而死去的也不仅仅是老人,“我以后再也不挖坟了。”盲人这样说,那个留着尊严,拥有身份,被人记住的死亡世界里,老人,司机和盲人,其实都以这样的方式走向了自己人生的结尾,都书写了一个不错的结尾。

    第1001个坟墓,不是单个人的死亡之地,它是拥有名字的无名者、不被遗忘的边缘人的归宿,它是自己为自己挖的坟,没有暴力,没有谎言,没有压制,死亡只是死亡,死亡,当然,也是不被遗忘的永生。

  4. 恶行与善念

    镇压民运的历史总是黑暗的。电影《遗忘诗行》(Los versos del olvido 2017)似乎并没有太多关注历史,而是借历史之背景来谈人性之善恶,虽然有些地方不太好懂,但以此主题来理解本片大旨可行。

    人性的确有多个层面,最为人们所关注的应当是它的道德性。所以,人有了恶行,往往想掩盖,一旦掩盖不了,便会采取选择性遗忘,或将责任推给大环境。本片正是基于人性的这个特点,探讨大环境下(1)个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恶行的;(2)即使恶行遍地,人性中的善念是如何产生的。

    本片主人公是个看守墓地入殓房的老人。被送到入殓房的尸体一般是有身份的,只待家人来确认。一天,秘密警察处决了一批政治犯后给他留下了一个没有身份的年轻女犯尸体,那么,这个老人如何对待这具女尸便是整个故事情节展开的关键。老人是这样一个人:他遗忘了自己姓名,但事实上他有惊人的记忆,对他人的恶行恶事却记得很清楚。为什么影片会作如此设定?我猜测这可能与他曾有过恶行有关。当那个找错自己母亲坟头的家伙被老人告知他在监狱曾犯下的罪行时,这个家伙矢口否认,认为这只是自己的一场噩梦。显然,这个家伙对自己不光彩的过往采取了选择性的遗忘。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运尸车司机身上,因为他也提到他的“噩梦”,其实就是他不忍回忆的真实场景。当然,我们没有必要较这个劲:这样的事如何忘记得了!应当说这只是影片的一种艺术表达。所以,老人既然连自己的名字都“遗忘”了,那么,这就可以让我们推测,他也曾是个罪行累累的人,以至他对自己必须完全否认。

    然而,行恶事者通常也有善念,这是“人”所具有的基本特性。秘密警察在处决政治犯时是想杀人灭口将老人一同处决的,不过执行者应当是动了善念放了他一马,否则那么近的距离,老人是无法逃脱的;运尸车司机其实跟秘密警察关系非常,否则他不会知道那些人“需要时间行动”、“找地方抛尸”,但他还是告诉老人应当如何正确应对;就连那个随时想勾搭逝者遗孀的挖坟坑的瞎子,他未尝不是帮助“未亡人”寻找一个好的“故事结尾”,即使我们可以说他存心不良,但从他祈求“那些人”遗忘他们所遗忘的,以及最后愿意帮助老人一起筹办陌生姑娘的葬礼,我们也无法怀疑他确心存善念。

    当然,我们主要应分析一下老人是如何起了善念,要为一个陌生的姑娘举办一场葬礼的。虽然影片在老人心理的变化方面似乎着力不够,但也并非无迹可寻。细究之,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线索可资思考。(1)那个“没故事”的冬天。老人凭什么肯定,“他们会回来的”,他又是怎么知道,那个冬天“把尸体埋在山里,不露痕迹”的?他大约是那个冬天事件的参与者吧;与那个找错坟头的家伙一样,他也耻于谈论不光彩的过往或将之从记忆中屏蔽。无论基于什么考虑,为这个年轻的姑娘做点事,或许是他的一种救赎。(2)鲸鱼搁浅的报道。影片至少四次提到鲸鱼,除了一前一后是广播报道,中间还有两次鲸鱼的哀鸣和哭泣的意象,这两次意象应当是促使老人从决定为陌生姑娘伪造身份,到决心为姑娘举办一场体面的葬礼的重要因素。其心理逻辑是:鲸鱼尚且不愿意抛弃同类,况人乎?(3)尊严意识。与那多次出现的流浪狗的意象不同,它们有着没有尊严的自由,但人不同,人宁可没有自由也要有尊严,而身份认同是人性尊严之始。与留在入殓房中的另外两具尸体不同,这个姑娘是没有身份的。在“给予”了身份之后,他又目睹和亲身体会到“那些人”是如何毫无人性地对待活人的,要想他们能给予死人以尊严无异于天方夜谭。所以在给予“她”身份后再给予“她”以尊严的葬礼,这本身就是人性的体现。(4)移情的作用。若不是因为那个有规律地守候在入殓房旁等候自己女儿的老妇人,若不是老头子自己也有一个女儿,若不是因为两位老人的“移情”,她不会为他的伪造提供自己女儿的出生证明,他也就无法实践自己的善念,当然也无法为自己的故事寻找一个好的结尾。(文/石板栽花 2017年9月17日星期日)

    ps.感谢熊洛伦佐翻译并提供本片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