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生命的讯息 Lebenszeichen(1968)

生命的讯息 Lebenszeichen(1968)

又名: 生命的标记 / 生命的迹象 / Signs of Life

导演: 沃纳·赫尔佐格

编剧: 沃纳·赫尔佐格

主演: 彼得·布罗格勒 沃尔夫冈·赖克曼 沃尔夫冈·施通普夫 弗洛里安·弗里克 Athina Zacharopoulou Wolfgang von Ungern-Sternberg Henry van Lyck Julio Pinheiro Heinz Usener Achmed Hafiz Jannakis Frasakis Eleni Katerinaki 沃纳·赫尔佐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西德

上映日期: 1968-07-05

片长: USA: 91 分钟 IMDb: tt0063218 豆瓣评分:8.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我们所遭遇到的是深刻的痛苦缺乏症,这对人类是毁灭性的。

演员:



影评:

  1. 德国入侵希腊,我喜欢的国家虐待我喜欢的另一个国家。本指望看到挺括的一列列军服在闲适的古代人面前肃杀地行进,佐尔巴的班卓琴对抗腓特烈大帝的长笛,黑格尔遭遇第欧根尼,而后两情缱绻,长歌当哭。
    可什么都没有。老实说,我愧对于《生命的讯息》。那么两三个德国兵,可不好看,也不打仗,还有什么劲?他们是入侵者,却像是郊游的大学生,有大把无聊可以挥霍。
    一个娶到希腊护士当婆娘,让她操心一日三餐;一个用玻璃瓶子罩住蟑螂,兴奋得像阿基米得;一个乐得清闲,去断壁颓垣间寻访古代石刻。
    嚯,那古旧的文字真美,安然地装饰着石碑,在草丛里沉默。那是历史,任人打扮。
    二战时候,好容易重新建国的希腊努力保持中立,却被墨索里尼垂涎,悍然进犯。可英勇的希腊守军挫败了一次次意大利军队的入侵。意大利破坏了巴尔干的利益,于是盟友德国不得不为他收拾残局,重整河山。德军在伯罗奔尼撒长驱直入,继而控制了整个希腊列岛。希腊态度暧昧,他的统治者不动声色,时刻巴望英国的援助;希腊共产党则躲到山林,发展势力,打起游击。
    可这,影片也没表现。除去那些不务正业的德国兵士,希腊的城里人也像法国人一样,照常在路边咖啡馆里消磨时光。那些橄榄色皮肤的漂亮孩子就在德国人的长腿间嬉戏,似乎井水不犯河水。
    希腊,最适合假寐,最适合恋爱,最适合怀古,最适合幽思。就如那从天而降的匈牙利流浪艺人,他说他是国王,他也真是个国王,谁也没他自在。
    娶了希腊姑娘的德国兵叫斯特罗斯策克,例行上班路过一室,陡闻嘈嘈切切的琴音,才发现他的某个同事在弹奏肖邦。
    “肖邦是个革命者”。这个本该待在莱比锡音乐学院里的大孩子兴奋地说,他享受着自己的音乐,说不定还感谢战争给他提供了空间,提供了听众。是啊,蔚蓝的爱琴海近在咫尺,有什么理由不在海鸥和白浪间吟唱呢?
    斯特罗斯策克却抓狂了,他当然不是听了肖邦抓狂的。这个欧洲文明的记忆深处总有一种浓重的东西触动了他——或许是不够现代化的盆盆罐罐,那些总也逮不完的蟑螂;或许是时常出没在废墟里的迈锡尼文字,天书一样,威仪得轻蔑任何人;或许是忽如其来的一阵风,刮得风车们滴溜溜转,就像时光的年轮,固执而令人迷惑。
    某友说,相较影像,他更注重文字,文字有逻辑的构架,是内在的复写,总之,是引人深思的。他往往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谁谁说了,什么什么如何如何……我向来记不住谁说了什么,我喜欢看原始的形式。我说不出那些如何如何,只要感受那如何如何。比如这片风车,它有什么意义呢?让人发疯的怪物?人力对自然的驾驭?或者是回归农业社会的淳朴?我想,即便是写了《香水》擅长描摹的聚斯金德,又如何给出这样一幅一目了然、又不知所云、却更割舍不下的画面呢?还比如希腊导演安哲洛普罗斯的长镜头,那些浓雾中的艋冲斗帆,夜里披裹黄色雨衣的骑车人,码头赫然吊起的石雕巨手,又如何用文字来铺陈呢?
    那风车,让我们挂一漏万。
    导演Werner Herzog被人指摘向来是个偏执狂,他喜欢暴戾的事物,也关注暴戾的事物,他乐于揭开不安定因素的平淡表皮。可是他的镜头却不暴戾,拍摄《生命的讯息》时很年轻,还用班卓琴来抚慰我们。
    希腊那恬淡的音符消遣着斯特罗斯策克,捉住他,又推开他,狎昵他,再淹没他。“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某一刻他也许跟庄子有了灵犀。他抓狂得也可爱,在黑夜里点燃烟火,扬言要炸军火库。他在要挟谁?当然不是逆来顺受的希腊人,而是他的上司。驻扎海岛的德军长官如临大敌,还把东正教的长老和市政厅的议员都找来,客客气气商量对策。
    放烟火的斯特罗斯策克终于被捉拿,夜空恢复了静谧。软刀子一样的静谧。
    结局?没有结局,人生的仗,还长着呢。


    2006.12.18
  2.  
    题记:
    生活的寻常总会让人腻味和无趣,寻找刺激在有时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活着,而事件过后往往陷入更加深浓的孤独,反反复复,直到天堂
    ―――卡夫卡·陆(KavkaLu)

    [img][/img]


    赫尔措格一直在关注的是常态里人的疯癫,当他找到金斯基的老爸就是如虎添翼,而在他的首部长片《生命的讯息》里我们看到他同样关注的是同样是一种状态,对战争罪恶的描绘其实不在于屠城之类的血腥而是作为己方的失态最为震撼,就像《全金属弹壳》里饮弹自尽的兵士,就像这部影片里的发疯。
    这控诉的视点才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的反思,作为个体而言双方都是受害者。
    影片的前半部很平淡,讲了一个德国占领军士兵斯特罗斯策克在希腊占领区无所事事的日子,我们看不见战争的硝烟,他甚至还有闲情来谈女朋友,医院的护士劳拉就这样进入了斯特罗斯策克的世界。导演这样的选择是给了最后的高潮有了促人反思的铺垫。
    对于生活以及两人世界导演在电影里有个温馨的镜头,劳拉站在斯特罗斯策克的脚上翩翩起舞,看似安详的日子却在战争里变成不可测,
    那个刷墙的段落有些象“立邦漆”的广告,有趣!
    这些士兵因为无聊而有趣,一个士兵还研究起捕捉蟑螂的装置,还和流浪艺人插科打诨,或许只有那个自称“国王”的流浪艺人才更懂得生活,他将八音盒背在身上,在音乐里云游,而那些负着责任的兵士却不得不驻守在某个危机四伏的地方。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一般电影里的德军,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占领区的寻常而缓慢的日子,以致用土办法捉到苍蝇就感到高兴,时间会磨去人许多东西成为习惯。导演以碑文来说心念里的欧洲历史就像已经在土壤之下恢弘的往事。
    人和大地比起来。没有任何的意义,我们在硝烟里肉搏、拼杀到头来只是云烟过尽的笑谈,把自然还给自然,让虫鸣的欢唱陪伴我们一生,我们只是过客来于尘土又归于那里,此时此刻,我的耳畔想起深陷囹圄的窦唯的歌声:放下你手中的枪,别去伤害无辜的娃娃。活着,太为短暂,好自珍惜。
    在影片里他怎么疯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这样的境遇里发现自己在自然面前存在的荒谬性,导演对于此片自己说过:他感兴趣的不是事物的外表,而是事物中间出现裂缝的地方。
    生活的寻常总会让人腻味和无趣,寻找刺激在有时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或者,而事件过后往往陷入更加深浓的孤独,反反复复,直到天堂。影片里不仅是那风车群让斯特罗斯策克晕眩,希腊神秘的碑刻、没于荒草的雕塑和古代城墙的遗留,这一切都让他感到自我的渺小和被吞噬感,他后面扬言要爆炸的举动只是为了满足心里克服渺小的成就感,人的狂妄大抵如此。
    人进入这样的状态需要一个过程,而这往往是思辩歧路的结果。大量的时间导演描绘着被占领地的常态,甚至没有一点战争的痕迹,对于士兵来说这样的静谧往往是可怕的,因为他让自己恐惧就像气压一样在一定的条件里越来越高,直到裂变。
    生活的平静让士兵疯狂,无所事事带来的是另一种的恐惧。作为占领军的他们似乎已经被小岛温暖的地中海阳光包容,他们作为士兵的锐气被剥夺了,这种恍惚的状态非常磨人。赫尔措格选用了吉他的音乐却依然有着不安,他们巡逻时候经历的草地,斑驳的光影就像巨大的黑洞,而风车的视觉再度让他怀疑自己,在自然里人永远是那么无力。风车群对于导演而言是一个介入点。审视给了生命一次发现它就像十字路口,只有上帝知晓你的选择。导演不会有答案也无从答案,我个人认为20世界最宝贵的哲学财富是存在主义,它发现了人际关系确定的艰难。
    天堂之外即是地狱,它不是自然的,而是你心和天堂的关系。
    状态是不可测的,
    就像生命的无常。
    年轻的导演没有说明什么,它只是隐约感到了战争和我们习以为常社会之间的问题,而疯癫的主题成为他的追索主题,直到暮年的他依靠《时间之轮》里的宗教架构,他似乎明白了生的意义,所以他记录了哈哈喇嘛在印度的讲经。
    菩提树下,唯有寻常,起落之间,坠日东升。
    这是一个人类宿命的寓言,它充满了癫狂。
    入夜,那个小岛盛放着礼花,生命就像夜空的礼花一样。
    至于,这个疯狂德军士兵的故事,你在电影里寻找答案吧。

    【附录:个人评价】
    《生命的讯息(Signs of Life)》1968西德
    德文名:Lebenszeichen
    导演:沃纳·赫尔措格Werner Herzog
    主演:皮特·布劳格Peter Brogle、弗洛里安·弗里克 Florian Fricke 沃尔夫冈·斯顿夫Wolfgang Stumpf
    奖项:1968年柏林电影节最佳新导演奖。
    片长:87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5,欣赏性3.5(导演风格的形成研究资料)

    2006年5月25日 星期四 下午22时44分 云间大雨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
  3. ##JourneyIntotheUnknownTheFilmsofWernerHerzog 赫尔佐格的处女作,非常强悍,内核表达及其有力量,称得上是《阿基尔,上帝的愤怒》的先行版。电影结合个体的疯狂,遥远的凝视和生命力的配乐呈现出战争和社会的荒谬(《阿基尔》中也是同样的配置,甚至同样的炎热)。被社会集体选择又被抛弃的人们如何的无力的挣扎的,虽然以昆虫代人展现无意义的人生在很多作品中都有出现,但赫尔佐格在视听上处理的真的格外的好。

    视听上,开场就是一段大远景长镜头(就如介绍折页中所说,那辆军用卡车就如同一只昆虫,后续的苍蝇和蟑螂都有对照),后续也有大量的大远景展现疯狂的士兵,感觉观众像是以上帝视角观看着人的无力,那逃跑的人们,那被拖走的驴子,那白日焰火,那飘扬的白旗和那飞驰的卡车车尾的烟尘(这里与开场的大远景长镜头类似上帝视角对照看,似乎在说我们就在车里,所以疯子是谁?),手持镜头带来那不稳定的情绪则更加直接些。配乐则整体呈现表象的生命力,大量欢快的配乐让那炎热的天气和行尸般的人们有了些生气,但也就如影片内的台词所说,音乐背后的苦痛我们听不到。

    感觉影片最牛的一场戏是那场婚礼静音后的蒙太奇,嗡嗡的声音预示着接下来的疯狂,疯狂的鱼群,疯狂喘息的小猫,矗立在街道的人们。

    不喜欢的还是后配音部分的音色差。

  4. 单调,麻木,虚伪的宁静,这就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样子。一个死里逃生的士兵看穿了这一点,于是他忍无可忍,他疯了,他想要反抗,他对着太阳开战,但理所当然轻而易举地被制服了。因为他的对手——那些遵守着并统治着人类社会规则的人,令人绝望地强大。他是孤独的,当他举起枪的时候,他的战友和妻子纷纷选择了拔腿就跑,他们完全不理解他,也不爱他。他被轻而易举地制服了,留给我们的,只有长达几分钟的美丽焰火。导演如此善良,他试图用幽默和美去弱化影片可能带给我们的沉重压抑。我打赌,你没有在别处看到过那么美丽的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