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心向快乐 第二季 Feel Good Season 2(2021)

心向快乐 第二季 Feel Good Season 2(2021)

又名: 迷醉伦敦 / Feel Good 小姐(港) / 我要开心(台) / Mae and George

导演: 卢克·斯奈林

编剧: 梅·马丁 乔·汉普森

主演: 梅·马丁 夏洛特·里奇 丽莎·库卓 艾德里安·鲁基斯 约翰·罗斯·鲍伊 伊芙 雪特娜·潘迪亚 菲尔·伯格斯 Jack Barry Jordan Stephens Marisha Wallace Tony Law Bobby Mair

类型: 剧情 喜剧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上映日期: 2021-06-04(英国)

集数: 6 IMDb: tt13601944 豆瓣评分:8.3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Netflix续订半自传喜剧《心向快乐 Feel Good》第二季,并确定为最终季。

演员:



影评:

  1. Mae对George有若干可怕行为 最恐怖的为这3件

    M刚进戒毒所直接打电话说想要彻底结束,第二天又偷花出现

    M上节目 G请假想去 M连G的名字都没有加进guest list

    G打电话让M帮她送一下东西 M回答我今天不想出门

    听听M的表白 她提出求婚也是五分钟的突发奇想 她说的每句话都像是在表演脱口秀 G回答“我的middle name是什么” M不知道

    M求婚只是为了让自己站在台上感到很刺激

    为了即兴而即兴

    到最后G终于看清楚M了 你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自己而已

    Mae只有在别人提醒了之后被动觉得应该去找George

    不是自发地觉得自己应该陪在对方身边

    其实这种人是真实存在的 和PTSD没关系

    这种人会非常即兴 并且表现出来是被迫即兴所以不会被怪罪并且有惊喜感 但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故意为之

    这种人不喜欢承诺 即便承诺也容易反悔 本质原因是这种人并不真的爱别人 只想通过不断的未知感、反转等感觉保持一种兴奋和满足

    这种人在表达上夸张和表演痕迹明显 比如说的比实际行动深情很多倍

    习惯性推脱责任 比如 我其实非常想,但是因为别人、别的事情、客观原因,这些都在阻碍我履行责任。一边把自己完全撇开,一边完全拒绝承担责任

    并通过深情并茂的哭泣等行为,把自己变成受害者、对方变成加害者

    甚至会怪罪对方,因为自己太在乎对方、太想把一件事情做好 而承担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而导致最后做不好 都怪你 是你让我做不好的

    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零 承担事情的能力为零

    跟PTSD没关系

    跟这种人生活在一起的价值是什么

    没有爱的认知 更无爱的能力

    消失 关键时刻掉链子 背叛 撒谎 情绪PUA 都是符合预期的

    G生孩子的朋友是最清醒的 她说 你们俩就像两个高中生 真正的亲密关系根本不是这样的

    其实生活中也有这种人 也有很多被很多个谎和借口包起来的自私冷漠 奉劝认为自己也不是George这种性格的朋友 遇到Mae这样人格的人

    直接撤

    什么都别解释 不要述说自己感到被忽视 不公平 缺乏安全的任何情绪 就直接撤

  2. feel good

    让我感觉真的很好。

    大多数同性恋的片子都是表达一种隐忍,求而不得,甚至是隐忍的感情,来表达社会的另一种“小众文化”。

    其实我很期望有一部电影、剧或者是小说,能跟我对话日常的生活,就谈一谈lesbian在日常所面临的“感情问题”。

    feel good的出现,让我一口气追完了一二季,我觉得它在跟我对话,有陪伴感。

    跟直女恋爱、没有安全感、担心、患得患失、甚至是失去自我一味做一名“园丁”讨好着对方,又或者是太陷入自我的情感,自己的感受,忽略对方的感受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自己消化,理解及解决,真的很孤独,所以再次感谢这部剧,探讨的内容。

    剧篇幅不长,节奏是ok的,在双方腻歪在一起一定会有一些问题出现,然后争执,和解,解决。

    一些碎片感想:

    一、为什么总喜欢不被自己性别吸引的人

    其中有一句话让我很感触。

    我发现,大多拉拉,特别是T,真的很爱喜欢上直女,或许是我看的太少,她们总会不小心变成卑微的一方,总是要面对因为结婚要被抛弃的“不安全感”中。

    拉瓦一个直接的lesbian,可还是爱而不得,她也很疑惑为什么要去纠葛异性恋,我是完完整整的同性恋,我不会因为世俗、结婚而离开你呀,可也还是同样爱而不得。

    更有意思剧里还有一幕,是梅第一次见乔治的朋友,在家里和另一个lesbian见面,两人尴尬的连招呼都不想打,按道理,她俩是不是应该更懂对方,再想回现实生活,好像也真的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而且我认为lesbian比gay更容易找虐,这个心理,真的很有意思。

    希望喜欢女孩子的女孩子们,偶尔“放过”下自己,有的人,真的不值得,用很长的时间和陪伴等待,这样的“苦情剧”只能感动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吧。

    二、梅的人物塑造,用不幸的童年及毒品上瘾,刻画了一个极端化的lesbian形象。

    编剧用这些“外力”刻画了一部分lesbian内心的挣扎和“扭曲”,真的很真实。这种外放的表达方式更多产生共情,甚至共鸣吧。

    在梅的身上,偶尔会看到自己的影子。

    因为童年造成的没有安全感和自卑,还有容易对某些情感和事物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女生大多是情感细腻的动物,同时我认为是很会忍耐和自我逻辑自洽的动物。

    她们会对某些事物自我美化然后过度上瘾。拉拉这样子的群体,真的很容易“等待”,有的时候都不知道,到底在等什么?是依赖当下的感觉,还是太懒了,懒得做改变。总言之我觉得别期许和遐想自己会遇到乔治这样的人。

    喜欢一定会有欲望,没有欲望的喜欢就是口头上的喜欢。真的不要在等一个口头上喜欢的人了。

    特别害怕真实的自己暴露就不配拥有爱了,其实大多数人知道真实的你,也喜欢的是真实的你。

    三、园丁和盆栽的角色扮演,在感情里都会存在的。这个天平,从未完全平衡,也从未完全静止。

    剧情两人感情的天平一直是动态的,一开始乔治主动示爱,可能是好奇还是欲望,不知道,反正应该是下半身先驱动了。

    然后梅开始依赖乔治,乔治开始纠结出柜这事儿。这里喜欢上直女的lesbian应该都经历过吧,过于真实了。大多数关系可能就直接死在这个环节了。

    (比如跟朋友介绍对方是朋友,偷偷摸摸的,小心谨慎的,然后两人享受自己的小世界,待感情腻了,自然而然就结束了。)

    毕竟生活不像戏剧那么drama,大多数就是平平淡淡的。

    编剧给了乔治一对婚姻不幸福的父母,当然乔治确实很爱梅,也离不开,她顺利出柜了。

    剧中很有意思,乔治出柜第二天就开始变得没安全感,然后大猪蹄子梅又开始只关心的情绪。(这里体现了现实生活中,得到的人有恃无恐的模样)

    然后梅开始怀疑乔治对自己的感情,是不是在幻想自己是男人,而不是真的喜欢女孩子身体、心里的她。

    梅想要穿裙子,试图提醒乔治,我是女孩子,

    (为什么穿裙子就能代表是女生,我讨厌这种刻板印象)

    可是止于担心乔治会因此而不喜欢自己,用sex取悦对方。乔治对这个心理状态一开始肯定是能难get的。

    这个心理活动,过于真实,很多关系处于“付出”的一方,同性恋会多一个性别纠结,然后对此惶恐不安,彼此怀疑,走向终结。

    (当然异性恋也需要收起所谓的男生该多付出,女生该体贴的刻板模式吧)

    所以梅没处理好,乔治没有理解为什么,变成了压迫感,感觉自己为什么要这样照顾梅的情绪,所以就分开了。梅会觉得委屈,其实乔治也超委屈。

    大多数可能会感觉直女更容易解脱?感情容易解脱跟性别毫无关系,可能跟性格有关吧。

    四、别再用自己童年和所谓不幸遭遇绑架另一半了,每个人在感情里都需要被倾听和理解。

    乔治,真的蛮完美情人的,如果是我,我真的没办法忍受梅的幼稚。感情需要互相理解,无论你是谁,来自哪里,都没有特权。

    珍惜,生命出现过的“乔治”吧,也少用性生活去掩盖感情的裂缝,也很蠢。

    说实话高潮真不是技术多好,是双方情感到了,就有了。(约炮也是一种欲望情感的表达)

    感情是交流的,不完全等同于欲望。

    一起去密室那里,交流就让她们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五、只要能和ex做朋友,一定没有双方喜欢的感情!绝对没有,顶多有一方是个情感受虐狂。赶紧离开一个吃个饭、出去玩都要跟你计较钱的人。

    六、梅居然不知道乔治完整的名字,说的不是名字,说的是很多人在说自己特别爱一个人的时候,往往都不知道爱的那个人到底是谁。少陷于自我感动。

    七、其他人物性格

    菲尔,剧里超级无敌工具人,活在自己世界,同时也很通透吧。怎么说,我觉得是自在自由的一个独活且缺爱的状态。

    乔治的父母,一个追求自由情感,一个陷于失败走不出来,对小孩子的感情观影响。

    梅的父母,一个过于嘴硬、强势、优秀妈妈造成的一个逃避型人格的爸爸,和一个极为没有安全感的“坏小孩”。

    其实我蛮喜欢拉瓦的,爱恨分明,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但真奇怪往往这么边界清楚的人,都蛮孤单的。来个人看看他们的好吧。

    乔治的男朋友(忘记是叫什么了),一个自大,所谓有情绪涵养的人。这种人真的很容易pua女性,要注意。哈哈

    最后,

    梅的人生就像开挂了,总能遇见好人。她人生中最坏的是她自己。

    真的好喜欢乔治哦,一个温柔懂浪漫,细心的,上进,有同理心,且是一个大色胚,还有一口英式口音,希望她能和我谈恋爱。哈哈哈

    不再用糜烂、畸形的sex来表达同性恋的感情。

    也没有再用压抑的社会问题来表达感情。

    而是真真实实描述一对情侣的生活日常和遭遇,以及内心纠结的变化。

  3. 前两天看到一个友邻发条广播说“Mae这个角色怎么不讨喜了”,看完之后才想要告诉她,因为有的剧集、有些角色的目的并非讨喜,而是需要透过ta“讨喜”或者“不讨喜”的角色限定看到我们需要看到的,一些角色本身的目的并不是要呈现出完美的幻象,而是通过不断暴露自己的弱点和缺点,让观众明白这个角色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Mae就是这样一个角色,她在亲密关系里犹豫不定又无力挣脱,很多时候以自己为中心陷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自拔,这本身就对第一季塑造的这个角色影响是一个很大的反差,这时候的观众对她产生的感觉大概都是“好作啊好矫情”,但事实上我觉得这正是第二季存在的意义,一个角色的本身就是不完美的,它更像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普通人,在对ta的接触和认识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发现ta的转变和本质所在。

    但到中间告诉观众这些种种ptsd的症状是源于青少年时期的性侵,那段时光的黑暗阴影笼罩了她之后的生活,在这个位置之后Mae这个角色又很容易获得观众的同情,但这种同情是有条件的,那些应激反应并不能作为在亲密关系中伤害伴侣的“理由”,所以Gorage这个角色会很有代入感,在面对这样一种情况的伴侣的时候,我是不是能在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她之间做好平衡或者选择。

    第二季相比第一季,讲述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了伴侣关系这个维度,而是把更多的东西放进来,包括父母和子女错综复杂的关系、什么是真正的友情、如何应对过去糟糕的经历留下的心理阴影,怪不得有人觉得“不再讨喜”,因为在不知不觉中,参与演绎的因素变得如此多而复杂,而复杂从来都不会“容易和讨喜”。

    至于结局看到讨论区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可以和童年伤害她的那个人那样和解”,事实上我觉得Mae并没有和那个人和解,她只是用尽全力和未来的自己和解。那个人在她青少年时期陷入困境的时候收留她、帮她戒毒,因此他觉得自己“有权利开心一下”,于是就性侵了她。其实很多事儿如果摆在桌面上,用理性的思考做出所谓的“选择”,我相信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选择”事实上并非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选择的。你说人是感性动物也好理性动物也好,只是有些事儿就是感觉不对、不好、不愿意,说不上什么原因,也说不出为什么。Mae最后跟那个人说了"fuck off",也说了"I love you",因为事实上毫无办法,发生过的无法改变,也没有办法弥补,她只能这样,她选择这样,跟过去那段经历说"fuck off",同时不得不感谢过去那个自己坚持下来,遇见了Gorage。

    其实我觉得,很多人都在这样活着,浑身缺点也自知,可能改不掉但也还在努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受过的伤害的痛苦想忘却忘不掉,哭着觉得自己没办法再坚持下去但事实上正在慢慢地熬过去,这或许也是亲密关系存在的意义所在,因为“两个人一起努力,大概会轻松一点”。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界里慢慢成长。

  4. 看过的姬片也不少了,《Feel Good》不是拍的最好的倒是唯一一个想写点什么的,当年看第一季的时候也是当爆米花剧刷过去了。现在第二季出来了,伴随着此刻的心境又把第一季重温了,倒是挺有感触。所以这篇讨论可能也会很大篇幅牵扯第一季的内容。算不上影评,只是些零碎的记录吧。

    破洞的袜子

    George and Mae两个人就像很多欧美剧一样感情开始的很匆忙,基础并没有很牢固。

    感情的开头就有Bug,Mae易焦虑还有毒瘾(第二季交代了未成年被性侵的根源背景)George容易被周围人意见裹挟并不想轻易对好朋友说出自己交女朋友的事实。而开始的Bug理所当然为了之后埋下隐患。像袜子上的破洞,开始不影响穿,但洞会越来越大。

    Mae在第一季里显得很容易崩溃,除了第二季里的原因,还有她的极端不自信。她描述女友的第一眼是England’s rose,而自己则是Bart Simpson.对亲密关系如此焦虑,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一种瘾变成了另一个瘾。而整个过程并没有和女友很好的沟通,以至于女友很担心最后甚至对她的情绪不稳定感到心累。

    而反,观George在第一季的时候还在自我麻痹,对被自己的好朋友嘲笑是臭拉拉的女生解释对象没来的原因:”i think that love shoud sit beside your life,like a lamp.”“I am allowed a life of my own,aren’t I?”这是George在两部中第一次探讨亲密关系中边界问题,可惜第一次只是为了自己对关系的不确定感和被人揭发的害怕而找的借口(第二季的时候非常明确也自洽地提出了恋爱空间的概念)

    记得第一季Mae被George关在学校的柜子里也很隐喻,从那之后Mae就很难高潮了。紧接着两人的冲突到了小高峰,George无法忍受那些虚伪的谎言以及爱人受到的伤害,于是借酒发疯成功出柜。

    但George迫于各种然后出柜之后Mae又做了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做,当然她那时候忙着和老妈纠结缺失的母爱,但更多的是她觉得这是应该做的并没有什么难的,无法体会一个在社交圈直了29年的人突然说自己有女朋友承受了多少心理压力,尤其是她的朋友圈对LGBT不友好(但Mae的爸爸想到了,真是暖男)。

    与此同时,George也得知了Mae有过很多个真爱,问出了恋爱中现任振聋发聩的灵魂之问:我们和她们有什么区别?而Mae也给出了几近满分的答案:我的心在别人身旁都在流浪,只有在你这才是心之向往。I think you’re that place I’ve been running behind.

    George让Mae承诺“I will never break up with u”,当Mae也想要一个承诺的时候,女友已经睡着了,这也算个一个伏笔,因为第一季季末是George提的分手。

    而导致她们分手的重要原因和下面讨论的主题有关。

    自我怀疑和自我认同

    Mae自我怀疑大发作的原因可以是女友少年的偶像,也可以是她们SEX中的一句“come inside me”;相信很多所谓的T在成长的过程中或者和bi恋爱中都有过这样的心理斗争,和我恋爱是不是因为我像男人?她之后会不会再去找男人?这个问题其实在第二季的时候得到了释怀。有次买东西Mae被人称呼了Sir,于是两人对于性别进行了讨论,George告诉她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理论叫做非二元性别,选择适合你的,tell me ,I will use the right words.女主其实在那个瞬间也不需要去再查什么了,伴侣的爱意会消除那些曾经挥不去的自我怀疑。

    回到第一季的故事线,George提分手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她很累,她需要照顾Mae的感受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第二是因为她听了女友的脱口秀,真实地觉得Mae也很累,在恋爱中不快乐。她们的问题是,都是在想象中希望对方快乐。幸好George幡然醒悟:“I was doing the right thing,ending it.But I think I was just doing the easy thing”

    至此两人关系的终极问题并没有解决只是打了个分手炮,故事来到了第二季。

    Mae回到了加拿大,也在不断地想要修复自己,让自己变得健康起来才能让俩人的关系变得健康起来。她听人说U need to grow up.U r not gonna build a relationship of a open wound.于是她又犯了第一季结尾George的错误: I don’t think it’s fair to keep you holding on ,and like I am holding on.至此Mae依然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她的心结也因为回到加拿大见到那个过去中的男人变得更严重。

    人生若只如初见

    在Mae持续彷徨的时候,George和一个看似恋爱情商极高的男生在一起了一段时间,他包容体贴没有争风吃醋。事实证明这种缺乏占有欲和看似温顺的恋爱只是为了满足他多边形恋爱的一条边。

    在一场密室中,“情绪涵养超高”的男友让两位女生彼此好好总结一下俩人的关系,于是中间的各种掩盖和错误都被撕开了。我始终觉得,任何的隐瞒给对方带来胡思乱想甚至误解的伤害完全大于直面真相带来的短暂痛苦。

    George和男生分手后,和Mae在脱口秀的酒吧里相遇了,Mae拉开帘子之后回头看到的她以及在酒吧里的气氛都和当初她们第一次约会一模一样。而这一次不同的是,性事过后不再是Mae一个人不知道何处安放双手,而George陪她一同来到了床底一起陪伴她的不安。

    双方的成长

    医院的闹剧之后,两人又在各种推动下对关系产生了探讨,George曾是最不愿意谈论自己想法的人也愿意敞开心扉,Mae也终于将内心深入曾经最不愿意袒露的阴影展示了出现。

    George在第二季中更多的体现了温柔和包容,也是很多观众的直观感受,虽然Mae的表现依旧很混乱有时候非常自我,对女友的事业毫不关心甚至不以为然,看到有些评论都在批判Mae,但其实如果她自己的状态确实很糟糕了她也的确没有精力去释放能量给对方了,可以肯定的是她也在努力,虽然这对她很难。

    双方状态的不对等再次引发了冲突,也直接导致了Mae强行求婚的失败。

    当晚两个人回归平静,George贡献了最近年我认为的最浪漫的话:

    Do you know what I think is actual romances?It’s when we do our laundry,I like seeing all of our clothes like mixed up together.

    为了真正的揭开Mae的心结,两个人一同回了加拿大。如果没记错的话,Mae第一次在爱人怀里哭了出来。更多的陪伴和爱意使得Mae可以去直面创伤了。而两人的关系终于在一次次的袒露、碰撞、修复和陪伴中走向了更深层。

    I think I don’t need you,as much any more.But I want you.

    相比第一季,第二季对于双方关系探索更全面且是递进式的,让观众也真实递感受到她们之间的爱变得更牢固起来。

    亲子关系

    看到Mae母亲的演员非常的惊喜,不得不说还是能看见Phoebe的影子。

    一直都觉得亲子关系是世界上非常特别的关系。有时候想,如果我和母亲不是亲子关系的话,我和她完全不会成为朋友,实在是让人难过。

    母亲再逃避Mae的过去,再嘴上的傲慢不理,但在第一季结尾处于混乱中的Mae还是向家里寻求了帮助,还是二话不说给女主订了回家机票。而且很多时候当局者迷,Mae一直在试图直接和母亲交流关于过去的事情,还是George提示她,对于耿耿于怀的事情,不是绝口不提,不如换一种方式解决问题,大概会有不同的效果。同理,可以适用于恋爱之中。

    就剧本身来说,不是日韩剧的温情细腻路线,都带着点英式冷幽默,有些情节也有些跳脱。惊讶于片子是主演的自传体作品,觉得她很cool。先记录到这吧,后面有空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