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我是王 나는 왕이로소이다(2012)

我是王 나는 왕이로소이다(2012)

又名: I Am a King / I am the King

导演: 张圭声

编剧: 黄成求 张圭声

主演: 朱智勋 白润植 边希峰 朴英奎 林元熙 金秀路 李荷妮 李美度 金所泫 尹敬浩 李载求

类型: 喜剧 历史

制片国家/地区: 韩国

上映日期: 2012-08-08(韩国)

片长: 120分钟 IMDb: tt2617852 豆瓣评分:6.1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演员:



影评:

  1. 我是王 借古讽今一出戏

    【我是王】是一出借古讽今的戏,可是如果只是把它当作借古讽今的戏来看,那可就太可惜了,在这个故事里,有着太多的潜台词,都被编剧巧妙地藏在了看似好笑的剧情里,是在说这个故事里另一面:悲哀的真相。好奇吗?那让我试试来捉虫~权当看戏,看戏。

    在开篇,本片就为观众展现了身为李氏王朝两位绝对不可轻忽的人物:太宗李芳远与让宁大君李补父子之间的尖锐矛盾。可能不少观众挺纳闷,这不好好的么,这个世子疯了还是怎么的,昏庸到这个地步,在东宫召集人手,请的却是妓生在跟官员们胡闹,更不可思议地是世子居然自己跑去了王父的宴客厅里大闹,就算他是借着酒劲以酒装疯,也不至于会这样吧?这对父子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矛盾,会以如此难堪激烈的态度对峙,更何况,世子在激愤之下怒骂的情况似乎没错,他会挨大王的痛打,只是因为他说出了一部分的实话,戳中了老国王的要害,这父子俩的毛病其实差不多少,这才是真正让他的王父气到恼羞成怒的理由。只有这些吗?其实不然。

    当面痛打儿子的太宗李芳远是个篡位的君主,或者说,他本就不具备君主的名份,这王位是他踩着兄弟和众臣们的鲜血得来,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父亲,也是古代朝鲜李氏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成桂就是篡位起家,因此,李成桂在晚年时接受自己的四子李芳远是篡位的这个事实,也十分无奈,因为这是他活着所能看到的现世报。因为李氏这个家族的血液里就留存着谋朝篡位的基因,因此在日后全州李氏家族统治朝鲜八道漫长的岁月里,篡位的血海风波几乎就没有中断过,几乎李朝历代都会出几次大规模的清洗逆谋罪臣的行动。在李芳远所进行的清洗行动中,最为惨痛的就是他除外戚的清洗行动:

    他的正妃闵氏所在的骊兴闵氏家族所有嫡出的男丁,也就是她的亲兄弟们,都被李芳远冠以种种借口杀害,而那次清洗行动所依凭的理由居然是闵妃娘家带来的陪嫁丫头遭到了闵氏家族家长的逼害。

    闵妃所生的孩子们在年幼时就目睹了外祖父一家人的悲惨遭遇,其中将要即位的世子李补从小就在外祖父家长大,受到闵氏家族一家人的照顾,在事发之后甚至还被自己的生母闵妃施以仇恨教育,因此心里对王父李芳远非常地不满意,心里总有郁结不吐不快,因此,这一次在众臣面前的酒后大乱斗只能说是李芳远没能处理好夫妻矛盾和父子矛盾的集中爆发。

    分析到这里,让宁大君李补的话可能要重新理解了,他其实不是说父王您后宫佳丽如何如何,而是在说:

    老爸你自己都这么糊涂混乱,还为了我外婆家的区区一个丫头杀了我四个舅舅,甚至还封她为宫主,你还有什么脸来管我召来妓生喝花酒?!

    所以,在片中李芳远当即决定废了长子李补,而要拥立幼子忠宁君李裪一事,虽然事发突然,但也在意料之中——

    作为具有丰富斗争经验,洞悉人性弱点的篡位之王,李芳远当然明白父子矛盾并非一日所成,他不能拥立长子的理由太简单了,长子李补是跟他一样的人,他虽然赢得了王位,却尽失人心,他不需要这样毫无忍耐力却又浮躁愚蠢的继承人,所以一定需要推上一位跟自己完全不同的儿子即位,他想要亲眼看到一位日后被称为圣君的君主登基。就是这样,他选择了被臣子们看扁,被误认为只懂得看书的小儿子李裪。

    来,镜头靠近一点看看这位日后被称为万世圣君的储君李裪,他真的傻吗?哦不,他只是装傻,心里明白得很,否则读不下这么多的书,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不是个书呆子,只是怕麻烦还故意装糊涂而已。所以,众臣在殿上的那番激烈辩论,只能说明李芳远是在以自己粗鲁的方式警告众臣:

    老老实实地给我站队,否则我决不饶你们!

    这位对李芳远激烈进言的老臣,是日后还活到高年的名臣黄喜,在世宗朝时,依然在朝为官,官拜正一品,而那位出列声明要保护忠宁君李裪的人,被李芳远称为:

    -领议政!

    的老臣则是李裪的丈人,他就是日后被李芳远处以清洗行动的另一位被害人:

    沈氏家族青城伯沈德符的第五子沈温

    片中不露声色地描写了沈温的种种逆谋之举,实际上只是为了李芳远实行下一场清除外戚的清洗做了铺垫而已。外戚吗?除了闵妃的娘家还有谁?当然是新王后的娘家,要即位的是李裪,那么被清洗的当然是李裪正妃沈氏的娘家。所以,本片只是预言了沈温日后被清算的结局而已。沈温之女就是被片中以漫画手法,诙谐描写成一个蛮不讲理丑女的世子嫔沈氏,她就是日后被称为李朝时代千古贤后的昭宪王后沈氏。

    什么?沈氏的婆母闵妃露面了吗?当然。她就是沈氏在误以为世子李裪与他人寻欢作乐时去诉苦告状的王室大长辈,那位面目苍老的女子就是李补和李裪的生母闵氏,她所生的孩子们的确是一群个性独特的人。为什么李芳远对长子失望后不拥立次子?还没发现么,二儿子吓得已经出家了,对着害怕的弟弟念经敲木鱼,谁都知道他是假意,可是没办法,这么个胆小怕事的人怕也是没啥指望了,所以,能指望的人就只有老三了,每念及此,李芳远能不着急么。

    实际上,乞丐德七和世子李裪都是一人所扮,为了作出明显的区分,朱智勋演员才将两者的习惯和表情做了如此清晰的划分:

    世子李裪话很少,胆小怕麻烦,爱吃肉,爱看书,饮食起居什么都得下人伺候;

    乞丐德七口吃还挺严重,爱府上的大小姐,爱睡觉,只要看到有人欺负了他心爱的郑家小姐,他就会发狂到不顾一切。

    这样的两个人互换身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

    看戏里的表现不就知道了。结果当然是乞丐吃足了苦头,因为他不懂规矩,也没有贪念,更被沈大人捉到了假冒的痛脚,不得不任其驱策,而世子也吃足了苦头,只有作为平民的身份,才能尝到被当做猪狗不如的贱民究竟是怎样一个待遇,他才会坐在王者的位置上也懂得为民众着想,爱民如子对于他来说,才不是空话。

    在剧中出现了那么多的对比故事,为的只是增加本片的趣味性和可看性,而特地加入世子李裪在蛮荒之地偶遇被流放的大臣黄喜的过程,只是为了说明一个贤明君主的成长,到底会有怎样的曲折,或者说黄喜就是李裪成长的标尺,从再见面是羞惭到无法相见,到不满意,再到一起去偷大户人家的粮食,为的是给百姓解除饥荒,李裪对朝鲜民众疾苦的了解超过了他的王祖父和王父,任何一位李氏王朝的君主,这样饱读诗书的他又如何能不想出更多更好的办法,缓和阶级矛盾,解决实际问题,他做的只是那些从很久之前就让他烦恼的事,只是在影片中,这些都成了伏笔。在片中,沈温展开了一张黑名单:

    黄喜 金汉老 郑民国 赵克宽 崔店 进浦 李叔番 具宗秀 具宗之 李五方

    名单里写的全都是要除掉的人,其中就包括有被株连郑家大小姐的父亲郑民国,其实扮演郑家大小姐的女子就是本片中唯一与朱智勋有大量对手戏的演员李荷妮。这里略去李演员家世背景一千字,只说她健康爽朗又聪明,前些时候还为参加大选的舅舅站台,非要说的话,她在韩国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官三代,可是为人谦虚热情懂礼貌,学历好,品位高,没有富家小姐的架子,给公众的印象非常好。演技并没有好到如何如何,但态度也颇为认真敬业,本身的修养和素质也很不错,因此是位难得的妙人儿。

    结局?

    哦,金秀路演员的喜剧表演只是让看习惯了周末剧【绅士的品格】的观众们再次目睹了他精湛的喜剧演技,而真正的故事却是韩国编导自行YY——

    如果明成祖朱棣派出的使臣如此无礼,还是用这么蹩脚的汉语对话,那么被剁成肉酱的不仅是给使臣斟酒还故意斟满溢出来的世子李裪,当然也包括使臣他自己。事实上,也是篡位君主的明成祖朱棣生性残暴,好杀戮,他与朝鲜太祖李芳远相谈甚欢,意气相投,是一辈子的好友。

    什么?真正的结局是什么?

    即位的即位,度日的度日,而日后的圣君李裪为如同他那样的乞丐德七做了最好的一件事:

    设立集贤殿,创造了属于朝鲜平民的文字。

    靠在木床上为德七读那些话的郑家大小姐读的就是关于朝鲜文字的话——

    从思想和文化上真正的独立,才是万世君主的最高理想。

    【我是王】是一出披着借古讽今的外衣,为免麻烦和问题,隐晦探讨治世理想的活剧。

    废话几句

    作为翻译,在熟读史书的情况下,听译过程中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的耳朵;作为作者,在熟悉历史的情况下,不能拒绝的只是自己的好奇心当然还有不能回绝的请托。所以,我只是想要看一个让我无法拒绝的故事,然而看到译者名单,才会心微笑——

    原来这是给年轻翻译们的进组测试考卷。

    考试成绩如何?这得看网民反应和组内评议综合考评才能知道,当然我不可能知道,因为作者只看戏,不管人。那么,就祝愿本次参加考试的翻译们取得理想的评价,开启属于自己的译者人生。

    以上。
  2. 李祹1418年21岁继位,53岁(朱棣孙子代宗景泰元年)挂掉。他在位的时候,朝鲜发明了小火炮,就是剧中出现的。在他的时候朝鲜经济文化科学都发展得很好,可惜他死了之后朝鲜就混乱了。后来称世宗大王,造了现在的韩文文字,最后片花里读的就是《训民正音》原诏的韩国白话。现在活在韩国的一万韩元上。
    他继位那年,明朝当时是42岁的皇帝朱棣,盛传朱棣的母亲是个朝鲜人,而且他自己有个永乐六年1409去选来的,死在永乐八年回征路上朝鲜的妃子。

    1402年9月,永乐帝派俞士吉(死于1435年)去通知朝鲜王李芳远(1400—1422年在位)他登基之事。11月,国王派使者请求新的印玺和敕封;1403年他又派一个使团,要求取得医治其父疾病的药材。这两个要求都被批准,它们标志着定期互派使节的开始,使节的交流有时一年两三次。朝鲜人进贡土产品,如人参、漆器、豹和海豹皮;但在1429年之前,最重的负担是年贡150两黄金和700两白银。作为回报,皇帝赐给朝鲜王及其使者丰厚的礼物——丝绸、精美的衣服、药材、书籍和乐器;他还授予朝鲜王及其太子以荣誉的称号。

    但是,明朝廷常常对朝鲜人提出过分的要求;这些要求在中国史料中只是一笔带过,但在朝鲜的记载中却有详细的论述。例如,永乐帝经常索取马和牛以供军用,而朝鲜王便应命在1403年送去1000多匹马,1404年送去1万头牛,1407年送去3000匹马,以及1410年送去另外一大批马,以支援对蒙古的第一次征讨。还有特殊的要求。在1403、1406、1407和1411年,永乐帝派他的高级宦官黄俨前往朝鲜索要铜佛像、佛骨(舍利)和印佛经的纸张。最为声名狼藉的要求是要朝鲜的美女,以充实皇帝的后宫。1408年,黄俨被派去为后宫选美女,朝鲜王勉勉强强地照办了。送往北京的300名处女当中有五个人中选.1409年再次向朝鲜索要美女。朝鲜人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和忍受一定的耻辱去满足这些持续的要求;但是朝鲜王为了他认为的迫切的政治原因,不得不答应明朝皇帝的要求。

    ----------以上自《剑桥中国明代史》
  3.        怎么说呢,剧情上没什么出彩的,没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但把明朝使臣表现的那么不堪的那段我还是记得的)。但有一点是实实在在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朱智勋的演技和<宫>那时侯比真的是上了全新一个台阶。 <宫>的时侯他给人感觉很拘谨,特别是和尹恩惠的表演比起来,而这部放得开多了,能让人感受到他很投入,很努力。而我觉得,一部影片里,如果演员很努力演出,很投入地在塑造角色,那么就算剧情平庸,这部片子看起来还是会让人觉得是活的,有感染力的,还是有看头的。所以,在假设大家不是绝对剧情完美主义者的情况下,我给的总体评价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