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英格丽·褒曼口述实录 Jag är Ingrid(2015)

简介:

    Through never-before-seen private footage, notes, letters, diaries and interviews with her children and former colleagues, INGRID BERGMAN – IN HER OWN WORDS presents a personal portrait and captivating look behind the scenes of the remarkable life of a young Swedish girl who became one of the most beloved and celebrated actresses of American cinema.

演员:



影评:

  1.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四百击》的男主演让-皮埃尔·利奥德出现在了官方海报上。不夸张地说,他所饰演的安托万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最先鲜明的旗帜——新浪潮的一个旗角;而他本人也获得了荣誉金棕榈奖,有人甚至戏称这个奖项是今年唯一没有任何争议的奖项。

        事实上,戛纳电影节每年都会以类似的方式纪念一位对电影做出杰出贡献的影人,去年这个人便是英格丽·褒曼,而去年的8月29日也恰好是褒曼诞生100周年的纪念日。就在她100周年纪念日的前一天,8月28日,瑞典国内上映了这部《英格丽·褒曼口述实录》。该国导演斯蒂格·比约克曼通过大量的从未现世的一手材料吧英格丽·褒曼一生中纠缠不清的感情、事业和家庭还原出来,褒曼的几个孩子也在纪录片中悉数出现。

        影片以褒曼压抑而充满死亡气息的童年作为开场,为之后发生的一切埋下了伏笔。从导演比约克曼的安排来看,英格丽·褒曼的一生之所以充满曲折和变数,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少年时代父母的早亡:家庭的分崩离析让褒曼心中充满了对生活强烈的不安全感,而这又与她对明媚生活的渴望和热爱组合成同一矛盾体的两个侧面;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干预她的生活,阻挡她的成功,她只是想“要的更多”。正因如此,她从瑞典来到了好莱坞,又从好莱坞奔向意大利,从意大利去往法国,最后落叶归根般在瑞典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归宿和情感寄托。不仅如此,褒曼每到一地还都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无论是第一任丈夫林德斯特伦,还是之后的卡帕、罗西里尼和拉尔斯·史密斯,无不成为她暂时的伴侣,就连她的孩子们也直言没有任何一个得到过完整的她。

        比约克曼对日记和私人材料的运用注定了这部纪录片不会偏向英格丽·褒曼的事业层面,而更多地导向了她的情感生活和家庭生活,而事实上,褒曼的事业无论成败起伏,也都与她的情感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拿褒曼与罗西里尼的婚姻来说,二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就是因为褒曼对罗西里尼的两部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和《战火》深深着迷,甚至在给罗西里尼的第一封信里就用她所习得的唯一一句意大利语“Ti Amo”(我爱你)一语双关地表达了自己对罗西里尼的艺术成就的崇拜和个人魅力的爱慕。而二人的最终分离,也是因为褒曼对罗西里尼创作方法和结果的不满,尽管历史证明罗西里尼在那一时段创作出来的作品,如片中提到的《火山边缘之恋》以及同一时期的极富政治社会学意义的《1951年的欧洲》和征兆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向费里尼、安东尼奥尼等人的现代主义过渡的《游览意大利》都是影史中的重要作品。在这些超前时代大约十年左右的影片之中,罗西里尼无意识地注入了太多情感层面的内容,这些创作的内容本身即见证了二人的情感一步步走向破裂的过程,票房和风评的冷淡则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艺术与现实的交错于褒曼而言也并不总是如此悲情的。无论是在巅峰时期给予褒曼重要作品的希区柯克,还是在褒曼陷入人生和事业低谷时期一把将她“捞”起来的让·雷诺阿,都让褒曼和她塑造的经典角色一起留在了影史之巅,几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单一部没拿过表演奖的《卡萨布兰卡》,就让多少人迷恋、多少人艳羡。褒曼一生中赢得两次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和一次最佳女配角奖,前后跨度达到三十年,期间还因私生活问题遭遇了来自好莱坞和故乡瑞典的强烈抵制,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几乎都浪费在了绯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中。然而这一切都没能磨灭她的演技。毋宁说经历只是磨练了她,锻造了她,让她的内向的性格和充沛的情感施展在表演上而非日常的琐碎中,让她生出自由的翅膀,得以从炽热的灰烬之中涅槃新生。

        几个男人也在这个过程中被褒曼匆匆扣上款式各异的“绿帽子”,女权也好,娼妇也罢,比约克曼并没有再给褒曼扣上一个政治的或道德的“黑帽子”。影片的视角始终在褒曼也她的孩子之间流转,透过那些第一人称的叙述,我们得知的只是褒曼义无反顾地爱上、爱了、爱过,接着转身离去,从不复返,身后之事则留待后人评说。

        就在她暮年之时,当时首屈一指的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将一部几乎是为褒曼量身定做的剧本送到了她的眼前。乍看上去,《秋日奏鸣曲》中的母亲与英格丽·褒曼既相似又不同:相似的是她们拥有共同的情感经历和艺术生涯,不同的是褒曼虽然一生忙碌奔波,却从未将孩子抛在身后。在纪录片中,伊莎贝拉·罗西里尼谈到自己背部手术时褒曼竟然放弃了演艺生涯,花了两年的时间一直陪在她身边;当她整理褒曼的信件时,发现她与友人所聊的竟然无一与工作有关,反倒全都是关于孩子的事情……种种细节,让人对褒曼这个多情的女子又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亲情与责任,于她并非不重要,甚至正相反,成为了褒曼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从这个意义上讲,伯格曼并不了解褒曼;抑或,伯格曼只是对他概念中的事业型女性做出了更为戏剧化的阐释。正如纪录片中揭示的那场伯格曼与褒曼的“世纪大战”,二人对人生的态度和对角色的理解,可谓迥然。

        英格丽·褒曼短暂的一生的留下了太多珍贵的遗产。照片、日记、录像,所有这些构成了她的回忆,构成了家族的历史,构成了褒曼本人安全感的最主要来源。导演和纪录片中的种种人物一直在强调的一点,就是褒曼走到哪里都会把这些个人档案放入箱子带走,离开什么也离不开这些东西。这是褒曼对家族传统的延续,其中深藏着褒曼对父亲的怀念,涌动着褒曼对家庭生活的炽热情感,裹挟着褒曼从不间断的向往和追寻。

        她嫁给了摄像机和电影,现实的一切都是她的情人。
  2. 文/刘小黛
    公众号:抛开书本

    “如果我总是担心别人怎么说,我便不能用自己的方式过好生活。”英格丽·褒曼如是说。一般人始终活在“断不了,舍不掉,离不开”的怪圈。很多时候,难的不是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难的是不知道该舍弃什么,或者换句话说,叫如何“选择”。褒曼一生做了几次选择,关乎事业或者爱情,每回都是潇洒利落,汪洋恣肆,她朝着喜欢的路途用自己的方式斩断羁绊,这就是银幕上生活里乐意人生的褒曼。

    瑞典导演斯迪格·比约克曼执导的纪录电影,以此致敬著名瑞典演员英格丽褒曼诞辰100周年。继68届戛纳电影节开幕片展映之后,今年上海电影节上持续大放异彩。观众面对荧幕再现的光影,无不感叹唏嘘。作为“现代、自由女性的化身”,褒曼既是好莱坞明星,也是新现实主义代表。电影对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的幽味之处有着动人的讲述。

    影片通过英格丽褒曼的日记回忆作为旁白导入,回顾了她的童年时光。无论是褒曼青葱时代的照片,还是穿插的家庭录像采访视频,以及朋友家人的第三者转述,无不贯彻了褒曼人生的价值信条——自由。纵观她的演艺生涯和她的婚姻家庭生活,对艺术的执拗和与家庭的背离,都让她与一位平凡女性背道而驰,自信傲然,恍惚迷人。

    美丽与哀愁并存
    褒曼两岁丧母,十二岁时父亲患癌去世,忧郁孤独的童年遭遇在褒曼内心埋下一颗叛逆的种子。她不再向往舒适幸福的家庭生活,而是追逐丰沛的电影事业和自由的人生态度,由此确认出充足的自我存在感。然而褒曼并不是脆弱之人,她特立独行,无畏流言碎语,轰轰烈烈的爱情背后埋藏一个个情感炸弹和难称美满的婚姻生活。

    褒曼的青春永驻,让观众看起来和女儿们的相处像是姐妹间的嬉戏,尽管女儿回忆母亲时脸上无限的倾慕和略微的伤感,明显觉得时间的裂痕造成了情感的疏离。褒曼演艺生涯中断的两年,是为了照顾生病的女儿伊莎贝拉,父母繁忙的拍摄工作致使罗西里尼的三个女儿时常待在孤零零的别墅里,很少有时间和父母相处。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希望和父母长期生活,拥有父母的爱和悉心照顾。从影片展示的家庭录像来看,褒曼由心而生的笑容和与孩子相处时的愉快,充满关怀的书信交流和电话记录,让人不禁觉得这就是一位平凡而细腻的顾家母亲。

    片中有段女儿罗伯特的回忆说,褒曼是如此迷人,如此有趣,有趣到平凡的家庭对她来说渐显无趣。也许婚姻生活和家庭儿女,对褒曼来说依旧是一个无形的牢笼,任何事物都无法阻挡她向往自由的勇敢之心,她是如此魅力,引得外界要将她与平凡世界拉开。

    片中提及英格丽褒曼有过三次婚姻,分别为瑞典医生彼得-林德斯特罗姆、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以及瑞典戏剧家拉斯-史密斯。离婚理由或是因为过严的管制和猜忌,或是因为长期分居、感情寡淡。爱情的不受束缚也给褒曼带来不小的创伤,包括演艺的停摆,以及67年生涯孤独终老的悲哀,但她便是如此任性可爱地肆意妄为,不做后悔的事,做事之后亦不后悔。

    银幕上的纯洁女神
    品艺术需要高水平,自然无需多言,品艺术不是牛饮,品电影不像喝水,品褒曼不能快速。纵观褒曼一生的电影作品,荧幕上的她,形象不乏激情、优雅和简单。细细揣度,她的身上有一种不同外表的傲慢、高贵和洒脱。尽管褒曼不上相,却绝对上镜。她是一个幸运儿,16岁出道,5年里拍了10部戏,处女作《寒夜情挑》令褒曼一炮而红,荧屏上褒曼灵动的面容犹如黑夜一道亮光照彻长空。

    不断要求拓宽戏路的褒曼踏上了好莱坞的红地毯。当时世界电影的中心迎来这样一位独具一格的瑞典小演员,褒曼是为好莱坞贡献的第二位国际影星,拥有端庄秀雅的容貌和迷人悦耳的声音,事实证明,褒曼的好莱坞之路比前辈葛丽泰嘉宝、费雯丽更为光彩。褒曼这样形容自己,我属于电影创造出来的世界,没了它就不能呼吸。

    褒曼的第一部好莱坞影片《化身博士》是她演戏的分水岭,电影里穿着的廉价便装,3年后交付给《煤气灯下》的女仆循环再用。尽管是个配角,但是发挥出色的褒曼说,我从来没有这么快活过,也从来没有这么投入过。

    纪录片中出现了《卡萨布兰卡》褒曼与鲍嘉在巴黎公寓从窗外看到德军即将进巴黎的一幕。凭着此片中惊人的美貌和非凡的演技,褒曼迅速成为好莱坞红星,还获得了奥斯卡小金人。“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城镇,城镇中有那么多的酒馆,她却走进了我的。”褒曼忧伤而迷离的眼神成为影史的经典表情。

    褒曼在好莱坞引领一代风骚,她剪短发,短发就流行,她不化妆,化妆品销量就下降。 《战地钟声》中短卷卷发在美国风靡一时,成了世界妇女战时的标准发型——玛利亚发型。影片之后的日记回忆了她拍摄《贞德传》的经历和镜头,根据她回忆录所提,为演好《圣女贞德》,天赋异禀的褒曼翻遍了所有资料。有人说赫本的小短发是受了褒曼贞德的影响,其实贞德就是童花头发明最初的灵感来源。无论是外貌还是演技,褒曼都是一位难以预测的女演员,就像是夏布利葡萄酒,入口前永远猜不出它的味道。

    影片提及了褒曼与导演们的一些拍摄逸事,她是希区柯克最倾慕的女神,和希区柯克合作过《爱德华大夫》《美人计》《历劫佳人》三部影片,直到《历劫佳人》拍竣前,褒曼遇到了意大利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陷入爱河而怀孕,而后褒曼和罗西里尼双双抛弃各自家庭,两人也中止了合作。影片回顾了褒曼在《火山边缘之间》拍摄现场逸事,上火山下苦海,褒曼大胆选择爱情去了意大利,而罗西里尼为她定做了本片,两人现实的私奔重叠了影片中的随夫回岛,终导致情感的崩裂。和导演的丑闻让褒曼被公众唾弃,被作为“不受欢迎的人”驱出美国, 在此之后也是褒曼电影事业最低靡的七年。

    从1955年和雷诺阿拍摄喜剧开始,褒曼开始用另一种视角看待拍电影,以《真假公主》一片再获小金人,最后是她获得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时隔8年重回美国的影像,百感交集,脸上却依旧是勇敢恣意,自信傲然,无悔逝去的时光。重获成功的褒曼称,她最想合作的导演是伯格曼,机缘巧合她完成了心愿。然而拍摄过程非理想中的顺利,两人合作的《秋天奏鸣曲》中,因一场戏的分歧两人走出门外大吵起来,最后是褒曼说服了导演,回屋证明自己的表演方式是最贴合的。 晚年,她还凭《东方快车谋杀案》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最后,褒曼以果尔达梅厄夫人结束了她的电影生涯。

    美丽永无尾声
    英格丽·褒曼说过,健康的身体加上不好的记忆,会让我们活得更快乐。的确,世上的闲言闲语实在太多了,不值得让它们留在脑海中。纪录片最后的镜头是褒曼在瑞典的小岛上送别她的四个女儿,她坐在椅子上目送他们离开,像是母亲告别孩子,也像是她对自己的人生和演艺生涯告别。 为自己所欲为,不为自己所不欲为,这就是尘世的幸福。纪录片为我们展示了褒曼的一生,也是那个黑白年月的铄石流金。

    发表于《看电影》,禁止转载。
  3. 1. 刚开始90分钟,脑海中分别把她跟黛安娜王妃,撒切尔夫人,然后是英女王比较,间或出现了格雷斯凯丽王妃的形象。天生高贵,但在90分钟处,完全否定了她是王妃的设定,她是女王啊!还是最后伯格曼把她的一生给概括了。我看过《秋日奏鸣曲》,写过短评,当时就说这个妈妈跟女儿的关系好奇怪,室外是冷寂瑞典秋日,虽然光线非常好,但是隔着屏幕都能够感觉到冬日即将来临。妈妈只需要抱一下这个女儿,大概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我的疑问终于在这个片子95分钟的时候里得到了答案。当时身为巨蟹座的暖男瑞典另外一个国宝,李安的精神上的父亲另一个伯格曼就是让褒曼表扬一下这个女儿,给她一个拥抱,而褒曼认为这绝不可能,她不能这样演,她应该给这个女儿一个嘴巴!这就是真实生活中的伯格曼,她现实中,也是自己的事业优先,她不会牺牲自己,来给孩子们所谓的温柔乡。牺牲自己给丈夫,她是女王, 要有自己的天地。其实她这种强大,使得她这四个孩子,也强大了起来。大女儿非常美丽,得体,独立,其实气质、长相让我不得不想到现在的于贝尔。虽然几个孩子也同样渴望跟妈妈多一些相处的时间,但是英格丽还是强大的写出了自己的母子关系。

    2. 她对待感情的态度也是自然派,根本不去理会保守的美国媒体。她那个声明,拿到今天几乎都没有几个女明星做得到,无论是好莱坞,中国,还是日本,欧洲。

    3. 家庭录像她全都是便服,素颜。根本不在乎摄像机前面的自己是否如萤幕上一样完美无瑕,真实、舒适才重要。

  4. 我们喝了我们最后一瓶香槟,我享受完了人生中十分宝贵的时光。但我们就像一对接受手术的连体婴儿一样,做完手术就可以幸福生活下去了。与镜头的不解之缘来自父亲。对圣女贞德的偏爱。永远期待新事物,不知道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上学期间渴望有个家,最终得到了一切,但一切都像蝴蝶一样振翅飞远了。
    您是否需要会说流利英语的瑞典演员?毕竟您是会说流利法语的意大利人。而我的意大利语只会说“Ti amo.”
    罗西里尼的孩子们:魅力四射。charm,warm,funny.我觉得她一进门就蓬荜生辉。而且很谦虚。一辈子都勇气十足,作这么多艰难的决定,一直在改变生活。精力十足。她勇往直前,后面是长长的尾巴。事业上执着,生活中缺乏安全感。
    没有人可以,无论是美国的国会,媒体还是牧师。只有我自己可以决定我如何生活。
    是时候再次面对美国人了。一个人回来说:我来了。你们要么朝我扔石头,要么再次接受我。
    对我演过的角色从不后悔,只后悔没做过的。
    和拉斯史密斯在一起,那个夏天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令人喜悦。蓝天大海。第一次来的时候,我坐在屋子外面说:我爱你。拉斯说:好。那我们结婚吧。
    45到50岁的女性很难在电影中找到合适的角色,要是有能力的话,可以去演戏剧。想到贝蒂和琼。在大银幕上年龄可以被看得一清二楚,我可能就会失去影迷了。没关系,我会再给你找一些来的。
    她从来都不会低下头。非常自信,非常骄傲,在人群中非常的自在。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她的十年。每个人都想和妈妈多待一些时间。我指的可不是那种会做蛋糕的妈妈。和她一起像朋友一样,是那么有趣。
    秋日奏鸣曲:她知道自己的孩子弹得有多糟,她根本不是想听她演奏,只是想借机回忆童年的自己。
    这么好看的纪录片,影像都那么温暖。那些遥远的日子总是那么浪漫,模糊,泛黄,却生机勃勃。她的孩子们是发自心底的敬重她欣赏她爱她以她为骄傲。原来是坎妹的声音啊,感觉很接近呢。一段段的自白太打动人心,太美丽。
    小时候觉得褒曼长相很有共产主义画报的气息,如今到了这个年龄,却觉得她是同时代最漂亮的。这么喜欢变化喜欢冒险的一个女人,很前卫很独立很个性。说是没有责任感也好,活得太自我也好,但怎么也讨厌不起来她。孩子也说了,她就是要去改变,她无法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