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父子老爷车(1990)

父子老爷车(1990)

又名: 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之四 / Father and Sons's Car

导演: 刘国权

编剧: 公乐

主演: 陈强 陈佩斯 郝岩 王滨

类型: 喜剧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1990

片长: 84分钟 IMDb: tt0350968 豆瓣评分:7.4 下载地址:迅雷下载

简介:

    忠厚老实的老奎(陈强 饰)和儿子(陈佩斯 饰)在改革的浪潮中下海了。岂料父子俩开店不成,在下海浪潮中被呛得人仰马翻。不甘心失败的老奎拿出了积蓄的两千元,买来了一辆四十年代老车,准备干出租。谁知好不容易买回来的车子竟然不能办理营运执照,父子俩再次傻了眼。恰巧这时某特区的任总经理想用老奎父子俩的车子开办旅游项目,于是和他们签订了特区开发合同。父子俩在特区人生地不熟,开着那辆老旧的汽车,上演了一幕幕既搞笑、又心酸的闹剧……

演员:



影评:

  1. 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的收官之作,在开了歌厅,开了旅店之后,这次的父子两人开起了老爷车。而主题依旧是黑色幽默,在《傻帽经理》里讽刺的太过的陈佩斯父子,在这部电影里,收敛了不少。但对于当时改革最前沿的深圳的乱象,依旧有所揭露。

    当时的中国,十亿人民九亿倒,还有一亿在寻找。似乎只要赶上改革春风,就能发财致富。陈氏父子在那时,也算是弄潮儿,只是在人生地不熟的深圳,必然不如北京那么熟门熟路,只能投靠地头蛇任经理。寄人篱下的生活不是滋味,特别是在市场化浪潮席卷下的特区。这里是个资本说话的地方,有钱的主才是大爷。两人领着500块钱的工资,也憧憬着多赚点港币和外汇,早日出人头地,飞黄腾达。

    任经理是个老奸巨猾,无利不起早的主,不断的挖掘和榨取着父子二人的剩余价值。而父亲老奎是个有觉悟的老革命,总是用革命精神,来解释当下的社会变化。但二子不这么看,他觉得自己是来赚钱的,所以千方百计的想要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最后出现的日本人,让人感觉有些莫名。作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上最自信的国家--日本,当时也是最积极到大陆投资的国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宝钢的援建项目。这番情节的设置,或许也是陈佩斯父子,想要对于日本友人表达的善意。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电影问世10多年之后,风向突变。从引进了大量的日本文化产品,到对于日本文化产业的抵制。甚至于当下电视台,播放最多的电视剧,就是描绘当年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这种过山车式的变化,不仅仅是在影视行业,在很多行业都有这么个现象,让人感觉中国依旧没有脱离,大鸣大放的影响。

    电影最后的结局,陈氏父子似乎并没有屈服于资本的力量,而是选择放弃在特区的一切,坐上了回家的火车。但同时代更多的人,选择拥抱了资本,并慢慢占据了现在舞台的中央,文化产业本来就需要,依靠资本来推动其繁荣,而资本永远对那些听话的,稳定的,能够带来资本增值的人,表达自己的善意。或许这也是为什么,陈佩斯渐渐淡出了中国电影,而另外一些人物则流光溢彩。但资本永不眠,当你无法为其增值的时候,便是资本抛弃你的时候。

  2. 小时候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邻居家的哥哥带着,六角五,记得真真切切,买票的时候是人山人海。
    第二次,是自己去看电影,只带了六角五,天真地以为每一部电影理所当然的都是这个价格。去迟了,补票的阿姨没说什么,收了钱就让我进去了。后来才知道那部电影是一块钱。谢谢那位阿姨,她没有因为钱少而破坏一个孩子对电影最初的最求,而我,却始终记得那六角五分钱的半价电影。
  3.     “老爷车,开了多少年,说起话来,直冒黑烟……”似乎现在我还能唱下这首歌,反正觉得挺顺口听幽默。
        下海买车开车,筹划个旅游项目,当时掏出2000多买辆车,80年代啊,可不是小数目,看来二子开店和开舞厅时还是赚了钱的,不过当时买辆日本40年代的日产,是不是当时没有反日这么一说啊?
        陈强演了一辈子汉奸,这回终于腰杆挺直了一把,看见二子穿着日本皇军衣服,上去就抽丫的——不过怎么就那么革呢?那个日商的亲爹就是做这个车撤退回日本的鬼子。所以,才有了那段海滩上的干架,如果说前面二子穿皇军装会被我们愤青骂作卖国,那么这段摔跤玩死日本人又要被愤青捧上天了,毕竟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赶这么跟鬼子大打出手,也不是一般人。
        之后那个小鬼子大彻大悟了,上门来道歉,几个人在工棚喝的烂醉还乐此不疲,似乎也应证了当时的中日关系——前面干架归干架,现在道个歉,还是一起抱头喝酒的兄弟。只是酒醉后各自唱的歌解释了未来:二子是靡靡之音,老爷子是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那个日本人在那里哼哼唧唧东洋文,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不管怎么说,不可能想到一块了,感情破裂了,所以10几20几年后再看看这一段,我总是觉得陈佩斯还是个挺牛的预言家。
        因为这个片子,对广东人没什么好印象,就是一群奸商,记得当初250块搞定老子和二子之后,两个人在车上嘲讽“真是两个250”。看来陈佩斯对那边人不待见啊!
  4. 陈佩斯艺术成熟时期之后的作品,我没看过。我对陈佩斯的印象,永远停留在他和父亲陈强搭戏时的那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二子形象上

    父子老爷车算是二子系列的中庸之作。虽然承袭了系列当中父子之间的独特亲情关系,但是完全比不上二子开宾馆,甚至也不如后来的开歌舞厅。即便这样,我还是很喜欢这个片子

    他将父子之间的观念与隔阂,放在了个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之下,这是本片非常有野心的地方。如果说二子开宾馆、二子开歌舞厅,表现的是传统社会主义与自营新事物之间的矛盾、抵触与最终的和解。那么老爷车则涉及到了更大的经济政策范畴:改革开放与吸引外资

    影片中引入了特区深圳这个概念,希望将父子这对活宝,置于完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通过理念上的反差来引发更加新奇的笑果

    影片的效果其实还是不错的,父子两人相爱相杀的设定很自然的延续了下来,虽然在光怪陆离的改革前线,也没有给人产生什么太大的违和。而影片从父子两人的视角,展现出来的当时的深圳,则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对比首都北京,影片当中的深圳,完全是两个概念。当时的北京还是胡同一片连着一片的时候,深圳已经是高楼大厦林立。相比当时北京相对封闭、传统的观念,深圳人更加迷信钞票与经济实力、更倾向于享受生活(海边沙滩以及游乐场),更加崇尚通过努力来获取报酬(这里的努力可以是是踏实工作,也可以是精明钻营),相应的,对于传统社会里的伦理也不太在意,影片对于这些情况,其实都有所涉及

    影片当中的老板形象,是这一时期私营业主形象的代表。一方面,他们对商机的嗅觉极其敏锐,而且雷厉风行。就是因为影片当中的老板一眼相中了老爷车,才发生了父子两人南下的故事。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老爷车跟老板经营的游乐场,确实非常契合,生意很好

    但是另一方面,出于对金钱的偏好,老板做的事情,总表现出一种明显的利欲熏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例如,为了节省成本,让父子住在荒无人烟的工地,这个事情做的相当缺德。为了套取日本人的投资,不仅仅用各种不合理的方式跪舔日本人,还玩对内一套,对外一套的变脸。总体上,这绝对是一个不受喜欢的人,但是他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中国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出于主流地位的私营业主,可能都是这样的形象

    另外一个更加典型的形象是女主。他代表了影片当中深圳的平民视角。女主原本是外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90年代初的大学毕业生,绝对是天之骄子的稀罕物种,但女主放弃了国家给安排的工作,南下深圳闯荡,本身就表现了这个女生,有一种为达目标勇敢向前冲的闯劲。我想这种拼搏和闯荡的精神(也包括老板在内),可能就是那个时候深圳的气质

    但事与愿违的是,可能是人才供过于求,女主在深圳的发展并不好,他只能屈身在游乐场当导游,通过收取外国友人的小费来生活。为了多赚点钱,他还把本该属于二子的钱一并拿走。对比一下二子,虽然本身也没什么钱,也是为了钱南下打工。但是当他知道女主也不容易,他后来也没有坚持跟女主分钱。可见,在经济利益面前,女主重视的始终是钞票,而相比之下,二子更具人情味

    也就是这个人情味,打动了女主。女主和二子谈上了恋爱,并且相约在沙滩过夜,大胆献身(中途因为父亲的介入破坏而未遂)。对比二子系列的历任女主,能够把事情做成这样的,也就本片的这个姑娘了。这个情节显示女主还是敢爱敢恨的,并且思想异常开放

    然而,女主思想开放,不仅仅限于此。最终女主在没有通知二子的情况下,交上了外国男朋友,并且也不介意跟二子维持地下恋人的关系。更加匪夷所思的是,当他规划与二子地下恋人未来的时候,是非常兴奋和憧憬的,丝毫没有考虑到这件事情的不道德

    从二子拒绝女主后,女主表现得很伤心可以看出来。女主的心里面,其实还是爱着二子。但是最终他选择的还是金钱。这是一种多么无奈的现实啊

    我至今都觉得,深圳的改革开发搞得特别成功,但是在这个成功得背后,可能也会存在一些思想方面得问题,例如就像女主这样,底层,可能成功,开放而不拘道德。也只有本片,若有似无得体现出了这个主题,这非常难得

    另外一个主题,我觉得加入的也很好,就是如何看待历史。影片设计了日本人来华投资的剧情。日本人的背景是侵华日军的后代。他们一面是来投资,另一面是来追忆自己的祖先。针对这种情况,父子和老板体现的完全不一样:

    老板对于日本人的要求,一律迎合,他以事情已经成为历史为借口,不仅仅安排老爷车接送,还用留声机播放旧日本军歌进行助兴。这种表现,应该说是毫无节操。本身一个非常单纯的追忆祖先,被他搞成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招魂。而人家日本人其实完全没有军国主义的意思

    父亲对于老板这种跪舔行为是嗤之以鼻的,后来因为实在太过份,还引发了跟日本人之间的冲突。二子背摔日本投资人,是这部片子搞笑的顶点,甚至是内地喜剧让人记忆游戏的情节。我记忆非常深刻。但这并非影片的主题。到了最后,日本人回归了自己的初心,对父亲进行了战争的忏悔,而父亲也表现出了体谅,我想这才是真正正确的价值观

    而陈强老爷子本人,作为一个真正参加过抗日战争(并且活跃在抗战前线)的战士,能有这样的胸襟和视野,是完全值得敬佩的

    最终的结局是父子二人离开了深圳,并且将老板苦苦哀求,强塞过来的钞票化为钱雨。或许对于父子来说,开放初期的深圳,核心理念就是赚足钞票,一切向钱看。父子作为固守传统观念的老北京,与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注定格格不入。这也可以算得上那个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对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于经济发展引发的思想冲击而做出的现实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