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下巴掉到了地上,哐当一声巨响……我无论如何也不相信450万美元竟然能打造出如此漂亮的影片。 片头的一段“粉笔秀”可圈可点,铁木尔*的对命运的逆转已经足够意味深长,千军万马穿城而过的的一瞬间我竟然以为看到了俄版的指环王。 哥特式的阴冷基调下,整个影片在湿润和干燥之间自如流转:湿润的是雨、血、雪,是一种浸润,于是世界像一叠浸墨的厚宣纸,仿佛你手指用力一按就会渗出几缕墨线;干燥的是暗黄色的粉屑,随风而逝,四散飞扬,没有什么不是脆弱而易于破碎的,碎裂和消散弥散于影片诡异的时空之中。 看完影片,用手摸了摸额头,甩了一把并不存在的汗珠,悬着的一颗心可以放下了。看《守夜人》时还在犹豫是否应该给《守夜人》一个“推荐”,还是简单的“还行”,看《守日人》之前还在疑惑,我真是不明白俄罗斯的电影投资者们是怎么想的,在《守夜人》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后,《守日人》的投资竟然没有呈几何基数的增长,而只是多了区区几十万美元,这在好莱坞的电影预算中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然而看完了影片我明白了,如果一部450万美元投资的影片所达到的视觉效果完全可以和1亿美金打造的好莱坞影片相媲美,我还真想不出有什么理由去投更多的钱。 感觉自己要出汗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一直被复杂的剧情所困扰,在影片最后半个小时呈现之前,我对自己看完《守夜人》之后对编导意图的猜测有些信心不足,我在强调《守夜人》复杂的价值取向,“守夜人”是一群失去程序正义的阴暗无助的善良人,影片致力表现的是一种对人性复杂幽暗一面的无情挖掘,应该说,这种评价对一部小投资商业电影来说已经够高的了,我很怕自己理解有误,由于文化和语言都很是不通,在影片结束前我一直在紧张猜测结尾,我已经将看过的百十部好莱坞大片结局一一列队,等候《守日人》大驾光临,如果被我不幸猜中,我亦忧亦喜,忧的是形式如此先锋的影片终究不过一部三流电影,喜得是我看过这么多商业电影《守日人》也难免入我彀中;如果我猜不中,我同样喜忧参半,我庆幸一部牛逼影片的诞生,它超出了我的经验和想象,恼火的是,在观众与导演的智力较量中,我不幸又一次处于下风。电影结束了,结论是,《守日人》的编导们在形式和内容上基本完美,让我下巴顺利地掉到了地上。 我绝没有想到《守夜人》中的屋子会在《守日人》中充当如此重要的角色,而它的出场又是如此步步铺垫、抽丝剥茧,是如此惊世骇俗、难以名状。我试图诱导你看这部不凡的电影,因此我到此为止,把这个结局留给你。 应该说这是我看过的最有想象力的电影之一,所有的精彩结点的特技同我们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的觉无雷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例是“曝光中的城市”,安东对人生的选择在生死之间凝缩于这永恒般的一瞬,我终于知道了照片为何拥有记录历史的力量,这种将瞬间无限延长的时间意识,我只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读到过。在博氏的小说《秘密奇迹》中,死刑犯拉迪克在子弹穿越身体的一瞬间内,度过了漫长的时光,完成了未完的剧作,之后被“四倍的子弹打倒”。我并不期待这种观念的视觉化,但我竟然在这个下午毫无准备地在《守日人》中遭遇了博尔赫斯式的奇妙叙事! 为了全面,还可以列举一个奇妙的人物来说明《守日人》的不同凡响,片中有一个名叫“赵尔”的胖胖的酒吧老板,他是个守护粉笔的秘密客,但他充当的绝对不是一个保镖的角色,他用那只可以偷天换日的粉笔在酒吧的小黑板上记账!凭借影片难以判断他究竟活过了多少岁月,无论是面对蒙古帝国的铁蹄(铁木尔),或是现代莫斯科都市中的“他者”,他从未将粉笔当作一种力量或资本,有的是一种颇为怪异的缘来缘去的观念。他还有些调皮捣蛋,喜欢告诉跳马猴子一般的安东,“你也没问我,我为什么说?其实,它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然后,眨眨他那厚重眼皮。好像一切和我无关。 虽然一气给了《守日人》如此多的溢美之词,但我还有一个最大的困惑,那就是,看了守日人的结局,我以为这个故事应当到此为止了,我实在想不出《黄昏使者》究竟应该怎样将这个故事继续讲下去,所以《黄昏使者》尚未出笼,我已经败了。我的命运就是,等它出来,我就迫不及待地扑上去。 不过说实话,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守日人》的故事设置还是让人有些费解,而且由于这个故事太过复杂,建议你一定要先看不那么优秀却一样另类的《守夜人》,然后再来看它。至于他的晦涩之处,我不敢说是漏洞,只想有人给我讲讲这个故事,或者去看看原著小说。 好了,我说了这么多,你,不想Look、Look么?^_^ *开始还以为是“铁木真”,但Maverick兄指出:此人并非铁木真,而是蒙古帝国分裂后的铁木尔帝国开国郡王铁木尔大帝。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