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二刷《奇幻夜》有感。
很久以前就看过本片,当时纯粹是为了追求恐怖、惊悚、猎奇而看。一共三个故事,时隔多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果然是第三个故事《黑伞》。而当时对《黑伞》存有的一些疑惑,在二刷时也终于豁然开朗。
【林伯究竟是什么身份?】
有人说林伯是鬼,有人说林伯是妖。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即林伯是妖——129年道行的老妖。
为什么不是鬼呢?
①林伯一路夜行,遇到诸多孤魂野鬼,都是透明的,而鬼也多数不具备幻化成人、让人真真切切看到的能力。而妖则不同,妖多数是有本体的,更易幻化成人形,例如第一个故事里的枕妖,枕头即是其本体。而林伯的本体是什么呢?电影里没讲,但是应该不可能是那把黑伞。
②在我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中,修行者多以人和妖、牲畜为主,诸如《聊斋志异》中的花妖狐魅,鬼侧重于害人、执着于生前执念不愿投胎,而妖侧重于修行得道、获取法力(走捷径的会吸人精气啥的)。林伯说这一天是他最后在人世间的一天,显然就快要得道飞升了。
③林伯最后被逼,破了自己的百年道行变成吃货,眼睛变成绿色。而在传统神话作品中,妖瞳一般都是绿色,鬼则多黑色或正常色。
所以,林伯应该是一只修行百年的妖。
【林伯究竟在修行什么内容?】
当年第一次刷这部电影时,我也有疑惑,为什么林伯救了想要求死的大妈、帮了被追赌债的赌徒后,都在伞柄刻了记号,唯独帮巴士司机赶走劫匪却没刻记号?难道他不是在修善?难道真如其他评论所说,林伯不是修善,而是修“忍”?
直到我在B站评论区看到有人说,林伯帮巴士司机赶走劫匪那一次不能算修功德,因为巴士司机对林伯的善举进行了回报,行善已报,算不得功德。
林伯坐过站。
帮助司机制服劫匪后。
如图,司机表示送林伯回旺角,权当做善事(回报林伯出手相助)。
那么,问题来了。有回报的行善就不算是修功德了吗?
【何谓福德?何谓功德?】
好奇心驱使下,为此我查了一些资料。修善,根据其结果分为修福德和修功德。
①何谓福德?
「金刚经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译文:须菩提,你的意思怎么样?如果有人以充满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所获得的福德多不多?是的,世尊,这种人以这样的缘故,得福很多。须菩提,如果以为福德是实在有的,就是着我人众生寿者相,如来就不说得福德多,如果以为福德是虚幻的缘故,如来说他得到的福德很多。
恰好有亲人皈依了佛门,加上自己以前也看过一点相关书籍,所以我对于上述经文的理解是:有某个土豪用财物布施,如果他认为通过布施来祈求实在的福报是应得的,也就是说他“着了相”,那么他这种行为就不能得到很多福德。如果他不执着于通过布施来祈求福德、不放在心上,那么他这种行为就能得到很多的福德。
再通俗点说,这段经文是教导人们不要为了获得福德而太过刻意地行善。虽然就福德本身而言,就是通过行善祈福、求报、求有所得而得到的,是带有欲望和目的性的,是不纯粹的行善之举,但仍需注意不宜“着相”。而且在佛法中,如果带有强烈的欲望行善修福德,虽然仍能得到福德,但由于太过“着相”,来世可能堕入畜生道,转生为享受荣华富贵的畜生(类似富贵人家的宠物、金丝雀,虽然比一般转生为人的都要好,但无法掩盖其堕落的本质)。所以,在有所求,有所回报的情况下行善,就会修得福德,而不是功德。福德也多指一些短暂的“果报”和“好处”。
②何谓功德?
「金刚经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原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译文:须菩提,如果菩萨以充满恒河沙那样多的七宝世界来布施。又如果有人,知道一切法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的话,就得以安忍于无上正等正觉心,这位菩萨胜过前位菩萨所得的功德,须菩提,因为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菩萨不受福德,这话怎么说?须菩提,菩萨所作的福德,不以为真实有,不贪恋执著,所以说不受福德。
通俗点说,这段经文是教导世人要像菩萨布施一样,秉承“不受不贪不着相”的态度来行善。不贪著,故言不受,广行布施而能做到三轮体空,所以有无量功德。如果有人以这种“不受不贪”的态度行善,那么他不仅能获得福德,更能修得功德!所谓“求功德时无功德,不求功德时有功德”。只有当事人以“不求所得、不求所报”的心境行善时才能获得功德,如果通过刻意行善来修功德,反而无法获得功德。佛家所谓的修功德,更多时候是指修“智慧”,而不是修“果报”。
★如上所述,我们便能发现福德与功德的不同之处了。区别就在于是否求回报,是否带有目的性。福德多是身外之物,而且福德可以像财富一样与人分享;而功德多是内在境界的提高,佛法里多把“智慧”、“心境的提高”称为功德,这种内在修为的提高无法与人分享。
有一个有趣的佛家典故:昔达摩大师初到中国和梁武帝有一段对话,帝曰:“请问大师,我一生造庙度生,布施设斋不计其数,功德甚广?”师言:“实无功德。”《六祖坛经》中,韦刺史以这个公案,请教六祖,在师说:“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变作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也就是说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和供养,所求可得。此正是福德与功德差别之处。
总而言之,福德是由布施的因所产生的果, 功德是从内心中自性产生的果。也可说功德是智慧的结晶,功德也包括了福德。出家修行办道,福德与功德是离不开的,成佛作祖都是它的结果。但修福德易,修功德难。修成福德还是修成功德,往往是一念之间的事情。
【福德和功德各有什么作用?】
①福德的作用更加实在、更具体,凸显一个短暂的“果报”。比如,我做好人好事行善,捐香火钱行善,想求个姻缘、求个保研、求个长寿、求个身体健康、病情好转、求中彩票…然后,福德的表现形式就是让我脱单、保研、长寿…甚至于我这辈子积德行善,为了求下辈子荣华富贵,然后下辈子成了贵人。所以,福德多为“果报”且“有所求并有所报”,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②功德的作用就不一样了,比福德厉害很多!「功即功能,能破生死、得涅槃、度众生。此功乃善行利德,故称功德。」怎么样,怕不怕!破生死,得涅槃,直接超出三界之外,不入五行之中了,厉害了我的哥!所以,功德多用以修“神通”、了生死、出三界,脱离六道轮回成佛,见宇宙真知。
那么,林伯在修行什么,则可一目了然:林伯帮司机是因,司机送林叔一程是果,是现世的“果报”,是谓福德;而林伯帮了之前很多人,虽然没有回报,但是林伯获得了源自内心“自性”的果,是谓功德。也许,林伯出手相助并非想要司机回报,但他客观上也确实接受了司机的“果报”,得到了福德而非功德。
妖怪修行,无非是求个涅槃得道,得道升仙。林伯修行功德百年,眼看就要功德圆满,可惜终究功亏一篑、前功尽弃,只怕还是修行尚浅、魔心未净。
破生死,得涅槃,终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