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

无间道 無間道(2002)

简介:

    1991年,香港黑帮三合会会员刘健明(刘德华)听从老大韩琛(曾志伟)的吩咐,加入警察部队成为黑帮卧底,韩琛许诺刘健明会帮其在七年后晋升为见习督察。1992年,警察训练学校优秀学员陈永仁(梁朝伟)被上级要求深入到三合会做卧底,终极目标是成为韩琛身边的红人。2002年,两人都不负重望,也都身背重压,刘健明渐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陈永仁则盼着尽快回归警察身份。

演员:



影评:

  1. 一直很喜欢陈永仁(梁朝伟)和他的前女友May(萧亚轩)巧遇的那个桥段, 陈永仁走到May跟前,停下,May挽着两个购物袋,凝望他,轻轻一笑。 陈永仁也腼腆一笑:“这么巧?” “很久没见。”

    “六、七年了。” “近况如何?” May像煞有介事地说:“我结婚了,你呢?还在道上混?”

    陈永仁沉默半晌,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时,一个女佣人拖着一个女孩,走到May身旁,陈永仁望着活泼可爱的女孩,凑前摸一下她的脸蛋。 你的女儿?” “嗯。”May简单回答,像不想多说。 “几岁了?” May急急回答:“五岁。”

    陈永仁点点头,凝视女孩,在心里慨叹:假若不是自己当了卧底,女孩的父亲可能是自己吧。 看着陈永仁凝望女孩,May有点焦急:“我丈夫的车子快要到了,所以……” 陈永仁连忙打圆场:“啊,我也赶时间。”他顿一顿,像有点依依不舍,“拜拜。” May应道:“拜拜。”

    陈永仁转身离开,May的女儿拉一拉母亲的下摆:“妈妈,我今年六岁了。” May灿烂地笑:“Sorry呀,妈妈真健忘,记错了。”说罢她抬头凝望渐渐走远的陈永仁,感触良多。 May 在跟阿仁说话的时候,手是放在裤兜里的,等到阿仁走后,摸着女儿的头的时候,她的手指上可以看到戒指是戴在食指上的,表示她实际未婚。

  2. 香港的警匪片已经成一种类型片了,在很多年的发展中,警匪片带着匪气和正气,善恶交战却往往善恶难分,这个苗头就是从无间道开始被带起来的,作为当初的救市之作,这部电影被拍了三部,还被日本、美国翻拍,成为一代香港电影经典,他如此吸引人,但是剧情说白了也就是抓卧底、抓叛徒的故事,一个抓卧底的故事讲得跌宕,还充满着道德的困境,剧情矛盾层层叠加,最后甚至矛盾无解只能用佛家的思想来寻求答案。 过瘾又好看,不愧一代经典。 这场风暴的核心其实有四个人:刘建明、陈永仁、黄志诚、韩琛。一个一个看,每一个都是在无间炼狱中受苦的人。 “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刘建明,是集中了最核心矛盾于一体的人,这句经典台词是他在天台给陈永仁说的,也一定是他在内心给自己说过无数次的,刘建明身上有这部电影核心的道德困境,刘建明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一个内心想当好人,但被迫做了坏事的人算不算是好人?在命运没有选择的时候做的事,那些被迫做的事,到底该不该为此承担道德审判?伦理困境的问题,“命运”和“选择”矛盾的问题,这两者他都无法回答。 另一方面,他内心的挣扎过程也同时表现了他自我认知的困境,“不守规矩的人,就像他这样,滚蛋,有没有人想跟他换?”这句话两次出现,他都在内心回答“我想跟他换”,无论是在警校的时候还是在最后在陈永仁的墓旁,可见他的内心挣扎从来就没有解脱过,他想从一开始就成为一个“好人”,挣脱自我认知的困境,哪怕最后葬身大楼里,但是可笑的是,他连承受惩罚的机会也没有得到,最后他成了那个活到最后的人,电影结束黑屏字幕:“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乃刘建明多活的每一天都要接受内心无休止煎熬之大劫。 “明明说好的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 在多数人印象中,陈永仁都是比刘建明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这句台词据传是梁朝伟自己改的,原来的那句直接说的九年,这一改,三年又三年,原来过了这么久了。用他的话来说,都快忘了自己是警察还是古惑仔了,他被戴上面具演了将近十年的古惑仔,连睡觉也不能说出真话,只有在李心儿的心理诊所里敢有点骄傲地给她说:“我给你说,其实我是警察”。这个睡觉也睡不着的警察,不断说我都快忘了自己是不是警察了的警察,在天台上用枪指着刘建明,一点也没犹豫地说:“对不起,我是警察。” 对不起,没得选,都当了九年古惑仔了,我还是没忘掉我是警察。 “明明我已昼夜无间踏尽面前路,梦想中的彼岸为何还未到”,无间炼狱里最值得同情的人就是这个没有得到过一天警察身份的警察,他认为自己是个警察,他是真的警察。 “那个警察硬骨头,他们把他抓了上去,足足打了十分钟,十分钟。” 还有一个警察,一直都有警察身份,人物设定看起来单调乏味,但是却是第一个领盒饭的角色。黄志诚,黄警司看起来就是呆板老成,谈不上年轻的热情,第一次围攻韩琛时他就一句“工作嘛,这次不行下次咯”。看起来他是一个躲在卧底背后的安全位置的领导,让陈永仁三年又三年地卧底在危险的老巢里,自己在警局里准备着收获成果。 但是,在接头之后,把自己留下选择了坐电梯离开,而让陈永仁先走,最后被杀,这时候难说他不是出于保护这个九年卧底的目的。傻强在死前给陈永仁说那个警察是个硬骨头,这个硬骨头警察早就已经把生活、命和工作看作一体了,他应该也从不觉得一个警察置身危险境地是什么值得被认为特别伟大的事,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和“道”,所以他和陈永仁一样,随时做好和对手们同归于尽的准备。 他被扔下楼,砸死在陈永仁面前,血肉模糊,那首叫《再见,警察》的歌响起,这首歌的歌名就是他的最合适的注脚。 “算命的说我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过我不同意,我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要由自己决定。” 韩琛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人物,简单的坏,贩毒、杀人、黑老大、狠角色,一开始进警局就对黄警司说:“你见过有人去殡仪馆跟死尸握手吗?”但是却没想到,他一手栽培的进入警局的卧底最后背叛了他,他也最后被这个卧底所杀,正邪较量,核心的较量是发生在亦正亦邪的人之间的,他这样纯正的最大反派,其实反而不是正邪较量的焦点所在。 最后刘建明在地下车库击毙他时说,这是他自己挑的。这是多年前他对刘建明说的话,进不进警局,让刘建明自己挑,但是做一个黑老大,这是韩琛从来没变的选择。 对刘建明来说他不想再摸黑走路了,对韩琛来说,自己挑的路,摸黑也要走。 说完了人物来谈谈技巧,这部电影有很多细节值得慢慢思考,最重要的矛盾爆发点就是那三段天台的戏,第一段是黄志诚与陈永仁在天台上第一次接头,陈永仁对卧底生活牢骚满腹,但是还是给黄志诚提供了韩琛集团接收毒品的内部信息,黄志诚给陈永仁递过一个信封,里面装了一个手表,陈永仁以为那是窃听器,黄警司告诉他那是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们的关系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但是也同时惺惺相惜,他们是在警察这条路上勾肩搭背的两个人,没得选,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第二次的天台是伴随着黄警司之死的剧情的,他们的行踪被刘建明发现,他们匆匆离开天台,黄志诚让陈永仁走楼梯,他自己走电梯,就差一点,他就错过古惑仔了,然而并没有被错过。当陈永仁下楼后装作刚到一样地绕回楼前时,黄警司的尸体也刚好砸在了他面前,他的表情中集合了惊讶、麻木、恐惧、悲痛,刚才还在楼上跟他聊天的那个人现在头破血流曝尸街头,这个唯一有他警察档案的黄警司被杀了,那他的警察身份如何再找回来?有悲痛,有惊恐,更多的是震惊,这些情绪全部集中在此刻的陈永仁的脸上,这是整部电影里梁朝伟表情最夸张的一幕,每一个毛孔都在扩张,如此激烈的表演被配上了十分平静的纯人声哼唱的丧曲《再见,警察》,对比很强烈,内心很复杂。 最后一段天台就是最著名的陈永仁和刘建明的天台对峙,刘建明想要承认自己的卧底身份,不愿意再戴着警察的面具忍受煎熬,但是在天台上,他仍然在为自己争取,最著名的那句台词,“我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个好人”说得很辛酸,我们都没得选所以只能先违心,可是我真的想做一个好人,但是接到的回答是“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个好人”,这是冷漠的回答,但是却是现实的回答,事实上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大多数时候都是没有选择的,被逼上天台,被逼着让人拿枪指着自己说“跟法官说”,我们不用可怜此时的刘建明,也不用苛责此时的陈永仁不给他机会,因为我们其实每个人都经常在这样的境地中,没有选择,央求后,得到的是现实世界冷漠的回答,我们不会去咒骂现实,而会去反思为什么自己要走到这一步才知道后悔,但是,又是但是,反思的结果往往是,“我以前没得选择”,我也不想被逼上天台才后悔,但是我每一步都没得选择,去读书去考学我们没得选,去争取本来就不多的发展机会,去挤去拼,我们没得选,那么最后我们回顾生活,怎么感觉很乏味,很没意思,“过去我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个有趣的人,去做我想做的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你去跟时间说啊,你已经没有年轻人的精力了,看看老天爷给不给你那么多的时间”。这只是一个例子,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处处是无奈,此刻的刘建明的状态是有普世性的,在有机会去选择的时候,抓住机会,不要最后用“过去我没得选”来搪塞被浪费的选择机会。 再说到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的处理手法:回忆闪回。其实并不是特别新颖的技巧,但是在电影中的多处都有,尤其是最后刘建明在陈永仁的墓前回望过去,闪回到他在警校看到陈永仁被开除的场景时,他的那句“我想跟他换”,让人感受到了一个想做“好人”的人面临的困难的处境,此时的他就是在无间炼狱中煎熬不得救的人,他试过自救,去天台找陈永仁坦白,但是陈永仁的被杀让他连这一次自救的尝试也失败了,依然是“命”,依然是无奈的“我没得选择”。活下来的那个,还不如死了的那个,无论是在九年前在警校时,还是现在在墓前,他都是在羡慕陈永仁的那个。 电影还有一些其他值得推敲的部分,比如说那个通往天台的电梯,极其富有隐喻意义的电梯井,电梯的场景在片头就出现了,要是把核心矛盾集中发生的天台看作是无间地狱,那么这部通往天台的电梯其实就是通往无间地狱的路了,也就是“无间道”的隐喻。通往天台的路看起来好走,其实却被堆满了尸骨,黄警司在这部电梯里被反派抓住打死,陈永仁被警局的另一个卧底在电梯中射杀,而那个射杀陈永仁的卧底又被刘建明在电梯中杀死,正义不会轻易获胜,甚至正义和邪恶的区别我们也不容易看清,正义与邪恶在电梯中较量,个人心中的正邪两面也在电梯中争斗,电梯就是最缩影的无间道。还有就是本片中最重要的线索道具:被陈永仁写上“標”字的信封,他根据这个信封知道了刘建明就是卧底在警局的反派,而刘建明也因为知道陈永仁看到了信封而删除了他的档案,最后引出最后一场天台的剧情,可以说那个信封就是线索。最后就是两个重要的配角,一个是刘建明的女友,喜欢写小说的Mary,编剧借她之口点出了本片最核心的伦理问题:“有向好之心,却做坏事,应该有怎样的结局?”这个问题太难回答,最后也没能回答,只能以佛家《涅槃经》作结,另一个人物是心理医生李心儿,陈永仁只能在她的诊所才能安心睡着,她的存在是衬托陈永仁内心煎熬的,同时她还帮陈永仁最后恢复了身份,使剧情完整。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们的其实就是里面透露出来的浓浓的港味和情怀感,“情怀”这个词中国人很喜欢,这个词内涵很丰富,很“中国”,它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翻译不成贴切的英语,情怀说出口,总伴着一点沧桑,有点哀而不伤,有点激扬,可以带着对理想主义着迷的神态又可以有种世间万事都不在意的潇洒,陈永仁在小巷子里把自己藏起来对警察的殡仪车敬了一个礼,黄志诚在天台递过去的信封里装了一块没有窃听器的表然后笑着说:“二十五号是你生日嘛,臭小子”,李心儿站在楼顶的墓碑前盯着黑白的相片自顾自地念叨:“你好吗,警察”,以及最后刘建明如多年之前同样的语调望着镜头说“我想跟他换”。 这都是“情怀”,情感与理想融为一体,深吸一口烟,吐在空气里,回想过去,笑骂一句“去他妈的”。 去他妈的,人生万事,谁知前路,别拿善恶扣帽子,做错了什么,大不了堕我入无间地狱,反正走上这条路就没想回头。 去他妈的,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想做个好人,没有机会等机会,有机会抓住机会,不拿善恶扣帽子是别人的想法,反正要是有的选,我还是想当善的那头。 要死可以死,要活好好活,要是没得选也不要后悔。 做警察嘛,就是这样咯。

    这是前几天去香港专门去粤港投资大厦楼下照的,场景都没有变

    刚好也有辆的士停在楼下
  3.   面对“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狂轰滥炸的宣传攻势,我有些按耐不住,I和II都看了,总体感觉不错,只是时间不凑巧,没赶上III的首映。昨晚,终于一睹庐山芳容,自己不是枪手懒得写影评,何况也写得不好,尽管社会上的影评早已经铺天盖地,但也懒得看别人写的。不过,好歹花了不少银子来看【无间道系列】,不唐僧几句,如何对得起自己荷包?若是抛弃帅不帅靓不靓的问题,或者抛弃电影技巧演员演技社会伦理道德等等问题,单单从我脑子里被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烙印而言,细细想来,无非是三句话。
     
     
    无间道I:对不起,我是警察
     
      还记得“喜剧之王”,看到一脸无厘的星爷严肃的说:其实我是个演员,视线竟然有些模糊。印象最深刻的台词往往就是最简短的语言,也是最有力的表达。很欣慰,在无间道I中,我又看到了类似的一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合情了却不合法,又有很多事合法了便又不合情,对普通人来说,到底如何选择,的确头疼之极,古人仰天长叹忠孝不能两全也似乎隐约有此无奈。但一个每月领用俸禄时刻不忘为纳税人保护利益的公务员,一个理智永远胜于感情的卧底警察,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脱口而出:对不起,我是警察。我觉得,这句台词没有噱头,没有做秀,应该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短短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意思很深很无奈。我相信你有做好人的愿望,我很想帮助你,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我必须得向警署负责,而你是不是好人,法官自然会有交待。其实,接下去一句台词更加精采,对方回答“谁知道?”,这是无间道I的点睛之笔,不过理解这句话必须得看了电影才知道,似乎有进一步被卷入目前泛滥的影评中去了,就此打住。
     
     
    无间道II: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
     
      假如说自己少不更事的时候觉得哲学家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那么现在觉得是恰恰相反,貌似神秘的哲学其实更多是来源于各种各样的生活阅历。很难说,那么多枯燥乏味但被捧为经典的哲学理论有比这句俗语更加接近真理。所以,我固执的认为这句话就是一哲学命题。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你的自由,但请记住,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若觉得黑帮白道的大小人物相继身亡那只是电影而已,那么你错了。木子美就是因为比遽美凤更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活得更加潇洒,对不起,俺又一次提及美凤,实在是例子太经典了。拉登不比萨达姆高明多少,财力物力人力更是不及萨的百分之一,但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相对于冰冷铁窗中独自垂泪到天明的老萨而言,依然可以笑傲江湖。小黑在飞黄的时候,何等英姿勃发,可事隔不多年还逃脱不了命运的戏弄,平坦大道也足以要了他。至于在官场混到翻船的,例子不胜枚举,可我还是不愿写出,怕玷污了自己的文字。
     
      人一辈子,无论走什么路,白道黑道黄道红道,无论是谁,任凭你祖上是皇亲国戚或者三代贫农,不可能不出来混,但你如果有随时要还的心理准备,估计会小心翼翼胆战心惊许多,很多时候,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会让你迟一些时候再还--也许会迟得令人发指换来一个寿寝善终。
     
     
    无间道III: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人,要了解自己恐怕是最难的,大概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谚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镌刻在德尔斐智慧神庙上的一句箴言--“认识自己”。
     
      每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自然也做了不少事情,假如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和商贩讨价还价还有上网胡说八道。事实上我没谦虚,回忆一下还真的只有以上罗列的每天不断重复的事情属于我明确的范围,倘若可以掐着秒表精确计算一下以上时间的话,一定还有一大块空白的时间剩余,那么,在那段时间里,我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许知道,“认识自己”正是他的名言。
     
      当然,我并没有象刘卧底那样,就像只鼹鼠打算过冬一般的忙碌,所以,我还依稀记得我是昨晚看的无间道III,甚是松了口气,很明显排除了我也是卧底。电影中,越来越具体的恐慌慢慢的把他推入绝地,精神分裂症如期而至。我相信,刘一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否则也不会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的把揭露自己卧底身份的录音带在大庭广众之下播放。在这段高潮的上演中,我听到电影院里一片笑声,那一刻,怀着一丝同情并且取笑刘卧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我记得,我也笑了,我不是取笑刘的精神分裂,我仅仅只是可怜那些取笑刘的芸芸众生还有我自己,其实,我们都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每次还码完正文,其实内心就开始琢磨如何结尾,用干净漂亮的姿势谢幕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而今天例外,原因如下:
    1。对不起,我不是作家。
    2。出来码字,总是要跑题的。
    3。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看到结尾了?
  4. 当被人问及最喜欢的电影时,我可以毫无迟疑地告诉他,无间道。这是一部极具香港色彩的电影,正如国语班主题曲中所唱得那样,谁了解生存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这是一个有关于生存的故事,而似乎“生存”这个主题,在香港这样一个夹缝似的土地上却又如此的尖锐。 其实,面对生存这样一个庞大的主题,我根本没有能力评论上只言片语,因为现在的我根本不知自己到底是走在怎样的一条路上,而这条路又通向何方……这也是长久以来藏在我心中的一个巨大的恐惧,我会恐惧未来的某一天为今天作出的选择而遗恨终生,会害怕未来的结果是因为今天的别无选择,就像粤语版主题曲中唱得那样“快到终点才能知道”。大家都知道故事结束之后将是一成不变的各司其职,所以才会把故事不当一回事。然而,当这是我们的故事,当我们的故事,我们的生命结束之后呢?没有人知道我们会去哪,没有人知道到底会不会有末日审判……就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才会在好与坏中为自己选择阵营。于是,这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你是好人,还是坏人? 只要不是在开玩笑,这个问题都不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他直击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像一把穿心利刃,挡开所有的借口,只求一个简单的答案。往往越是简单的答案越是充满玄机,越是二选一越是难以抉择。我觉得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倾向于认为自己是好人,用张爱玲的语言来解释,就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毕竟肚皮帮我隔开了一切,我唯一真正懂得的人只有自己,唯一知晓那些一切的难言之隐的人也只有自己,唯一能接受那些辩解的人还是自己。而正是这些懂得又让我无法顺理成章地说出“我是好人”,我们确实都没有那么好。 你会不会回想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现在这样一个说好不好说坏不坏的样子? 电影中,警校大门关闭的那一刻,分出了截然不同的两条路。门外的人回过头来,看看自己作为一个好人的生活,笑笑,即使陈永仁在道德上得到了全面的胜利,这样的命运也注定他无福消受。而门里人即使被打上了好人的标签也无法改变坏人的出身。对于他们来说,这一步都错了,而接下来就是步步错……人生最让人痛苦的事情就是只能回首却不能重选,如果果真想要一次重新来的机会的话,拿命来换 这部电影让所有的主演都达到了自己事业的巅峰,梁朝伟,刘德华,黄秋生,曾志伟,包括杜汶泽。所有人,都带着如此鲜明的标签,陈永仁和刘建明,黄志明和韩琛,他们身上的好与坏都太淋漓尽致。人活得过于明白的时候,生活就是这样腥风血雨,但是如果活得糊涂,这些也可以一笔带过,所以说难得糊涂,尤其是面对这种根本无法严格划分的二选一。我们都在为自己辩解,希望别人知道自己如同陈永仁一般忠于职守的一面,却也奢望别人能理解自己如同刘建明的一面,只是因为一步错步步错或者其实命运根本就没有安排我们走上那条好人之路。这就是天下无贼中黎叔那句著名的诗句所讲的道理“我本将心像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电影中的故事只能用生死来结束,而生活中的故事,却可以多一些宽容,给好人一些安逸就如同给自己安逸,给坏人一次机会就如同给自己一次机会 ——快到终点才能知道 又再回到起点从头上路——